零幾年好多經典歌曲到現在也有許多人愛聽,很多人說那時候歌手是神仙打架,現在是群魔亂舞。 「神仙打架」是不是用的詞有點讓人膈應了?那個時候沒有口水歌?沒有特別low,甚至低俗的歌?
比如當時紅遍全國的《兩隻蝴蝶》,《老鼠愛大米》《愛情買賣》.....這些你感覺不是口水歌?我感覺真的聽著沒什麼感覺,聽多了反而不厭其煩。那時候還有很多爛透的歌,比起喊麥那些人創作的什麼《溜冰》還低俗,不過現在都禁了,比如以前的《吹喇叭》,還有張震嶽,羅百吉這些人創作的幾首歌,真的很汙,現在都打不出來了,已經封禁。但是這些人出道早,現在依然可以活躍。不像某些喊麥的土嗨主播經過封禁別想出頭。
當時的《兩隻蝴蝶》成了廣場舞大媽的最愛,給她們心靈按摩。還有鳳凰傳奇這個廣場舞歌曲高產組合。現在《酒醉的蝴蝶》又來了,歌曲名字倒很吸引人,還有一些土嗨的主播在屏幕前張牙舞爪喊著顛三倒四的歌詞。人們總以為以前的好聽,現在的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其實我更正一下,喊麥不可以叫歌曲,就是喊麥,歌曲是歌曲。
喊麥被混淆成歌曲,也混淆了人們對視聽的審美。歌曲還是原來的藝術形式,喊麥就是一個突然爆火的現象。
從那時候到現在都是一樣,歌曲有優秀的,也有差勁的,歌曲藝術沒變,時代變了。一些快餐文化充斥著你的手機,你願意回憶以前的歌曲是因為你從那個時代過來,你經歷過,去回憶這很合乎邏輯。況且現在你專一去聽歌的時間,方式都改變了,不是磁帶光碟了,沒有以前那種激情了。但說現在沒有好聽的歌曲我認為不太對,我現在很少去專一聽歌曲,偶爾聽著也有讓我感覺很心動的歌,比如《少年》,《起風了》,不都挺好聽嗎?
不知道這個年齡段的人們再回憶過去的歌曲會是怎樣一種現象,但是我認為歌曲這種才藝可以說「江山代有才人出」。也許是你過了聽歌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那個年代,現在的年輕人娛樂方式,內容越來越多,歌曲也許只是一小部分。
不必盯著以前的的精華對比現在的糟粕,比的不是同類東西,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自己喜歡就好。
至於那些流量的喊麥的不也該封的封,該下架的下架,無才無德的都銷聲匿跡了,只是你非特意關注這些無聊的事,忘了專心聽好歌罷了。這又不是「黃鐘盡毀,瓦釜雷鳴」的時代,說那些什麼神仙打架,群魔亂舞完全是自己沒對比好,不要再做無病呻吟的呼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