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灰蝶
報喜斑粉蝶
夏天了,走,去江洋畈看飛啊飛的蝴蝶啊!
「啊,蝴蝶啊。嗯……要麼換個地方?」
江洋畈生態公園的主管單位是錢江管理處,江洋畈就是他們一手建起來的。工作人員一臉認真,「你印象裡的蝴蝶滿場飛,江洋畈裡已經看不到了。」
工作人員說,江洋畈開園8年了,大家可能都沒留意,一天天下來,它的變化其實很大很大,大到連裡頭的生物鏈都改過了。
而蝴蝶,就是這條生物鏈上的一個。
曾經蝴蝶多到走在路上要小心別踩到
1999年起,西湖淤泥用管道輸送到江洋畈,2003年完工。之後幾年,藏在淤泥裡數百年的水生、陸生植物種子紛紛發芽,長成了一個以垂柳、溼生植物為主的次生溼地。
到了2010年,建在西湖淤泥上的江洋畈生態公園,正式開園。
工作人員說了,早在公園還正在建的時候,裡頭的蝴蝶就多得不行了。
有多少?砂石路上停滿,撲扇著翅膀,懶洋洋地休息,人走過都要小心不要踩到。
後來,公園開起來,花也多了。醉蝶花、醉魚草、接骨草,還有大花金雞菊、美麗月見草、繡線菊、花菱草、天藍鼠尾草……這些花都是蝴蝶們愛的蜜源植物,吃得多了,蝴蝶那就不用說了,根本不用找,眼前飛來飛去的都是。
以前,有位退休的生物老師,經常跑去江洋畈裡拍蝴蝶,說只要去了江洋畈,隨便拍拍都是收穫。
蝴蝶總共分17科,浙江有12科,有400種。但在江洋畈裡,這位生物老師就拍到了55種。他說有時運氣好,還能拍到在杭州數量都很少的金鳳蝶和穹翠鳳蝶。
每年五六月,是西湖景區蝴蝶最多最美的時候。前幾年,要在整個景區裡再挑一個蝴蝶之「最」的話,就是江洋畈。
現在江洋畈看蝴蝶
要靠你去仔細找
大約從2014年開始,工作人員說,感覺蝴蝶慢慢少了下去。這兩年更是少得明顯,以前滿眼飛來飛去的場景,再也看不到了。
也不是說一隻都沒有了,有還是有,但是想看的話要從花間裡去找了。
亮灰蝶
小赤蛺蝶
紅灰蝶
環境越來越好,為啥蝴蝶反倒少了?
工作人員說,這要從江洋畈的起源——淤泥說起。
2010年,江洋畈建公園時,淤泥含水量很高,比例達到了284%,一園子的淤泥就像「一鍋稀粥」。幾年過去,通過監測,園子裡的淤泥慢慢下沉了一兩米。就好比一鍋粥,熬啊熬,水熬少了,粥更多更稠了。淤泥下沉後,煮粥的鍋空間更大了,下了雨,水都慢慢往鍋裡攢,慢慢地,淤泥地裡的水就多了起來,水位就上升了。
泥少了,水多了,聽上去好像不算什麼大事,可是,就是從它打頭,改變了江洋畈的「內部生態系統」。
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南川柳。
南川柳以前是江洋畈的「老大」,數量最多,它是最正宗的西湖柳樹。現在水多了,南川柳不耐水,慢慢自然淘汰了。江洋畈的南川柳純野生,死了不補種。南川柳少了,喜歡長在水裡的植物,卻多了起來,比如蘆葦、香蒲、扯根菜、地筍等等,尤其是蘆葦,瘋了一樣地把南川柳曾經的地盤接管了過去,長得密密麻麻。
植物界有了變化,動物界也馬上緊跟。
蘆葦蕩多了,喜歡往這裡頭鑽的溼地鳥類,比如黑水雞、野水鴨、白鷺,一隻只都把家搬了過來。尤其是白鷺特別多,飛在天上的,站在蘆葦上的,還有趴在水面上的,處處都是。
鳥來了,尤其是白鷺來了,很多很多小蝦小蟹,尤其是小龍蝦,就面臨滅族之苦。
以前,江洋畈裡的小龍蝦不要太多哦,簡直肆意繁衍,以前往水裡看,狐尾藻上都密密麻麻趴滿的!工作人員說,當時還操心,怕小龍蝦把水草吃光呢。結果鳥來了,尤其是白鷺來了,它的「蝦生」就到頭了。
江洋畈的保安說,以前早上5點多,進了公園一看,哎喲,欄杆上站滿了白鷺,像放哨士兵一樣站一排,時不時一隻衝下水,一口一個小龍蝦。和小龍蝦一樣「遭殃」的,就是蝴蝶了。
蝴蝶的幼蟲——毛毛蟲,也是鳥兒們的零食。這些毛毛蟲哦,都還沒來得及化蝶,就被鳥兒們一隻只吃進了肚子,所以以前春天在江洋畈裡成群飛舞的蝴蝶,就連帶著也變少了。
你看吧,這個世界多有趣,泥少了→水多了→南川柳少了→蘆葦多了→白鷺多了→小龍蝦少了、毛毛蟲少了→蝴蝶少了,江洋畈就這樣誕生了一條以鳥類,尤其是以白鷺為「霸主」的生物鏈。
而在這條生物鏈上,蝴蝶可能就是「弱勢群體」,只剩下了越來越少的存在感。
想看蝴蝶
還有西溪溼地呢
西溪溼地的生態環境有多好,不用多說了吧?浙江自然博物館曾經到西溪溼地做過一個物種調查,公園裡一共採集到20目、195科的昆蟲,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鱗翅目,也就是蝴蝶們。
有一位攝影愛好者俞肖劍,在西溪溼地拍照13年了,他說溼地裡的植物越來越多樣,好多都是蝴蝶愛吃的,蝴蝶也就跟著越來越多,品種也越來越多。
13年下來,他的相機裡留下了好多西溪溼地裡的蝴蝶。他說,這個季節去拍蝴蝶,保證有收穫。
紅灰蝶
蝴蝶
綱:昆蟲綱
目:鱗翅目
特點:全世界的蝴蝶,有 14000多種,大多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孫河流域。中國有 1200多種。
蝴蝶的天敵主要有鳥、蜥蜴、蛙、蟾蜍、螳螂、黃蜂、寄生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