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對自然的依賴到底有多大?

2020-11-30 澎湃新聞

莎拉·威廉士·戈德哈根,美國建築評論家

全文2400餘字,讀完約需5分鐘

基因學表明,我們天生渴望明顯存在自然元素的環境,並能在這種環境獲得特殊的樂趣。即使我們對自然的喜好因人格、性別、年齡、教養等而存在系統差異和個體差異(這些差異確實存在),但我們體現出人類也是作為親生物的(biophilic)物種進化的;這意味著,自然對我們有吸引力。

那種可以親近自然或模擬自然的綠植、氣候、地形的設計之所以對我們有益處,不過是因為人類親近自然的天性得到了滿足。

人類在地球上棲息了20萬-45萬年。大概1萬年前,人類住在氣候類型多種多樣的野外,包括但不限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大片熱帶和亞熱帶無樹大草原。隨著農業的出現,遊牧生活逐漸消失,而農業的出現又或多或少地與另一事件有巧合,也就是當時建立了永久聚居點,形成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的社會。

許多學者認為最早的城市出現在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人類最早的城市之一古烏魯克 (位於今天的伊拉克) ,有5萬-8萬居民。 雖然城市社會出現了,但是之後數千年,大多數人仍然棲息在總體上來說不算是城市環境,也不算是建成環境的環境裡。

過去200年間,大規模的城市化,以及由它促進的相伴隨的現代經濟發展,從若干發達地區興起,逐漸席捲歐洲,最終傳遍全球。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居住在大都會地區。但地球上存在智人的絕大部分時期,我們棲息的環境由自然節律和模式主導。過去幾十萬年間,一代又一代人成功適應自然的多樣性,成功應對自然的挑戰,獲得了足以掌控自然的力量。 相比人類進化的歷史,現代城市的歷史太短了(更別提超大城市了),人們還沒來得及在生物學上適應它們。

基因學表明,我們天生渴望明顯存在自然元素的環境,並能在這種環境獲得特殊的樂趣。即使我們對自然的喜好因人格、性別、年齡、教養等而存在系統差異和個體差異 (這些差異確實存在) ,但我們體現出人類也是作為親生物的 (biophilic) 物種進化的;這意味著,自然對我們有吸引力:我們喜歡家裡、辦公室裡、社區裡有與自然相聯繫的感覺。從基因編碼角度來講,與自然的持續密切聯繫可以促進我們的身心安康。這適用於城市居民,也適用於鄉村居民,適用於各種環境中的人,也適用於每個民族的人。

無數研究揭示了我們基於生物學的自然依賴性。例如,芝加哥同一低層住宅群的兩個相鄰住宅樓。一個我們稱為綠院,種有花草樹木。另一個我們稱為灰院,全是水泥地面。同一城市、同一片區、同樣的建築設計,居民有著類似的社會經濟地位和背景。然而兩個住宅樓的居民,特別是孩子,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綠院那樣的地方才算得上是家,因為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綠院的居民明顯更健康。

▲ 與無法看見、親近自然的片區相比,在可以看見、親近自然的片區,居民更健康。圖為伊利諾伊芝加哥,Ida B. Wells住宅樓(現已拆除) 。 © 《歡迎來到你的世界》

綠院居民能夠更好地應對壓力,更好地管理人際衝突。最令人驚訝的是,孩子們的總體認知測驗成績也更優異。隨後的幾十項研究也證實了這些發現,包括近年來有關巴爾的摩、芝加哥、費城、揚斯敦、俄亥俄州社區的研究,都發現財產和暴力犯罪發生率與綠植覆蓋率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即綠植覆蓋率越高,犯罪發生率越低。

定期親近自然,可以降低犯罪發生率、緩解壓力,至少其中一條原因是定期親近自然可以提高認知能力。 我們知道,在需要時能夠集中注意力,對清晰有效地思考有關鍵的促進作用。我們還知道,注意力非常容易耗盡。根據環境心理學家雷切爾·卡普蘭 (RachelKaplan) 和史蒂芬·卡普蘭 (StephenKaplan) 的說法,自然景觀可以有效補充注意力資源,補充方式就是促進他們提出的不費力注意 (effortlessfocus) 。身處自然環境,我們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會自動自發地增強。

城市居民越容易享有綠色植物、自然光線、露天場所,就能越好地解決問題,越好地理解、吸收信息,越好地掌控自己有限的注意力資源 (強力掌控指想在哪個地方投入注意力,就能在哪個地方投入注意力;想把注意力維持多長時間,就能維持多長時間) 。這一切都會進而提高心理幸福感,改善人際關係。不僅如此,有幸住在花草樹木環繞片區的居民,鄰居之間的社會聯繫更強;與住在有著類似建築特徵但沒有這些自然特徵片區的居民相比,他們的社區感更強。與灰院相比,綠院居民認為他們的環境更安全,這種看法也得到了犯罪統計數據的一致證實。

城市建設如果忽視人對自然的需求,就會造成公共資源緊張,讓每個人付出高昂代價。 但美國大量經濟適用房小區,有的已經建成,有的還在圖紙上,都忽視或巴不得能夠敷衍人的那些基本需求。由於這個原因和其他許多原因,幾乎美國的全部經濟適用房小區,反而讓它們想要救助的人陷入貧困。由GrimshawArchitects建築事務所與DattnerArchitects建築事務所聯合設計,JonathanRose公司開發,位於紐約布朗克斯區有綠色屋頂、多層露臺的ViaVerde住宅樓那樣的例外,正好從反面證實了這點。

▲ 綠色、可持續、人性化經濟適用房小區:紐約布朗克斯區,Via Verde住宅樓(Grimshaw Architects建築事務所和Dattner Architects建築事務所)。 © 《歡迎來到你的世界》

人類的親生物性,或者說對自然的喜愛,不僅對建成環境體驗有即時影響,而且會通過記憶,影響對建成環境的體驗。

我們到過哪裡,我們是誰?有關這些問題的記憶,受自然元素存在的影響。還記得加工自傳體記憶的腦區就是繪製認知地圖的腦區 (自傳體記憶與地方是聯結在一起的) 嗎?這意味著孩提時期的自然體驗,在我們的自我感和身份感中起著重要作用。說得具體一點兒就是:如果在可以親近自然的片區長大,那麼對片區的回憶就會更深情;童年幸福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可以去附近的公園玩耍,從床頭可以看到窗外的成蔭綠樹。

可以料到,人們的親生物性,也就是對自然的喜愛,並不局限在家裡。無論是在辦公室埋頭苦幹還是在健身俱樂部努力鍛鍊,越能親近自然就越幸福。

這一點得到了HermanMiller公司搬遷案例的證實。HermanMiller是一家總部位於密西根澤蘭市的辦公家具公司,它把員工從舊廠房轉移到了新建築。這個新建築由WilliamMcDonough+Partners建築事務所設計,名叫「綠宅」 (Greenhouse) ,配有庭院、內部花園、天窗。自然光線和綠色植物讓包括走廊的內部空間增色不少。過了不到6個月,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績效顯著提高。過了9個月,員工的生產率竟然提高20%。員工覺得自己更健康、更不容易分心、更放鬆、更有動力工作。

另一研究發現,僅僅是把大部分辦公環境使用的標準人工通風水平換成近似自然通風水平,就會讓工人的整體認知測驗成績顯著提高。工作環境能模擬出或讓人想到自然環境 (包括自然光線) ,員工會比較有活力;反之,員工的幸福感乃至健康水平、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就比較低。

▲ 左:伊利諾州的魯利兒童醫院(Lurie Children’s Hospital)的皇冠空中花園,待在康復花園,要不了幾分鐘就會心率變慢、皮質醇水平下降;右:蘇格蘭愛丁堡,蘇格蘭議會綜合體(Scottish Parliament),在自然光線充裕的工作空間,工作滿意度高。 © 《歡迎來到你的世界》

前面我們提過,與窗戶面對磚牆的病房相比,透過窗戶可以看到田園風光的病房,術後患者恢復更快、痛感更少。住院患者待在醫院管理人員所說的「康復花園」,心率會變慢,皮質醇和壓力水平會下降。這個效果立竿見影:患者,甚至沒病的人也會在3-5分鐘內意識到這些效果。這些有益的生理效果,待在康復花園不到20秒就可測量到。

那些促進康復的東西,也能造就好的工作空間、好的學校、好的家園。那種可以親近自然或模擬自然的綠植、氣候、地形的設計之所以對我們有益處,不過是因為人類親近自然的天性得到了滿足。

*原標題《人需要自然》,摘自《歡迎來到你的世界——建築如何塑造我們的情感、認知和幸福》,經機械工業出版社授權摘編;本文已加入「留言贈書計劃」,優秀留言將有機會獲得《歡迎來到你的世界》(機械工業出版社)圖書一本。

在當代,人們越來越重視人居環境,尤其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中,人們對居住的需求也慢慢開始從數量向質量轉變,不止滿足於功能性的建造,也追求體驗式的生活環境。作為建築師,我們更有必要深入研究體驗式設計對未來生活的影響,以及對作為使用者的人們產生的影響。

《歡迎來到你的世界》全面客觀地論述了建成環境的現狀和問題,舉例分析相關的實際項目,指出社會各界均有提升的空間,尤其是設計給人帶來的無意識感知體驗是如何隱性地塑造人們的生活這方面。

——青山周平,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唯一」一條市內航線,城市到底有多大,需要飛機來通航呢
    現在國內的高鐵網都已經基本形成了,而國內的在空中的航線建設也是比較多的,如今國內的長途航線和短途航線都有挺多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國內唯一一條市內航線,這條航線就在重慶,是從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飛往黔江武陵山機場的航線,這條市內航班全程有260公裡,大概飛行半個小時,而且機票打折下來也就一百多塊
  • 睡眠不足的危害到底有多大?TED用一個實驗告訴你
    睡眠不足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特別是現在這個倡導996的大環境之下,似乎每個人都覺得熬夜一天兩天不算什麼,反倒是一天不努力工作就會落後別人好多。其實過重的工作壓力,以及長期的睡眠不足,會讓我們離疾病與死亡越來越近。
  • 魯君四:打造城市自然棲息地,回歸自然生活本源
    城市被譽為文明、繁榮、時尚之地,代表了我們的恢宏想像力,是人類所締造的最偉大的成就。而自然給予人類的基本贈禮,讓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自然融於城市,讓城市命脈永續,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價值觀與文化轉換的結果,是現代都市人對生活的重新規劃和想像。
  • 安陽到底有多大?
    城市建成區,是指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源於:百度百科)。籠統來說,就是你驅車往城市外圍趕,當你說出「呀嗨,咱出市了呀」的時候,那在這個地方往裡看就是建成區。
  • 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原標題: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最新發現與創新   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李本綱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依據觀測數據和模型研究結果,估算出我國從前工業時代至今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大約佔到10%,遠低於中國排放的全球佔比。
  • 地球到底有多大?
    地球到底有多大?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張旅行者一號給我們留下的經典照片吧!這就是《暗淡藍點》。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號在距離地球64億公裡的宇宙深處拍攝的地球。在這張照片中地球只有一個像素大小,它就像一粒發出淡藍色光芒的塵埃懸浮在太陽系中漆黑的背景當中。
  • 城市人口承載力,多大才合適?
    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約有6.22億人生活在城市,城市化率超過50%。今天,一方面,城市人口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那麼,我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人口規模究竟該保持在多少才合適呢?
  • 城市山居,寫就「繁華與自然」的詩意生活
    對於事業在城市中心,生活卻渴望親近自然的城市精英來說,現實卻有些「殘酷」:若偏安遠郊、追逐詩意,則很難無縫銜接正常的工作作息,更缺少城市的便利配套;而若居於城市中心,繁華之餘卻始終缺少大自然的味道……毫無疑問,「如何找到城市與自然的平衡」是追求生活品質的人群一直在追求的答案。重慶,自帶山城屬性,最好的自然資源當然還是在山中。近山而居,與自然為伴,已然成為這部分人群的夢想之地。
  • 蘭州到底有多大大大大?我給你比劃兩ha
    蘭州是一個神奇的城市天氣神奇交通神奇樓房神奇人也很神奇沒有生活在蘭州你根本體會不到蘭州的神奇為什麼呢?還不是因為這座城市太大大大大……蘭州到底有多大趕快來看一下吧~從地理面積來說它的住房面積:13085.6平方公裡人口:369.31萬(2018年常住人口)火車站:蘭州車站、蘭州西客站蘭州新區站、中川機場站甘肅有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蘭州主要由6區
  • 宇宙到底有多大?
    人類常年生活在一顆尺度較小的星球上,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想要環繞地球一圈,甚至連半天時間都不需要,但是地球,終歸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沙,宇宙的尺度要遠遠超乎人類的想像。 人類想要到達地球上的任意地點都十分方便,但是將目的地設置到太陽系的某顆星球、銀河系的某顆星球、系外行星?
  • 從河口平原到四個省:「長三角」到底有多大?
    2020-12-25 11:48:07 來源: 大地理館 舉報   |眼有三角
  • 神舟十號飛船從內蒙古發射,在太空飛半個月,內蒙古到底有多大?
    內蒙古有多大的問題非常好,我們國家人少地多的地方主要分布在 西藏 雲南 甘肅 內蒙 新疆,其中內蒙古佔地118.3萬平方千米,內蒙古到底有多大呢?那就拿全國其他幾個省份填充內蒙古這個地廣人稀的土地吧,把像安徽,江蘇,福建,浙江,遼寧,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海南這些城市的的地盤放到內蒙古裡面,都還沒有內蒙古大,這下子你應該知道這118.3萬平方千米是有多大了吧!2017年的夏天和冬天無分別去了兩次內蒙古,每次一個星期,你知道我才走了多少嗎?
  • 宇宙到底有多大?它的盡頭在哪裡?
    關於宇宙到底有多麼大,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說出真正的答案。就算我們生活的地球對於整個宇宙來說,也真的是太小了。每當我們看到無盡的星空的時候,我們總會有著這樣的一個疑問。那就是宇宙到底有多大?它的盡頭又在哪裡呢?
  • 太陽繫到底有多大?
    太陽系已知大行星太陽繫到底有多大我們知道,距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而比鄰星則是半人馬座南門二三星系統中的一顆星,這個三星系統距離太陽大約4.37光年,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倍多點,根據萬有引力原理,太陽系與南門二邊界應該是在大約1.81光年處,那麼在已知範圍60億公裡外,到底存在些什麼呢?
  • 人的「力氣」到底能有多大?
    人,不僅擁有崇高的智慧頭腦,能夠運算計算以及思維觀摩,還能創造以及憑空想像,這種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只要努力汲取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識,就能夠豁然開朗變得非常明目。除了腦力勞動外,人自身的身體也賦予了極大的創造力,不僅可以攀爬、跳躍,還能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然而這一切都歸功於人類擅於利用自己的力氣,那麼人的力氣到底有多大?科學家告訴你真相!
  • 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宇宙到底有多大?
    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宇宙到底有多大?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地球上唯一高智商的生物,當我們徜徉於大自然的懷抱,感慨地球環境之壯美的時候,感覺自己何其渺小!然而,隨著人類科技的高速發展,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也越來越多。
  • 電磁輻射汙染,到底對人體有多大危害?
    日期:[2012年09月10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4] 電磁輻射汙染,到底對人體有多大危害 隨著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和房地產開發,一些原來建於城市周邊的傳輸發射中心和高壓線等設施周圍也開始進行開發建設,小區環境和室內環境中的電磁輻射汙染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 工業機器人對機器視覺技術的依賴有多大
    打開APP 工業機器人對機器視覺技術的依賴有多大 發表於 2018-02-02 09:54:49   工業自動化的真正實現,需要高度智能化的工業機器人去替代人類的一部分工作,而顯然,如果想讓機器人去很好的替代人類工作的話,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它們得能「看」到才行,不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用到的很多智能化的東西也是需要去看的,包括智能無人機和智能吸塵器。
  • 大象到底有多大多重?壽命有多長?
    那麼,大象到底有多大多重?壽命有多長?一、大象到底有多大多重?大象是象科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早在千萬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目前已發現400餘種化石,但由於歷史上氣候和人為原因,大象的種類越來越少,目前僅剩下2屬3種,即亞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
  • 宇宙到底有多大
    科學家繪製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全圖那麼宇宙到底有多大呢?首先宇宙可能是無限大的。因此,討論宇宙有多大的問題,變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