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中國來了! | 南都現場直擊

2021-01-21 南方都市報
今天(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南都N視頻】南都記者 霍健斌 冷鋒 黃璐 發自海南文昌 視頻編輯:黃銘濤 剪輯:黃詩慧

據最新消息,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


本次任務為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據悉,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全球第47個火星探測器來了,一圖讀懂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顆具有大氣與氣候的類地行星,來自中國的客人——「天問一號」探測器正來看你了!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自主探測之旅開啟,「天問一號」將帶著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向深空出發,奔赴火星。這也是中國航天第369次發射。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右)和火星車(左)。資料圖其實,人類對火星的探測,早已付諸實踐。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發現,截至7月23日,包括前蘇聯在內,全球已有8個航天局共向火星發射了47個探測器。目前,全球發射火星探測器最多的是美國,有21個,而美國最近一次是2018年5月5日「洞察號」發射升空,經過205天的旅行,航行4.84億公裡,同年11月27日凌晨3時54分著陸火星。除了中國「天問一號」,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7月20日已經在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預計2021年阿聯成立50周年時進入火星軌道。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7月30日向火星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這裡就要科普一個天文現象——火星衝日,火星、地球、太陽幾乎排成一列,地球位於太陽與火星之間。也就是說,這段時間去火星「又快又便宜」,正是探測器飛往火星的窗口間隔時間,而且持續時間約1個月左右,錯過了又要等23.6個月才能等來下次窗口期。縱觀人類火星探測之旅,抵達火星最長花費300多天,最短也要160多天。因為火星離我們很遠,雖然它是太陽系中最容易接近的地方,但與太陽平均距離為2.3億公裡。理論上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但兩者之間近距離接觸大約每15年才出現一次。而且,探測器並非只要直線飛行5500萬公裡就到達火星,因為地球火星不會靜止不動,探測器先要被送入一個大橢圓軌道,即「霍曼轉移軌道」,經過多次變軌,依靠弧形軌道靠近被火星引力捕捉。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徑、平均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體積在太陽系中列第七位,相當於地球的15%,質量約為地球的10.8%,表面重力加速度為地球的38%。火星乾旱,多巖石,寒冷且看似毫無生氣,巖石、砂土和天空是紅色或粉紅色的,因此經常被稱作「紅色的星球」。火星上還有兩個「月亮」:Phobos和Deimos,這是希臘神話中戰神兩個兒子的名字,它們是火星的小衛星。它擁有太陽系中最大、最高的火山——奧林巴斯山,足足比地球上最高的莫納基亞火山還高出15.5公裡;它擁有最深的峽谷,深度達7公裡,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的近4倍;它還擁有瘋狂的天氣和溫度模式,是終極寂寞的星球目的地,地球上平均溫度13.9 ºC,而火星上平均溫度是-62.8 ºC……儘管如此,火星仍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人類不斷探索火星,提供了可能回答生命問題的起源和演變機會,更想著一天火星可能成為人類生存目的地。前蘇聯是最先開始對火星進行近距離研究,美國的火星探路者號是人類第一個登陸火星的探測器。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2020年7月20日以前的火星探測器發射,包括部分成功在內成功率僅42.2%,失敗率達57.8%。其中,前蘇聯18次火星探測器,儘管「火星3號」是第一個成功軟著陸火星表面的探測器,落到地面活了20秒,卻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發回,18次探測皆以失敗告終。最早傳回火星照片的是1964年11月28日發射的美國「水手4號」探測器,拍攝了21張照片,成為人類首個飛掠火星並傳回火星照片的探測器。不過,「水手4號」的探測結果分析,也打破了人類對火星人的幻想,相比於地球,火星上沒有支持火星人生命存在的證據。之後的「水手6號」發回75張照片,「水手7號」發回126張照片。到了1971年的火星發射窗口,激烈的「火星爭奪賽」又起,短短21天時間相繼發射5顆火星環繞器,但只有1971年5月30日發射的美國「水手9號」,在1971年11月14日進入環火星軌道,更是發回7329張照片,成為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梳理人類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目前在軌工作的只有17.8%,也就是說,82.2%的火星探測器處於失效狀態了。2020年7月20日以前發射火星探測器目前運行狀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立項是2016年1月11日正式批覆。早在2011年11月8日,搭載著中國「螢火一號」的俄羅斯「福布斯-土壤號」採樣返回探測器發射升空,但因變軌出故障而失敗。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7月23日發射升空。中國走出了「一條奮起直追的航天之路」。50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次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中華民族開始鑄造起自己的航天豐碑,截至2020年7月20日中國航天發射368次,成功率超過90%。值得一提是,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34次發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2020年有望突破40次,達到歷史新高。2020年截至7月20日世界航天發射已有52次,中國就有19次,其中成功16次。不過,我們也要正視差距,美國人登月都是50年前的事了,全球範圍內也只有美國的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地表。中國航天人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就證明:從「零」開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攻克前行路上的每一個難關,就能實現夢想。「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兩千三百年前,詩人屈原向混沌不明的宇宙發出來自古代中國的疑問。兩千多年後,一個以他詩作命名、結合人類智慧的探測器,將帶著他的問題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向紅色星球進發。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站在2020年這個時點眺望這顆紅色星球,這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火星探索最輝煌和繁盛的時期」,正如《火星探測六十年: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文章所言:在諸多探測數據積累之下,如今對火星的認識早已今非昔比。人類何時採集火星樣品送回地球研究?何時在火星建立或短期或長久火星基地?或許這一天已經不遠了。數據來源:中國國家航天局官網、美國航天局官網、愛航天網、航天愛好者網等

*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直擊探洋作業第一現場,萬米海底畫面來了!
    今天(13日),「奮鬥者」號再次深潛到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滄海」號聯合下潛傳回萬米海底實時畫面,直擊探洋作業第一現場,每一秒都珍貴!萬米海底的「奮鬥者」號到底是什麼樣?快來見證歷史一刻!可以進行全海深4K超高清視頻的拍攝採集、傳輸處理不僅可以搭載全海深高清相機將萬米洋底的實時畫面直播回傳而且能記錄深海中「奮鬥者"號的一舉一動它的小助理「凌雲」號在海底可以自由活動提供更多角度的照明通過它們提供的信號我們可以直擊探洋作業第一現場
  • 現場直擊「天問一號」發射: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險
    由於現場觀看並沒有像電視上那種準確的倒計時系統,幾公裡外沙灘上觀看火箭發射的人們雖然頂著烈日但一點都不敢鬆懈,離預訂的時間還有不到10分鐘的時候,不少人就早早舉起了手機,生怕錯過點火那一瞬間。「前方朋友發來消息,還有五分鐘!」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從酒店連廊傳到沙灘,從沙灘傳到陽臺,就連房頂上都有人。10,9,8......2,1,0,點火。
  • 直擊《火星救援》中國首映禮
    時光網訊 太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今日在北京舉辦了發布會和盛大的中國首映禮,影片導演、科幻電影大師雷德利·斯科特攜主演馬特·達蒙、人氣影星塞巴斯蒂安·斯坦、中國演員陳數、金牌製片人西蒙·金伯格、麥可·謝費及編劇德魯·高達先後亮相紅毯
  • 回聽|火星,我們來啦!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特別節目
    今天中午中國首次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被送入太空FM93.4上海新聞廣播特別節目《火星,我們來啦!》帶您直擊海南文昌發射現場「天問一號」任務中,從執行發射的長徵五號火箭到其搭載的火星探測器,上海航天都承擔了重要的研製任務。發射「天問一號」有望成為人類星際探測史上,第一臺一次性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以及在火星開展全球巡查和精細探測的探測器。
  • 南都電源德國調頻儲能項目一期投運典禮在德舉行
    中國駐德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王衛東、ALABC產品與可持續發展總監Alistair Davidson博士等嘉賓,項目合作方 -- 德國Mitnetsz電網公司及Upside公司嘉賓,以及11個國家的電網公司嘉賓、媒體記者等70餘人參加了典禮。
  • 【高清大圖】直擊東方日升2020SNEC展現場
    【高清大圖】直擊東方日升2020SNEC展現場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8月8日-10日,第十四屆(2020)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展覽會暨論壇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東方日升在全球範圍內設立辦事處和分公司並且建立起全球銷售網絡,如中國、德國、澳大利亞、墨西哥、印度、美國、日本等,旨在為全球提供綠色新能源。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東方日升的組件產能已經達到了11.1GW。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2011年到2019年,東方日升以60%的平均負債率穩健前行。
  • 直擊「追象」現場
    野生亞洲象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境內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州、普洱市等地,數量在300頭左右。8月12日「世界大象日」前夕,記者與老普等亞洲象監測員一路同行,直擊「追象」現場。  「我們及時發出一條預警,就有可能避免一次人與象的正面衝突。」老普說。  話音剛落,「老大」身後閃過一道亮光,緊接著發出一個急剎車的聲音。
  • 天問一號出發火星!全球第47個火星探測器來了,一圖讀懂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顆具有大氣與氣候的類地行星,來自中國的客人——「天問一號」探測器正來看你了!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自主探測之旅開啟,「天問一號」將帶著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向深空出發,奔赴火星。這也是中國航天第369次發射。其實,人類對火星的探測,早已付諸實踐。
  • 天問一號出發火星!全球第47個火星探測器來了,一圖讀懂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顆具有大氣與氣候的類地行星,來自中國的客人——「天問一號」探測器正來看你了!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自主探測之旅開啟,「天問一號」將帶著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向深空出發,奔赴火星。這也是中國航天第369次發射。
  • 直擊清華大學2014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現場
    直擊清華大學2014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現場  清華新聞網11月3日電(研通社記者 崔粟晉 張照雨)11月2日,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進行了令人矚目的2014年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各位「學神」、「學霸」,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各顯神通。
  • 中國「最像火星的」地方,直擊中國兩大火星基地
    近年來,我們總是看到一些移民火星的科幻片,電影場景中的火星,荒涼而嶙峋,今天小編就帶你去看看火星基地。在中國有三個火星基地,這三個無論地形地貌、自然風光、氣候條件都類似於火星。一個在甘肅金昌,一個在新疆哈密大海道,一個在青海海西州茫崖。這三個火星基地,都號稱自己是「中國最像火星的地方」,今天就說後兩個哦。
  • 直播預告|顏色大師莫蘭迪來了!直擊木木美術館大展開幕現場
    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在此很榮幸地宣布,作為木木美術館的首席權威合作夥伴,本周日將帶領各位觀眾現場直擊這位著名義大利藝術家喬治·莫蘭迪在國內的首次美術館個展的開幕儀式,我們將在12月06日下午莫蘭迪曾說過:「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很難甚至根本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因為那個視覺所及的世界是由形態、色彩、空間和光線所決定的。」「感知」單元通過藝術家創作生涯中極具重要性的作品揭示他逐漸形成並不斷發展自身視覺語言的過程。同時,本單元還將呈現莫蘭迪於不同時期在主題、色彩、構圖上所進行的大膽嘗試和創新。
  • 《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
    原標題:《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行動 《火星救援》曝光角色特輯,"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揭秘太空救援內幕。《火星救援》即將登陸內地銀幕時光網訊 將於11月25日與觀眾見面的太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曝出一款角色特輯。以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所扮演的隊醫太空人克裡斯·貝克為主角,講述了阿瑞斯3號的小組成員在火星上的遭遇和經歷。
  • 世界大象日|直擊雲南「追象」現場
    野生亞洲象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境內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州、普洱市等地,數量在300頭左右。8月12日「世界大象日」前夕,記者與老普等亞洲象監測員一路同行,直擊「追象」現場。 「我們及時發出一條預警,就有可能避免一次人與象的正面衝突。」老普說。 話音剛落,「老大」身後閃過一道亮光,緊接著發出一個急剎車的聲音。
  • 現場直擊!全國最大規模高鐵營業線換軌施工進行中
    現場直擊!此次高鐵施工,除了更換新鋼軌以外,還需要對新換的鋼軌進行現場焊接。據了解,這次現場焊接鋼軌改變了以往既有線採用鋁熱焊焊接的方式,引用先進的閃光焊工藝。
  • 直擊《仙俠世界》仙俠最強者爭霸賽現場
    直擊《仙俠世界》仙俠最強者爭霸賽現場 本文來源:網易遊戲頻道
  • 直擊台州汽車運動文化節現場 瘋狂賽車手激情漂移
    那麼本期的車生活,我帶大家來溫嶺的台州汽車運動文化節,這裡不僅有豪車美女,更有激動人心的飄移明星賽,聽到聲音了嗎?來跟小妮走起。   直擊台州汽車運動文化節現場   2013中國汽車飄移明星賽暨台州汽車運動文化節11月10日在溫嶺會展中心圓滿落幕,此次汽車運動文化節的參展汽車品牌主要有奔馳、凱迪拉克、沃爾沃、雪佛蘭、榮威、一汽馬自達、雷諾等30餘家中高檔汽車廠商,還有車之家、速度公園、旋樂輪轂等汽車後產品及改裝商家參展。
  • 火星,中國來了
    中國首次獨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開啟。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載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首次獨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開啟。也因此,不僅是中國,阿聯和美國也在近期推進了火星探測計劃。其中,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已經於20日升空,美國「火星-2020」也即將發射。
  • 火星,中國天問來了!7個月後見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升空發射,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也在現場見證了中國航天探索的歷史性一刻。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攝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難點在哪裡?「天問一號」將執行哪些任務?業內人士也對此一一解答。現場直擊升空發射7月23日的海南文昌,天氣晴朗,到處都綠意盎然。而今天因為天問一號的發射,讓海南文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 火星,中國來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為啥要開展火星探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為啥取名「天問」?世界火星探測哪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