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英才大會|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從小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2020-11-21 華龍網

2013年生物醫藥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里耶·瓦謝勒通過視頻作主題演講。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1日11時6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記者 李嫋 伊永軍)今(21)日,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在嘉賓主題演講環節,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里耶·瓦謝勒發表視頻演講。

阿里耶·瓦謝勒是一位以色列裔美國生物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因「複雜化學系統多尺度模型的開發」獲得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

阿里耶·瓦謝勒首先介紹了其團隊對新冠肺炎病毒的研究,他們正在努力尋找相關化學藥物。

對於如何促進重慶的科學研究,阿里耶·瓦謝勒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說,必須從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或者至少對科學發展感興趣,在他們上大學後,就已經做好準備尋找新發現的能力。

如何將研究從科學理論轉移到產業?阿里耶·瓦謝勒稱,大多數產業產品都是基於以前發現的東西,而大多數科學發現都是基於好奇心,人們發現不同的現象,僅僅是為了解決一個最初的問題。在它成為一種重要科學之前,有時需要經歷許多曲折,所以他認為,很難去要求科學家們做出下一個發現,但是當你已經有了發現時,就可以在科學和行業之間形成一個很好的合作。他強調,最需要的是培養好的科學家,一旦培養了一群雄心勃勃、優秀的年輕科學家,那他們中的一些人會意識到,將科學發現應用到產業中,是極其重要和明智的想法。

阿里耶·瓦謝勒說,自己曾經到過重慶這個美麗的城市,非常希望再次訪問重慶。

相關焦點

  • 2020重慶英才大會|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大多數科學發現都是基於好奇心
    21日上午,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開幕式後的嘉賓主題演講環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勒教授通過視頻發表了演講。阿里耶·瓦謝勒教授是以色列裔美國生物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因「複雜化學系統多尺度模型的開發」獲得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對於如何促進重慶的科學研究工作,阿里耶·瓦謝勒教授給出了他的建議:「必須從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或者至少對科學發展感興趣,這樣在他們上大學後,就能具備尋找新發現的能力。」
  • 2020重慶英才大會|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大多數科學發現都是基於好奇心
    21日上午,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開幕式後的嘉賓主題演講環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勒教授通過視頻發表了演講。阿里耶·瓦謝勒教授是以色列裔美國生物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因「複雜化學系統多尺度模型的開發」獲得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對於如何促進重慶的科學研究工作,阿里耶·瓦謝勒教授給出了他的建議:「必須從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或者至少對科學發展感興趣,這樣在他們上大學後,就能具備尋找新發現的能力。」
  • 2020重慶英才大會:諾貝爾獎得主「雲演講」他向重慶提出三個問題
    在11月21日舉行的2020重慶英才大會開幕式上,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發表了視頻演講,他向重慶提出了三個問題,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2013年,他因「複雜化學系統多尺度模型的開發」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視頻演講中,阿里耶·瓦謝爾向大家介紹了他在計算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然後就科學和產業人才方面向重慶提出了三個問題,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2020重慶英才大會:諾貝爾獎得主「雲演講」他向重慶提出三個問題
    在11月21日舉行的2020重慶英才大會開幕式上,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發表了視頻演講,他向重慶提出了三個問題,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阿里耶·瓦謝爾是一位以色列裔美國生物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2013年,他因「複雜化學系統多尺度模型的開發」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視頻演講中,阿里耶·瓦謝爾向大家介紹了他在計算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然後就科學和產業人才方面向重慶提出了三個問題,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第一個問題:如何促進重慶的科學研究?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開啟「科學第一課」
    新華網北京11月2日電 近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
  •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基礎科學?
    倒計時的最後一天,我們帶來一則重磅消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將親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現場。我們為什麼要關注並推動基礎科學?解密就從這篇推送開始。
  • 慧聚英才丨阿里耶·瓦謝爾:促進重慶未來科學研究,可從培養孩子的...
    11月21日,「近者悅·遠者來」2020重慶英才大會嘉賓主題演講在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兩江廳舉行。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里耶·瓦謝爾教授通過視頻的方式,講述了他對於重慶未來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看法。據了解,阿里耶·瓦謝爾是以色列裔美國生物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他因「複雜化學系統多尺度模型的開發」獲得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在演講的結尾,阿里耶·瓦謝爾也送來了對本次2020年重慶英才大會的祝福。同時他表示,自己曾經短暫路過重慶這一美麗的城市,並期待再次訪問這裡。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2020-11-01 14:06:22 責任編輯:房家梁 2020年11月01日 14:0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參與互動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開啟「科學第一課」
    10月31日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2015年阿爾巴尼醫學獎得主謝曉亮現場參會,1986年圖靈獎得主約翰·霍普克羅夫特遠程在線參會。
  • 2名女性科學家獲化學諾獎:父母引導了我們對科學發現的興趣
    諾貝爾文學獎、物理獎得主其中一位、化學獎得主都是女性。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2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故事,並帶她去參觀博物館,非常支持她的科學探索興趣。,或者對科學擁有濃厚興趣;他們通過口傳心授,或藉助書籍、博物館、實驗等方式,為孩子營造追求、探索科學的輕鬆氛圍。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小學4年級時締結化學情緣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人民網東京10月10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今年剛剛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吉野彰教授出生於日本大阪府吹田市。在他出生成長的地方,如今不僅住宅林立,還修建了萬博紀念公園,但是在其小的時候,這裡還是遍地竹林,幼年的吉野彰時常在這裡捉蜻蜓玩。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英才交流活動啟動在昨天(30日)的論壇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和副主席麥可·萊維特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羅傑·科恩伯格:可能現在只有中國有這樣的能力來舉辦這樣一場科學盛會,要讓137名不同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當然還有眾多的其他與會者和青年人,集聚一堂,這樣的人員流動是一場巨大的挑戰,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中國會議的組織者就做成功了,並且做的非常出色。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獨家幕後故事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獨家幕後故事 2020-10-12 1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杜家毫會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萊維特
    1月20日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長沙會見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萊維特。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新國 攝華聲在線1月20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賀佳 周帙恆)今天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長沙會見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萊維特一行。成立於2017年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聚集了一批科學原創的引領性人物,著力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技產品現在火遍全球,就應該是這樣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英才交流活動啟動在昨天(30日)的論壇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和副主席麥可·萊維特稱讚論壇在特殊時期實現了全球科學家的一次難得的交流。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羅傑·科恩伯格:可能現在只有中國有這樣的能力來舉辦這樣一場科學盛會,要讓137名不同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當然還有眾多的其他與會者和青年人,集聚一堂,這樣的人員流動是一場巨大的挑戰,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中國會議的組織者就做成功了,並且做得非常出色。
  • 重寫「生命密碼」,兩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成長故事
    Doudna) 獲得2020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的獎金。 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稱:「卡彭蒂耶和杜德娜開發的CRISPR-Cas9」基因剪刀,極其精準的改變了動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種開創性的方法徹底改變了分子生命科學,為植物育種帶來了新機遇,已經對癌症治療有所貢獻,並有潛力在未來治療其他的遺傳性疾病。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英才交流活動啟動在昨天(30日)的論壇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和副主席麥可·萊維特稱讚論壇在特殊時期實現了全球科學家的一次難得的交流。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羅傑·科恩伯格:可能現在只有中國有這樣的能力來舉辦這樣一場科學盛會,要讓137名不同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當然還有眾多的其他與會者和青年人,集聚一堂,這樣的人員流動是一場巨大的挑戰,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中國會議的組織者就做成功了,並且做得非常出色。
  • 解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羅託[組圖]
    今天下午,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教授哈羅德·克羅託在上海科學會堂思南樓的表現確實不同凡響:演講前與聽眾一一握手、交談,演講後將記者「教訓」了一番……,與他演講的內容一樣,需要註解才能更好領會
  • 諾貝爾化學獎歷史上的遺珠之憾-虎嗅網
    在過去的120年中,化學諾獎得主群星熠熠,皆為一時之選。但也有很多化學家,他們為化學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化學課本中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卻沒有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不得不說,這些是諾貝爾化學獎的遺珠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