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個表面大部分被海洋所覆蓋的星球,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變暖的日益加劇,兩極冰蓋、陸地冰川融化消退的趨勢也逐漸凸顯,全球海平面上升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一些國家沿海地區以及很多島國深受這個問題的影響。有人腦洞大開,設想假如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00米,那麼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說實話,後果是相當嚴重。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為3700多米,而陸地的平均海拔僅有875米,地勢較高的區域一般分布在各個大洲的西部。假如全球海平面上升1000米,那麼現有地球陸地的絕大部分(80%)都將被海水淹沒,剩餘的區域僅有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中亞蒙古高原、非洲南部的南非高原和東部的東非高原、北美西部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脈等區域。
有人提出海平面上升1000米以後,南極洲和格陵蘭地區是全球陸地剩餘最多的區域,實際上是不準確的,因為如果考慮全球溫度的上升以及增加海水的來源問題,那麼無論是南極洲還是格陵蘭島,提升其海拔的關鍵因素就是巨量的厚冰蓋,冰蓋的厚度在整體海拔中的貢獻可以達到70-80%,所以,當這些冰蓋全部消融以後,裸露出來的陸地淨海拔平均也僅有500米左右,即使有海洋虹吸、冰後反彈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從長久來看,這些地區也幾乎全部被海水所吞沒。
根據世界人口的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出,全球絕大多數的人口都分布在地勢低平的沿海以及近海平原區域,主要原因就在於這部分區域可利用土地資源豐富、降水普遍充沛、河網密布,具備發展農業的良好自然基礎,因此自古以來地勢較低的大河流域和近海區域,就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升,近海區域的地理位置,由於交通便利,又大大方便了人文交流和物資貿易,生產力水平的發展大大快於內陸地區,所以又推動了人口的聚集。據不完全統計,全球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於500米的平原和近海區域。所以,海平面如果上升1000米,地球上絕大部分優良的耕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大部分人口所依賴的生存條件都不復存在,對人類文明絕對將帶來顛覆性的巨大打擊。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地球的海平面能否上升1000米。地球上所有水資源的總量可達13.86億立方千米,其中淡水約佔2.7%,而淡水中的近70%都以冰雪的形式存在於兩極和高山冰川中,而極地冰蓋在所有以冰雪形式存在的淡水中佔比高達90%。以海洋的平均深度來估算的話,如果兩極冰蓋全部消融,那麼會直接提高海平面60米左右,而高山冰川全部消融,也能帶來海平面上升6米的貢獻,所以理論上地球海平面,在兩極和高山冰川所有冰雪都融化後,海平面最終上升的極限將是66米左右,要想升高1000米根本不可能。
不過,即使海平面上升66米,所帶來的後果也是空前災難級的,歐洲很多國家和地區將遭到滅頂之災,我國的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也將淹沒在水下,美國東海岸沿線、南美亞馬遜平原等地區也不能倖免,而這些地區大部分都是人口密集、經濟高度發達的區域,還有一部分是維持全球生態平衡和碳氧平衡的重要區域,這些地區被海水吞沒的話,整個人類文明也將出現嚴重退步,人類和所有生物的生存空間將遭到極大破壞和壓縮。
雖然以上情況不太可能會發生,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隨著工業文明發展需求的不斷加大,人類對自然環境影響程度、對自然資源的攫取和利用程度日益增強,生態環境破壞、各類汙染問題的加重、能源特別是化石能源消費水平的居高不下、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等等,都使得地球整體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日益明顯,兩極冰蓋和高山冰川融化的趨勢正在加快,全球海平面正在緩慢的升高,比如整個20世紀海平面一共上升了15釐米,目前仍以每年平均近4毫米的趨勢上漲,由此所帶來的沿海地區陸地面積縮小、海水倒灌、地面沉降、生態破壞、生物多樣性降低等,已經成為影響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需要引起每個國家、每個地球公民的警醒和重視。
愛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絕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我們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和養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為地球「減負」和人類文明的高質量延續發展貢獻應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