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每年春節都會回家過年,但是冬天的紫外線又特別強烈,容易曬黑,穿得衣服也以顏色較深為主,因此更容易將臉色映照得特別暗,顯得滄桑。
因此許多人在回家前都會花大價錢去消費一些美白產品。但是卻有這樣的一群動物,它們在冬天的時候會自動「美白」——變白,這種特殊的技能不知道要羨慕死多少人?
隨著溫度的下降和秋天逐漸被冬季的降雪所取代,一些處於北風帶氣候的動物會將其身上的單薄的、豔麗的羽毛或被毛換成最純淨的白色。與那些一年四季都是白色的動物(北極熊等)不同,這些動物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自身的顏色。
為什麼發生這種情況尚不完全清楚。如果說為了更好地隱藏,那麼就應該有更多的雪地居民將身體變成白色,但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北極動物甚至根本不會隨季節變化而變色,即使與它們密切相關的物種也是如此。
這個謎題還是留給科學家去研究吧,下面是在冬天會「美白」的動物名單:
雪兔
包括北極野兔(Lepus arcticus)、山兔(L.timidus)和雪靴野兔(L.americanus)在內的幾種野兔在冬天會從棕色或灰色變成白色。這種顏色的變化認為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與光周期有關,即一天中接收到光的量。隨著白晝的縮短,視網膜上的受體將信息傳遞給兔子的大腦,刺激兔子從四肢開始將棕色的毛髮變成白色。一項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可能是這些動物生存的主要威脅。因為積雪減少,這種氣候現象會影響顏色變化的時間,讓這些乳白色的動物更難精準把握時間的變化,更難隱藏自己。
鼬[yòu]鼠
白鼬或短尾鼬鼠
有三種鼬鼠會在冬天將它們夏季的棕色外套換成冰冷的白色。
三種黃鼠狼用它們溫暖的夏季棕色換成了冰冷的白色:伶鼬(Mustela nivalis)、長尾鼬鼠(M.frenata)和短尾鼬鼠(白鼬)。後一種可能最為人所知的是貂,也是其冬季毛皮的名稱,除了尾巴的黑色尖端外,它是白色的。這種獨特圖案的毛皮曾經被用來裝飾皇室和神職人員的長袍。生活在更偏南氣候的同一物種的鼬鼠通常不會變色,儘管它們更北邊的親戚會變色。在過渡區,有些鼬鼠只會部分改變顏色,導致斑駁的白色和棕色皮毛。有趣的是,變色鼬鼠的顏色會隨溫度或位置的變化而變化,這表明它們同樣依賴光周期來提示定期「美白」。
皮爾裡馴鹿
皮爾裡馴鹿是加拿大高地馴鹿(北極圈)和北美高地馴鹿的一個亞種,隨著冬天的來臨,它們同樣會將棕灰色的夏衣換成白色的冬衣。它們是北美馴鹿中唯一有這種改變的亞種。其他亞種全年都保持棕色或灰色,儘管隨著冬衣的生長,顏色會略微變淺,但不會變白。皮爾裡馴鹿是北美馴鹿中最小的亞種,由於它們的形態差異,曾被視為一個獨立的物種。
北極旅鼠
旅鼠屬中的一支,其種類不確定,當天氣寒冷,尤其是下雪時,體毛會由棕色或灰色變為白色。(它們和真正的旅鼠屬於不同的一個屬,而旅鼠仍然是棕色的。)
令人奇怪的就是這些北極旅鼠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地下挖洞,因此它們完全沒有必要進行「變色」偽裝。它們甚至在冬天還有長出特別的爪子——就是腳趾甲的延伸部分,用來在浮土中挖洞、築巢,併到達它們賴以生存的北極柳樹的莖部。它們曾經被愛斯基摩人剝下皮來當作裝飾品。
雷鳥
雷鳥是雞形目松雞科雷鳥屬動物的統稱,會飛。雞形目松雞科雷鳥屬動物的通稱,體長約40cm,善於奔走,飛行迅速,亦能在雪地上疾馳,但不能遠飛,類似山鶉,產於寒冷地區,是寒帶地區特有的鳥類。
它們有三種,白尾雷鳥(Lagopus leucura)會完全變成白色,柳雷鳥(L. lagopus)和巖雷鳥(L. muta)則仍然會保留一些尾巴上的黑色。與上面幾種相比,雷鳥不僅是毛色會改變,它們甚至還會將爪子的顏色也變成全白色,就像一雙白色的靴子。
雷鳥羽毛中的氣孔可能有助於光線的散射,使它們看起來比其他白色的鳥更耀眼、更亮白。
西伯利亞倉鼠
它可能是這個名單上面唯一一種可以當作寵物餵養的動物。許多人餵養它們哦,這一種會變色的倉鼠你可以搜「冬白」二字找到它們。如果將它放在一個能接受到自然光的房間內,它將會從棕色或淡紫色變成大部分都是白色。溫度好像無法影響它們顏色的改變。
西伯利亞倉鼠是小型倉鼠中最容易飼養也最容易親近的寵物。
北極狐
北極狐夏季為棕灰色,冬季會全身變成白色,僅剩鼻子是黑的。但是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沿海區域的北極狐卻都是灰白色,即使到了冬天只會稍微變亮一點,絕對不是純白。它們都是珍貴毛皮獸,已人工繁殖,稱藍狐、白狐等,突變品種如影狐、北極珍珠狐、北極藍寶石狐、北極白金狐和白色北極狐等,統稱為彩色北極狐。
野生北極狐生存很艱難的,因為食物本來就匱乏,還會遇到同類的捕食——北極狐的主要捕食者之一是它的近親紅狐。儘管歷史上紅狐的活動範圍很小,但由於氣候變化使得紅狐不斷深入北極狐的冰域,在食物上會與之競爭,甚至還會直接吃掉北極狐。
獲取更多趣味萌寵內容及全球一手科學育寵資訊請關注我。如果您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都看到這裡了,就順手幫忙點個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