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縉雲新聞網11月30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陳淳慧 周海劍)日前,隨著潛明水庫移民安置房公寓部分最後一幢屋面混凝土澆築的完成,潛明水庫移民安置公寓房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
潛明水庫移民安置公寓房及市政配套工程位於壺鎮鎮三聯畈區塊,涉及14幢797套的高層公寓和相關市政配套工程的建設,其中移民安置公寓705套,由政府代建。高層公寓部分總建築面積13.79萬㎡,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為10.51萬㎡、地下建築面積為3.28萬㎡,項目概算總投資7.1億元。該項目由縉雲縣欣達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委託縉雲縣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城投公司」)代建管理,浙江處州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監理,廣西建工集團第五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施工。自2019年9月13日正式開工,至宣告封頂,歷時439天。
不舍晝夜趕進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項目在一月底復工的計劃一度被推遲。為儘快推進移民安置公寓房的全面復工,縣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赴安置區調研指導,為潛明水庫移民安置房建設指明了方向;指揮部和壺鎮鎮堅持問題導向,靠前服務、科學規劃,一線作戰、精準施策,為潛明水庫移民安置房的復工復產提供了保障。城投公司迅速組織精幹力量,安排安置房項目復工建設,並督促、協調施工單位奔赴各地聯繫工人返崗作業,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建設進度的影響。3月份,組織三批勞務工人採用包車的形式從四川、江西、河南等地返崗復工建設。5月份,工程正式復工。為了能趕上項目進度,倒排工期,每天安排300多人進場施工,最多的一天有415人,器械類如塔吊7臺,水泵13臺,攪拌機8臺,施工電梯14臺。施工人員更是每天早上六點進場開工,晚上加班到十點。
十項措施保質量
質量是工程的生命。自開工以來,為保障工程質量,打造精品工程,施工單位推出十項措施,確保質量過硬。是各項工序開工前對施工隊組進行技術交底,施工人員做到心中有數;二是施工現場執行三檢制度,自檢互檢,班組自檢,質檢員巡檢;三是現場鋼筋施工嚴格控制錨固長度、搭接長度、焊接質量;四是混凝土澆築嚴格控制厚度、保護層厚度,防控混凝土質量通病;五是二次結構植筋控制、植筋深度、植筋長度及注漿質量;六是實測實量小組及測量儀器配置到位,及時進行項目實測實量;七是砌體工程控制牆面平整度、垂直度、截面尺寸;八是實時控制抹灰平整度、抹灰厚度、原材料使用;九是實時控制欄杆、外窗框安裝平整度;十是每周一次質量碰頭會。有了這十項措施,項目的質量就有了保障。開工一年多來,在監理單位出具的各項工程技術檢測指標中,主要的各項指標合格率都達到了100%。
安全至上不出事
安全不是一切,但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代建管理單位、監理單位及施工方十分注重施工安全和現場管理。比如在工程現場醒目位置設置一個班前講評臺,嚴格落實班前交底、班中檢查、班後講評制度。工程項目鋼筋、木工、泥工、架子工等幾大班人員輪流上臺進行講評,做到當天問題當天解決,確保施工安全。相關單位實行每周施工綜合例會、每半月監理例會、每周安全碰頭會,遇見問題都想方設法予以及時處置。又如,疫情嚴重期間,每天工人進場施工均進行測體溫、信息登記及亮健康碼;對新進場的班組進行三級安全教育;配電箱按一機一閘設置,現場用電接線全程交由電工處理;要求文明施工,現場不得隨意亂扔垃圾,對建築垃圾及時清理;滿堂架搭設及外腳手架搭設嚴格控制立杆間距,水平杆、剪刀撐按照規範要求搭設;做好預防高空墜落、防火、防觸電等。正因為安全措施到位,工程實現了連續14個月施工人員零傷亡、重要設備零損傷。「參建人員發揚鐵軍精神,克服疫情突發、用工緊張、颱風洪水不斷等種種困難,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以便讓移民早日住有所居。」施工方項目負責人楊總說。潛明水庫移民安置房公寓部分主體結構的全面封頂,為整個工程的圓滿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施工計劃,潛明水庫移民安置公寓房將於2021年11月左右完工,並經各專項驗收、竣工驗收後在2022年上半年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