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上幾公裡長的生命體,如何捕捉它們?

2020-12-05 懷疑探索者

有朋友給我留言,詢問我如何看待霍金博士的話。霍金曾經在一部「外星人紀錄片」裡面腦洞大開,說宇宙中到處都有生命體的存在。比如,在零下200攝氏度的寒冷行星上,有一種笨重的像大象一樣的矽基生命;在太陽這類的恆星內部,有一種壽命很短的電磁生命體;在木星這樣的氣態行星上,它的大氣層中漂浮著長度達幾公裡的「大烏賊」。

說實話,我認為霍金博士有點異想天開了,他幻想出來的所謂「地外生命」,不符合人類的經驗,只能是一種哲學上的思考。

木星

當然,你也可以指責我說,憑什麼「地外文明」必須就要和地球上的生命體差不多?為什麼不能是電磁態?為什麼不能是矽基生命?實際上,從理論上來看,並不完全排斥出現所謂的電磁態生命或者矽基生命,但在真的發現它們存在之前,這些假設、猜想都屬於多餘的假設和猜想,最多算是一種思維遊戲。

電磁生命體如果存在,那麼宇宙中應該到處都是生命,因為僅僅是銀河系,就有至少3000億顆恆星。既然電磁態生命允許存在,中子星上有沒有生命體?在科學經驗上,恆星內部如此極端惡劣的環境中,是不可能出現任何生命的,否則就過於神話。至於矽基生命體,經常出現在一些科幻小說、科幻電影裡面。比如,變形金剛就是一種典型的矽基生命體。也有人認為,在某一顆行星上,有一種像石頭的東西,它們也就是矽基生命體。這倒也說的通,因為水泥就是矽基(矽酸鹽)的。不過,矽基的分子鏈無法在室溫下保持穩定,很容易斷裂,如果它們真的存在的話,只能存在於很炎熱的行星地幔內部。而且,矽基生命體如果要呼吸的話,它們就要在體內交換物質,那麼它們吐出來的不是氣體,很可能是水泥塊。你們認為,一個吐水泥塊的生命體,它有多少存在的概率?

電磁態生命和矽基生命,怎麼看怎麼讓人感覺不太靠譜。倒是霍金預言的那種木星生命體,在概率上稍有可能。

這是因為,木星上的「大烏賊」,依然屬於碳基生命形態,就是它所生存的環境太過於變態。要知道,木星表面上主要是液態的氫氣、氦氣、氮氣構成。而它們處於液態,算是極端環境。這意味著木星的表層大氣具有驚人的壓強和高溫。如果再往下,就是金屬態的物質,這顯然太過於變態,不能滿足碳基生命體存在的需要。所以,如果存在木星生命,那麼一定是在木星大氣層的表面活動。

它們會像巨鯨一樣遊弋嗎?

這種遊弋在木星表面的生命體,會具有什麼樣的物理特性呢?為了對抗木星上恐怖的大氣壓和高溫,以及強磁場,這種生命體的身體結構要足夠堅韌,比鋼鐵要強很多倍。想一想,也只有鑽石可以稍稍滿足需要,碳原子可以排列、組合為鑽石,所以木星生命體很可能是類似鑽石一般的形態。不過,如果其生命體是鑽石一類物質構成的話,那麼其質量就會太大,一隻長度達幾公裡的生命體其質量會超過極限,不利於在木星大氣層中沉浮、遊弋。這顯然是一個矛盾。所以,木星上不太可能會出現這種生命體。

除非,它們是由石墨烯構成的。石墨烯的強度和韌性,差不多可以滿足它們生存需要。不過,你覺得生命體會是二維形態的嗎,它們的厚度只有一個原子嗎?依然無解。

那麼,如果我們腦洞大開,硬是強調說必須有這種生命體呢?我們如何捕捉到它們,並且將它們帶回地球做寵物呢?

從目前的技術進展來看,至少在未來數百年內,人類的太空飛行器還不能進入木星的大氣層。因為木星上有高磁場、高壓強,重力場也過大,太空飛行器如果進入,會立即被摧毀。所以,暫時想不到辦法去捕捉這些想像中存在於木星上的生命體。除非未來科技高度發達,可以通過一種電磁武器來攻擊、囚禁它們。但是,這些生命體太大,無法帶回地球。何況,它們脫離了木星的生存環境,是不能存活下去的,來了地球也是死路一條。地球上不可能製造出一個類似木星環境的遊泳池來養它們。

說了一大堆,純粹是異想天開。我是不認可木星上存在所謂的生命體的。即使存在,也根本不可能捕捉到它們。霍金說了也不算。

像「仙宮」一樣漂浮在大氣層中

不過,在理論上,不排斥未來人類可以「登陸」火星表面。比如,人類可以發明一種太空飛行器(幾十個世紀以後?),通過某些技術可以隔絕強磁場和高溫,這種太空飛行器類似一座太空城,在木星的大氣海洋中像巨鯨一般沉浮遊弋。而木星大氣層中的幾乎取之不竭的物質,可以給太空城充當燃料和能源。我們想像一下,在木星表面翻滾的大氣海洋中,漂浮著一座座「仙宮」,若隱若現,上下浮動,這實在是震撼人心。如果真要做到這一步,人類社會的能源危機基本上就被解決了。

作者:懷疑探索者

相關焦點

  • 霍金說木星有幾公裡長的生命體,如何捕捉它們?
    比如,在零下200攝氏度的寒冷行星上,有一種笨重的像大象一樣的矽基生命;在太陽這類的恆星內部,有一種壽命很短的電磁生命體;在木星這樣的氣態行星上,它的大氣層中漂浮著長度達幾公裡的「大烏賊」。說實話,我認為霍金博士有點異想天開了,他幻想出來的所謂「地外生命」,不符合人類的經驗,只能是一種哲學上的思考。
  • NASA的宇宙飛船捕捉到木星高空令人難以置信的畫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剛剛在木星大氣層的高空捕捉到了類似閃電的彩色脈衝的圖像。這些現象包括水母形的「精靈」和被稱為「精靈」的發光圓盤,在雷暴期間也會出現在地球大氣層的高空。每次爆發只持續幾毫秒。」
  • 來自火星的隕石,它是如何跨越上千萬公裡來到地球的?
    可是火星根本沒有撞擊到地球上,又是如何將這些石頭送到地球上的呢?關於這一點可能很多人都比較的好奇,火星並不比咱們地球小,而且火星也是被研究學者,一直重點懷疑存在生命體的一個星球,並且火星存在的年代非常的久遠,而且在過去的火星或許還真的像我們地球現在一樣,也是一個比較溼潤溫暖的星球,在上面很有可能也孕育了生命體,至於為什麼現在會變成如此惡劣的環境。
  • 「朱諾號」宇宙飛船捕捉到了木星上令人難以置信的閃電畫面
    雖然之前的任務表明,木星上的閃電出現在可見雲層下方28至40英裡處的風暴中,但新拍攝的畫面表明情況並非如此。美國宇航局「朱諾號」輻射監測調查負責人海蒂·貝克爾解釋說:「朱諾號對雲層頂部的近距離飛越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令人驚訝的東西——更小、更淺的閃光——它們來自於木星大氣層中比之前假設的高得多的高度。」
  • 探測飛船在木星上,再次拍到了數個巨大橢圓白點,它們是什麼?
    事實上,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數百萬年,雖然對這顆星球還不是完全了解,但是地球的不少秘密已經被我們揭開,因此它並不是太陽系最神秘的行星。太陽系最神秘的行星應該是氣態巨行星木星。對於木星相信朋友們不會陌生,它可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而且它的體積也非常龐大。
  • 木星激波!「朱諾號」宇宙飛船捕獲了木星雲層上的「巨型海豚」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探測器在木星上發現了一些形狀奇怪的雲層後,發現了「太陽系中最大的海豚」。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宇宙飛船捕捉到木星雲層上的「巨型海豚」。雖然大多數海豚大約8英尺長,但這隻出現在木星雲層中的海豚卻有幾千公裡長。這艘飛船並沒有發現這隻「海豚」,但是當朱諾號完成了一次驚人的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業餘天文學家看到了它。據美國宇航局稱,這些照片是由公民科學家布萊恩·斯威夫特和肖恩·多蘭整理的,他們正在瀏覽朱諾的檔案。
  • 噓……朱諾看到了木星上的精靈和小鬼
    之前由於難以捕捉,在很長一段時間,小鬼們的顏色一直是一個謎,不過近來的研究越來越傾向於小鬼們可能最愛紅色系。上面這副紫外影像中,在木星南極區域,那處被黃色實線圈出的部分,就是所謂的精靈現象,表現為明亮的短時光閃。注意,不要和南極上空的大片極光現象混淆。此外,大家還可以看到伊娥(Io,木星衛星)留下的磁性腳印,就是光閃閃的那圈。伊娥靠近木星時,木星的極光就會有神奇的光環耶!愛的磁性……贊贊贊!就是那個在紫外成像上看到的精靈,幹擾了我們最近對木星的研究。
  • 它每秒噴出1噸高達300公裡的物質,背後的木星主宰了這一切!
    太陽系外圍的大行星比如木星確實非常龐大,探索它們從某種意義上講無異於自殺。來自木星厚重的大氣層的巨大壓力可以讓我們幾乎無法動彈。但是這些龐然大物的衛星可以提供較有希望的平臺,用於探索甚至將來的殖民!木星的衛星們到底有沒有條件維持原始生命的生長?能不能為將來的幾代星際探索者提供一個安全港呢?
  • 我們如何塑造木星的衛星?
    亞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的粉絲可能還記得,在他的小說《2010:奧德賽2》(或電影改編為《2010:我們接觸的一年》)中,一個外來物種如何將木星變成一顆新星。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木星的衛星木衛二(木衛二)永久地形成了,隨著它的冰面融化,大氣形成,所有生活在木衛二海洋中的生命都開始出現並在表面上茁壯成長。
  • 尾巴上億公裡長的「掃帚星」產自太陽系這仨地方,給地球運來了水
    可能很多朋友都看到過夜空中的掃帚星,它們往往形似一把長長的掃帚,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彗星了,然而這樣的「掃帚」長度十分驚人,至少長達幾百萬公裡,有的甚至長達1億公裡以上,但是在這種「掃帚」的最前端,其實往往只是一個直徑頂多幾十公裡,甚至只有幾百米的小星體,大部分的彗星的直徑都在五公裡內
  • 美國宇航局的 "朱諾 "號首次拍攝到木星彩色發光事件
    它們在1989年首次被記錄下來。科學家們預測,其他有閃電的星球,比如木星,也會產生這些短暫的發光事件。但直到現在才拍攝到這種現象。自2016年以來朱諾號一直圍繞木星運行,並收集木星極光的紫外線圖像。一個研究團隊在處理這些照片時,最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圖像。
  • NASA發布超清晰木星照 絕美
    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了超清晰的木星照片,顯示有漩渦狀薄霧漂浮在木星的表面,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那是如何形成的,但唯美的畫面已經讓網友驚嘆不已。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NASA的&34;探測器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其主要目標是幫助科學家了解木星如何形成和演化,至今已向人類發送了大量木星的探測資料。
  • 木星是太陽繫懷上的胎兒,必將成為一顆新恆星
    生命體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然而,生命體總會通過繁衍來延續和擴展其時空的。那麼,如何看待生命體的繁衍呢?1, 帶著繁衍使命的生命體在形成初始的一段時間內,它是屬於其上層次生命體的下層次生命體。(參見短文《簡述一下生命體說法》)比如:植物種子沒脫落植物之前就是植物的下層次生命體;植物種子脫落植物之後,且活著,就是植物的同層次。
  • 木星上有很多恐怖如眼睛般的風暴圈,它們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就是最著名的木星上面的大紅斑,也是電影裡面說的這個大風暴圈了。這個電影裡面的故事情節在暗示著我們,無論是現在還是在幾十年後,這個大紅斑會一直存在著。當然我們也是知道的,電影一般的他是比較的誇張,也是虛構的。但是在整個太陽系中,木星上面的這些風暴的壽命是非常長的,有科學家認為它們至少在350萬年前就已經存在,其中的大紅斑存在300多年了。
  • 土星和木星都有光環相伴,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為何地球只有衛星?
    土星和木星都有光環相伴,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地球只有衛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都有著美麗的光環陪伴,而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沒有光環的,只有衛星。那麼陪伴在這些星球周圍的光環到底是什麼呢?它們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 未來宇宙內或會存在金屬生命體,人類該如何與它們相處?
    怎麼還會有主要由金屬組成的生命體呢?金屬生命體,指的是身體由金屬組成並具有生命體徵的物體,在理論中,金屬生命體其外部形態也是可以不斷變化的。對此,很多人不禁感嘆,如此神奇的事物,實在是不在普通人的想像之內啊!目前, 在現實生活中,還未出現任何金屬生命體,但在部分科幻影片中,已經引入了金屬生命體這一元素。
  • 木星是氣態行星,太空人站在木星上,會不會墜落穿越整個木星呢?
    當然,這都是幾億年或者幾十億年之後的事情了,雖然在木星的衛星群體中可能出現地球的「同胞兄弟」,但目前而言木星還只是一個氣態星球,人類對它的研究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那麼如果有一天,人類親臨木星展開最近距離研究的時候,不慎掉入木星,會不會墜落穿越整個木星呢?
  • 天文圖片精選:金星和木星在地平線上閃耀
    地平線上的金星和木星 地平線上那兩個明亮的物體是什麼?金星和木星。就在兩天前,夜空中這兩顆最亮的太陽系行星相距非常之近。在真實的太空中中,它們之間的距離和往常一樣遠,畫面中右邊的木星圍繞太陽運行的距離是金星的7倍。這對行星是兩天前在西班牙卡泰羅尼亞的拉勒斯拍攝的。
  • 火衛一上看火星大如半邊天,這顆衛星上看木星,天空都被木星覆蓋
    在這200顆左右的衛星中,距離行星最近的就是火衛一了,它距離火星中心還不到1萬公裡,只有9400公裡,而火星的半徑就已經達到了近3400公裡,所以它距離火星表面只有6000公裡左右,一天就圍著火星跑三圈,而火星的直徑達到了6780多公裡,所以在火衛一上看火星,其直徑比火衛一到火星的距離還大,所佔的角度超過了40度,抬頭看過去幾乎佔據了
  • 在木星的衛星上看木星是什麼感覺?
    現在我們知道它距離地球有384000公裡之遙。滿月的時候,我們抬頭望去,月球就像一個金黃色的玉盤,皎潔嫵媚。千百年來人們一直用最美的語言讚美著月亮。上個世界六十年代末,人類終於實現了登月的夢想。人類登上了月球,也讓我們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地球,月球上看地球。在月球的天空中看到的地球要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大得多。地球就像一顆藍色的水晶球非常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