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科學

2020-10-16 木鐸天音

來源:拈花指迷



現代的科學,這個從西方傳入的實證科學,它是有很大的局限性。

很多人是不喜歡聽這句話的。"你寫的文章,不是用電腦敲出來的嗎?","你的文章能發布出來,不是利用了這現代化的網絡嗎?" 這些責難說的是有道理的。正如薩特的存在主義,存在即有其合理性。我們現在所接受的,所學習的和所使用的西方實證科學,它也是一層生命文明的產物。雖然它普遍被人們所接受,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它就是最高的科技,不然人類的科技也不用發展了;也不能說明它就是沒有局限性,不然那麼多的未知領域人類也就不用探索了。

所以,我們想換個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科學,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啟發:

關於人類起源的認識

目前在教科書中所採用的都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解釋人類的起源,把人跟動物等同起來了。這個跟各大宗教中所說的人是來源於高層空間的,是聖潔的生命,是萬物之靈的觀點是大相逕庭的。到底誰的觀點是正確的呢?因為證明聖人的話,證明神的空間目前很難,那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與宗教中觀點截然相反的進化論吧。

達爾文的進化論其實是漏洞百出的。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進化論中的中間個體。按照進化論的觀點,人類是由低等生物不斷進化而來的,那麼就應該有大量的逐步進化的中間生物體的,而不是孤立的有猿和猴,然後基因突變一下子就變成人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逐步進化的生物體目前找不到,沒有找到類人猿的生物。也就是說支撐進化論的基石是沒有的。嚴格意義上來說,進化論更多的只能是一個臆想的學術觀點而已。

我們在列舉一些考古學家已經發現的事實,面對這些事實,進化論唯一能做的就是迴避,給不出任何合理的解釋。科學家在美國加州發現一塊三葉蟲的化石,這個化石上同時還有一大一下兩個人的腳印的。大家知道,這個三葉蟲是6億年前到2億6千萬年前的產物,到了2億6前萬年前這個生物就沒有了,那麼就是說,在2億6千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存在了,這個事實,進化論根本就解釋不了的。固執的人選擇性的迴避這些事實,而不願去深究了。

達爾文當初自己拿出這個學說的時候也是膽膽突突的。一個錯誤百出的觀點,居然被人們普遍所接受,這不能不說是當下人們的悲哀。反過來看,這種觀點的出現也是一個必然,因為在這個末法時期,它要來惑亂人的認知。

如果進化論是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個基石,那很可能它站立這個基點都是不牢的。

1、關於人類歸宿的認識

現代科學,也就是現代醫學上認為:這個人的肉體死亡了,這個生命就結束了。對於人肉身死亡後的歸宿基本沒有觸及,有科研人員去做一些研究,也是非常小眾的,也沒有形成主流的觀點的。也就是說,對人的歸宿基本是避而不談的,認為肉身的死亡就是生命的終結。

我們說這樣一個觀點:大家知道,人體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以下是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等。我們不妨來假設:細胞是一層粒子,這層粒子組成一層身體,這就是我們肉眼可見的身體;比細胞小一點的粒子也組成一層身體,它存在於它所在的空間;再往下呢,還有其他粒子組成的身體,可能就有分子組成的身體,原子組成的身體,原子核組成的身體等等。

這個空間的人死了,就是這個空間中的分子細胞組成的身體敗壞了,不行了,消亡了,但是細胞中的原子,原子核卻沒有死亡。如果原子消亡了,那就是核爆炸,一個人肉體中原子的消亡,是足以摧毀一個城市。那麼比分子更小一些的粒子所組成的身體是不是可能還存在呢?如果它們真的存在的話,那我們通常所認為的人生百年,可能就是生命長河中的一個小片段而已。分子這一層的肉身脫落了,是比肉身更微觀一些的身體它們退隱到微觀一些的空間裡去了,也許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天堂或者地獄吧。從這個角度來看,生命終結了嗎?沒有,他只是切換到另外一個形態中去了而已。也許一個生命曾經多次在不同的時空中來回切換過生命的形態,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生命的輪迴轉世等。

站在生命長河的這個角度看,現代科學可能只是涉及了生命中很小的一個片段。限於當前的科技水平,我們只能接觸很窄的一部分生命形態,這是沒有關係的,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可以會發現另外的空間,了解更多的生命真相,這是可以的。問題是:如果這個科學把不能接觸的,不能解釋的,不能接受的東西統統排斥掉,否定掉,那這個科學就是人類發展的一個很大的障礙了,就是人思想中一個很大的束縛了,它其實是阻礙人類往正確的方向發展的。

站在生命長河的這個角度看,人類的生命科學研究是非常局限的,也是非常低的。

2、關於人類歷史的認識

從西方傳入的這個實證科學,它的發展歷史也就是二百多年的歷史。雖然發展的時間不長,但是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全面與深遠的。談及科學的發展歷史,人們很容易對古人的科技持否定態度的,認為古人的技術水平是很低的。相比較我們今天擁有的網際網路,飛機,載人飛船等,我們很容易在古人面前擁有這樣的自信。

問題是:當前考古學發現的許多東西是完全顛覆我們的觀念的。比如在印度發現一根鐵棒,這根鐵棒的含鐵純度達到99.9999%,這是目前人類的冶煉水平所達不到的,而且特異的是,這根鐵棒幾百年都不生鏽的。

更困惑的是:考古學家發現的很多東西都不是一個時期的產物,貌似人類的文明遭到多次的毀滅。人類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科技,為什麼會不斷的被毀滅呢?現代科學不能揭示這成、住、壞、滅背後的規律,而是選擇性的忽略了這一領域,很少有人能探討這個課題。如果我們不能弄明白成、住、壞、滅的規律,那如何能避免人類科技又重蹈覆轍,最終也會走向壞和滅呢?站在這個角度看,現代科學對人類的歷史認知是非常有限的。很可能很多觀念是錯誤的,是誤導人的。

3、科學與道德

因為沒有道德的約束,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給人類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

究其本質,現代科技的發展就是以滿足人類不斷膨脹的欲望為導向的。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是市場,科技就進軍哪裡。只要能賺錢,道德是後面去考慮的事情,甚至是根本就不需要考慮的事情。"道德多少錢一斤啊?""只要能抓到錢就行,管他呢!"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想法。

比如網路遊戲,如果放在整個社會生產這個大循環中來看,雖然遊戲產業的產值很高,但是它並沒有給社會帶來實質的產品,提供人類衣食住行的必需品。它只是在滿足人們欲望和癮好的同時,在攫取巨額的社會財富。它在給人提供了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同時,卻毀掉了很多人。

轉基因食品,帶給人類的災難更大。物種的滅絕和人類身體的變異,這在不久的將來都是可以看的到的變化,很可怕的。

人類基因的編輯,複製人等等,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東西變得越來越容易了,保不準哪一天哪個自私的傢伙就會搞出事情來呢?AI 的不斷發展,最終的目的是不是要用機器替代人呢?按照這個發展趨勢,說不定哪一天人要聽命於機器呢?

細思極恐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科學發展的倫理道德束縛的缺位,它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在四野狂奔,指不定哪一天人類將會深受其害呢。

國家不是一直在提倡要加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嗎?科技的發展在不斷的豐富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卻在異化著人們的思想,因為科學是不信神的存在。在現代科技大潮中滑下來的人,已經意識不到自己的思想被變異成什麼樣子了。人還是那個人的形象,可能內裡的本質已經變了。很可怕的!

4、科學研究的方法論

現代科學,也稱為實證科學。目前科學的方法論,基本上是從人感官所能感知的地方開始,一步一步的往下走。或者提出一個假設,在不斷的試錯不斷的實驗,去驗證假設是否正確。現代科技基本就是按照這個思路這個方法在發展的。翻看這個科技兩百多年的發展史,我們會看到很多的發明創造都是基於巧合而得來的,科技的發展很多時候是在撞大運的。站在這個角度看,這個科技的方法論是很低很低的,科技的發展也是很慢很慢的。

比如說:古老的中醫已經很透徹的研究了人體的筋絡,可現在的實證科學卻發現不了它。問題出在哪裡呢?出在這個方法論上,看不見的不敢涉及,不敢研究。

再比如說:人們對人類能發射太空梭,能登月,能探索外太空感覺很驕傲。到目前為止人類的飛行器也只是飛出來太陽系而已。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只是一粒塵埃。銀河系在茫茫宇宙中也是一粒塵埃。就是以目前人類所知道的光速來計算,突破銀河系都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中國古人講"天人合一", 中國道家修行中講"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宇宙外面是什麼樣,人體內部就是什麼樣。" 修行中的人層次突破銀河系,超越小宇宙的人大有人在。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現代科學的發展路線所依賴的方法論是很低的,其實是有很多不同的探索宇宙,探索生命的方式和方法的,人類要敢於突破思維的框框,這樣人類的認知才會有一個提升。

相關焦點

  • 散文:換個角度看世事
    新的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似乎說的是看問題的角度。換個方向、位置、角度,事物也就變化了模樣,甚至與心目中的形象相差甚遠。聽朋友講,近期,他們單位上的領導要求對重點崗位實施輪換。實際上,這歸咎於看問題的角度。人們不可能今生只從事一種職業、一個崗位、一樣工種,更不可能是一套馬車拉到退休,直至返老還鄉。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適度變換角度,適當自我調整心情了。自己的心態好壞,來源於角度的變換。同樣的問題,站在當前看長遠,站在一定的高度看,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姿態,和換位思考的想法。
  • 但斌薦讀|《奇點臨近》:換個角度看世界
    本期,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為我們講述:換個角度看世界。本期讀書《奇點臨近》作者:Ray Kurzweil(美)譯者: 李慶成 董振華 田源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這樣的人生觀:無論我們面對什麼困境——商業、健康、人際關係等問題,以及這個時代面臨的科學
  • 但斌薦讀 | 《奇點臨近》:換個角度看世界
    本期,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為我們講述:換個角度看世界。《奇點臨近》作者:Ray Kurzweil(美)  譯者: 李慶成 董振華 田源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這樣的人生觀:無論我們面對什麼困境——商業、健康、人際關係等問題,以及這個時代面臨的科學、社會和文化的各方面挑戰,都存在一種正確的思想引領我們走向成功,而且我們可以找到這種思想。
  • 換個角度看問題,不要執著於一種思維
    很多時候,我們開始向環境低頭,甚至於開始認命、怨天尤人,豈不知這一切都是我們那習慣性欣賞「工藝品」的角度在作祟罷了。我們的思維常常是被我們自己束縛得難以呼吸,於是,我們只知道一成不變,止步不前,每天迎來朝陽,送走落日,毫無生氣,按部就班。要想突破面前的困境,要想有所成就,我們就要換個角度欣賞「工藝品。」
  • 換個角度看商洛——美的撼人心魄!
    9月9日,由商洛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途牛旅遊和商洛七縣區承辦的「換個角度看商洛」無人機、媒體達人採風活動圓滿落幕。當天下午,商洛召開全媒體發布會,正式啟動「跟著無人機遊商洛」金秋大型旅遊營銷活動,發布金秋精品旅遊線路。
  • 雙颱風酷炫高清流場圖 換個角度看颱風
    換個角度看雙颱風圖為雙颱風流場圖,右上為颱風「泰利」,左下為「杜蘇芮」。圖中線條代表風力,顏色越暖說明風力越大。圖中可見,目前「泰利」中心風力強於「杜蘇芮」。換個角度看雙颱風圖為雙颱風流場圖,右上為颱風「泰利」,左下為「杜蘇芮」。兩個颱風雖不登陸我國,但風雨影響猶存。圖中線條代表風力,顏色越暖說明風力越大。圖中可見,颱風中心風力強勁。換個角度看雙颱風!
  • 【兩會掠影】臨洮融媒帶你換個角度看兩會~
    【兩會掠影】臨洮融媒帶你換個角度看兩會~ 2021-01-11 2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換個角度看日照,每一幀都這樣美!
    換個角度看日照,每一幀都這樣美!
  • 生活是個萬花筒,逆向思維教你換個角度看問題,會發現更多天地
    在庚子鼠年的春天,相信很多人在經歷了「與世隔絕」之後,會和我一樣,終於明白一個道理:生活是個萬花筒,換個角度看問題,顧慮可以清除,茫然之後光明會更多。這個「道理」是很簡單實用的方法,叫「正確運用逆向思維」。我一直以為,我熬夜寫作是在「賺」時間。
  • 換個角度看問題,用中醫取象比類法解釋蟬蛻為何能治療嬰兒夜啼
    蟬蛻這味藥中醫認為它的功效是疏風清熱,安神定驚,所以單純從藥性角度出發的話,蟬蛻治療夜啼是能解釋得通的。但是我們如果換個角度看問題,用取象比類法解釋蟬蛻為何能治療嬰兒夜啼,其實也很有趣。郝萬山接著說:你看核桃砸開以後成兩半,這邊一塊像左腎,這邊一塊像右腎,所以它補腎。
  • 換個角度看人物:安徒生篇
    但換個角度來看,又何嘗不是他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他鍾愛的童話。 No.3:剪紙達人安徒生 安徒生曾說過,對他而言,剪紙是寫作的開始。據記載,安徒生一生共創作了一千多幅剪紙作品。
  • 換個角度拍照,讓你秒變大神
    換個角度拍照,讓你秒變大神 2020-06-05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換個角度看潮州,無關風月,只是愛了
    今天,我們通過外地朋友的視界,換個角度來看一看潮州古城。 現在交通很方便,從廈門自駕到潮州也就2個多小時的車程。
  • 換個角度看周星馳電影:紫霞仙子不止美麗,她為了愛情不顧一切
    換個角度看周星馳電影:紫霞仙子不止美麗,她為了愛情不顧一切   周星馳是我們80後的偶像,我門喜歡星爺的電影,不論生活中的星爺是什麼樣子,電影裡的星爺是我的最愛。和大家一樣星爺的每部電影會看幾十遍,朋友看到我在看星爺的電影就會說:「臺詞都會背了還看?真無聊」。
  • 換個角度看萬華化學:狂奔進化史
    歷年年底的換算匯率值,點擊可看大圖。 三個主要業務(組成圖中柱子的三部分)在2015年銷售額約800億左右。 2016年差不多。 2017年聚氨酯材料銷售額增長迅猛,使得三部分總和超過1000億元,以歐元計是141.38億歐元。
  • 侏羅紀世界2上演食肉牛龍大戰三角龍,從科學角度看誰更強?
    最後三角龍聯繫兩次把牛龍擱到在地,第二次還被來了個空中翻,這是丟人。那麼從科學角度來說,它們的實力誰更強?先看下雙方基礎數據,食肉牛龍的化石十分完整,達72%,體長一般在8米,體重3-4噸,身高3米。三角龍體長一般7米,體重在7-8噸,身高2.7米,其頭部堅硬,並且有致命的長角。
  • 《墨菲定律》精華12句,讓你掌握事情發展規律,換個角度看世界
    今天小編分享《墨菲定律》12句經典句子,供大家答疑解惑,換個角度看世界。1、若你等遲到的人等得不耐煩,去洗手間方便一下,那傢伙沒準就到了。2、往往等公車太久沒來,走了的人,剛走公車就來了。3、東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場,就可以丟掉;東西一丟掉,往往就必須用它。4、千萬別跟傻蛋爭吵,旁人會搞不清楚,到底誰是傻蛋!
  • 人類又一太陽探測器出發,帶我們換個角度看太陽
    喜歡拍照的朋友們都知道,即使對於同樣的場景,變換角度拍攝後仍然可能得到效果不同的照片。無論是徘徊在車展上的模特周圍,不停的重複蹲下起立的人像攝影師,還是為了記錄城市的全景和天際線,不惜混入摩天大樓工地的風光攝影師,對這一點相信都有切身的感受。
  • 火影:換個角度來看,三代目並非大蛇丸所害,而是被他通靈獸誤傷
    火影疾風傳動漫裡這種換個角度的方法,就是借位。借位是一種拍攝的手法,指的是利用拍攝的不同角度,對拍攝的結果進行一定的修飾。同一個場景和同一組角色,若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拍攝的話,那麼畫面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果。比如男女演員明明沒有接吻,卻可以通過借位的手法,拍攝出接吻的畫面。
  • 換一個角度看,熊出沒是一部悲劇,小狼女成為孤兒,嘟嘟也是這樣
    然而換一個角度看,熊出沒就是一部悲劇了,其中的悲歡離合,人世無奈,都包含在其中。 從男主角光頭強的角度出發,他是一個立志要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伐木工的男人,為此他學得了一身的伐木本領,無論是電鋸還是斧頭,光頭強都應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