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很多人利用「宅家」時間,通過讀書完成自我提升。經濟之聲新媒體特別策劃《閱讀的價值》。本期,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為我們講述:換個角度看世界。
本期讀書
《奇點臨近》
作者:Ray Kurzweil(美)
譯者: 李慶成 董振華 田源
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這樣的人生觀:無論我們面對什麼困境——商業、健康、人際關係等問題,以及這個時代面臨的科學、社會和文化的各方面挑戰,都存在一種正確的思想引領我們走向成功,而且我們可以找到這種思想。當我們找到它以後,需要做的就是將其變為現實,這種人生觀一直在塑造我的生活。思想的力量——這本身就是一種思想。
——Ray Kurzweil
換個角度看世界
很多人擔心經濟發展,但如果切換到數字經濟,比如晶片、5G、人工智包括基因技術,你看到的其實是世界的另外一個角度。我覺得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指數級變遷的結果。《奇點臨近》這本書能讓你更積極看待人類社會的發展。
主編有話說
《奇點臨近》提供了一個嶄新視角,展示了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現象作為一種「奇點(通常指未定義的點)」,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廣泛影響。作為一本預測人工智慧和科技未來的「奇書」,它為更多人提供了大膽的假設和深入的思考。
人工智慧作為21世紀科技發展的新成就,深刻揭示科技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這本書結合人工智慧問題的數據結構和算法,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實際環境,並從社會學、哲學、心理學以及神經生理學等角度對人工智慧進行一場獨特的討論。
網友有話說
向上滑動閱覽
網友@Xin
只看後面注釋也能有不少收穫。書中的各種例子涵蓋太多領域,所以讀起來感覺很跳躍。
網友@大千世界總結道
這本書強調指數增長、大膽展望,內容涉及生物、神經、基因、納米(原子級操作)、宇宙天文、強人工智慧(機器人)、極限計算能力,並延伸到哲學觀。
網友@子孟表示
我們現在渴望的新知識也許相當於20年後生存的必要知識,而且還只是滄海一粟。
網友@匿名感慨
10年前,庫茲韋爾預測了奇點人;10年後,人工智慧已經進入消費時期。未來,人類的神經元是否能立於主導機器人的地位?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否則就會被時代遺棄。
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很愛藏書、讀書,有一天他陷入完全的焦慮:「我有多少書?我一輩子可以讀多少書?」他說:「就算我長壽,我頂多能讀三四千本書」,一想到這裡,他就哭了。一個人一生也就能讀三四千本書。什麼概念?中國國家圖書館現有藏書超過3510萬冊。所以,我們是否應該珍惜這段我們可以盡情閱讀的時光?
歡迎留言,將讀後感分享給我們,下次推送可能就有你的觀點!也可分享你的閱讀書單,更有驚喜主播、大佬帶你讀!
責編:李 瑩
編審:劉志軍
部分圖片、內容來源:經濟之聲《企業家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