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佛山南海力合星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從掛職「科技副鎮長」到創業的7年間,劉峰不僅在丹灶培育出一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更吸引了數百高端人才選擇在此安家樂業。作為一個新丹灶人,在劉峰印象中,丹灶鎮務實而又有誠意的政府、獨特紮根在基因中的創新精神,以及「奇點臨近」的爆發力深深地吸引著他。
吸引:
既務實又有誠意的政府最打動人
劉峰與丹灶的結緣,是丹灶鎮政府在深圳開展獵頭的結果。2012年,丹灶鎮請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為丹灶進行大金工業區的產業園規劃,當時作為深圳清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研究諮詢總監的劉峰,承擔了這項任務。本以為做完規劃任務就結束的劉峰,意外的收到了丹灶拋出的橄欖枝。
「他們問我,你不想把你的夢想變成現實嗎?」劉峰迴憶,「雖然我已經在全國規劃了將近40個科技園區,但規劃做得再漂亮也是紙上談兵。落地運營自己心裡沒底,拆遷我不會,招商我也不會。」劉峰說,當時已經四十不惑的他也疑惑了一陣,「我記得很清楚,當時丹灶鎮政府的相關負責人非常誠懇地表示,會盡力幫助解決困難。」劉峰決定留下來,把自己第一次落地運營規劃的經歷交給丹灶,親手將自己的規劃變成真正能驅動丹灶創新發展的引擎。2013年,劉峰掛職成為丹灶第一批「科技副鎮長」。
「我是被政府的誠意打動的,實際上他們也說到做到。」劉峰感慨地說,「例如728創域所在這個地方,原來是屬於村集體所有的廠房,如果給我們做孵化器,意味著政府要承擔每年給村集體租金,還要給企業補貼。但政府依然給予全力支持。」劉峰還記得,2017年當他向丹灶政府匯報深圳有50家智能安防產業外溢需求後,政府就立即對這些企業逐一登門拜訪,就是這樣促成了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第一批企業入駐。
務實又有誠意的政府,有的放矢地吸引一批又一批氫能和安防產業企業落戶,從量變到質變,2018年,丹灶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爆發之年。這一年,愛德曼、海德利森等氫能行業龍頭企業陸續落戶丹灶,聯合國氫能大會與國家智能安全產業大會相繼舉辦,丹灶以科技創新的全新姿態閃亮登場。
優勢:
翰林湖邊散發出大都市迷人氣質
在風景宜人的翰林湖畔,遊客正忙著拍照,一群身著「星空酷跑」跑服的人在沿湖跑步,翰林湖公園的旁邊,坐落著的就是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28創域以及國字號的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難以想像的是,5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魚塘和舊廠房。
事實上,劉峰選擇在丹灶這樣一個製造業小鎮做孵化器,一直受到來自各方質疑,脫離一線城市,資金、創業者、技術和環境都不具備,怎樣可以成功?但作為規劃師的劉峰,卻有自己獨到的看法:翰林湖就在桂丹路旁邊,交通方便,而且是地處老丹灶和金沙的交界處,兩個鎮合併之前這裡是不起眼的邊界,但合併之後就是丹灶鎮的幾何中心。「在深圳或者廣州早期開發的園區,很多都遠離市區,周圍沒有宜商宜居的環境,人才就留不住。丹灶政府把翰林湖打造成農業公園,就像園區的後花園一樣,白天人們在園區工作,即使加班到晚上9點鐘還可以有公交車回家,周末休閒也可以到旁邊的公園走走,真正能夠實現產城人融合。」
時間證明劉峰的判斷是對的。就在劉峰掌舵的728創域附近,方方面面的變化都在加速發生:有為小學從無到有,丹灶居民也像眾多廣州市民一樣,開車需要排隊接送小孩上下學;「跑步」、「健身」、「外賣小哥」等彰顯都市生活方式不斷出現在丹灶朋友的朋友圈中;甚至有位臺灣創業者乾脆落戶丹灶,在這裡開了一家火鍋店,供應好喝的臺灣啤酒,這一切都是以一種加速度形態呈現。而在728孵化園大院裡,定期舉辦的「今夜星空:人才技術交流饕餮盛宴」,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們吃著烤全羊,喝著專門定製的「星空小燒」,碰撞思維的火花;「星空學堂」能夠請到管友清、韓秀雲、路長全等國內一流的學者,讓創業者們在家門口就能聆聽專家的思想和洞見;「資智通見」更是給創業方和投資方帶來面對面接觸的機會。這個曾經自嘲為「南海西伯利亞」的小鎮,越來越具備深圳曾經擁有的那種迷人的氣質。
實力:
創新基因紮根,彎道超車軟實力
「人與山交匯之處,總會有奇蹟發生。」這是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話,而劉峰認為,人與山結合就是「仙」字,當年葛洪選擇丹灶煉丹修仙,這個地方一定有奇蹟。「我看中丹灶這個地方,也是因為這裡民間創業的氛圍濃厚,孵化器就能幫助創業企業迅速成長。」劉峰說。回顧歷史,丹灶屢次出現敢為人先的先賢。在中國近代創新史上,丹灶人陳澹浦和康有為,均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一個因為技術創新,推動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萌芽;一個通過維新變法,開辦中國大學教育,他關於中國的想像至今還在影響這個國家。
知名經濟學家管清友在《丹灶創新密碼》的序言中是這樣評價丹灶的:從五金作坊開始,從配件到整體,從模仿到創新,從國內到國際,丹灶建立了又一個中國製造業的傳奇,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日用五金之都」;而如今,丹灶的產業園都是高科技、國際化水平的園區,匯集了世界一流的企業,產業結構重心逐步上移。丹灶的成功正是以新興製造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為發力點,迅速形成輻射半徑更遠、話語權更強的新經濟體系的代表。
事實上,氫能和智能安全兩大新興產業,在丹灶已經打出了享譽全國的口碑。仙湖氫谷打造成集氫能技術研發、智能製造、展示交流、創新服務於一體的氫能源科技中心,涵蓋從富氫材料及制氫設備研製、制氫、加氫,到氫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產等氫能產業鏈;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同時還是佛山首個國家安全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單位。2020年7月,廣東省科學院仙湖科創加速器暨院士成果轉化中心仙湖基地正式揭牌,接下來南海區將全面深化與廣東省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合作,整合科技與產業資源優勢,引進一批高質量科技項目落戶丹灶。
為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實現氫能源和智能安全等新興產業集聚,加快聚集人才、技術、項目等創新資源,今年5月,丹灶鎮還發布了《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加快科技企業加速器發展十條政策意見》,大力培育和扶持加速器發展,致力打造「灣區科創加速器之城」。根據「加速器十條」,自2020年至2025年,丹灶每年拿出1億元獎金,對建築面積在2萬平方米且投資額4000萬元以上的加速器進行扶持,扶持對象覆蓋加速器改造實施方、土地權屬人,加速器投資方、土地整理方、運營單位,進駐企業,及引進的人才團隊和個人。爭取用5年時間打造10個加速器,打造灣區「科創加速器之城」。
展望:
未來已來,丹灶「奇點臨近」
2020年5月17日上午,在丹灶鎮聯東U谷舉行了院士地理空間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投產儀式,由佛山中科雲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雲圖」)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將實現量產,這成為佛山市首個研發生產類院士法人項目。數據顯示,丹灶目前已有中科雲圖5G無人機自駕系統製造項目、北理工智能醫用冷箱製造項目、佛山市仙湖實驗室項目、廣東省科學院院士成果轉化中心仙湖基地項目、先進金屬基複合材料應用及產業化項目等5個「院士項目」進駐,共計7名院士參與其中。
丹灶這個南海西部的小鎮,能引來眾多院士項目、省級研發平臺落戶,背後是丹灶不遺餘力地推動產業升級、城市升級、環境升級,促進產城人文融合發展而厚積薄發的結果。「丹灶到了『奇點臨近』的時候了。」作為規劃師,劉峰敏銳的感覺到了丹灶未來的雛形。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科技丹灶-321創新體系」規劃,那薄薄三頁紙,概述了三類行業公共平臺、兩大創新載體、一套扶持政策。如今,這些目標一個接一個落到實處。
城市因為產業有了活力,環境因為產業有了價值,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有什麼樣的人才,就會帶來什麼樣的產業;而人才的聚集,也進一步吸引資源的聚集。優美的環境與生態正是丹灶的一大特色與底牌,氫能產業和智能安全產業兩張王牌按下了科技創新的加速鍵,而從2017年開始的「腳尖上」攬才行動,累計已經有120多個人才團隊申報佛山市科技創新團隊和南海區「藍海人才計劃」,21個區級以上人才團隊累計獲得扶持資金近億元。
2020年5月19日,佛山市南海區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南海區丹灶鎮舉行,「南海頂配、仙湖氫谷」這句話在朋友圈中刷屏。什麼是頂級配套?為何是丹灶?讓人充滿遐想。
教育,南海中學實驗學校項目為丹灶配齊12年一貫制公立學校,氫能學院項目專門培養氫能相關人才,就近服務仙湖氫谷的產業人才需求;交通,多條快速路的建設將拉近丹灶與廣佛中心城區距離,啟動研究軌道交通項目將使丹灶進入軌道交通時代;醫療,南海人民醫院新院區與丹灶中心區僅5分鐘車程,預計今年12月可以開業。
奇點的定義,是一個時間、空間均被壓縮的點,在這個點上,時間開啟,空間重新蔓延,新的宇宙故事被講述。這樣的故事,正在丹灶發生,未來可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高敏華 通訊員:葉遲華、張柏林
圖由通訊員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霍澤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