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代言人| 劉峰:丹灶「奇點臨近」

2020-11-27 大洋網

劉峰,佛山南海力合星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從掛職「科技副鎮長」到創業的7年間,劉峰不僅在丹灶培育出一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更吸引了數百高端人才選擇在此安家樂業。作為一個新丹灶人,在劉峰印象中,丹灶鎮務實而又有誠意的政府、獨特紮根在基因中的創新精神,以及「奇點臨近」的爆發力深深地吸引著他。

   吸引:
既務實又有誠意的政府最打動人

劉峰與丹灶的結緣,是丹灶鎮政府在深圳開展獵頭的結果。2012年,丹灶鎮請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為丹灶進行大金工業區的產業園規劃,當時作為深圳清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研究諮詢總監的劉峰,承擔了這項任務。本以為做完規劃任務就結束的劉峰,意外的收到了丹灶拋出的橄欖枝。

「他們問我,你不想把你的夢想變成現實嗎?」劉峰迴憶,「雖然我已經在全國規劃了將近40個科技園區,但規劃做得再漂亮也是紙上談兵。落地運營自己心裡沒底,拆遷我不會,招商我也不會。」劉峰說,當時已經四十不惑的他也疑惑了一陣,「我記得很清楚,當時丹灶鎮政府的相關負責人非常誠懇地表示,會盡力幫助解決困難。」劉峰決定留下來,把自己第一次落地運營規劃的經歷交給丹灶,親手將自己的規劃變成真正能驅動丹灶創新發展的引擎。2013年,劉峰掛職成為丹灶第一批「科技副鎮長」。


「我是被政府的誠意打動的,實際上他們也說到做到。」劉峰感慨地說,「例如728創域所在這個地方,原來是屬於村集體所有的廠房,如果給我們做孵化器,意味著政府要承擔每年給村集體租金,還要給企業補貼。但政府依然給予全力支持。」劉峰還記得,2017年當他向丹灶政府匯報深圳有50家智能安防產業外溢需求後,政府就立即對這些企業逐一登門拜訪,就是這樣促成了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第一批企業入駐。

務實又有誠意的政府,有的放矢地吸引一批又一批氫能和安防產業企業落戶,從量變到質變,2018年,丹灶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爆發之年。這一年,愛德曼、海德利森等氫能行業龍頭企業陸續落戶丹灶,聯合國氫能大會與國家智能安全產業大會相繼舉辦,丹灶以科技創新的全新姿態閃亮登場。

    優勢:
翰林湖邊散發出大都市迷人氣質

在風景宜人的翰林湖畔,遊客正忙著拍照,一群身著「星空酷跑」跑服的人在沿湖跑步,翰林湖公園的旁邊,坐落著的就是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28創域以及國字號的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難以想像的是,5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魚塘和舊廠房。

事實上,劉峰選擇在丹灶這樣一個製造業小鎮做孵化器,一直受到來自各方質疑脫離一線城市,資金、創業者、技術和環境都不具備,怎樣可以成功?但作為規劃師的劉峰,卻有自己獨到的看法:翰林湖就在桂丹路旁邊,交通方便,而且是地處老丹灶和金沙的交界處,兩個鎮合併之前這裡是不起眼的邊界,但合併之後就是丹灶鎮的幾何中心。「在深圳或者廣州早期開發的園區,很多都遠離市區,周圍沒有宜商宜居的環境,人才就留不住。丹灶政府把翰林湖打造成農業公園,就像園區的後花園一樣,白天人們在園區工作,即使加班到晚上9點鐘還可以有公交車回家,周末休閒也可以到旁邊的公園走走,真正能夠實現產城人融合。」

時間證明劉峰的判斷是對的。就在劉峰掌舵的728創域附近,方方面面的變化都在加速發生:有為小學從無到有,丹灶居民也像眾多廣州市民一樣,開車需要排隊接送小孩上下學;「跑步」、「健身」、「外賣小哥」等彰顯都市生活方式不斷出現在丹灶朋友的朋友圈中;甚至有位臺灣創業者乾脆落戶丹灶,在這裡開了一家火鍋店,供應好喝的臺灣啤酒,這一切都是以一種加速度形態呈現。而在728孵化園大院裡,定期舉辦的「今夜星空:人才技術交流饕餮盛宴」,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們吃著烤全羊,喝著專門定製的「星空小燒」,碰撞思維的火花;「星空學堂」能夠請到管友清、韓秀雲、路長全等國內一流的學者,讓創業者們在家門口就能聆聽專家的思想和洞見;「資智通見」更是給創業方和投資方帶來面對面接觸的機會。這個曾經自嘲為「南海西伯利亞」的小鎮,越來越具備深圳曾經擁有的那種迷人的氣質。

   實力:
創新基因紮根,彎道超車軟實力

「人與山交匯之處,總會有奇蹟發生。」這是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話,而劉峰認為,人與山結合就是「仙」字,當年葛洪選擇丹灶煉丹修仙,這個地方一定有奇蹟。「我看中丹灶這個地方,也是因為這裡民間創業的氛圍濃厚,孵化器就能幫助創業企業迅速成長。」劉峰說。回顧歷史,丹灶屢次出現敢為人先的先賢。在中國近代創新史上,丹灶人陳澹浦和康有為,均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一個因為技術創新,推動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萌芽;一個通過維新變法,開辦中國大學教育,他關於中國的想像至今還在影響這個國家。

知名經濟學家管清友在《丹灶創新密碼》的序言中是這樣評價丹灶的:從五金作坊開始,從配件到整體,從模仿到創新,從國內到國際,丹灶建立了又一個中國製造業的傳奇,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日用五金之都」;而如今,丹灶的產業園都是高科技、國際化水平的園區,匯集了世界一流的企業,產業結構重心逐步上移。丹灶的成功正是以新興製造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為發力點,迅速形成輻射半徑更遠、話語權更強的新經濟體系的代表。

事實上,氫能和智能安全兩大新興產業,在丹灶已經打出了享譽全國的口碑。仙湖氫谷打造成集氫能技術研發、智能製造、展示交流、創新服務於一體的氫能源科技中心,涵蓋從富氫材料及制氫設備研製、制氫、加氫,到氫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產等氫能產業鏈;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同時還是佛山首個國家安全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單位。2020年7月,廣東省科學院仙湖科創加速器暨院士成果轉化中心仙湖基地正式揭牌,接下來南海區將全面深化與廣東省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合作,整合科技與產業資源優勢,引進一批高質量科技項目落戶丹灶。

為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實現氫能源和智能安全等新興產業集聚,加快聚集人才、技術、項目等創新資源,今年5月,丹灶鎮還發布了《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加快科技企業加速器發展十條政策意見》,大力培育和扶持加速器發展,致力打造「灣區科創加速器之城」。根據「加速器十條」,自2020年至2025年,丹灶每年拿出1億元獎金,對建築面積在2萬平方米且投資額4000萬元以上的加速器進行扶持,扶持對象覆蓋加速器改造實施方、土地權屬人,加速器投資方、土地整理方、運營單位,進駐企業,及引進的人才團隊和個人。爭取用5年時間打造10個加速器,打造灣區「科創加速器之城」。

   展望:
未來已來,丹灶「奇點臨近」

2020年5月17日上午,在丹灶鎮聯東U谷舉行了院士地理空間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投產儀式,由佛山中科雲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雲圖」)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將實現量產,這成為佛山市首個研發生產類院士法人項目。數據顯示,丹灶目前已有中科雲圖5G無人機自駕系統製造項目、北理工智能醫用冷箱製造項目、佛山市仙湖實驗室項目、廣東省科學院院士成果轉化中心仙湖基地項目、先進金屬基複合材料應用及產業化項目等5個「院士項目」進駐,共計7名院士參與其中。

丹灶這個南海西部的小鎮,能引來眾多院士項目、省級研發平臺落戶,背後是丹灶不遺餘力地推動產業升級、城市升級、環境升級,促進產城人文融合發展而厚積薄發的結果。「丹灶到了『奇點臨近』的時候了。」作為規劃師,劉峰敏銳的感覺到了丹灶未來的雛形。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科技丹灶-321創新體系」規劃,那薄薄三頁紙,概述了三類行業公共平臺、兩大創新載體、一套扶持政策。如今,這些目標一個接一個落到實處。

城市因為產業有了活力,環境因為產業有了價值,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有什麼樣的人才,就會帶來什麼樣的產業;而人才的聚集,也進一步吸引資源的聚集。優美的環境與生態正是丹灶的一大特色與底牌,氫能產業和智能安全產業兩張王牌按下了科技創新的加速鍵,而從2017年開始的「腳尖上」攬才行動,累計已經有120多個人才團隊申報佛山市科技創新團隊和南海區「藍海人才計劃」,21個區級以上人才團隊累計獲得扶持資金近億元。

2020年5月19日,佛山市南海區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南海區丹灶鎮舉行,「南海頂配、仙湖氫谷」這句話在朋友圈中刷屏。什麼是頂級配套?為何是丹灶?讓人充滿遐想。

教育,南海中學實驗學校項目為丹灶配齊12年一貫制公立學校,氫能學院項目專門培養氫能相關人才,就近服務仙湖氫谷的產業人才需求;交通,多條快速路的建設將拉近丹灶與廣佛中心城區距離,啟動研究軌道交通項目將使丹灶進入軌道交通時代;醫療,南海人民醫院新院區與丹灶中心區僅5分鐘車程,預計今年12月可以開業。

奇點的定義,是一個時間、空間均被壓縮的點,在這個點上,時間開啟,空間重新蔓延,新的宇宙故事被講述。這樣的故事,正在丹灶發生,未來可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高敏華 通訊員:葉遲華、張柏林
圖由通訊員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霍澤凱

相關焦點

  • 廣東佛山丹灶仙湖內驚現1.58米巨型魚 或含劇毒
    廣東佛山丹灶仙湖內驚現1.58米巨型魚 或含劇毒2016-01-08 10: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文\圖&nbsp廣州日報記者劉藝明&nbsp通訊員張喜洋    近日,南海丹灶一名市民在仙湖裡釣起了一條長達1.58米,重約90斤的巨型「魚怪」。經過丹灶農林漁業局工作人員的鑑定,這條「魚怪」原來是鱷雀鱔,是和「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這種「淡水殺手」在國內暫時沒有天敵,會嚴重破壞生態系統。
  • 周末來丹灶文化發展中心看最美逆行者
    10月16日,2020第十七屆康有為文化節開幕,本屆文化節以「聚勢聚力強攻堅·有為丹灶謀發展」為主題,以主題晚會、品牌賽事、學術論壇、抗疫畫展、線上活動等多元形式,將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下沉到基層。
  • 奇點臨近,臨近北京
    奇點臨近,臨近北京我買了一本《奇點臨近》,還沒有開始看。這本書後來影響了一所大學的誕生——奇點大學。那本書所講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奇點意味著在某個不可避免的時刻機器的智力將超過人類。奇點大學並不是一所通常意義的大學,學生進來學4年,獲得國家認可的文憑。
  • 夜讀薦書|《奇點臨近》
    今天,2020年的第一次夜讀薦書,我們將和您分享夜讀嘉賓——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推薦的《奇點臨近》。《奇點臨近》這本書能讓你更積極看待人類社會的發展。《奇點臨近》(美)Ray Kurzweil 著 董振華 李慶誠 田源 譯機械工業出版社人工智慧作為21世紀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深刻揭示了科技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 奇點臨近:一場來日盛宴或是末世悲劇
    「奇點理論」只是庫茲韋爾眾論點中的一個,大意是「在『奇點』來臨之時,機器將可通過人工智慧進行自我完善,超過人類本身,開啟一個新的時代。」這是比較謙虛的說法,更通俗點的講法是,科技才是人類未來的救世主。    《奇點臨近》這本書和電影《我,機器人》看起來像是在講類似的事情:到了21世紀的某一年,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完全融入人類生活的階段,兩者相互依賴。
  • 《奇點臨近》當計算機智能超越人類
    《奇點臨近》解讀版內容簡介:本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展示了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現象作為一種「奇點」思潮,揭示了其在世界範圍內所產生的廣泛影響。
  • 區塊鏈是《奇點臨近》來臨前最後一塊拼圖
    雷·庫茲韋爾在2011年寫的《奇點臨近》中,提到在2045年,計算機智能將會是整個人類智能的10億倍,同時描繪出了人生如何永生的終極答案:一切物質都將具有智能,而人類將獲得永生。我之前之所以不相信《奇點臨近》觀點的成立,是因為現在所謂的大數據獲得的很多數據是不真實、甚至是虛假的,拿假的數據『餵』出來的人工智慧(AI)不可能真實解決具體人的具體需求。而隨著2018年跟隨工信部的走訪,看到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的具體成果而言,我看到《未來簡史》中提到的那個『未來』。
  • 但斌薦讀|《奇點臨近》:換個角度看世界
    本期讀書《奇點臨近》作者:Ray Kurzweil(美)譯者: 李慶成 董振華 田源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這樣的人生觀:無論我們面對什麼困境——商業、健康、人際關係等問題,以及這個時代面臨的科學《奇點臨近》這本書能讓你更積極看待人類社會的發展。主編有話說《奇點臨近》提供了一個嶄新視角,展示了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現象作為一種「奇點(通常指未定義的點)」,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廣泛影響。作為一本預測人工智慧和科技未來的「奇書」,它為更多人提供了大膽的假設和深入的思考。
  • 但斌薦讀 | 《奇點臨近》:換個角度看世界
    《奇點臨近》作者:Ray Kurzweil(美)  譯者: 李慶成 董振華 田源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這樣的人生觀:無論我們面對什麼困境——商業、健康、人際關係等問題,以及這個時代面臨的科學、社會和文化的各方面挑戰,都存在一種正確的思想引領我們走向成功,而且我們可以找到這種思想。
  • 寫給2017:奇點臨近,我的人生何去何從?
    2005年,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的預言,10年後的今天漸次舒展,日漸清晰。我所看到,影響當今世界文明進程的兩大重要元素,都在2016年呈現出革命的態勢。新的生產力(人工智慧),新的生產關係(美國新政),推動著世界,朝一個我們所陌生方向前行。
  • 奇點臨近
    這後兩個階段還沒有到來,可以說這後兩個階段才是真正的奇點。如果這一天到來,用庫茲韋爾的話說就是奇點來臨,人類歷史將徹底改變。現在我們聽這個可能覺得是天方夜譚,但是庫茲韋爾說,現在基因技術,納米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這三種技術正在全面融合,按照指數增長的運算速度,推動人類走向奇點。
  • 「人工智慧」60年 機器智能臨近「奇點時刻」
    美國作家盧克·多梅爾在《人工智慧》一書中提出「奇點」的概念,奇點指的是機器在智能方面超過人類的那個點。目前,人工智慧在技術和產業兩個方面臨近「奇點時刻」。    第一,信息革命正從技術深化到科學,向智能方向提升,人工智慧正處在科技革命的奇點上。信息革命發端於信息技術革命。
  • 奇點臨近:當機器人革命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關係」
    而在《奇點臨近》一書中,這位麻省理工的高才生,奇點大學校長雷·庫茲韋爾再次發出預言稱,在技術回歸定律的作用下,人工智慧將在2050年前後完成對人類生物智能的超越,人類將能夠憑藉這一突破與人工智慧進行融合徹底改造自身,實現物種的進化。而這就是奇點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