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0年12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以下簡稱「中信所」)發布了最新《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以下簡稱「統計結果」),對2019年中國科技論文的產出情況,以及中國在科技期刊、專利產出、學術圖書出版等領域的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統計結果顯示,中國科技論文、科技期刊、科研機構和科研優勢學科均有亮眼表現:中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國內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排名前十;工程技術和化學等8個學科領域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首位;《科學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收錄的中國科技論文數量及其所佔比例,近十年來呈現穩步增長的整體趨勢;中國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穩步提升,進入世界本學科前列的中國科技期刊數量增加,國際顯示度進一步增強……凡此種種,均顯示出中國科技論文和科技期刊迅猛的發展勢頭,彰顯了科技評價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明顯提升。
一、中國卓越科技論文總體產出增長,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
中國卓越科技論文,由中國科研人員發表在國際、國內的論文共同組成,是指卓越國際論文與卓越國內論文的合集。國際部分和國內部分分別有其各自嚴格的遴選標準。2019年,中國卓越科技論文共計38.73萬篇,比2018年增加22.6%,其中卓越國際科技論文22.56萬篇,卓越國內科技論文16.17萬篇。
卓越國際論文在其遴選標準基礎上,還加入了高質量論文、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各學科最具影響力期刊論文、頂尖學術期刊論文等不同維度選出的國際論文。
高質量國際論文
中信所將各學科影響因子和總被引次數同居本學科前10%,且每年刊載的學術論文及述評文章數大於50篇的期刊,遴選為世界各學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發表的論文屬於高質量國際論文。統計結果顯示,2019年共有394種國際科技期刊入選世界各學科代表性科技期刊,發表高質量國際論文共計190661篇。其中,中國發表高質量國際論文59867篇,佔世界份額的31.4%,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數據來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統計截至2020年11月;
表格來源:《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20年12月29日
2019年發表高質量國際論文數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中國共有4所大學進入前十,分別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位居第二、第五、第六和第十。2019年發表高質量國際論文數量最多的世界研究機構中,中國共有5所機構進入前十,其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以發表492篇居研究機構類榜首,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則以377篇位居第三。
在高質量國際論文統計中,2019年中國共有8個學科領域高質量國際論文數量在學科排名中列世界首位,另有4個學科領域排名世界第二。
表格來源:《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20年12月29日
高被引論文
高被引論文是指各學科論文在2010—2020年這十年段累計被引用次數處於世界前1%的論文。截至2020年9月,中國各學科的高被引國際論文為37170篇,佔世界份額的23.0%,數量比2019年增加了20.9%,排名繼續保持世界第二。
熱點論文
熱點論文是指近2年間發表的論文在最近兩個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數進入本學科前1‰的論文,這類論文往往反映了最新的科學發現和研究動向。截至2020年9月,中國熱點論文數為1375篇,佔世界熱點論文總數的38.4%,數量比2019年增加了30.2%,排名同樣繼續保持世界第二。
國際頂尖期刊論文
2019年,刊登於國際公認的三個享有很高學術聲譽的科技期刊——《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和《細胞》(Cell)的論文共計6456篇,其中中國論文為425篇,位居世界第四,與2018年持平。
此外,對於2019年被引次數超過10萬次且影響因子超過30的8種國際期刊——《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細胞》(Cell)、《柳葉刀》(Lancet)、《化學評論》(Chemical Reviews)、《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19年共計發表論文11893篇,其中中國論文796篇,佔總數的6.7%,亦位居世界第四。
除了高質量論文、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等國際卓越論文,統計結果還顯示了國際檢索系統對中國科技論文的收錄情況。《科學引文索引》(SCI)2019年收錄中國科技論文共計49.59萬篇,連續第十一年排在世界第二,佔世界份額的21.5%,所佔份額比2018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工程索引》(Ei)2019年收錄中國論文共計29.96萬篇,排在世界第一位,佔世界論文總數的37.5%,數量比2018年增長11.9%,所佔份額增加1.7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2010年至2020年(截至2020年10月)的十年累積國際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次數均持續增長,且均排名世界第二位。
中國卓越科技論文總體產出增長,中國高質量國際論文、高被引論文及熱點論文等國際卓越論文數量均位居世界排行榜前茅,體現了在《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等綱領性文件的指示下,中國科研人員從關注論文數量向重視論文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的逐步轉變。
二、中國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正在穩步提升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由中信所建立的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是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即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為基礎。統計源期刊的確定過程經過了嚴格的定量評價和同行評議,並每年進行調整。
最新版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2020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已由中信所發布,包括社會科學卷和自然科學卷。2019年,CSTPCD收錄了約1900種自然科學領域的中文科技期刊,約120種英文科技期刊,以及約400種社會科學期刊。
自2001年以來,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影響因子平均值的年均增長率為5.9%,期刊總被引頻次均值的年均增長率為9.5%。表明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
此外,中國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認知度也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2019年,SCI資料庫收錄中國科技期刊208種(取得「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即CN號的期刊),比2018年增加了21種;Ei資料庫收錄中國科技期刊223種。表明中國科技期刊規模不斷壯大,在世界檢索系統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在SCI收錄的中國期刊中,2019年進入本學科領域總被引頻次排名前四分之一(Q1)行列的期刊共有16種,比2018年增加1種;進入影響因子本學科領域排名前四分之一(Q1)行列的期刊共有69種,比2018年增加19種。按照影響因子進入本學科前四分之一(Q1區)的期刊數量進行排名,中國排在世界第五位。
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
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二十餘項文獻計量指標為基礎,中信所研製了中國科技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採用科學計量學方法,並由專家打分確定了重要指標的權重,分學科對每種期刊進行綜合評定,由此評選出每年度的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
2019年度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的最新評選結果已由中信所發布。根據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分類體系的細分調整,自然科學領域共設立112個學科分類,此次遴選過程中,擇優選擇各學科類別中最重要的期刊作為傑出學術期刊,同時考慮到不同學科的性質和期刊規模,適當調整學科間分配的比例。
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為提升中國科技期刊的整體水平,中信所自2008年開始,按照每三年評選一次的固定周期,對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和國際化精品科技期刊的名單予以遴選和公布。
此次中信所發布的第五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名單中,包括300種以中文出版的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和20種以英文出版的中國國際化精品科技期刊。
表格來源:《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20年12月29日
「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以及「中國國際化精品科技期刊」的嚴格評選,是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的體現,是推動我國科技期刊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與實踐。相信中國將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期刊,有效引領新興交叉領域科技發展,成為世界學術交流和科學文化傳播的重要樞紐,為科技強國建設做出實質性貢獻。
本文數據及信息來源:《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2020年12月29日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科學網」(sciencenet-cas)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中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彰顯科技評價話語權提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