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科技論文質量顯著提高

2021-01-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政協報】;

在各學科最具影響力國際期刊發表論文數量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二位的基礎上,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的整體質量正進入快速提升通道。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京發布2020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的高被引國際論文數量和國際熱點論文數量分別佔世界份額的23%和38.4%,較上一年度分別增加了20.9%和30.2%。同時,我國的工程技術、化學、環境與生態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農業科學、物理學和數學等8個學科領域高質量國際論文數量排名世界首位。

統計結果表明,10年間,我國處於世界前1%的高被引論文為37170篇,世界排名保持在第二位,佔世界份額提升了近3個百分點,但與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國75146篇相比,有較大差距。

在中國這幾年持續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和鼓勵發表高質量論文的政策導向下,本統計年度內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的質量提升速度顯著。在2019年394種入選世界各學科代表性的國際科技期刊發表的190661篇國際論文中,中國佔世界份額的31.4%,排世界第2位,與排在首位的美國(佔比32.9%)相比,差距顯著縮小。

在2019年發表高質量國際論文數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大學等中國4所大學進入前十,其中清華大學居第二位,佔世界的1.3%。排在首位的哈佛大學有4413篇,佔2.3%。

在2019年發表高質量國際論文數量最多的世界研究機構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5家中國機構擠進前十。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產出態勢評述:中國科技論文正向高質量轉型
    雖然中國論文被引用次數增長的速度顯著快於大多數國家,但與排在第一位的美國的7468.9萬次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篇均被引用率來看,我國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10.92次,比上一年度統計時提高了9.2%。這意味著,從縱向比較,2009年至2019年10月間,我國國際科技論文的質量有了顯著提升。
  • JCR: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JCR: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來源:科學網 2007-07-24 09:18     近日,全球最大的科學、技術及醫學出版商愛思唯爾在阿姆斯特丹宣布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近日,199篇中國學者論文遭遇一國際期刊「撤稿」,將學術界一直存在的論文造假問題再度推至風口浪尖。這一醫藥領域的SCI期刊為《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 我國科技論文國際影響力持續上升
    為引導科技管理部門和科研人員從關注論文數量轉向重視論文質量和影響,激勵原始創新,中信所從2016年開始發布中國卓越科技論文產出狀況報告。「中國卓越科技論文由中國科研人員發表在國際、國內的論文共同組成。其中,國際部分選取各學科領域內被引用次數超過均值的論文,在此基礎上,加入高質量論文、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等不同維度選出的國際論文;國內部分則取近5年在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發表於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且論文『累計被引用時序指標』超越本學科期望值的高影響力論文。」郭鐵成介紹。
  • 中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彰顯科技評價話語權提升
    統計結果顯示,中國科技論文、科技期刊、科研機構和科研優勢學科均有亮眼表現:中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國內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排名前十;工程技術和化學等8個學科領域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首位;《科學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收錄的中國科技論文數量及其所佔比例,近十年來呈現穩步增長的整體趨勢;中國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穩步提升,進入世界本學科前列的中國科技期刊數量增加
  • 《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研討會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07年版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根據這一報告提供的數據,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主辦的《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簡稱GPB)的影響因子大幅提高,2006年影響因子為0.239,比2005年的0.131提高了82.4%。
  • 科學網—科技論文作者如何選擇發表論文的國際英文期刊
    這種現象在國際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中很普遍,也是與中國學術期刊出版差別最明顯的地方。對中國科技工作者而言,在這許多的選擇對象中挑出一本適合自已論文的載體並不容易,尤其是第一次,需要有個調查和選擇的過程。 調查的渠道與方法多種多樣,簡單地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圖書館內的普查。在國家級或省級的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裡,世界範圍內的英文期刊雖然不全,但還是能查到不少。
  • 2019年度中國高質量國際科技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
    29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線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結果顯示,我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2位,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闖入前10;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數量繼續保持世界第2位,增長率分別達到20%和30%。
  • 熱烈祝賀《轉化醫學雜誌》進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
    熱烈祝賀《轉化醫學雜誌》進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在編委會成員、作者和讀者的大力支持下,《轉化醫學雜誌》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辦刊質量逐年提高。2016年10月12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上,雜誌經多項學術指標綜合評定及同行專家評議推薦,成功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在此謹向全體編委、作者和讀者表示最誠摯的感謝,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幫助雜誌,並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教育部:不得簡單以刊物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
    新京報快訊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 找準角度,提高科技論文投稿命中率
    科技論文是科研成果的具體體現,是作者心血的凝結。作者在完成科技論文寫作後,一般都希望能夠及時在相關專業期刊上發表。如何找準角度,提高科技論文投稿命中率?下面,醫刊彙編譯結合工作體會,談一些看法,希望對廣大作者有所幫助。一、了解所投期刊的性質、宗旨和類別。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科學網—饒毅:中國論文數量充足而質量不足
    報告負責人預計,中國將在2014年依次超越英、德兩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最有影響力科技強國。 對此說法,科研界「名嘴」、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教授昨天(6月2日)表示,國內論文數量激增,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自然》系列期刊推出了《自然通訊》這本雜誌,「只要不造假的論文都能發」。
  • 黑龍江大學一成果獲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2020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於12月29日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並且評選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團隊與復旦大學李偉研究員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發表題為《Molecule Self-Assembly Synthesis of Porous Few-Layer Carbon Nitride for Highly Efficient Photoredox Catalysis》的研究文章獲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 吳宜燦研究員論文入選第二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
    近日,中國科協公布了「第二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榜單,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吳宜燦研究員發表的學術論文《中國鉛基研究反應堆概念設計研究》
  • 怎樣提高醫學論文的級別?
    無論處於何種目的,發表論文已經成為醫學界的常態。相信不少發表過論文的醫學工作者都體會過,論文發表了,可是級別不過關的煩惱。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如何提高醫學論文級別?在談論這個話題前,我們先理清楚論文的六個級別。
  • 國際最新測量指數表明: 中國空氣品質顯著改善
    經濟日報1月17日報導,日前,美國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在北京發布最新研究結果——空氣品質壽命指數(AQLI),並發布了空氣品質壽命指數中國報告。 「此前我們使用的指數,如大眾熟知的空氣品質指數,雖然把空氣品質標為『好』或『壞』,但大多數人不能從中了解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實際影響。」格林斯通說,AQLI對此實現了全新突破。AQLI顯示,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安全水平相比,人類平均遭受的細顆粒物空氣汙染使人類預期壽命縮短了近兩年。事實上,在全球75%的人口生活區域,細顆粒物汙染濃度均高於WHO的指導標準。
  • 武漢科技大學一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近日一則好消息來嘍武科大一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快來科科一起來看看是哪篇厲害的論文吧2020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於2020年12月29日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我校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霍開富教授領導的「先進儲能材料與動力電池團隊」的一篇論文入選。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霍開富教授,博士生安威力和高標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付繼江教授、博士生項奔和梅士雄為共同作者。
  • 中國國際論文被引用數 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二位
    中國國際論文被引用數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二位(厲害了,中國科技)  本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劉詩瑤)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31日發布的最新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2007年至2017年10月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國際論文共被引用19335萬次,較2016年統計時增加29.9%,排名比去年上升兩位,超越英國和德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 我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國際影響力持續上升
    為引導科技管理部門和科研人員從關注論文數量轉向重視論文質量和影響,激勵原始創新,中信所從2016年開始發布中國卓越科技論文產出狀況報告。「中國卓越科技論文由中國科研人員發表在國際、國內的論文共同組成。其中,國際部分選取各學科領域內被引用次數超過均值的論文,在此基礎上,加入高質量論文、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等不同維度選出的國際論文;國內部分則取近5年在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發表於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且論文『累計被引用時序指標』超越本學科期望值的高影響力論文。」郭鐵成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