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2020-11-23 生物谷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研討會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07年版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根據這一報告提供的數據,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主辦的《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簡稱GPB)的影響因子大幅提高,2006年影響因子為0.239,比2005年的0.131提高了82.4%。同時,GPB的學科排名、學科影響指標、學科擴散指標、總被引頻次、海外論文比、機構分布數等都有很大提高,其中海外論文比(70%)在所有166個統計期刊中排名第5,充分顯示了GPB在國內和國際上迅速擴大的影響力,體現了期刊的良好發展勢頭和廣闊前景。

   在此,GPB學報編輯部衷心感謝各位領導與同仁特別是廣大作者與讀者的關心和支持。編輯部將繼續抓好期刊學術質量,提高辦刊水平,為實現將學報辦成國際一流的學術期刊的目標而繼續不懈努力。

    GPB目前是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醫學索引(PubMed/MEDLINE)、生物學文摘(BIOSIS)、Elsevier書刊目錄庫(包括荷蘭《醫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期刊資料庫、維普期刊資料庫等多家國內外檢索系統收錄。自2006年起與國際著名科技期刊出版社Elsevier合作,每期全文可以登錄ScienceDirect資料庫瀏覽下載: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6720229

,。最近學報的網上投稿系統已正式開通:http://ees.elsevier.com/gpb/,,歡迎國內外作者踴躍來稿。

相關焦點

  • 基因組所《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研討會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07年版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根據這一報告提供的數據,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主辦的《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簡稱GPB)的影響因子大幅提高,2006年影響因子為0.239,比2005年的0.131提高了82.4%。
  • 【中國科學報】《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聚焦組學「三國...
    從編委到現任執行副主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邢毅與《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以下簡稱GPB)期刊結緣已近10年。前些年,該刊編輯部不時找他約稿,以解「缺米之炊」。「現在我們也會找人約稿,但跟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邢毅對《中國科學報》說。
  • 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首批在線預發表文章上線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主辦的全英文學術期刊——《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GPB),首批在線預發表(Article-in-Press)文章成功上線。
  • 2018《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編輯部招聘公告【招1人】
    《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GPB)是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中國遺傳學會共同主辦的英文科技期刊,2003年創刊;被DOAJ、PubMed/MEDLINE、PubMed Central、SCIE、Scopus等資料庫收錄。
  • 賀福初——復旦大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
    、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 聯繫方式 E-Mail:       電話:       郵編: 0 地址: 個人簡介
  • JCR: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JCR: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來源:科學網 2007-07-24 09:18     近日,全球最大的科學、技術及醫學出版商愛思唯爾在阿姆斯特丹宣布
  • MCP:高等植物擬南芥蛋白質熱穩定性的蛋白質組學分析
    關鍵詞:熱蛋白組,熱穩定性,蛋白質構象,擬南芥 ,串聯質譜◆◆研究速讀◆◆實驗思路:研究者採用六組生物學重複,利用高通量蛋白組學分析結合質譜(Mass Cytometry)、生物信息學分析的方法在擬南芥中鑑定到4246個蛋白,利用熱蛋白組(Thermal Proteome Profiling)分析Tm經驗值與蛋白質熱穩定性各種可能的物理化學決定因素之間的相關性
  • 宏基因組 微生物組 微生態雜誌簡介及2019最新影響因子
    後臺回復影響因子,獲得2019最新完整版影響因子、中科院分區、精選本領域雜誌影響因子等詳細信息。綜合類綜合類就直接上CNS,也稱NSC,不熟悉這個新詞那應該還不算生物領域的同行。較去年相比,Nature上升2分,Science基本不變,Cell上升5分。
  • 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病毒研究中的應用
    蛋白質組學可以發現與疾病相關的特異性蛋白質,對病變相關蛋白的研究可以為探索病毒本身及其感染機制提供信息,且這些蛋白還可能作為疾病診斷潛在的生物標誌和治療的藥物靶點。目前,許多病毒的基因組已完成測序,但由於受到病毒影響而發生相應改變的宿主蛋白組、宿主蛋白翻譯後修飾等還未被完成闡明。近年來,高通量技術的興起,如基於質譜技術的定量或半定量蛋白組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依託質譜技術的蛋白質組學飛速發展,不僅促進了病毒蛋白質組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同時也加快了對於病毒相關的宿主蛋白鑑定。
  • 科學網— 聚焦組學「三國」 演繹一流期刊
    前些年,該刊編輯部不時找他約稿,以解「缺米之炊」。「現在我們也會找人約稿,但跟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邢毅對《中國科學報》說。 從2003年創刊至今,GPB從季刊變為雙月刊,加入開放獲取行列,終於被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收錄,並連續3年位於「遺傳學與遺傳性」學科領域前10%。在此過程中,它吸引的國內外投稿數量逐年遞增,如今錄用率低於10%。
  • 生物質譜譜圖資料庫支撐蛋白質組學研究
    蛋白質序列資料庫是由基因組系列數據基於現有理論的衍生;檢索引擎再基於蛋白質序列,以及內切酶、翻譯後修飾產生可能的肽段,衍生出其理論圖譜。 「理論圖譜的應用在對蛋白質組學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也限制了其推廣。」 段會龍說,限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ChIP-seq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檢測與組蛋白、轉錄因子互作的DNA區段
    ChIP-seq,指的是結合位點分析法,作用為研究體內蛋白質與DNA相互作用。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也稱結合位點分析法,是研究體內蛋白質與DNA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通常用於轉錄因子結合位點或組蛋白特異性修飾位點的研究。
  • 研究生院《學報》複合影響因子大幅提升
    中國知網近期出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以下簡稱「年報」)。據年報統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的2009年度複合影響因子為0.806。 為了更好地反映期刊的影響力,中國知網首次提出「複合影響因子」。它基於包括期刊論文、博碩士學位論和會議論文在內的複合統計源。在年報中,各類表格期刊名單均按該因子排列。
  • 聚焦組學「三國」 演義一流期刊—新聞—科學網
    前些年,該刊編輯部不時找他約稿子,以解「缺米之炊」。「現在我們也會找人約稿,但跟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邢毅對《中國科學報》說。 從2003年創刊至今,GPB一路「過關斬將」,先後從季刊變為雙月刊,加入開放獲取行列,終於被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收錄,並連續3年位於「遺傳學與遺傳性」學科領域前10%。在此過程中,它吸引的國內外投稿數量逐年遞增,如今錄用率低於10%。
  • 宏基因組/微生物組雜誌簡介及2020最新影響因子
    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宏基因組。該雜誌中國目前僅有兩人在編委之列,分別為前華大基因組王俊(編委會成員),和南京農業大學的成豔芬教授(動物微生物組方向副主編)本雜誌獲得影響因子僅有5年(微生物組興起也就近10年),發文量逐年增長較快,但在19年有明顯下降,有利於其進一步提高質量和提高影響因子。本刊在同行中影響很大,我們也導讀過其多篇文章,偏方法多一些,估計將來會穩中有升。
  • Cell發布大型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
    通過整合他們有關蛋白質組的研究發現及已知的腫瘤基因組信息,研究人員報告了重新認識最惡性形式卵巢癌進程的潛力。這項研究工作發布在6月29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成果顯示了結合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數據——一種稱作為蛋白質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的方法的力量,生成了有關卵巢癌生物學更完整的圖像。
  • 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與趨勢
    1.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研究意義和背景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已進入了後基因組時代。在這個時代,生命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功能基因組學,包括結構基因組研究和蛋白質組研究等。儘管現在已有多個物種的基因組被測序,但在這些基因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
  • 生兒育女技巧:X精子和Y精子的區別:基因組和蛋白質組含量
    細胞中基因/蛋白質的鑑定和量化提供了有關細胞功能的有趣見解。基因組學處理基因組的結構,功能,進化和圖譜(Bader等,2003),而表徵蛋白質的蛋白質組學則涉及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來提供新穎的研究方法(Rahman等,2016,2017a,2018)。
  • Cell:利用蛋白質-基因組學描述人高分級漿液性卵巢癌
    通過將這些卵巢癌蛋白質組方面的發現與已知的這些腫瘤的基因組數據整合在一起,研究人員報導了對最為惡性的卵巢癌---漿液性卵巢癌(serous ovarian cancer)---的潛在新認識。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說明了將基因組組數據和蛋白質組數據結合在一起---一種被稱作蛋白質-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的方法---能夠提供漿液性卵巢癌的更加完整的生物學特徵。論文共同通信作者、PNNL生物醫學研究部門首席科學家Karin Rodland說,「歷史上,癌症被認為是基因組疾病。
  • 長篇回顧|蛋白質組學的發展:生命科學的裡程碑
    因此,Nature、Science在公布人類基因組草圖的同時,分別發表了「And now for the proteome」和「Proteomics ingenomeland」的述評與展望(Abbott,2001;Fields,2001)。文中認為蛋白質組學將成為21世紀最大的戰略資源,並將成為人類基因爭奪戰的戰略制高點之一,這將蛋白質組學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