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開始到美國參戰,再到日本做困獸之鬥,在中國發動桂湘豫戰爭時盡顯頹勢時,可以看出日本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這時候中美英三國元首在開羅召開會議商量戰後該如何處置日本的問題,有人提出了瓜分日本的想法。
清華大學國文系主任劉文典曾就日本戰敗後該如何處置這一問題寫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劉文典表示中國應該全力向日本索賠,並且必須要回琉球,他還說中國即使是放棄索賠也要拿回琉球,不然後果將十分嚴重。然而這一提議並沒有引起國民黨高層的注意,導致我們錯失了拿回琉球的最好時機,並且因劉文典的影響力不夠,也沒能引起全國關注,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自1970年美國與日本籤訂了《美國舊金山合約》後,琉球群島及釣魚島的管轄權掌握在日本手裡,而美國也被允許在此駐紮軍事基地。而近些年在釣魚島事件中,日本總是惡意宣揚釣魚島的歸屬問題,並且美軍在此駐紮軍事基地對我國國防安全造成很大困擾,形成第一島鏈遏制,阻礙中國發展。這也就證明了劉文典當初建議收回琉球島是多么正確,果不其然,真的一語成讖了。
至於劉文典為什麼要求拿回琉球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琉球自明以後便是中國的藩屬國,每年需要向明朝納貢,並且琉球的國王也需要由中國冊封,而從那首七子之歌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收復琉球是有依據的;並且在開羅會議上美國總統曾兩次詢問蔣介石要不要拿回琉球,他說日本當初是通過不正當手段佔領的琉球,因此我國想要拿回琉球的訴求是完全合理的,接著羅斯福還向蔣介石闡述了琉球對於中國來說其戰略地位有多重要,可是蔣介石竟然拒絕了,一直表示應該中美共同管理,實在是捶胸頓足都難以發洩心中的怒氣。
第二,琉球的戰略意義是極為重要的,如果中國收復了琉球,那就相當於整個東海就變成了中國的內海,並且中國將擁有2000平方公裡的戰略縱深,這對維護國家安全來說意義重大。第三,琉球就相當於我國東部的一個屏障,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中國收回了琉球就意味著中國可以以琉球和臺灣為東大門,由此向海洋強國的方向發展,並且我國海軍也不用再受第一島鏈的限制,中國的常規潛艇無論是進入臺海東部作戰還是日本商業航線作戰都是十分輕易的,這樣也可以遏制日本的不安分心思。
可見75年前劉文典的目光是多麼具有前瞻性,可惜當時錯失了良機,才導致如今這種局面。而現在我們更應該以史為鑑,對於主權歸屬問題絕不能有絲毫妥協和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