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黑洞」照片版權引起的血案——「勒索式維權創收」被深扒,引人民日報四連批、網信辦連夜約談。但關閉網站、股價跌停、股東百億減持未果後,視覺中國的後果依舊不堪設想?
本文由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原創並首發,作者:海棠葉,編輯:程昱,設計:甄開心,實習生:闕華媚
「被共青團中央點名是什麼後果?」四登熱搜的視覺中國,沒有答案。
4月10日晚,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照片網站視覺中國(000681.SZ)將其加入自家版權圖庫,引來「眾怒」。
各大自媒體「揭竿而起」,怒斥其維權創收,百度、鳳凰、聯想等公司加入隊伍。隨後,共青團中央發問「國旗、國徽的版權也是貴公司的」,拉開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媒點名視覺中國之序幕。
4月12日,視覺中國股價跌停收盤,網站被天津網信辦下令關停整改。
「真扯。誰能想到黑洞居然能給我帶來影響!」一名籤約視覺中國的攝影師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哭訴,「暫時圖賣不了了,上個月還賣了500張賺點錢。」
視覺中國的股東們也喊苦,死等了5年的108億元股權減持能否如願進行、落袋平安?基金經理手中價值30多億市值的流通股還能否高位套現?自媒體人也在關心,「苦視覺中國久矣」,虎能就此死去否?
「壟斷」的價值
一張照片,價值幾許?在柴繼軍眼裡,等同於市值180億的上市公司。
2000年中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之際,柴繼軍計劃和同報社的李學凌利用網際網路做「一個不燒錢的、能賺錢的生意」。
彼時,柴繼軍為《中國青年報》的圖片編輯,負責處理全國攝影師寄來的照片,但「每天百多張照片裡只能用五六十張」,深悉行業痛點:攝影師與圖片需求方之間溝通效率低下,圖片編輯每天都缺好圖片,又在大量浪費圖片,鮮見媒體自建圖片資料庫。
「為何不做一個圖片網站,編輯們任意挑選按需付費?」他們決定就做圖片買賣的生意,並找來碼農陳智華搭建網站平臺,一個月後,視覺中國的前身photocome.com上線。
網站的商業模式也簡單明了——公司與圖片供應者籤訂協議,入庫、上線、銷售其提供的圖片後,按照協議比例進行分成——上遊對接攝影師,下遊滿足媒體、廣告商等客戶的需求,某種程度上,視覺中國儼然一名「搬運工」。
說來也巧,那一年,新浪在納斯達克上市。總編輯陳彤說公司要遵守規範、不能使用盜版圖片,於是,柴繼軍他們上一張圖片,新浪就用一張,一個月大概花去幾十萬元。而也正是跟新浪的合作,奠定了中國圖片市場基本的定價、合作等模式。
從時間上看,視覺中國不算最早從事圖片交易的企業,但憑藉著創始人積累的大量攝影師資源和媒體圖編人脈,以及寶貴的時間窗口優勢,在網際網路最初萌芽的創世紀裡,其用新的圖片版權市場形態,牢牢把握住了最有支付能力的大客戶市場。
而在金主爸爸提供的現金流加持下,視覺中國開啟了「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的中國圖片版權市場霸主道路。
13年間,視覺中國發起了一系列投資收購:與全球第一大圖庫Getty Images合資成立華蓋創意,取得Getty圖片在華獨家代理權;收購視覺中國創意設計社區、娛樂素材供應商東星娛樂;收購全球第三大圖庫Corbis,攏入近5000萬張圖片、1.5萬名籤約供稿人;收購攝影社區500px公司,與全球近30萬名供稿人建立籤約合作關係。
種種資本運作之下,視覺中國成功掌握許多獨家代理權,建立對海外圖片代理的絕對優勢。長江證券研究所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視覺中國在編輯類圖片市場的佔比為30%,商業類圖片市場的佔比為50%。
在年報中,視覺中國號稱擁有「近乎壟斷」的優勢,「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視覺內容網際網路版權交易平臺之一」,業績也一直穩步增長,於2018年三季度實現7.01億元營收、2.2億元淨利潤。
圖片買賣這個行業被美好描述,收購國際公司的交易也被描述成中國企業勵精圖治、攬括世界圖庫巨頭、真正國際化的故事,憑藉這些「超額估值故事」,視覺中國坐享80倍市盈率、220億元市值。
「從2000年到現在,中國和全球重要事件的影像,我們這兒都有。」那些年裡,柴繼軍躊躇滿志。
80%營收來自維權
這樁美好的生意卻逐漸變了質。
初期,視覺中國構建了簡單又暴利的商業模式:拿到內容,銷售,最後收錢。不知何時起,為上市公司貢獻80%營收的核心業務「視覺內容與服務」,營收方式演變成「勒索式維權獲客、維權創收」。
「『視覺中國』居然將國旗、國徽聲明了版權,還言明:如果要商用,請撥打客戶代表電話XXXX!以『國徽』圖片為例,頁面『價格提示』顯示:『用於內文不低於150元,整版跨頁不低於500元,雜誌封面不低於1000元,商業使用價格另議。』」網絡上,「視覺中國過度維權」的吶喊隨處可見。
有不少網友如此解讀視覺中國的「維權營銷」套路:先把圖片散播到很多設計師圖庫,甚至是免費平臺,等著菜鳥設計師採用,然後全網監測、發律師函、要求以超高價格購買圖片或者「起訴白名單」服務,索賠款動輒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並往往針對一些有名氣的大公司,小公司或個人幾乎不會被發函。
但據上海證券報在2018年9月援引接近視覺中國人士的說法,視覺中國並不追求直接判決賠償,主要是為了將維權變為銷售,轉被告為獨家籤約客戶。
「絕大多數客戶都會在司法訴訟判決前與我們達成和解,並成為長期合作客戶。」柴繼軍曾透露,最終通過法庭訴訟生效判決的金額不超過0.1%。
這為視覺中國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利益。在2017年年報中視覺中國寫到,通過自主研發的圖片版權追蹤系統「鷹眼」,公司發現的潛在客戶數量較去年同期有超過 84%的增長,新增年度協議客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4%。
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視覺中國實現營收7.01億元、淨利潤2.2億元,其中,「視覺內容與服務」業務貢獻了81.88%的營收、105.45%的淨利潤。
事實上,這種商業模式早已引起投資界非議。2018年7月,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發布微博,批視覺中國漫天開價索要幾十萬人民幣巨額賠償,要挾企業籤年度合同。
「以保護之名實施著作權侵權,掠他人之美,冒充著作權人實施欺騙、訛詐。」4月12日,人民日報也撰文怒批視覺中國,直指其主要問題,「搞碰瓷式的維權,動輒進行高價索賠,動輒要求籤訂包年合同,搞得媒體、自媒體戰戰兢兢,不敢配圖」。
而因著圖片版權,視覺中國與自媒體、企業等糾紛不斷。啟信寶數據顯示,視覺中國及其旗下兩家子公司涉及訴訟案件超1.2萬起。其中,裁判文書收錄網站Openlaw的數據顯示,2018年與視覺中國有關的法律訴訟共有2968起,2017年更是達到5676起。
「受害者們」怨聲載道,視覺中國依舊四處奔波「維權創收」。追其根源,拋開正當維權不談,其中實則少不了完成業績對賭與資本把戲。
早在2014年借殼上市之初,柴繼軍等股東承諾,視覺中國2014年-2018年的扣非淨利潤總計需不低於11.07億元。在解禁時間線和業績承諾壓力下,其不得不努力保證業績穩增。
「後果不堪設想」
柴繼軍始終想不到,自己一手打造並於5年前送上資本市場舞臺的公司,會陷入一場「黑洞」引發的血案中,在全世界天文學家慶祝的這個春天,愁眉苦臉。
畢竟就在人類迎來首張黑洞照片之後一天,只需要再過一天,柴繼軍和他的視覺中國創業夥伴們,就可以把自己鎖定5年之久的紙面資產變成一筆可流通可交易可提現的真正財富了。
2014年,視覺中國借殼遠東實業登陸A股,承諾柴繼軍等10名一致行動人認購的股票自上市之日起60個月內不進行任何轉讓。
根據原計劃,4月12日,前述10名股東的3.88億股限售股將上市流通,以前一日收盤價28元/股算,解禁市值逾108億元。與當時定增發行價5.28元/股相比,收益超過400%。
但據「大摩財經」報導,該部分股權或暫時無法解禁。由於視覺中國2018年年報未發布及需要做減值測試,上述股份需要在10名一致行動人履行完業績承諾後才可解禁轉讓。而據視覺中國財報,目前僅有2014年、2017年完成,2015、2016年未完成。
「飛來橫禍」後,4月12日,視覺中國股價跌停,待到能解禁之日,柴繼軍等人能平安落袋的資金實在不容樂觀。
欲哭無淚的,還有一眾基金經理。
視覺中國是公募基金控盤度最高的股票之一。去年年末數據顯示,視覺中國的基金持股佔流通股比值在所有持倉股票中排在第十位。持有基金數達到247隻,持股佔流通股比為42%,持股總市值30.74億元。
▲2018年末持股視覺中國數量最多的基金公司。
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恐怕是交銀施洛德基金。去年下半年,視覺中國股價下跌近兩成,交銀基金翻倍增持該股,年末持股數量已達4657萬股,持股佔流通股比達到15%,持股市值達10.85億元,遠超其他基金公司。
基金經理焦頭爛額,圖片網站全景網絡、東方IC的全體員工或許已「恨上」柴繼軍和視覺中國了。
繼視覺中國關閉網站開展整改後,東方IC、全景網的官網相繼無法打開,疑似關閉。據報導,二者此前同樣存在大量與國旗、國徽有關的圖片,其中在東方IC上這些圖片「一次購買、多次使用」,全景網則將國旗圖片尺寸分為各種型號,標明「廣告用途並包含標準授權所有用途」,最高售價達3000元/年。
對此,國家版權局4月12日上午發布公告稱,圖片版權保護將納入「劍網2019」專項行動,進一步規範圖片市場版權秩序。
網站停止服務,籤了合同的百萬名攝影師、客戶如何是好?柴繼軍無法給出答案。據視覺中國「尚不能準確預計整改完成並恢復服務的時間」公告,曾起訴諸多自媒體、公司的柴繼軍,未來或成「被告人」,面臨諸多索賠。
但這還是可想像的。「視覺中國被共青團中央點名是什麼後果?」法律博主唐有訟總結了一下,千言萬語彙成一句「後果不堪設想」。
版權聲明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