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8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後,以一紙《馬關條約》割走了這塊土地。自此,琉球和中國開始了長達百年的分離,直至今日還沒有回歸。
其實,琉球是有機會回歸的,但是一個人的一句話,導致中國與這個機會失之交臂,他就是蔣介石。
羅斯福與蔣介石會談時,曾提出,琉球對中國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臺灣的外部屏障,所以強烈建議中國收回琉球,但是蔣介石竟然答覆說,琉球問題比較複雜,還是中美共管比較好。羅斯福感覺到很不可思議,還有人到嘴邊的肉都不吃的,既然這樣,我大美帝就笑納了。至此,琉球成了後續美國遏制中國的前沿陣地,如果當時收回了琉球,如今的我國根本不會在戰略上這麼被動。
其實,蔣介石之所以不敢接收琉球,是因為他患上了重度的恐日症。蔣介石不止一次的對手下的幕僚說,收回琉球恐怕將來會和日本產生糾紛,所以寧願不要這份土地。
蔣介石的恐日不止表現在這一點,比如說,國民政府一直到美國對日宣戰之後才正式對日本宣戰,而中國共產黨在1932年就對日宣戰了,晚了將近十年。
二戰結束後,蔣介石聘用了大量的日本士兵,並不把他們當做戰俘看待,反而稱他們是「徒手士兵」,可謂是把日本人的面子裡子都照顧了,也不知道蔣介石是否想過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國民戰士。
自古,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而當一個國家元首無能又心思不正的時候,怎麼能期待這個國家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呢?對此,您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