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朝的王室還有後裔嗎?

2021-01-09 努力的威廉

琉球王朝的王室是有後裔的。在日本廢琉球為縣後,為了淡化琉球人的民族意識,尤其避免「中山」的出現,企圖使琉球人忘卻本國歷史,而將地名改為Okinawa(衝繩)。從此,獨立的琉球國就這樣變成了日本的衝繩縣。

琉球王國的發展史

提起琉球,不得不提的是隋朝。公元6世紀中後期,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出海尋訪海外異俗。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島,南至與那國島(今釣魚島西南170公裡)時,見一片珍珠般的島嶼浮在海面中,「若虯龍浮在水面」,遂為其取名為流虯。

在唐朝編纂隋書時,為避帝王龍諱,將該地更名為流求。至朱元璋時期,將該地美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

關於琉球王國的歷史,大致分為村落時代即公元前3200年左右至公元9世紀左右、按司時代即公元9世紀左右至I2世紀和王統時代即1187年(南宋淳熙十四年)至1879年(清光五年)。其中,王統時代又可分為舜天、英祖、察度、尚思紹和尚圓王統時期。

在這期間,英祖王統的第四代玉城王(1313年,元皇莊二年即位因耽於酒色、不理政務,引起了按司們的反感。不久,出現了大裡按司統治下的山南、今歸仁按司統治下的山北同玉城王繞治下的中山相對立,合稱三山鼎立,也稱「三山分王」。

這裡所謂的山相當於琉球語的島或者村。由於「三山分王」,英祖王統衰落。1350年(元至正十年)高德的浦添按司察度成為中心的統治者,由此開始了察度王統時期。隨著宮古、八重山入貢﹐中山的勢力威望有顯著提高。

到同明王朝正式建立關係時,琉球王國已是三分天下,即「其國有三王,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皆以尚為姓.而中山最強。」其王依次為察度、承察度、帕尼芝。而後不久,中山王逐步統一琉球全國。

琉球王國與明朝

琉球王國與我國的關係發展,就要提到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派遣行人楊載以即位建元詔告中山王。中山王察度遣其弟泰期隨楊載入朝,貢方物,但洪武時期與琉球王國的統屬關係屬初創時期。

在當時,彼國入貢主旨在於貿易往來,多得賞賜。明廷當時也不在乎付出多少,因此彼國入貢頻繁,使團人員多,洪武年間並未限制,到後來才有了限制。這主要也是為了體現朱元璋以寬容大度相待藩屬國的誠意。

而後,以貿易交換為主的統屬關係升華為政治統轄關係。洪武十六年(1383年)山南王與中山王並派使臣來貢時,朱元璋詔賜二王鍍金銀印。這標誌著其王在位即有印璽為憑,從而開始統管其內務、紛爭等。

其後山北王派使與二王之使臣偕同來貢,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貢,朱元璋賜山北王鍍金銀印。至此琉球三王國共為朝廷的藩屬國,整個琉球盡統於明朝之管轄。基於此,朱元璋奠定了統轄琉球王國的基礎。

後來,在成祖朱棣承大統後,詔諭琉球三王。永樂元年(1403年)春,三王並來貢。山北王請求辭官帶,詔賜如中山。於是,自永樂時期開始,琉球王位嗣承由朝廷冊封。

如果說朱元璋在位時賜以王印,是承認其國王的身份,那麼到永樂時期前王去世,世子嗣承也必由朝廷冊封,就說明明王朝在真正行使著統轄權,這臣屬關係一直存在到清光緒五年(1879年),歷時507年之久。

琉球王國與日本

但,在明朝冊封琉球200多年後,日本看上了琉球王國。1609年,日本軍閥豐臣秀吉率軍侵略朝鮮,派薩摩藩諸侯島津氏向琉球敲詐錢財,遭到琉球國王的拒絕。於是,島津氏率軍攻打琉球,俘虜了琉球國王尚寧,逼其寫下誓文,每年向薩摩藩輸糧8000石。

1868年,日本維新政府的「太政官令」傳達到了琉球,將琉球王國置於日本鹿兒島縣的管轄之下,隨後又將其改為政府直轄地。1872年10月,借明治天皇親政之機,鹿兒島縣秉承明治政府的旨意,令琉球王子伊江等人進宮朝拜。

伊江等人從鹿兒島乘船出發,先抵達品川,後進宮朝拜。當時,琉球的賀表上寫的本是「琉球國王尚泰」,而日本外務省擅自去其國號,改為「琉球尚泰」。明治天皇下詔將琉球王室「升為琉球藩王,敘列華族」。

第二年,又下詔書命琉球受內務省管轄,租稅上繳大藏省,將其納入日本內政的軌道,而這一切都沒有獲得琉球國的同意。1878年4月,日本政府悍然決定廢琉球為郡縣。雖然琉球上下並不甘心亡國,但囿於國力弱小,無力抗衡日軍。

日本政府令琉球國王尚泰到東京聽候處置。當時他正身染重病,所以派王世子前往東京,親自哀求日本政府暫緩國王赴日的行期,以為緩兵之計。此時的琉球一心希望清政府能夠救其出水火。

但是,琉球問題又正好跟此時阿古柏侵擾新疆的事件碰到了—起,清廷無法傾注全力拯救琉球。8月30日,在駐日公使何如璋按照清政府旨意的內諜不休的交涉聲中,正式宣布改琉球為郡縣,聲明琉球與中國的關係由日本外務省處理。

被吞併的琉球王國

1879年3月,美國前總統格蘭特來到中國後,李鴻章希望利用格蘭特的特殊身份從中斡旋琉球問題。但格蘭特的調停始終不得要領,在調停時,日本人拿出了清廷在《北京專條》中埋下隱患的條款,使格蘭特啞口無言。

1879年4月,日本派出了一支由450名軍人和160名警察組成的隊伍,前去鎮壓了已有200年不設軍隊的琉球「藩王」,不容分說將王室強行遷移到了東京,並廢除藩政改為由日本政府直轄的衝繩縣。

相關焦點

  • 中國藩屬國琉球國,被日本一步步吞併
    1429年,南、中山、山北三國統一為琉球王國。1372年,琉球諸國成為中國明王朝的藩屬國。明亡後,琉球繼續向清政府朝貢。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冊封,從此琉球使用清朝年號,向清朝納貢,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從未間斷。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琉球的儒家文化之根
    古代琉球王國是位於中國東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被譽為「萬國津梁」。其所在的琉球群島位於中國臺灣島與日本九州島之間,孤懸海外,與中國的福建地區隔海相望。隨著對琉球相關歷史資料的整理和研究發現,中、琉兩國的歷史淵源頗深。琉球早在明代以前就與中國有交往。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明太祖派遣行人楊載出使琉球,致送國書。同年十二月,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隨載入朝,貢方物」。
  • 為何古埃及王室,喜歡娶自己的女兒或妹妹為妻?答案讓人哭笑不得
    但是古埃及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王室的近親結婚。現在我們知道,近親結婚所生育的後代,有很大概率會患有遺傳疾病,但是為何當時的古埃及王室卻堅持這個「傳統」呢?法老埃及之後,託勒密的家族將統治埃及近300年,直到被羅馬吞併,這一時期,託勒密埃及王朝的所有男性統治者都取名為託勒密。
  • 曾經是琉球王國的都城遺址,如今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守禮門始建於1528年,屋頂的中間掛著一塊寫著:「守禮之邦」的匾額,這是「琉球是禮儀之邦」之意,以代表琉球王國精神,文明,以及風度。就是守禮門名字的由來。以此可以窺見當時與日本本土、中國、朝鮮半島進行貿易的琉球王朝的國際性。首裡城是位於琉球群島的衝繩島南部那霸市以東一座琉球式城堡,建造於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
  • 西方人不解,中國有幾千年的王朝歷史,為何卻沒有保留王室?
    這樣的歷史現象在西方人看來似乎是正常的,傳統與現代的中和,但是反觀中國西方人則覺得疑惑不已,明明在中國古代歷史裡有著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可是在近現代的民主革命後建立起來的民主制度卻完全擺脫了封建因素,完全消滅了君主專制陰影,沒有保留王室
  • 倭寇的老巢之一薩摩藩,對琉球王國的軍事徵服!
    ▲那霸港圖當薩摩入侵琉球之後,江戶幕府試圖通過琉球稱臣和朝鮮來朝,在東亞地區構建一種與明王朝對抗的,以日本為中心的新國際秩序。也就是以神國日本為中心,日本為華,他國為夷的神國- 穢土模式下的「日本型華夷秩序」。因此,這種「日本型華夷秩序」與建立在封貢體制下,重視禮儀,不幹涉內政的傳統的「華夷秩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 為什麼歐洲王室千年不變,而中國王朝不到三百年就要改朝換代?
    我國古代的朝代一直都在不斷的更替,這些朝代中,也很少有超過300年歷史的,但是歐洲王朝卻很少更迭,甚至是幾千年都不變,這是怎麼回事呢?,王朝建立,百姓經過長期的恢復,國家也得到了休養,這時候大多數國家會出現治世或者中興,面對天災的時候,也有能力拿出足夠的錢糧來救治百姓,但是一旦一個王朝進入後期,運行機制出現僵化,大的社會積弊出現,政府也沒有足夠的錢糧來救濟因為戰亂或者天災導致的大量流民的時候,就會興起農民起義,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的願望都很簡單,就是為了填飽肚子,在願望得到滿足後,就容易得到鬆懈,再加上農民階層自身的局限性,他們每天強有力的法則來約束起義軍
  • 復旦徐靜波:衝繩首裡城是琉球文化的象徵,中國元素非常多
    首裡城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徐靜波看來,首裡城與其說是日本文化的象徵,還不如說是琉球文化的象徵。「琉球群島相對而言,是較晚進入農耕文明時代的。首裡城的建造,始於14世紀末,1429年形成統一的琉球王國,向明朝的中國稱臣朝貢,並受明、清王朝的冊封。
  • 衝繩血淚:一個原名「琉球」的中國藩屬國
    首裡城正殿 圖源 | 維基百科時間來到永樂年間,中國賜琉球王姓為尚氏,史稱「第一尚氏王朝」。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琉球的盛與衰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琉球王國發生內亂,尚圓被推舉為王,1472年,大明按照慣例冊封其為琉球王。此後,琉球的黃金時代到來。在第二尚氏王朝統治期間,琉球的貿易發展迅速,並且逐漸向外擴張。
  • 世界上還有哪些流亡國家?
    2005年,世界上最後一個承認錫金為主權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了對其主權國家地位的承認,錫金王室已不被世界上任何國家所承認。 琉球王國 琉球王國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蜿蜒1000公裡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出版
    自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國與琉球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長達500餘年之久。因琉球的貢使、留學生與明清兩朝的冊封使臣、閩人三十六姓及後裔的密切交流,改變了琉球社會發展遲緩的狀態,使其生發出「文明之花」。琉球得以繁榮的根本原因在於琉球大量吸收了以儒家文化為中心的中華文化,並以儒家文化為榜樣進行國家治理。
  • 西方人很疑惑,中國幾千年的王朝史,為何到現在沒有保留王室?
    除去早期禪讓制的傳承模式,後來的道路上,封建王朝在歷史中的佔比處絕大部分。甚至中間即便經歷過數次的朝代更迭,封建帝制卻依舊存在於歷史的長河中。從早期的夏商周,到後來的元明清。2000多年的為中國帶來了前無古人的輝煌,同樣也帶來了後無來者的恥辱。同期跟我們相同的英國與日本,也是在王室的統治下帶來了輝煌與恥辱。
  • 日本曾提出與中國分割琉球群島,但被李鴻章拒絕
    在這條島鏈中,琉球群島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琉球群島現在雖被日本佔領,但原本為琉球王國所有,歷史上是中國的藩屬國。約翰·福斯特·杜勒斯琉球群島最初分為山南、中山、山北三個王國,都是明朝的藩屬。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派出36名擅長造船和航海的技師馳援琉球。
  • 最西端島嶼就在家門口,琉球亡國讓人痛心
    與那國島與那國島位於琉球群島最西端,面積約28.88平方公裡,人口不足2000人,行政上隸屬日本衝繩縣。與那國島在歷史上屬於琉球王國,說起這個已經消失的王國,也是一段讓人心酸的歷史。琉球國往來中國針路圖琉球人心向中國,無奈身邊有強鄰日本。
  • 擅長「王室外交」的英國用年輕美麗的公主徵服美國人
    這種「王室外交」在歐洲大陸沒有什麼很大的市場,歐洲的王室說穿了是一家人,歐洲的王室和國家的分離現象很嚴重。對於歐洲人來說王室和國家不一定能等同起來,就在英國到現在還在認為所謂王室就是一些德國來的老外的人也不在少數。
  •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琉球、日本的愛恨糾紛(上)
    2019年日本衝繩縣,琉球王國故都「首裡城」,慘遭火災,許多重要的文化遺產遭到焚毀。不過,琉球王國的外交檔案,卻保存在臺灣的世界記憶國家名錄中。你沒看錯,可不是保存在日本國,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琉球曾是臺灣東北方海域的小王國,被日本併吞才改稱衝繩。那琉球是怎麼被吞併的呢?這就得從中國與日本,爭奪東亞大哥的亂局說起。
  • 近親結婚致歐洲王室家族衰落(組圖)
    本報綜合消息北京時間4月17日消息,據《獨立報》報導,哈布斯堡王朝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重要、最有影響力的王室,同時也是歐洲歷史上統治疆域最廣的王室,家族歷史可追溯到500多年前,曾統治過奧地利、匈牙利、比利時、荷蘭及德國等國。
  • 日本提出無償歸還琉球,李鴻章卻一口回絕,拒絕的原因是什麼?
    琉球是位於太平洋島嶼上面的重要群島,在中國古代,琉球這個概念十分的陌生而又熟悉,熟悉是因為他們國家和古代中國一直保持著貿易朝貢的關係,陌生是因為從近代以後,中國人對於琉球的概念越來越陌生,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琉球曾經是明清的附屬國,甚至不知道琉球是漢文化在太平洋上面的一顆珍珠。
  • 古琉球國往事:明代成中國藩屬國,1871年一場意外改變命運
    1 1876年,琉球之秋,分外悽涼,日本侵略的魔爪,正伸向那個有著「萬國津梁」之稱的小小島國。 受困於囚牢的琉球國王尚泰,秘密派遣其姐夫向德宏赴華,請求母邦出面與日本交涉。隨行的還有官員林世功、蔡大鼎,二人都是華裔,還曾在中國留學,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
  • 這個王朝近親通婚184年,最終導致覆滅!
    特別是在古代的王朝中,近親結婚是非常普遍的。這些王親貴族認為自己的血液是非常高貴的,所以他們在婚配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因素便是家庭地位。在封建王朝中,很多朝中大臣的子女往往會成為皇帝的妃子,這樣王朝中有了外族人的出現,也能避免某些遺傳性疾病,所以在我國古代並沒有出現因為近親結婚導致的王朝覆滅的案例,而在歐洲的王室,這樣的情況已經司空見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