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是位於太平洋島嶼上面的重要群島,在中國古代,琉球這個概念十分的陌生而又熟悉,熟悉是因為他們國家和古代中國一直保持著貿易朝貢的關係,陌生是因為從近代以後,中國人對於琉球的概念越來越陌生,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琉球曾經是明清的附屬國,甚至不知道琉球是漢文化在太平洋上面的一顆珍珠。
但就是這樣一個中國朝貢體系內的國家,卻在清朝閉關鎖國幾百年之後淪為了日本人的殖民地,我們曾經也有機會要回,日本人也曾提出歸還給當時的大清,可被李鴻章一口回絕了,那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拒絕了今天想要卻得不到的領土呢?
琉球與中國的關係
琉球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基本上是處於無人開發的狀態。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吳國的孫權派遣使者到達了臺灣島上面,把臺灣叫做琉球。那個時候的中國人並沒有把漢文化推廣到現在西太平洋上面的琉球群島上。琉球真正的國家制度是從11世紀的時候開始的。那個時候的中國正處於北宋和南宋交界階段。琉球國王積極學習漢文化,他們的衣冠服飾和各種政治制度和中國內地並沒有什麼差異。
但是琉球群島這顆西太平洋上面的明珠。土地面積雖然十分狹小,國家居然還有三個。在中國明朝的時候,琉球群島上面的三個國家,他們都把大明當作是自己的天朝上國。他們都派出使者,每年定期的向大明朝貢。直到後面琉球統一建立了第一尚氏王朝。朱元璋派遣使者賜給他們明朝的藩王服裝。
從此以後,琉球國王去世和新國王即位都要給大明報告。因為大明是他們名義上的宗主國,只有明朝知道了之後,下令讓他們來為王子繼位成為新的琉球國王,這樣琉球國王的繼承才具有法理和正統可言。但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因為明朝忙著對付東北的女真人,使得東南沿海一帶防禦鬆懈。日本的薩摩藩開始入侵琉球,迫使琉球在臣服大明的同時臣服日本,並每年給大明和日本納貢。
後面明朝滅亡清朝,繼承了明朝在整個東亞的所有領土,並收回了西域地區,成為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整個東亞地區的朝貢國也把原來的朝貢大明改成了朝貢大清,琉球當然也不例外。但是大清在閉關鎖國一百多年之後,整個國家實力迅速衰退,又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之際慘遭西方列強的入侵,使得琉球暫時脫離了大清的管轄。而這個時候日本明治維新十幾年國力得到增強,就派遣軍艦進入琉球,強行地解除了琉球和大清的藩屬關係,並把琉球納入自己的領土範圍之內,設置了衝繩縣。
清朝已經沒有力量管轄琉球
日本人吞併琉球,把琉球變成自己的領土,設置衝繩縣的事情大清並不知道,直到多年之後,李鴻章建立北洋海軍之後才知道這個事情。那個時候的大清知道之後十分氣憤,他們就聯合了美國,英國等國家與日本進行斡旋。要求日本把琉球退給大清。而當時大清擁有世界上第五的海軍實力,這也讓日本人十分忌憚。
在這種壓力之下,日本人將琉球的一半領土退給了大清,另外一半同時保持著臣屬關係。但這種良好的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十幾年之後的甲午戰爭,大清失敗,整個東南沿海都沒有了海上防禦力量。日本人捲土重來,不僅佔領了琉球群島,更是把自己的勢力伸展到了臺灣身上。那個時候的李鴻章他們在想要回琉球群島,把他當作西太平洋上中國的第一道海域防線已經是不可能了。
北洋海軍的戰敗使得清朝的海上力量從世界第五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再加上後面俄國從東北西北入侵。英國又在西藏那邊鼓吹一些事情,使得清朝內部引起了海防和塞防之爭,更是沒有精力管轄琉球。據說當時琉球國王的王子哭著跑到李鴻章府邸門前哭了三天三夜,都沒有見上李鴻章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