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琉球、日本的愛恨糾紛(上)

2021-01-09 熊貓補刀

2019年日本衝繩縣,琉球王國故都「首裡城」,慘遭火災,許多重要的文化遺產遭到焚毀。

不過,琉球王國的外交檔案,卻保存在臺灣的世界記憶國家名錄中。你沒看錯,可不是保存在日本國,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琉球曾是臺灣東北方海域的小王國,被日本併吞才改稱衝繩。

那琉球是怎麼被吞併的呢?這就得從中國與日本,爭奪東亞大哥的亂局說起。

我們先來看看14世紀時東亞的格局:中國這時是大明哥當家,他們剛剛把大元哥趕回北方大漠。

大明哥便派人向周邊小國通告:中原大哥換人了,並要他們加入群組,好聯絡感情。

這時,四方的小國們,有隔壁的朝鮮,是大明哥最聽話的小弟;在過去有整天幫派火拼的日本;還有位於東南方的海洋小國——琉球王國。

於是,大家都加入了大明哥的群組,還玩起了交換禮物的遊戲。這個遊戲,就是大明哥,會用昂貴的禮物,換取大家便宜的地方特產,為的只是滿足大明哥的虛榮心。

不過這個遊戲很賺錢,底下的小朋友們都玩得不亦樂乎。琉球不但加入了群組,大明哥還在福建設置了俗稱「琉球館」的接待處,專門接待琉球派遣的特使,專門處理交換禮物事宜。

大明哥聽到琉球文化水平不高,甚至還派了號稱「閩人36姓」移民琉球當幫手,將福建特色的中華文化帶過去。

這也是為什麼臺灣人去衝繩那霸觀光時,會對媽祖廟、划龍舟、東坡肉、滷豬腳有種既視感。

琉球認了大明哥當乾爹後,趁大明哥、朝鮮與日本,都在鎖國自閉時,靠著絕佳的地理位置,大搞貿易發大財。

發大財具體的方式如下:小琉先從東南亞那裡購買便宜的東西,再與大明哥交換昂貴的禮物,接著把昂貴的禮物賣去日本,徹徹底底的薅了大明哥與日本一把。

並以當時東亞通用的漢文,詳細記錄自1424年起的外交文件,直到1868年才被迫中斷。

這批長達444年的文件,彙編著琉球王國貿易與外交檔案,俗稱「歷代寶案」。寶案的意思,就是珍寶般的檔案文書。

後來日本幫主由豐臣秀吉,換成了江戶的德川,這時日本底下有幾百個堂口,最靠近琉球的堂口,就是島津主持的薩摩藩。

由於大明哥受不了,日本海盜整天在家門口搗蛋,加上前幫主豐臣秀吉曾在朝鮮家裡,跟大明哥大打出手,大明哥索性就把日本踢出群組,不跟他交換禮物了。

因此,島津就跟德川提議,薩摩堂口海景第一排的鄰居琉球,欠債不還,還經常跟有錢的大明哥,每兩年交換一次禮物。

如果德川同意島津,出去調教下琉球,教導他它敦親睦鄰的道理,那麼日本就能瞞著大明哥,玩起暗黑版的交換禮物遊戲。

德川在取代豐臣秀吉之後,曾經領教過島津的強悍,加上十分希望重新加入交換禮物的遊戲群組中,於是中日琉三國的外交關係,就如同迷片般展開。

島津先是強行進出琉球地盤開party,並威脅琉球島津為乾哥。同時警告琉球,既然生米煮成熟飯,玩交換禮物的遊戲,就不可以太小氣,應該兩岸三地一家親,才能發大財。

而且為了保護琉球不要被其他國家染指,島津還十分認真地告訴琉球,以後有他這個乾哥哥罩著,別擔心!

只要大明哥送的禮物來抵保護費就可以了。於是,不準說不要的琉球,只能接受島津哥,暗黑版交換禮物的潛規則。

儘管乾爹大明哥,後來知道琉球遭薩摩島津欺負的消息,但大明哥先前跟豐臣比拳頭時,已經敗了不少家產,此時得了內傷,還沒滿血復活。

不願意跟德川及薩摩島津動刀動槍,只是淡淡的安慰,琉球好好重建家園,別再沉淪交換禮物了,既然乾爹給太多禮物,會遭鄰居眼紅,不如改成10年換一次禮物就夠了,小琉從此一蹶不振。

後來,島津擔心琉球在家開party的事情會曝光,琉球也會被大明哥踢出群組,為了讓暗黑版的交換禮物,能繼續下去,琉球就在大明哥、島津之間維持不倫的外交關係。

即使後來中國的老大換成了大清哥,琉球還是持續派船,到福州找新乾爹奉茶撒嬌討禮物。

這些內容都被記錄在首裡城王宮正殿的「歷代寶案」裡。不過首裡城因為多次遭焚大禍,琉球還擔心島津銷毀這份心情日記,所以抄錄副本,存放在祭祀媽祖的天妃宮裡。

直到1868年,日本改由明治持家,認為放任琉球王室編寫,具有國家主權象徵的外交檔案,簡直是分裂國家的行為。

於是歷代寶案正本,被搬到東京的內務省;而副本,則移到衝繩縣立圖書館。可惜關東大地震時燒毀了正本,二次世界大戰又燒毀了副本。

雖然日本對內已經正式吞併了琉球,但對外琉球琉仍然是大清哥名義上的小弟。不過日本很聰明地利用外交與軍事手段,耍了一些陰險詭計,導致琉球被正式的併入日本。

而被燒毀的琉球日記「歷代寶案」,卻有一份秘密輾轉到了臺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下期揭曉。

相關焦點

  • 羅斯福提議把琉球還給中國,蔣介石:我拒絕
    琉球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8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後,以一紙《馬關條約》割走了這塊土地。自此,琉球和中國開始了長達百年的分離,直至今日還沒有回歸。其實,琉球是有機會回歸的,但是一個人的一句話,導致中國與這個機會失之交臂,他就是蔣介石。
  • 日本曾提出與中國分割琉球群島,但被李鴻章拒絕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608字,閱讀約4分鐘日本是一個貪婪卑鄙的國家,在近代提出了與中國瓜分琉球群島的計劃,日本不僅要吞併琉球群島,還要從中國攫取大量財富。琉球的前世今生上世紀50年代,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提出島鏈戰略。
  • 中國藩屬國琉球國,被日本一步步吞併
    1429年,南、中山、山北三國統一為琉球王國。1372年,琉球諸國成為中國明王朝的藩屬國。明亡後,琉球繼續向清政府朝貢。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冊封,從此琉球使用清朝年號,向清朝納貢,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從未間斷。
  • 琉球野外考察:青金龍、琉球青蛇、日本雨蛙、多稜龍蜥.琉球群島有這麼多與我們藕斷絲連的家人.(上)
    前一段時間,朋友在日本琉球群島,和爬寵學家大谷勉先生在山裡考(xia)察(lang)。
  • 衝繩血淚:一個原名「琉球」的中國藩屬國
    16世紀,日本倭寇侵擾中國海域,使得日本幕府與大明朝交惡,隨著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琉球不得不在明朝和日本兩個雞蛋之間跳舞。很快,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令琉球朝貢,琉球不從。之後大明出手,豐臣秀吉不敵明朝聯軍。但琉球高傲的態度,在日本幕府的心中栽下了仇恨的種子。
  • 日本提出無償歸還琉球,李鴻章卻一口回絕,拒絕的原因是什麼?
    琉球是位於太平洋島嶼上面的重要群島,在中國古代,琉球這個概念十分的陌生而又熟悉,熟悉是因為他們國家和古代中國一直保持著貿易朝貢的關係,陌生是因為從近代以後,中國人對於琉球的概念越來越陌生,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琉球曾經是明清的附屬國,甚至不知道琉球是漢文化在太平洋上面的一顆珍珠。
  • 人民日報:不僅釣魚島要回歸 琉球也可以再議了
    水野談話表明,日本政府承認臺灣附屬島嶼已有公認的海圖及地圖,因而不需要在接管臺灣的公文中列出釣魚島列嶼,從這一點看,日本政府實際上承認釣魚島列嶼是臺灣附屬島嶼,因為釣魚島列嶼在公認的海圖及地圖上早已標明它屬於中國;另一方面,這段對話還表明,日本政府會談代表水野有意隱瞞另一個事實,即在《馬關條約》籤署前3個月,日本政府已召開內閣會議秘密將釣魚島編入了衝繩縣
  • 日本距離中國有多近?最西端島嶼就在家門口,琉球亡國讓人痛心
    文/呆丸刺史日本是一個由6800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國家,領土南北綿延約3800多公裡,其本土與中國大陸隔著浩瀚的東海,距離超過700公裡,但其最西端領土距離中國非常近,只有110公裡。日本最西端領土 歷史上屬於琉球王國
  • 古琉球國往事:明代成中國藩屬國,1871年一場意外改變命運
    但對周邊小國,朱元璋推行的是「不徵」國策。咱不打,你叫我一聲大哥,做我藩屬國,感動不感動? 洪武二年(1369年),楊載作為明朝使臣,帶著朱元璋的璽書出使日本。 朱元璋以霸道總裁式的口吻,命日本「奉表來庭」,如果不來,「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一點兒都不客氣。
  • 歷史上釣魚島記載:歸屬中國還是日本?
    清朝第二次冊封使汪楫1683年赴琉球,翌年寫下《使琉球雜錄》。該書記載了他途經釣魚島、赤尾嶼後為避海難而祭祀時,船上人告訴他船所經過的海槽(當時稱「過郊」或「過溝」)即「中外之界也」(汪楫:《使琉球雜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善本館藏書)。當時對日本及琉球影響最大的,堪稱是清康熙冊封副使徐葆光(1719年赴琉)所著《中山傳信錄》。
  • 福建省資訊|琉球是中國的附屬國的鐵證驚現福建
    福建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琉球是中國的附屬國的鐵證驚現福建從明朝開始,琉球就已成為我國的附屬國。在福建品藏天下博物館有一塊「眉齊杖國」的匾額,題匾人林鴻年,福建首位清代狀元、出使琉球正使。
  • 日本第11個世界文化遺產灰飛煙滅,琉球王宮被徹底燒毀
    2019年10月31日,日本時間凌晨2點40分左右,位於日本衝繩縣的世界文化遺產——琉球王國時代首裡城王宮突然發生火災,這座王宮的正殿和北殿全部被大火燒毀,由於火勢太大,蔓延至了南殿,截止日本時間早上7點,大火仍在蔓延,現場火光沖天,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可以說是被大火毀於一旦。
  • 開羅會議,羅斯福提出把越南和琉球歸還給中國,蔣介石為何拒絕?
    羅斯福還提出,如果中國不接受越南,那就對越南進行託管。對此,蔣氏對這個方法表示贊同,但蔣氏也提出,最好的辦法還是讓越南獨立。但羅斯福不接受這一點。如果羅斯福的建議被採納,接受了越南,世界上和中國遭受同樣命運的國家都會對中國失望。認為中國反對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不再是單純的民族解放戰爭,而是為了爭取更多利益的非正義戰爭。日寇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對我們進行反宣傳,這對我們抗戰大局是不利的。 鑑於此,蔣介石拒絕了接受越南的提議。但如果對越南進行託管,我國就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就這樣,越南獨立的問題就被擱置在一邊。
  • 琉球王國時期的遺蹟—日本—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為14世紀琉球王國三山時代中的三山之一北山王的居城。南北長350米,東西寬800米,面積37000平方米。為衝繩縣最大級別的城堡。在城內發現了大量中國和東南亞生產的陶瓷器物,從中可看出該城昔日的繁榮。座喜味城跡(Zakimi Castle Site):位於今衝繩縣中頭郡讀谷村。約建於1416年至1422年之間。座喜味城扼守中山通往北山的要道,為當時重要御城之一。
  • 琉球大學曾對琉球居民做了一項民族認同的模擬調查,答案是這樣的
    2007年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針對18歲以上的居民做了一項關於民族認同的抽樣調查。題目是這樣的:如果日本隊,中國隊,美國隊,三支球隊一起比賽,你會支持哪一個隊?最後得出來的答案則是:支持日本隊的達93.6%支持美國隊1.8%支持中國隊1.7%從這個調查中可以看出琉球認同日本為自己的祖國。琉球自明朝開始為藩屬國,但不是中國的直接領土。這種藩屬關係維繫了長達500年之久。
  • 日專家:日本被中國釘進十字架 可靠琉球反敗為勝
    本文作者吉原俊井是一個日本籍軍事學者,以日本如果贏得對華競爭為目標提出的一種思路和方案。文章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海空軍力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呈現出超越日本的趨勢,日本要在可能的衝突中贏得優勢地位,可充分利用自身地理環境的優勢,即日本島鏈位於中國進入太平洋通道上,依靠陸基反艦飛彈、飛彈快艇等武器裝備,實施日本式的「反介入」戰略,提升中國海軍進入太平洋打擊美日基地的成本,謀求美日聯盟整體優勢。
  • 復旦徐靜波:衝繩首裡城是琉球文化的象徵,中國元素非常多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靜波對此表示非常痛心,他曾踏訪首裡城遺蹟,還拍下了不少照片。首裡城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徐靜波看來,首裡城與其說是日本文化的象徵,還不如說是琉球文化的象徵。「琉球群島相對而言,是較晚進入農耕文明時代的。
  • 日本政府低調處理的琉球群島水下遺蹟到底是什麼?專家也很疑惑
    人類考古學歷史上,發現的不少所謂「史前文明」多是偽造或以訛傳訛,但有一處,琉球與那國島萬年前「水下遺蹟」,卻是真實存在的。詭異的是,當事國日本,在一開始就對此重大發現極為低調,也不公開其秘密科考的資料,甚至一度禁止他國人員前往遺蹟調查。由於日本政府的低調處理,以致於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消息,或者偶然聽說過,卻認為是地攤文學或假新聞,一笑置之。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琉球的儒家文化之根
    古代琉球王國是位於中國東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被譽為「萬國津梁」。其所在的琉球群島位於中國臺灣島與日本九州島之間,孤懸海外,與中國的福建地區隔海相望。隨著對琉球相關歷史資料的整理和研究發現,中、琉兩國的歷史淵源頗深。琉球早在明代以前就與中國有交往。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明太祖派遣行人楊載出使琉球,致送國書。同年十二月,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隨載入朝,貢方物」。
  • 倭寇的老巢之一薩摩藩,對琉球王國的軍事徵服!
    ▲那霸港圖當薩摩入侵琉球之後,江戶幕府試圖通過琉球稱臣和朝鮮來朝,在東亞地區構建一種與明王朝對抗的,以日本為中心的新國際秩序。也就是以神國日本為中心,日本為華,他國為夷的神國- 穢土模式下的「日本型華夷秩序」。因此,這種「日本型華夷秩序」與建立在封貢體制下,重視禮儀,不幹涉內政的傳統的「華夷秩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