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被刀片請洋人做顧問,其實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時期,那些混跡於皇宮中的洋教士。尤其是康熙時期,他將很多學有所成的傳教士留在身邊,輔佐左右,並拜他們為師。清朝末年,中國門戶大開,許多外國人在中國這塊熱土上,尋找刺激,施展抱負,一時間,洋人四處可見。
北洋政府時期也聘請大量的外國人作為顧問,在國家體制,貨幣制度,稅收制度方面進行改革,蔣介石政權聘請外國顧問這一傳統,也是從此這個時候開始的。
蔣介石政權聘請外國顧問原因很簡單:在政治上加強與帝國主義之間的聯繫,在經濟上獲得援助,同時引進先進的軍事科技技術,穩固自己的統治。
根據一些史料記載,蔣介石所聘請的外國顧問,主要來自於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波蘭,荷蘭,奧地利,瑞士,南斯拉夫。這群人分布於蔣介石政權的各個部門,所涉及的部門有,外交部,軍政部,參謀部,內政部,財政部,實業部交通部等等。
這些外國顧問非常的不簡單,都是在某個領域專長,涉及的專業技術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情況下,他們不僅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而且來中國之前,有的在高等學府任教,有的在國家機構或者技術部門身居要職。
蔣介石的私人顧問——拉鐵摩爾。
1941年6月23日,羅斯福將拉鐵摩爾,推薦給蔣介石擔任他的政治顧問。對於蔣介石來說,羅斯福能主動向其派一個政治顧問,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他希望通過對美國顧問的影響,從而間接地爭取到羅斯福對中國的支持。
拉鐵摩爾,最主要的貢獻,在於東北問題的處理上。
他認為日本可能向英美妥協,有沒有可能承認日本對東北的控制權,他建議蔣介石,中國抵抗日本的外交戰略,只有一個辦法:堅持中國的領土完整和政治主權,堅決反對日本的領土。
對於中國關於東北的國內政策,提出了9條意見,概括起來說就是堅持光復東北,代表人民醫院,不與日本做任何妥協,在東北地區設立戰區,開展局部抗日活動。
很顯然,拉鐵摩爾的政治理論與蔣介石非常的一致。
史迪威和陳納德,這兩個人在抗日戰爭時期,對中國影響非常深,我們會開一篇文章單獨介紹。
除了大批的美國顧問之外,德國顧問也是蔣介石政權很早就依賴的對象。1927年國共分裂,蘇聯顧問全部解聘之後,1928年11月,蔣介石邀請德國顧問包爾來中國,開始了德國顧問在中國的活動。
德國顧問幫助訓練軍隊,灌輸德國軍事思想,軍官教育部隊編制。除此之外,德國顧問,幫助地方政府進行軍事訓練。比如:施太秋 在山東、 斯達克在山西 、 林德曼在廣東。在德國顧問的指揮下,蔣介石的軍隊曾大肆圍剿紅軍蘇區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爆發後,德國顧問跟隨他訓練的部隊,奔赴淞滬戰場。
1938年,德國和日本成為戰略夥伴之後,所有的德國顧問離華。
在此前的十年之間,蔣介石政權一味地跟著德國人轉,尤其是軍備工業建設,全部執行的是德國標準。
在經濟方面,蔣介石也一直依靠外國顧問,比如1937年之後,蔣介石就一直聘請義大利國家部長斯鐵法尼,擔任國民政府的高級顧問,他的工作內容涉及到了,中國鄉村建設,中國天主教發展,如何統一中國,地方財政,民眾訓練,教育,勞資關係的調整,鐵路等等方面。
蔣介石政權,聘請的外國顧問不計其數,主要集中在軍事和經濟方面。
但是,值得一說的是,不論是美國還是德國,派遣顧問到中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通過這些顧問,維護在東方的利益。不可否認,這些顧問對蔣介石政權的外交政策和各國的關係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