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公司(SpaceX和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來,首次透露了它神奇產品的研發進展。據信,Neuralink公司在這幾年裡投入了1.58億美元,用於開發「連接人類和電腦的超高帶寬腦機接口」。
埃隆·馬斯克作為一個新興、前沿技術的推動者和領導者,他長期以來一直擔心人類會被人工智慧的發展「甩在後面」。但是他認為,隨著真正的腦—機接口的發展,人類可能會藉助技術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價值。而且,人類可以順其自然的與AI融合發展。
馬斯克表示,腦—機接口的主要障礙是:信息精確度和「帶寬」問題。當前與大腦接口的現有技術在這兩方面都受到限制。
為此,Neuralink公司表示,在這幾年的研究中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即用微小的絕緣「線」將電極嵌入人類大腦,這種線類似一串珍珠,與嵌入頭骨的晶片相連。根據該公司的說法,這些線的設計既堅固,足以穿透大腦組織,又能抵抗退化,同時還具有足夠的柔韌性,當大腦在顱骨中移動時不會損傷組織。
這種技術與目前使用的針狀電極方法相比,很可能是一個重大進步。針狀電極的插入可能會存在風險,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性能會下降。
Neuralink公司研發的這種「線」,極為纖細,大約為4至6μm(比人類頭髮直徑還小)。在公司內部(Elon Musk & Neuralink)發表的一篇白皮書中稱,該系統可以支持「每個陣列多達3072個電極,分布在96個線中」。
研發人員認為這種技術的特點突出,它們很纖細、很靈活,所以它們會隨著大腦組織移動,而不會撕裂腦組織。
Neuralink公司還描述了一種外部接收器的計劃,它可以與嵌入式晶片進行無線通信,並連接到應用程式。當然了,目前它還依賴於硬連線的外部連接(USB-C)接口。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Neuralink公司在公布了腦—機接口技術的同時,居然還首次推出了一款配備先進光學設備的外科機器人。該公司表示,這種機器人非常精確,可以在不損傷血管的情況下編織整個腦組織的細線。該公司表示,這個機器人系統每分鐘可以插入6根線(192個電極)。據稱,Neuralink公司已經使用該機器人在動物身上進行了至少19次手術,成功率高達87%。當然,這還是離不開一個真正的腦外科醫生來做手術。
馬斯克對此充滿了信心,他認為最終的目標就是,腦—機接口嵌入的過程就像普通門診眼科手術一樣簡單。當然,這個目標絕不是短期能實現的。Neuralink公司的專家表示,這項技術目前還是需要全身麻醉的,並在顱骨上鑽一系列洞。不過,他們最終希望改用雷射和局部麻醉。當前最大的瓶頸之一,是機械鑽在顱骨上鑽孔時會產生耦合振動,這令人很不舒服,也很恐慌。而雷射鑽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在Neuralink公司組織的一次演示中,該公司展示了一個連接到實驗室老鼠的腦—機系統,可以讀取1500個電極的信息,比目前植入人體的系統要強大15倍。如果能成功應用於人類,這將可以極大的改善研究和醫療應用。
不過也有不少專家認為,還需要採取更多步驟來證明其效用。有獨立科學家警告說,實驗室動物的實驗結果可能無法轉化為人類的成功,只有進行人體試驗才能確定這項技術的前景。還有科學家說,雖然神經連接線的靈活性是一大進步,但是,這種線的絕緣層可以在大腦環境中長時間存活,而大腦環境中的鹽溶液也會使許多塑料發生變質。
還有專家指出,Neuralink的研究並沒有經過同行評審,也缺乏關於其功能隨時間變化的關鍵數據,更沒有關於其是否會引起大腦炎症的關鍵數據。
更有開發腦—機接口的同行稱,他們的公司目前正在開發「更不具侵入性」的基於外部傳感器的方法,並諷刺道:「我可不想使用在耳朵後面鑽洞的技術」。
因此,埃隆·馬斯克和Neuralink公司需要證明的事情還有很多。雖然馬斯克希望能在明年開始對該系統進行人體測試,但該公司尚未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此類檢測的批准程序。而且,FDA一向對人體試驗設置了很高的門檻,能否批准還有待考證。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