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14:06 來源:雲南網
參與互動「寧願被燙傷的是我,看著兒子痛苦,真的好難過。」媽媽袁女士心疼地說。14日晚9點多,袁女士準備把熱水袋充電加熱後來給3個月大的兒子的奶瓶保溫,誰知充了一會兒就炸了,滾燙的熱水濺到孩子的右下肢,造成深二度燙傷……
回顧
充電時突然炸裂 熱水噴泉般湧出
14日晚,袁女士帶著兒子小熊在家,小熊每天晚上都習慣脫了褲子,用小毛毯裹著睡覺。當天家裡只有她一個人帶孩子,夜裡孩子都要喝奶,為減少夜裡衝泡奶粉的時間,她就想著把電熱水袋充電,這樣就可以用來給奶瓶保溫。
熱水袋充電後發出嗡嗡聲,袁女士估摸著充電提示燈快要跳燈了,這時突然「嘭」的一聲,充電中的熱水袋發生了炸裂。「我正在和兒子玩,孩子一下子哇地哭起來,我這才反應過來。熱水像噴泉一樣,往外湧出來。」袁女士說,因為自己當時穿著衣服,並沒有被燙傷,但孩子身上什麼都沒穿。
電熱水袋裡面的液體從高處濺開的時候,剛好落到了孩子的右腳上,嬌嫩的皮膚一下子就被燙得通紅,孩子一邊哭一邊掙扎,被燙傷的有些部位皮膚一碰就脫落。
炸裂的熱水袋
廠家
買了不到半月 治療後再協商
昨日記者在醫院看到,小熊的右下肢裹著厚厚的紗布。
「熱水袋是在兩面寺村子裡一個五金店裡買的,這個月初才買的,就沒用過幾次。」袁女士介紹,她家有兩個孩子,12月6日大女兒生病輸液,為了給女兒在輸液時捂手,她在一家小賣部買了這個熱水袋。
隨後,記者聯繫了該熱水袋的生產廠家,廠家負責人程先生表示,產品說明書上有明確的使用方法,熱水袋充電時不能靠近人體和貴重物品。「我們也不願看到,但出現這種事當事三方都有責任,現在先把孩子治療好,之後再協商處理。」
傷情
深二度燙傷 燙傷面積6%
「兒子被燙著的右腳我直接不敢碰,就馬上送醫院了。」袁女士說,孩子連夜送到昆明市兒童醫院燒(創)傷整形外科住院部,目前小熊的右下肢用紗布包著,準備接受進一步的觀察治療。
據住院部王醫生介紹,小熊的燙傷還是很嚴重的,為深二度燙傷。燙傷深度一般分為四個度,二度燙傷又分為深二度和淺二度,淺二度以下的不會留疤,深二度以上的會留疤,所以小熊的腿上很有可能會留下燙傷疤。右下肢燙傷面積為6%。目前小熊情況良好,生命體徵平穩,血氧飽和度、呼吸都正常,恢復期在14天左右。
醫師
最好別給孩子用熱水袋
王醫生介紹,每年的冬天都會有很多例孩子被燙傷送醫的情況,小熊是這個月醫院接收的第一例,但在他之前就已經發生過了。
王醫生建議,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用熱水袋。熱水袋燙傷不一定是直接的水燙傷,還有就是父母不注意,讓孩子皮膚長時間接觸熱水袋,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創面一般很深,很難處理。如果孩子被燙傷了,要馬上把被燙傷處的衣物脫去,然後用冷水衝15到20分鐘,不能用冰水,以免造成二次冷灼傷。緊急處理之後就馬上就近就醫。
從事保暖器材銷售的業內人士呼籲,廣大消費者在選購暖手寶時應儘量到正規商場購買國家檢驗合格的正規產品,希望類似的安全事故不再發生。
雲報全媒體記者 陳築凌 實習生 姜潔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