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2019第六屆中國「引進來」與「走出去」論壇暨第六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於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舉辦,中關村龍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亞傑商會(AAMA)會長,CCG 副主席徐井宏出席並演講。
他表示,我一直覺得中國人是全球最聰明的人種之一,在矽谷有大批華人,都是它那裡最頂級的程序師,但拿矽谷來看,印度人處於大公司高管的位置,而中國大多數人處於最牛的程序師、工程師的位置,也就是說我們創造力由於文化、教育,目前有不足。當這麼大一個國家,成為全球GDP第二,一是釋放,二是在網際網路應用領域,確實中國做得好。現在手機支付已極大普及,真拿錢掏出貨幣的都很少,在這方面,由於移動網際網路應用高速發展階段,我們在應用方面走到了最前面。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關村龍門投資基金是我們今年才開始發起的一隻基金,主要是做企業的PE投資,大概投資方向包括信息通訊、先進位造、生物健康和消費升級,在此前的20年,我一直在清華的產業園工作,我是清華科技園的主要創建者,也是今天中國最大的創新服務業公司啟迪控股的創始人。2012-2016年我在清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做董事長。我們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通過一系列國際合作和其他的,把清華控股從580億的公司做成4300億的跨越式發展。在我過去的經歷裡,非常幸運的,幾乎涉及產業的所有領域。清華當年旗下的產業幾乎囊括了全科技鏈條,同時,在科技金融、文化產業、科技園區以及創新服務等各個領域都有包容,都在我們的體系裡。
我個人有個亞傑商會,這是個有15年歷史的公益組織,亞傑商會推出的「搖籃計劃」,現在已經支持和培養了中國360多位創業者,支持和幫助他們成長,可以說是中國最老牌的反向創業的服務機構,我們支持的這些已經成長起來,包括美團的王興、拼多多的黃崢、獵聘網的戴克彬,中文在線的童之磊等等都曾經是「搖籃計劃」某一期學員。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創新和創業領域做相應的推動,也希望今天通過這樣的機會和大家做一些討論和交流。
我特別特別欣賞今天討論的題目叫「從量變到質變」,看中國這個國家過去40年,是個高速發展,下一步所謂的質變要從高速發展走向高質量發展,過去的高速發展是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所帶來的,就是我們整個市場人口紅利的釋放,資源能力的釋放,甚至也走一些彎路,比如對環境的代價等等,其實我一直覺得中國人是全球最聰明的人種之一,在矽谷有大批華人,都是它那裡最頂級的程序師,但拿矽谷來看,印度人處於大公司高管的位置,而中國大多數人處於最牛的程序師、工程師的位置,也就是說我們創造力由於文化、教育,目前有不足。當這麼大一個國家,成為全球GDP第二,我們也不用特別得意,本來就是應該的,上千年前我們就是第一,因為你就是一個大國,只是在工業時代沒有跟上,現在跟上了,一是釋放,二是在網際網路應用領域,確實中國做得好。比如現在的行動支付,到美國手機支付沒有這麼方便,我們現在手機支付已極大普及,真拿錢掏出貨幣的都很少,在這方面,由於我們巨大的市場,尤其移動網際網路應用高速發展階段,我們在應用方面走到了最前面。
所以,網際網路應用,這個資訊時代,我確實覺得中國了不得,我曾經到歐洲和德國人、義大利都討論這個問題,在他們那裡完全不如我們發達,他們覺得我們很好,但我們是不是可以拿來得意呢?這就是問題了。因為資訊時代或下一步智能(時代),它最核心的東西還是材料,還是那個集成電路。現在拿我們的集成電路和全球最頂尖的比起碼還有5-10年的差距,
所以,在一些核心技術、原創技術、本質的技術方面,我們必須得承認存在著差距,這是實事求是的,如果不承認,整天喊我們什麼都比別人強了,那是盲目的樂觀。承認強我們要看到趨勢,我欣喜地看到,包括我自己做科技企業,中國很多新興科技企業的興起,智能技術領域,應該說我們和過去相比,和全球最好的越來越小,每一年都在縮小,相信再過若干年,我們會越來越縮小,我們在自主創新方面也能夠成為讓我們極其自豪,能夠引領世界的這樣一件事。
我一直覺得這個時代為什麼變化這麼快,其實不是我們現在面臨什麼困難,是全球各個國家的經濟,它的發展速度都已經到了一個瓶頸,過去這些年是信息科技帶來的巨大變化、高速發展和紅利,這個事情差不多了。於總講的是區塊鏈,其實區塊鏈的核心下一步,前面信息已經到了極度的發達,下一步大家都認為,無論市場還是產業,新人將變成最主導的東西,而區塊鏈會對誠信、信任帶來一次革命性的變化。不知道我理解得對不對。
至於這個技術怎麼能夠在未來解決它的效率問題,我想還是需要相當長的路,但可以看到它是一個趨勢。無論如何,我們現在中國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來推動從高速度向高質量,這步坎兒必須度過去,今天一些傳統企業、製造型企業面臨很多困難,它一定要面臨的。科技的發展,我們過去是物質短缺,今天造成物質的極大豐富,生產過剩。所以,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年輕的產業在中國逐步地生根發芽,我們投資的在智能領域、生物領域、材料領域已經有一些好的公司逐步冒出苗頭,這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總書記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實現共贏角度來推動。中國的企業就是這兩點,一是把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本事真正做上去;二是在整個國際合作中,要能夠把我們的誠信、靠譜帶給世界。現在有一些合作,有一些商業的運營在海外還是有一些詬病的,誠信度不夠,用我們的文化、打法,其實不符合當地的文化,這些方面都是中國企業和企業家需要進一步修煉的地方。只要把這些地方做得越來越好,我們也一定能克服今天所面臨的這樣的挑戰,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原創技術還是有的,不是一點原創技術都沒有,差距還是挺大的。我剛才講的是網際網路應用領域領先,沒有說網際網路技術領先。對於這樣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支付手段的探索是完全有益的。我也贊成在監管層面、安全層面,從國家的投入、央行的投入、各方面投入來如何把它給克服掉,所以,不是這些企業的問題,而是我們監管秩序應該大大加強,新的技術應該大大應用,所以,現在國家也推出安全可靠的工程,這是非常及時的一件事情,相信各個企業也都在參與。
我一直認為,「國際化」的另一個詞彙叫「本土化」,什麼是國際化?在你這兒是國際化,在他那兒就是本土化。所以,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定要走到哪兒就變成「那兒的本土化」。「請進來」也是,並不是很多全球500強公司和外國公司到中國就取得了成功,也有很多很遭罪的,我也和那些外企的老闆說「你也需要本土化」,這可能是未來要探討的一條道路。「走出去」不是為走出去而出去,「請進來」也不是為請進來而請進來,大家要共同合作產生這麼一個東西,以後企業家、媒體、官員應該有更好的認知,我一直不太贊成講故事,我認為真誠地溝通才是最實實在在的東西,把我們真真正正的價值讓別人認識到。
從傳統角度,我認為中國的媒體肯定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在很多地方呼籲這件事,媒體特別喜歡宣傳中國某個企業特別爆點的事情,今天上市了,哪個公司一下就變成了1000億美金的,等明天出一點問題,媒體又說多大的毛病,當年如何如何,我一直覺得聯想是我特別尊敬的一個公司,因為它在80、90年代,不只是引領了中國一代高新技術的成長,也帶動了一部分年青人創業和他一起進行。去年突然發生對它的強烈攻擊,我不知道大家怎麼想的,要辯證地、全面地、歷史地看中國的發展問題。我特別希望中國的媒體,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自媒體、民間媒體,在未來可以好好幹點全面的,客觀地、歷史地、發展地來看問題,不是要講故事,而是把我們企業最真實的東西能夠傳達給外部,甚至在我們國內給年青人更好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