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不靠你,自己攢錢去養老院」,先別說狠話,想去可不容易

2021-01-14 小微情感世界

導語

伴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的急速加劇,現在我們越來越多的老人,除了每天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以外,剩下的時間,或許就是特別關心自己的養老問題,畢竟人老了以後,都希望自己能夠過上那種「老有所養」的生活。

按理說,人老了以後,就應該是由兒女來贍養老人的,這於情於理都是說的過去的,但是由於現在的兒女每天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都很大,沒有更多的時間,也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因此老人這種居家養老方式多半情況下,就很難行得通。

好在現在養老院養老機構的出現,讓很多老人又為之欣喜,很多老人覺得養老院環境優雅、飯菜可口、基礎設施好等,實在是養老的不二選擇,同時又避免了麻煩兒女的煩惱,於是乎現在越來越多老人都在攢錢,準備將來就去「投靠」養老院養老。

63歲的趙大爺

趙大爺今年已經63歲了,他的二個兒女也早都已經成家立業,孫輩們也已經有10幾歲了,以趙大爺目前的這種情況來看,他應該是很高興和欣慰才對,按照我們老一輩人的說法,趙大爺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但是現在的趙大爺,卻每天都是滿面愁容的,甚至於看見以前的老友,也就只是簡單打個招呼就走了,這讓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他們還以為趙大爺是生病了,要不然怎麼會神情如此的低落?

後來還是趙大爺的老伴兒道出實情,原來上個月趙大爺過生日,兩個兒女都回來給他祝壽,趙大爺就趁著這個機會,給兩個兒女說起自己以後養老的事情,但是也不知道這兩個兒女說什麼讓趙大爺不高興的事情了。

趙大爺直接就是一拍桌子說:「我老了不靠你,自己攢錢去養老院」,至此原本一件喜事,最後竟然鬧得兩代人不歡而散。

那麼趙大爺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就不能說他是完全錯誤的,反倒是趙大爺這種完全不想依靠兒女養老的做法,理應值得我們所有人的稱讚和肯定。

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也要理性地去看待這件事情,也就是說,老人想攢錢去養老院養老,想法固然不錯,但是具體到一些細節方面的問題,還是需要我們老人深思熟慮的。

老人想攢錢去養老院,先考慮下面這幾個實際問題

一.老人是否能夠得到細心滿意的照顧?

現在的養老院,更多的也是一種養老服務機構,那麼從這點來說的話,養老院並不是公益慈善機制,因此維護和保持養老院正常運轉的人員,都是聘用制人員,因此這裡面的人員素質也是參差不齊的。

我們不可否認,養老院裡面有盡職盡責的工作人員,但是這畢竟只是一少部分人,而大部分的工作人員是不是也是對待老人全心全意的照顧,我們就很難真正地保證了,但是時不時的傳出一些「養老院人員虐待老人」的事情,卻是屢見不鮮。

二.老人是否能夠找到相對「質優價廉」的養老院?

雖然說現在的養老院眾多,但是大部分的情況下,真正服務質量好、收費合理、口碑好等等的養老院卻是少之又少,而往往這些養老院就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說白了,「普通老人」想要入住進去就真的很難。

而作為我們大部分的老人,最後實在沒有更好的選擇,就只有入住到哪些「髒亂差」的養老院裡面,而往往這樣的養老院,老人別說在裡面能舒心的養老了,只要不受氣,對老人來說這估計都是最大的「幸福」了。

三.老人是否能夠承受住「居家養老和養老院養老」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

即便是老人入住到養老院以後,養老院裡面的各項服務也都可以,老人很高興和快樂,但是養老院畢竟是一種「利益交換」的場所,說白了就是老人在這裡面所享受到的一切服務,都是以付出自己的金錢而得到的。

但是居家養老,它一直是建立在一種親情的關係之上的,雖然兩者最後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但是性質卻是截然不同的,老人在養老院或許也能享受到更好的養老方面的服務,但是他唯獨享受不到的就是這種親情方面的心理慰藉。

四.老人的身體和金錢是否「允許」?

老人想要去養老院養老,首先它就需要足夠的金錢來支撐,要是老人的退休金可以完全滿足的話,那就是最好的,但若老人就只是想靠攢錢,就在養老院這麼一直住下去的話,估計實現起來就會特別的難。

老人的身體不說有多麼的健康,但最起碼來說生活可以自理吧,要是說老人連生活自理這點能力都沒有的話,那麼老人入住養老院,估計更多人的,大部分情況下就都是會躲得遠遠的,老人就會這麼一直的孤獨和寂寞下去。

小微情感結語

人老了以後,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和兒女的關係搞僵,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老人始終要牢記「血濃於水的血緣關係」,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能缺失的。

而且老人也不要錯誤地認為金錢就是「萬能」的,好像有了錢就可以滿足自己的一切願望,金錢在任何時候,就只能是滿足我們對於物質方面的需求,但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它是永遠都滿足不了的。

所以說,老人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去養老院的,那麼在下這個決定之前,就一定要慎重選擇,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不要覺得養老院就像是人間天堂一樣,這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想去可不容易。

相關焦點

  • 背後別說閒話;人前別說狂話;生氣別說狠話;困難別說怨話!
    背後別說閒話:沒有用處的話不說,如果說多了,浪費了時間白費口舌;惡意傷人的話不說,如果說多了,既傷害別人又害自己;背後搗亂的話不說,如果說多了,引起朋友不和親人離;在與人交談的時候,真誠去對待,莫論及他人的是和非;堅持走自己的道路,賞自己風景,花開不喜與葉落不悲;坦蕩為人尊重他人,說話講技巧,贏得親朋好友都歡喜。
  • 「求求你去養老院吧,我撐不住了」,獨女袒露心扉,老人含淚同意
    有的時候李蘭白天工作完,晚上還要去照看老人,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其實李蘭已經懷了二胎,但是工作上給生活上的雙重壓力讓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也可以說是沒有時間去考慮,直到流產了才後悔不及。也正是這一事件讓她有些崩潰了,跪求父母去養老院生活,自己實在撐不下去了。老人最後含淚同意了。
  • 夫妻之間,別說狠話
    多少人不曾意識到,那些脫口而出的狠話,最是刺骨。人長期在高壓力高強度的環境下生活,容易積攢很多的怨氣與不滿,如果不溝通不交流,就會在某個導火索下徹底爆發,在情緒失控的那一刻,積壓的那些不滿都會變成鋒利的刺刀,毫無遮掩的撲向對方,其後果是難以量化的。去年上海閔行區,一個27歲的年輕媽媽將自己5個月的女兒從5樓扔了下去,自己也跟著跳了樓。
  • 「40歲前,我想去趟北極點」
    所以,我不自覺地開始暗暗下決心,「40歲前,我想去趟北極點。」然而突然有人在耳邊說,「人生本來不就是這個樣子嗎?你也不要因為看了這樣一本書,聽了這樣一句話,就開始想要去成為那兩萬零一人。」聽到這話,我有打心裡的自嘲,似乎這個人已經把我看透了。
  • 老婆陪自己去釣魚很幸福?你想多了,我告訴你是什麼體驗
    當然了也有一些釣友留言表示自己很慶幸,家裡人不但不反對釣魚,反倒很支持,偶爾可能還買個魚竿作為禮物送給自己。和這些釣友一樣,我老婆也挺支持我釣魚的,雖然在打掃衛生時看到我那些胡亂堆放的漁具、在整理東西的時候看到罈罈罐罐的窩料,她偶爾也要發牢騷,但總體上還是支持的。我過生日的時候她也會送我漁具,比如釣傘、防曬服、浮漂、漂盒等等,以前還老陪我出去釣魚。
  • 畫地為牢的贍養:91歲老人禁錮在養老院5年,一度想吃安眠藥輕生
    上海91歲的孫奶奶2015年不慎在家摔傷後,孫奶奶康復出院就被三子一女強制送到了養老院,美其名曰讓老母親能得到更加周到的照顧,甚至還和養老院籤訂安全協議,不允許老人獨自外出,結果從2015年至今的5年裡,養老院成了孫奶奶的牢房,即使自己身體硬朗,卻有家不能回,為了擺脫這種孤寂的生活,孫奶奶一度想吃安眠藥自尋短見。
  • 財來財去不攢錢,老來有錢花的命
    癸亥年生人,狼多肉少,吃飯的多幹活的少,總之沒錢可圖,賺一個錢得花上三個,這樣的情況想攢錢就挺難的,難道你祖上多代沒燒香拜佛麼,看上去祖上陰德有窟窿啊,估計這代人會在錢財方面吃些苦頭。當然了這也不能怪你,投胎這種技術活不是哪個都能幹好的。甲子月生人,唉吆餵真棒啊,甲木傷官為用神,聰明能幹又犀利,言簡意賅大有才華,你那麼有本事咋不掙錢呢,或許機會還沒到吧。
  • 退休老人坦言:這3種養老方式我不接受,我情願自己一個人過
    導語:人年輕時,只要願意努力賺錢,只要能夠賺到錢,日子都不會太難,人老了,不管有錢沒錢都挺難的,人老了之後,什麼樣的養老方式才是最合適的呢?聽聽林阿姨的事例。林阿姨:我今年70歲了,老了之後什麼都難,最難的就是如何養老。
  • 「你去忙吧」可別說「you go busy」啊!那英語怎麼說?
    咱們現代這批人,差不多都有一個共性——你隨便抓住一個行色匆匆的人,問一問「最近工作怎麼樣」?百分百回答你一句「忙死了」,然後轉頭就去忙了。簡直是真實又殘酷的寫照。接下裡咱們來學習幾個跟忙碌的工作相關的英語口語句子吧!① 你去忙吧!
  • 三位退休老人的心裡話:與其這樣養老,我寧願自己一個人過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年輕人都背井離鄉,去大城市工作,所以現有的養老方式也多樣化了。可是卻有不少的老人選擇自己獨居的生活,既不願意去養老院,也不願意去兒女家,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裡話。龐女士,69歲,以下是她的口述。我已經一個人獨居生活快10年了,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老伴早就去世了。我剛退休的時候,兒子和女兒商量好,讓我在他們家輪流住。
  • 被子女遺棄的老人:住進養老院之後,引爆四個家庭的戰爭
    住到老三家時,劉奶奶提出,想住到養老院去。她覺得這是最妥帖的時機——還有幾天,一個輪迴結束,不存在哪家吃虧。住院的錢用她退休金。沒想到老三卻質問她:「你為什麼在住我家時提出去養老院?別人不就會以為我家對你不好,你讓我怎麼做人?」劉奶奶也生氣了:「你對我好不好,心裡沒數嗎?」爭吵無果,老三打電話把哥哥們請到家中一起商討。兒子們的態度很統一,不同意。
  • 放馬去做,放膽去愛。女生:你要先懂我!
    不誇張地說,她就是我的生活啟蒙老師,也是性啟蒙老師,並且,我會學得自然而然,深入骨髓。但是,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存在一個陰謀。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學習習慣,會使你失去泡其他女生的能力,你以後不知道該怎樣搭訕其他女生。你的良師會教會你很多處世哲學,但永遠不會告訴你如何解開別人的後背搭扣。女生會變成身心伴侶。
  • 「去南極」的另一面:如果我不能去南極,也想看你去南極!
    想推測的是,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製作方友愛的朋友們會想出這個主題。但是我覺得會有這樣一個心理輪廓的可能性,當他們決定要製作「描寫女孩子奮鬥青春的故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不打算從成年人的視野描寫這些少女,不想抬高,貶低亦或者多麼偉大,而是想遵從少女們的一種感性,製作一個從最初開始反映少女們內心的作品。
  • 孫悟空去天庭靠筋鬥雲,那麼去地府該怎麼辦?必須靠這兩種方法!
    孫悟空在取經路上,幹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到天庭找神仙幫忙,並且每次去天庭,孫悟空靠的是筋鬥雲這項法術,眾所周知,筋鬥雲一個筋鬥就是十萬八千裡。既然孫悟空去天庭靠的是筋鬥雲,那麼他去地府該怎麼辦呢?有讀者會講了,孫悟空去地府不能靠筋鬥雲嗎?別說,還真不行!筋鬥雲只是一項騰雲駕霧的法術,雖然能在三界當中自由穿行,但是去地府卻辦不到。
  • 世上最貴的5種海鮮,漁民放狠話:只要遇到一條,我就退休不幹了
    世上的美食有千千萬,天價的食材也有很多,像紅花、松露等,但就算這些食材再怎麼珍貴,卻只是配菜而已,不像海鮮,是真真正正能吃到它本身的味道的。說到海鮮,一直以來都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美食,不僅味道好,營養價值也很高,關鍵是脂肪含量也是超低的,極少數人不愛吃它。
  • 牛仔褲,我想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
    牛仔褲,我想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近年來,隨著牛仔褲的流行,牛仔仿佛作為潮流的代表,他們融合在腿部元素靠著牛仔褲的傳播;他們時尚,輕鬆,並帶來了豐富的復古風味。牛仔褲尋找女孩似乎是一種樂趣,一目了然,薄薄的褲子,非常隨意的願望,但不需要進入薄腰,直腿長高,似乎沒有任何問題,當遇見牛仔褲,悄然演化出另一種溫暖,因為時尚的本身並不是最清醒的,但牛仔褲在這些褲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別讓黃昏戀變成「黃昏怨」:擁抱拉手送禮物 老夫妻相處也要儀式感
    老太太受不了了,跟他吵起來:「你現在不是師長了,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在家裡你是我愛人,夫妻是平等的,什麼事都要商量著來。你要想讓家庭和和睦睦,就要放下你的官架子!」老太太說得在理,老頭兒只能默默地聽著,無言以對。後來,老頭兒也想通了,老伴兒說得一點沒錯,地位改變了,身份也要改變,說話的語氣也要改變,很快就將夫妻關係處理得很好。
  • 你想證明我教育孩子錯了,先發明出時間機器
    01 網上最近有一段子,好笑到我每天都要說一遍:媽媽催婚女兒,你如果不結婚老了怎麼辦?女兒說,老了我就死了唄。 這個反套路簡直妙,天下吵架有一無往不勝之絕招:我讓你永遠猜不透我的腦迴路。
  • 你去第二象限時,我去第四象限.
    在情緒需要出口的這段日子,我翻開了很多本書,它們從指尖給我輸氧,讓我慢慢復甦回來。在仔細感受文字的這些時候,我才終於明白,書寫,本身就是讓你剝開一層層外殼,和自己對話的過程。甚至不只是寫作這件事,活在人世間所有的行為都和表達自己有關,你看音樂人說,要傳達真實的情感那首歌才有魂;你看脫口秀演員說,要講親歷的生活經歷才能引起共鳴;你看策劃大師說,你的方案要能捕捉受眾,首先得先打動自己吧。所以,忠於自己的內心有多重要,過好自己的生活本身有多重要啊。
  • 我是追趕月亮的孩子 我想去銀河泛舟 去追尋多年來從未實現的夢
    >我是那個追趕月亮的孩子曾在星星的花叢中,迷失自我圓缺總是捉摸不定我想去銀河泛舟,去追尋多年來從未實現的那個夢我是那個追趕月亮的孩子枕著春風睡去,夢裡定有花開(5)看你,走進春光的深處變成一湖澄明的水看我,拂去指尖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