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菌無處不在,食用菌接種是一個嚴格無菌操作的過程,是一個與雜菌作鬥爭的過程,所有接種操作人員都必須要豎立嚴格的無菌操作意識,按規程要求進行接種作業。熟練的接種操作技術對接種成功率有著直接影響,所有操作人員都必須盡力提高自己的接種操作技術水平,接下來請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食用菌接種及其注意要點。
準備工作:斜面冷卻後,馬與操作臺;備好酒精棉球、接種工具等;空間噴灑百病傻藥物後,將種源亦放於操作臺;打開接種淨化機,10分鐘後即可開始接種。接種操作使用75%酒精棉球將雙手擦洗一遍;點燃酒精燈,灼燒接種鉤;在待其冷卻的時間裡,將待接試管解開扎繩,放入酒精燈左側。接種鉤自然冷卻至30℃以下或常溫時,即可開始接種操作,基本動作如下:左手平伸,虎口處夾住種源試管中下部試管口以下10釐米左右放入無名指和小手指的指尖處,使種源試管與拇指內側呈約100°夾角。
右手拔掉種源棉塞的同時使試管口在酒精燈火焰上方約2~5釐米位置處,右手持接種鉤,伸入種源試管內,先將氣生菌絲壓倒,以防遮擋視線,再將菌種尖端約1~2釐米處連同培養基一同挖出,棄之不用;接種鉤仍伸入種源試管內,騰出右手拿起待接試管,從其底部伸入左手虎口處種源內側,並與種源試管平行,且使兩試管口呈一條直線;旋轉棉塞並向外拔松但不拔出,翻轉右手用無名指與中指或小指的背面夾住棉塞向外拔出,同時使管口與種源試管口相接觸,平行於火焰上方。
右手持接種鉤,將菌種連同培養基挖取約半個大米粒大小一塊,用接種鉤託起抽出試管,通過火焰上方迅速伸入待接試管,將菌種塊放入斜面培養基的中間位置。抽出接種鉤插入種源試管,翻轉右手,將棉塞經過火焰迅速塞人已接種的試管,同時使試管偏離火焰,右手將其塞緊至原始位置,抽出接好的試管放入酒精燈右側或方便的地方,一支母種接種完成。周而復始,直至完成全部接種。
即時標記全部接完後,應將菌種扎把,每7支一把,紮緊後,在封包紙上註明品種名稱或菌株代號、接種時間、操作人員姓名等標記。如果一次接種操作中有若干個品種或菌株,則應每完成一個品種或菌株即進行相應標記。嚴格、準確的標記,是菌種生產中操作者的工作作風、職業道德的具體體現,萬萬馬虎不得。培養及其注意要點。溫度:一級種的培養溫度等條件,應根據生產的品種具體設定和調控,一般平菇、雞腿菇、金針菇、白靈菇等大多數品種應調至25℃左右,草菇應調至28℃以上。
避光避光培養,是一級種培養應遵守的規程之一。特殊情況假如在中溫環境中,在培養箱恆定的溫度條件下,一級種的長速尚不如在自然條件下的長速快。據分析,應該是培養箱內的環境中新鮮空氣不足,並且,亦與自然條件下的晝夜溫差刺激有關。檢查剔雜及其要點:培養第2天開始,每天檢查一次,發現任何與種源菌絲不同的紅、黃、綠、黑、灰等汙染,應及時剔除並作相應的殺菌工作,以防雜菌擴散。大部分母種生產的成功率為100%,偶有汙染,也是個別的,或是特殊原因所致。如果某次接種的汙染率超過30%,則該批菌種保留的價值不大。
針對汙染,應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所在,既防止再次發生,也便於清理汙染源。合格一級種的共同特徵:(1)生長整齊同一品種、同一來源的母種,擴繁後,不論擴繁量有多大,只要使用的培養基相同,試管與試管之間,菌絲的生長外觀沒有明顯的差異。生長外觀包括長速、色澤、菌落的厚薄及氣生菌絲的多寡等。(2)長速正常不同種、不同品種的食用菌,在一定的營養和培養條件下,都有其固定的生長速度。如平菇一般在PDA改良培養基上,使用18毫米×180毫米規格的試管,在25℃黑暗條件下7天即可長滿斜面。如果長速不在這一範圍內,說明菌絲活力不夠,或老化,或退化,一般不宜再使用。
(3)形態特徵不同品種的食用菌,其母種都有各自的形態,如菌落形態、氣生菌絲的多寡、菌絲的色澤、培養中是否產生色素及其色澤、生長邊緣是否齊整、菌絲體的生長態勢等。(4)菌落邊緣菌落生長的邊緣外觀飽滿、整齊、長勢旺盛。退化或老化的基本特徵:不同種的食用菌菌種,退化、老化的表現特徵不同,但有一些規律可循,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方面。(1)長速減慢退化、老化的菌種,培養期間往往長速變緩特別是在瓊脂培養基上未發滿試管以前,與正常母種有明顯的區別。
(2)長速不一退化、老化的菌種,其繼代培養時,個體間長速差異明顯,不能同時完成培養。(3)長相不一退化、老化的菌種,其繼代培養物長相不完全相同,往往菌絲不舒展,有的菌絲邊緣不整齊,有的菌絲乾癟,有的菌絲稀疏,有的氣生菌絲變少,有的出現異常色素,甚至分泌到培養基中。(4)似非拮抗現象的出現當在瓊脂培養基上進行培養時,在斜面上出現星星點點的小菌落,這些小菌落之間,不能隨菌落的擴展而融為一體,而是兩者邊緣之間總有誰都不能逾越的距離,但又不呈現典型的拮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