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液體菌種需要準備哪些東西?它的接種與培養應該怎麼做?

2021-01-16 張瓊懂三農

本文系作者張瓊懂三農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液體菌種是指採用液體培養技術而得到純培養的菌絲體,菌絲體在液體培養基中呈絮狀或球狀。液體菌種生產周期短,菌齡整齊,菌絲繁殖快,便於機械化接種,在工廠化生產中具有明顯優勢;但是液體菌種生產設備投資較大,技術要求高,菌種易老化,易自溶,不便於運輸和保藏。因此,液體菌種需就地生產,及時使用。採用發酵罐培養液體菌種,在工業上稱為深層培養或深層發酵。

液體菌種

一、液體菌種生產設備的控制

往復式搖床的往復頻率一般在80~140r/min,衝程一般為5~14cm。在頻率過快、衝程過大或三角瓶內液體過多的情況下,振蕩時液體易濺到瓶口紗布上而引起汙染,特別是啟動時易發生這種情況。旋轉式搖床偏心矩一般在3~6cm,60~300rmin,結構比較複雜,加工及安裝要求比往復式搖床高,造價也較貴,但氧氣傳遞好,功率消耗低,三角瓶中液體培養基一般不會濺到瓶口紗布上。

往復式搖床

發酵罐是大批量液體菌種深層發酵過程中最主要的設備食用菌液體菌種生產中多採用空消和實消滅菌形式。空消即對未加水、未投料的空發酵罐及管道進行消毒,而實消則是對投料後的發酵罐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由於空氣壓縮機輸出的空氣溫度高,且含有雜菌、油、水等,因此必須經過空氣過濾器處理後才能進入罐體。經供氣系統淨化的空氣,在深層發酵過程中給所培養的菌種提供氧氣,促進菌絲體在培養基中不斷混合,加快生長,同時保持發酵罐的正壓操作,防止外界空氣中雜菌侵入。

為了改善通氣效率,使發酵罐內不同部位菌種生長條件均勻一致,發酵時還必須進行攪拌。提高罐體攪拌器的攪拌速度,可增強培養液中氧的溶解速率,還可破碎菌體,有利菌絲增殖;但轉速過高,菌體機械破壞過大,不利於菌絲生長。發酵罐內溫度主要通過控制發酵罐夾層中循環水的溫度來調節,包括培養基滅菌後的降溫處理及液體菌種培養溫度調控。液體菌種生產多採用二級發酵或三級發酵,若按接種量10%計算,則最終發酵罐大小為一級種子罐10L、二級種子罐100L、發酵罐1000L。

發酵罐

二、液體培養基製備

液體培養基常用配製原料包括馬鈴薯、麩皮、玉米面、豆粕、蔗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維生素、蛋白腖、酵母浸膏等。液體培養基配製與母種培養基製作基本相同,但培養液中不加瓊脂。搖瓶液體培養基裝量應為容器體積的1/4左右。多採用500mL三角瓶,每瓶分裝入100~150mL液體培養基,同時放入10~15粒小玻璃珠;用棉塞、多層紗布或透氣封口膜封口,外加一層牛皮紙包紮。將三角瓶在0.11MPa壓力下滅菌30min,再冷卻至30℃以下,備用。

發酵罐初次使用、出現染菌、長期放置或更換品種之前,都要求進行滅菌。具有內置電加熱裝置的發酵罐加水至容積的80%,加熱至0.11MPa壓力下滅菌40min。採用外源蒸汽滅菌的發酵罐,蒸汽壓力達到0.11~0.12MPa時,滅菌40min。再將配製好的搖瓶液體培養基裝入發酵罐內,加入已滅菌的消泡劑,裝量為總容量的70%~80%,擰緊上料口蓋。在0.11MPa壓力下滅菌30~40min,然後冷卻至培養溫度。注意降溫過程中及時向發酵罐內通風,保持正壓,防止罐壓歸零。

液體培養基

三、接種與培養

在無菌條件下接種,每支斜面母種接10個左右三角瓶。發酵罐上端的裝料口也是接種口,利用火焰保護接種法,將三角瓶中液體菌種在火焰圈的保護下倒入罐體內,要求動作快、操作準確。通常食用菌深層發酵的接種量為發酵罐液體培養基體積的10%左右。影響搖瓶菌種生產的因素包括培養溫度、搖床振蕩頻率、搖瓶裝料係數、pH、菌齡、接種量、培養液黏度和光照等。接種後於適溫下靜止培養2~3d,當氣生菌絲延伸到培養液中時,置旋轉式或往復式搖床上進行培養,適溫下培養72~96h。液體菌種培養結束時,培養液清澈透明,其中懸浮著大量的菌絲球,並伴有各種菇類特有的香味。因為食用菌種類不同,培養液的色澤存在一定的差異。

發酵罐供氣系統的空氣過濾器能將雜菌過濾因此保持環境清潔、減少空氣中雜菌基數對提高液體菌種生產的成功率意義重大。培養期間應注意觀察並記錄溫度、壓力、氣流量等。根據不同食用菌種類設定適宜的培養溫度,每分鐘通入發酵罐的空氣量應是液體培養基體積的50%~120%,攪拌速度150~180r/min,以便控制溶氧濃度。食用菌種類、培養基成分、培養溫度、菌齡等因素影響發酵液中,菌絲對氧氣的需求。通常罐壓控制在0.02~004MPa。在大規模發酵之前,必須進行小型發酵試驗,確定最適通氣量及攪拌速度。在發酵過程中進行劇烈攪拌時,常形成泡沫,過多持久性的泡沫會影響發酵正常進行,特別是影響發酵罐裝料係數,應在發酵時採用機械或化學方法消除過多泡沫。

液體菌種發酵罐

多數食用菌液體菌種在適宜條件下培養3~5d可達到放罐指標,即培養液不混濁,菌絲球較小且大小均勻,密度適中,不迅速分層,經鏡檢等方法檢驗質量合格。特殊品種的放罐菌齡,可根據該品種在培養器內菌絲的生長發育狀態和其他理化指標變化情況具體確定。使用液體菌種接種前應保持正常罐壓,以冷水降溫保存。液體菌種老化快,不耐貯藏,應儘快使用。一般在12~15℃下可保存2~3d,10℃以下可保存3~5d。為了提高液體菌種的制種成功率和菌種質量,液體菌種發酵過程中可隨時無菌操作採樣檢查,一般需要進行感官檢查、顯微鏡觀察、劃線培養檢查和肉湯培養檢查,還可以進行菌絲生長量、生長活力、菌絲球大小、還原糖含量、氨態氮含量、pH變化等菌絲生長狀態檢查,以確定發酵狀態是否正常。

相關焦點

  • 食用菌菌種如何分級?有哪些種類?液體菌種的優缺點有哪些?
    有哪些類型?希望給有需要的農民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一、食用菌菌種如何分級?在生產上,我們一般將食用菌分為三級,也就是一級種、二級種和三級種。一級種又叫做母種,二級種叫做原種,三級種叫做栽培種,具體說明如下。
  • 海燕說三農:菌種保存與復狀需要的材料
    大家知道如何保存菌種嗎?又怎麼復狀嗎?不知道的話,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了解吧。礦物油(石蠟)保藏方法:液體石蠟在使用之前,經120C滅菌1小時,再經170C乾熱1小時,蒸發掉全部水分,冷卻至室溫。在無菌條件下,將液體無菌石蠟倒入試管斜面上端1釐米,塞上棉塞,豎直保藏。常溫下可保藏2年,然後應轉管移接。
  • 如何給食用菌接種,接種時應該注意哪些要點
    熟練的接種操作技術對接種成功率有著直接影響,所有操作人員都必須盡力提高自己的接種操作技術水平,接下來請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食用菌接種及其注意要點。準備工作:斜面冷卻後,馬與操作臺;備好酒精棉球、接種工具等;空間噴灑百病傻藥物後,將種源亦放於操作臺;打開接種淨化機,10分鐘後即可開始接種。
  • 菌種保存方法匯總
    (7)需要使用菌種,復活培養時,可將安瓿管口在火焰上燒熱,滴一滴冷水在燒熱的部位,使玻璃破裂,再用鑷子敲掉口端的玻璃,待安瓿管開啟後,取出濾紙,放入液體培養基內,置溫箱中培養。    細菌、酵母菌、絲狀真菌均可用此法保藏,前兩者可保藏2年左右,有些絲狀真菌甚至可保藏14-17年之久.此法較液氮、冷凍乾燥法簡便,不需要特殊設備.
  • 無菌接種技術及細菌培養特徵觀察——萬融實驗
    根據實驗目的的不同,採用的接種方法也不同,一般可分為斜面接種、平板接種、液體接種、穿刺接種等。斜面接種:是從已生長好微生物的斜面上挑取少量菌種移植至另一新鮮空白斜面培養基上的接種方法。它是菌種培養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平板接種:是用接種環將菌種接至平板培養基上,或用移液管將一定體積的菌液移至平板培養基上,然後進行培養。它主要用於菌落形態觀察、分離純化菌種、活菌計數或其他試驗。
  • 菌種是重要生物資源,是生產重要的環節,黃傘如何保存菌種呢
    大家好,菌種既是重要的生物資源,又是黃傘生產的關鍵環節。一個優良菌株被選育出來以後,必須保持其優良性狀,防止退化及雜菌汙染。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黃傘菌種的保藏方法。為了防止在保存過程中過多的酸積累,在製備用於保存細菌的培養基時,應添加少量的緩衝鹽,例如添加0.2%的磷酸二氫鉀或0.02%的碳酸鈣。物質。另外,為了減少保存過程中培養基中水的蒸發,可以將瓊脂含量適當地增加至2.5%(瓊脂具有保水功能),或者在準備保存時可以使用噴嘴蠟封介質。在生產中,最好將傾斜的冷凍保存方法與其他保存方法結合起來以減少循環器的數量。
  • 菌種保藏的幾種方法
    2.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  是傳代培養的變相方法,能夠適當延長保藏時間,它是在斜面培養物和穿刺培養物上面覆蓋滅菌的液體石蠟,一方面可防止因培養基水分蒸發而引起菌種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氣進入,以減弱代謝作用。3.載體保藏法  是將微生物吸附在適當的載體,如土壤、沙子、矽膠、濾紙上,而後進行乾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濾紙保藏法應用相當廣泛。
  • 冬蟲夏草的培養基製作方法
    目前多用培養基來栽培冬蟲夏草,今天我們也會詳細的進行說明。首先,你得知道什麼叫北蟲草?北蟲草生長發育需要哪些條件?北蟲草又名北冬蟲夏草、蛹蟲草或蛹草,最早見諸《新華本草綱要》:「味甘、性平,益肺,補精髓,止血化痰。」《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蛹蟲草(北蟲草)的子實體及蟲體也可作為冬蟲夏草入藥。」
  • 固體菌種生產方法可以分為哪些步驟?每個步驟分別需要注意什麼?
    一、母種擴繁母種培養基必須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方可使用,母種擴繁須在嚴格無菌的條件下操作。原始母種數量有限,一般允許轉接3~4次,均稱繼代母種。母種擴大培養時,一次培養一批,每次使用其中一部分,其餘的保藏備用。應避免多次轉管降低菌種生活力,同時防止雜菌汙染,以保證菌種純度。
  • 平菇三級菌種(栽培種)製備,以及菌種保藏和貯藏!
    另一種是用寬17釐米的筒料,裁成3335釐米的段,一端在使用前用塑料繩扎口,裝料後再用塑料繩把另一埠紮好,扎繩緊貼料面,繩結外側留有2釐米的長度,為以後接放的菌種留有餘地。栽培種接種栽培種接種就是把原種接入栽培種培養料的過程。栽培種接種過程也要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可在接種室、接種帳進行,但要減少進、出次數和增加接量。
  • 加拿大PRO-LAB Microbank菌種保存管促銷
    : 微生物的長期保存是一個挑戰,生物需要低溫貯存並儘量提供最少幹擾的可能性。 Microbank菌種保存管用途: 標記顏色的25 個小珠被包裝容納在包含保存劑的保存管裡,小珠被衝洗和吸附細菌在上面,之後保存管在貯存期內保持在-70°C,當需要培養,單個小珠很簡單的移出保存管,並直接劃線在微生物培養基上。
  • (包含微生物檢測的接種、培養、分離純化、鑑定和保存等)
    將微生物接到適於它生長繁殖的人工培養基上或活的生物體內的過程叫做接種。除三點外,也有一點或多點進行接種的。3、穿刺接種 在保藏厭氧菌種或研究微生物的動力時常採用此法。做穿刺接種時,用的接種工具是接種針。用的培養基一般是半固體培養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種針蘸取少量的菌種,沿半固體培養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線穿刺,如某細菌具有鞭毛而能運動,則在穿刺線周圍能夠生長。
  • 液體培養基發酵液的製備
    微生物實驗液體培養基的發酵液的製備根據菌種的特點,用菌液劃出單菌落——挑出單菌落——製作合適的液體培養基——將菌落接種到培養基——培養12-24h,特殊的菌落需要根據其特點設定時間。抽取上清液離心,13400轉,一般離心一分鐘。
  • 黑木耳如何栽培,如何製作培養基,栽培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
    黑木耳如何栽培,如何製作培養基,栽培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黑木耳屬於菌類生物的,素有人體垃圾清潔劑的稱號,常吃黑木耳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垃圾和重金屬,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材,口感方面非常爽脆,引得很多消費者都非常喜歡,所以種植黑木耳是一條不錯的農業發展之路,下面就為大家講解一下如何栽培黑木耳,如何製作培養基和生產管理過程中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吧。
  • 工業微生物菌種的選育、保藏和培養
    在生產過程中,不經過人工誘變處理,根據菌種的自發突變(亦稱自然突變)而進行菌種篩選的過程,叫做自然選育。由於野生菌株生產能力低,往往不能滿足工業上的需要。因為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微生物依靠其代謝調節系統,趨向於快速生長和繁殖。但是,發酵工業生產,需要培養微生物使之積累大量的代謝產物。為此,採用種種措施來打破菌的正常代謝,對代謝流進行調節控制,從而大量積累我們所需要的代謝產物。
  • 製作生物發酵飼料的常見菌種有哪些?
    究竟發酵飼料使用哪些菌種? 飼用微生物菌劑有哪些應用的方法? 什麼是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菌呢? 農業農村部公布的飼用微生物菌種目錄有七大類,即乳酸菌類、雙歧桿菌類、芽孢桿菌類、酵母類、黴菌類、光合細菌類和丙酸桿菌類。
  • 菌種的孢子分離法可以分為哪幾個步驟?操作期間應該注意什麼?
    孢子分離法是指在無菌條件下,使食用菌的孢子在適宜培養基上萌發成菌絲體,再經過栽培試驗篩選比較,獲得性狀優良、能用於栽培的純菌種。孢子分離法主要是對擔孢子或子囊孢子進行分離,而擔孢子和子囊孢子均是有性繁殖產生的產物,多數為單核或多核的單倍體,一般可供雜交育種,但通常孢子萌發的菌絲不能直接用於生產。
  • 關於茯苓菌種培育之前的準備?不清楚的進來學習一下
    大家好,在培育茯苓菌種前,做好準備工作很關鍵,它會影響茯苓的品質,接下來就看看有些什麼要做的吧。一、設備和用具: 培育茯苓茵種的設備和用具除了一部分必須購置外,其他可自己動手,就地取材,因陋就簡,加以製作或利用。其主要設備和用具有如下幾種:1.接種箱和接種室:接種箱用於原種的分離和平板、斜面的接種。接種室用於生產木片菌種時的接種。
  • 如何用家用冰箱保存食用菌菌種?
    食用菌種植的朋友們,你知道如何用家用冰箱保藏食用菌菌種?食用菌菌種保藏是食用菌種植中重要環節,目的是為了保持菌種的優良性狀,降低菌種衰亡速度,防止雜菌汙染,確保菌種純一。而菌種的保藏原理在於採用乾燥、低溫、冷凍或減少氧氣供應等方法,從而降低菌種代謝強度,使之處於休眠狀態。
  • 菌種基礎知識及標準菌株的復甦!
    冷凍菌種一旦解凍轉種製備工作菌株後,不得重新冷凍和再次使用。 工作菌株的傳代次數應嚴格控制,不得超過 5 代(從菌種收藏機構獲得的標準菌株為第 0 代),以防止過度的傳代增加表型變化的風險。1代是指將活的培養物接種到微生物生長的新鮮培養基中培養,任何亞培養的形式均被認為是轉種或傳代一次。必要時,實驗室應對工作菌株的特性和純度進行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