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檢測基礎知識大全!(包含微生物檢測的接種、培養、分離純化、鑑定和保存等)

2021-01-20 食品580


微生物檢測涉及多行業和領域,在實驗室檢測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今天和大家一起對微生物檢測中的一些基礎操作進行匯總和梳理!


將微生物接到適於它生長繁殖的人工培養基上或活的生物體內的過程叫做接種。


接種和分離工具


1.接種針 2.接種環 3.接種鉤 4.5.玻璃塗棒 6.接種圈 7.接種鋤 8.小解剖刀


常用的接種方法有以下幾種:


1、劃線接種 

這是最常用的接種方法。即在固體培養基表面作來回直線形的移動,就可達到接種的作用。常用的接種工具有接種環,接種針等。在斜面接種和平板劃線中就常用此法。



2、三點接種 

在研究黴菌形態時常用此法。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種在平板表面上,成等邊三角形的三點,讓它各自獨立形成菌落後,來觀察、研究它們的形態。除三點外,也有一點或多點進行接種的。


3、穿刺接種 

在保藏厭氧菌種或研究微生物的動力時常採用此法。做穿刺接種時,用的接種工具是接種針。用的培養基一般是半固體培養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種針蘸取少量的菌種,沿半固體培養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線穿刺,如某細菌具有鞭毛而能運動,則在穿刺線周圍能夠生長。



4、澆混接種 

該法是將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養皿中,然後再倒入冷卻至45°c左右的固體培養基,迅速輕輕搖勻,這樣菌液就達到稀釋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後,置合適溫度下培養,就可長出單個的微生物菌落。


5、塗布接種 

與澆混接種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讓其凝固,然後再將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塗布棒在表面作來回左右的塗布,讓菌液均勻分布,就可長出單個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體接種 

從固體培養基中將菌洗下,倒入液體培養基中,或者從液體培養物中,用移液管將菌液接至液體培養基中,或從液體培養物中將菌液移至固體培養基中,都可稱為液體接種。



7、注射接種 

該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將待接的微生物轉接至活的生物體內,如人或其它動物中,常見的疫苗預防接種,就是用注射接種,接入人體,來預防某些疾病。


8、活體接種 

活體接種是專門用於培養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種方法,因為病毒必須接種於活的生物體內才能生長繁殖。所用的活體可以是整個動物;也可以是某個離體活組織,例如猴腎等;也可以是發育的雞胚。接種的方式是注射,也可以是拌料餵養。


註:有所接種必須無菌操作

培養基經高壓滅菌後,用經過滅菌的工具(如接種針和吸管等)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含菌材料(如樣品、菌苔或菌懸液等)於培養基上,這個過程叫做無菌接種操作。在實驗室檢驗中的各種接種必須是無菌操作。

(1)接種滅菌 (2)開啟棉塞 (3)管口滅菌 (4)挑起菌苔 (5)接種 (6)塞好棉塞。

 【實用收藏】CFDA官網19項食品微生物檢驗操作視頻點擊可以觀看視頻



含有一種以上的微生物培養物稱為混和培養物(mixed culture)。如果在一個菌落中所有細胞均來自於一個親代細胞,那麼這個菌落稱為純培養(pureculture)。在進行菌種鑑定時,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為純的培養物。得到純培養的過程稱為分離純化,方法有許多種。


1、傾注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一系列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與熔化好的保持在40-50°左右的營養瓊脂培養基充分混合,然後把這混合液傾注到無菌的培養皿中,待凝固之後,把這平板倒置在恆箱中培養。單一細胞經過多次增殖後形成一個菌落,取單個菌落製成懸液,重複上述步驟數次,便可得到純培養物。



2、塗布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適當的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放在無菌的已經凝固的營養瓊脂平板上,然後用無菌的玻璃刮刀把稀釋液均勻地塗布在培養基表面上,經恆溫培養便可以得到單個菌落。



3、平板劃線法

最簡單的分離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用無菌的接種環取培養物少許在平板上進行劃線。劃線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比較容易出現單個菌落的劃線方法有斜線法、曲線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當接種環在培養基表面上往後移動時,接種環上的菌液逐漸稀釋,最後在所劃的線上分散著單個細胞,經培養,每一個細胞長成一個菌落。



4、富集培養法

富集培養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簡單。我們可以創造一些條件只讓所需的微生物生長,在這些條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與其他微生物進行競爭,在生長能力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微生物。如果要分離一些專性寄生菌,就必須把樣品接種到相應敏感宿主細胞群體中,使其大量生長。通過多次重複移種便可以得到純的寄生菌。


5、厭氧法

在實驗室中,為了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利用裝有原培養基的試管作為培養容器,把這支試管放在沸水0浴中加熱數分鐘,以便逐出培養基中的溶解氧。然後快速冷卻,並進行接種。接種後,加入無菌的石蠟於培養基表面,使培養基與空氣隔絕。另一種方法是,在接種後,利用n2或co2取代培養基中的氣體,然後在火焰上把試管口密封。有時為了更有效地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把所分離的樣品接種於培養基上,然後再把培養皿放在完全密封的厭氧培養裝置中。


6、單細胞(或單孢子)分離法

是採取顯微分離法從混雜群體中直接分離單個細胞或單個個體進行培養以獲得純培養。較大的微生物,可採用毛細管提取單個個體。個體相對較小的微生物,需採用顯微操作儀,在顯微鏡下用毛細管或顯微針、鉤、環等挑取單個微生物細胞或孢子以獲得純培養。單細胞分離法對操作技術有比較高的要求。


1、根據培養時是否需要氧氣,可分為好氧培養和厭氧培養兩大類。

好氧培養:也稱「好氣培養」。就是說這種微生物在培養時,需要有氧氣加入,否則就不能生長良好。在實驗室中,斜面培養是通過棉花塞從外界獲得無菌的空氣。三角燒瓶液體培養多數是通過搖床振蕩,使外界的空氣源源不斷地進入瓶中。


厭氧培養:也稱「厭氣培養」。這類微生物在培養時,不需要氧氣參加。在厭氧微生物的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除去培養基中的氧氣。


2、根據培養基的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培養和液體培養兩大類。

固質培養:是將菌種接至疏鬆而富有營養的固體培養基中,在合適的條件下進行微生物培養的方法。


液體培養:在實驗中,通過液體培養可以使微生物迅速繁殖,獲得大量的培養物,在一定條件下,還是微生物選擇增菌的有效方法。






一、形態結構和培養特性觀察

1、微生物的形態結構觀察主要是通過染色,在顯微鏡下對其形狀、大小、排列方式、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進行觀察,直觀地了解細菌在形態結構上特性,根據不同微生物在形態結構上的不同達到區別、鑑定微生物的目的。


2、細菌細胞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形成的細胞群體叫菌落(colony)。不同微生物在某種培養基中生長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徵有很大差異,而同一種的細菌在一定條件下,培養特徵卻有一定穩定性。以此可以對不同微生物加以區別鑑定。因此,微生物培養特性的觀察也是微生物檢驗鑑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生理生化試驗

微生物生化反應:指用化學反應來測定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生化反應常用來鑑別一些在形態和其它方面不易區別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應是微生物分類鑑定中的重要依據之一。


微生物檢驗中常用的生化反應有:

1、糖酵解試驗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類的能力有很大差異,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產氣或不產氣。可用指示劑及發酵管檢驗。


2、澱粉水解試驗

某些細菌可以產生分解澱粉的酶,把澱粉水解為麥芽糖或葡萄糖。澱粉水解後,遇碘不再變藍色。


3、v-p試驗

某些細菌在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中能分解葡萄糖產生丙酮酸,丙酮酸縮合,脫羧成乙醯甲基甲醇,後者在強鹼環境下,被空氣中氧氧化為二乙醯,二乙醯與蛋白腖中的胍基生成紅色化合物,稱v-p(+)反應。


4、甲基紅(methyl red)試驗

腸桿菌科各菌屬都能發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過程中產生丙酮酸,進一步分解中,由於糖代謝的途徑不同,可產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產物,可使培養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紅指示劑變紅。


5、靛基質(imdole)試驗

某些細菌能分解蛋白腖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顯色反應表現出來。吲哚與對二甲基氨基苯醛結合,形成玫瑰吲哚,為紅色化合物。


6、硝酸鹽(nitrate)還原試驗

有些細菌具有還原硝酸鹽的能力,可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氨或氮氣等。亞硝酸鹽的存在可用硝酸試劑檢驗。

  

7、明膠(gelatin)液化試驗

有些細菌具有明膠酶(亦稱類蛋白水解酶),能將明膠先水解為多肽,又進一步水解為胺基酸,失去凝膠性質而液化。


8、尿素酶(urease)試驗

有些細菌能產生尿素酶,將尿素分解、產生2個分子的氨,使培養基變為鹼性,酚紅呈粉紅色。尿素酶不是誘導酶,因為不論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細菌均能合成此酶。其活性最適ph為7.0。


9、氧化酶(oxidase)試驗

氧化酶亦即細胞色素氧化酶,為細胞色素呼吸酶系統的終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細胞色素c氧化,然後此氧化型細胞色素c再使對苯二胺氧化,產生顏色反應。


10、硫化氫(H2S)試驗

有些細菌可分解培養基中含硫胺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產生硫化氫氣體,硫化氫遇鉛鹽或低鐵鹽可生成黑色沉澱物。


11、三糖鐵(TSI)瓊脂試驗


12、硫化氫-靛基質-動力(sim)瓊脂試驗


三、化學成分分析



基本原理是在挑選優良純培養物並使其處於休眠狀態基礎上,人為地創造一個有利於休眠的環境,使其長期保存後仍能保持菌種原有的優良特性。基本措施是低溫、真空、乾燥。


保藏方法:

1、定期移植法

亦稱傳代培養保藏法,指將菌種接種於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上,最適條件下培養,完成培養於4~6℃進行保存並間隔一定時間(3-6個月)進行移植培養的一種短期菌種保藏方法。


2、液體石蠟法

指將菌種接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上,最適條件下培養好後注入滅菌的液體石蠟,使其覆蓋整個斜面,再直立放置於低溫(4~6℃)乾燥處進行保存的一種菌種保藏方法。


3、真空冷凍乾燥法

指將保藏的菌種細胞或孢子懸浮於保護劑中,經預凍後在真空條件下使水分升華,再經真空封存後保存的一種長期菌種保存方法。


4、-80℃低溫凍結法

將菌種懸浮於保護劑中,在-80℃冰箱中凍結保存的一種長期菌種保藏方法。


5、液氮超低溫凍結法

指懸浮於保護劑中的菌種經程控降溫後,移置於-196℃的液氮或-150℃左右的液氮氣相中保存的一種長期菌種保藏方法。


[ 參考來源 ]:本文根據河南食品安全網、食品夥伴網、實驗與分析等網絡資料編輯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


聲明:本文轉載於:化學先生。頭圖來源於:pixabay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聯繫電話:0591-87818863

投稿郵箱:huangwl@food580.com

想要加入580討論群的小夥伴可以加小編微信:food580ask

食品580秉承「食品領域管理+網際網路」的創新模式,專業提供涉及食品質量安全各類評價活動、工廠規劃、定製培訓、食問社區、食品背後、公眾號等系統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環境中微生物的檢測和分離純化
    2、學習並掌握各種無菌操作技術,並用此技術進行微生物稀釋分離、劃線分離接種。 3、用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法分離微生物。 4、認識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體會無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實驗原理 1、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在這裡生活的微生物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是極其豐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插所,也是發掘微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地,可以從土壤中分離、純化得到許多有價值的菌株。
  • 純種微生物的分離、轉種和培養
    一、 實驗目的 1、了解微生物分離和純化的原理; 2、掌握常用的分離純化微生物的方法; 3、掌握菌落特徵的觀察。 4、學習掌握微生物的幾種接種技術 5、建立無菌操作的概念,掌握無菌操作的基本環節 二、實驗原理 從混雜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分離與純化。平板分離法普遍用於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
  • 微生物檢測基礎操作
    含有一種以上的微生物培養物稱為混和培養物(mixed culture)。如果在一個菌落中所有細胞均來自於一個親代細胞,那麼這個菌落稱為純培養(pureculture)。在進行菌種鑑定時,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為純的培養物。得到純培養的過程稱為分離純化,方法有許多種。
  • 考一個微生物檢測證報考、報名時間、為何這麼熱門!
    微生物檢測證報考、報名時間、為何這麼熱門! 分離純化:含有一種以上的微生物培養物稱為混和培養物(mixed culture)。如果在一個菌落中所有細胞均來自於一個親代細胞,那麼這個菌落稱為純培養(pureculture)。
  • MALDI-TOF飛行質譜在臨床微生物鑑定和藥敏檢測中的應用
    對某些臨床急診病例,可以直接從生物樣本中直接進行病原體的鑑定,但許多類型的體液可能需要純化或分離後進行鑑定。二、MALDI-TOF MS在細菌鑑定中的應用1.MALDI-TOF MS對血培養陽性瓶直接鑑定細菌的應用:MALDI-TOF MS可直接用於血培養(Blood Cultures,BD)的細菌分離物的鑑定[8],有研究對584個陽性BCs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562個BCs中含有獨特的細菌種類[9]。
  • 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新技術問世
    日前,中國地質科學院水環所經過積極探索,反覆試驗,建立了適合土樣和地下水樣的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高新技術。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通過對不同樣品微生物DNA的提取,將提取的DNA進行擴增並 識別,來確定樣品中微生物的多樣性和種屬,具有先進性和準確性,免去了煩瑣、需時長的培養過程,可檢出傳統方法不可培養的微生物,並能原位反映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真實情況。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建立,突破了長期以來一直採用的傳統微生物培養技術方法。
  • 土壤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及菌落觀察——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幾種分離純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術。(2)了解四大類微生物的菌落特徵。【實驗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土壤中的微生物無論是數量和種類都是極其多樣的,因此,土壤是我們開發利用微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地,可以從中分離、純化到許多有用的菌株。在土壤中,不同種類的微生物絕大多數都是混雜生活在一起的。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的分離純化。
  • 如何保證微生物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要點在這!
    這是實驗室質量保證的核心和基礎,通過對檢驗人員、操作手冊、檢測環境、設備儀器及其功能檢測、培養基試劑染色液等質量控制、檢驗過程的質量控制、標準菌株、以及實驗室安全防護等方面的要求來進行的。這方面的內容包含微生物檢測實驗室日常運營的方方面面,一個健全完整的實驗室應當在這些方面滿足要求。
  • 微生物檢測:NGS和質譜為行業變革帶來契機
    傳統微生物檢測方法在檢測時間、可檢測的微生物數量、靈敏度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目前,微生物實驗室使用的檢測產品大部分以傳統方法為基礎。傳統檢測方法分為染色法、培養法、非培養法三種。目前常用的方法為生化原理檢測,先判斷革蘭式陰性還是陽性,再根據形態、酶反應、顯色等不同方法,將具體微生物種類鑑定出來。
  • 176種檢測儀器匯總.
    自動微生物快速檢測分析系統: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鑑定分析;47.恆溫搖床:食品檢驗過程中微生物的控溫振蕩培養;48.多點接種儀:食品檢驗過程中微生物的快速接種;59.紅外接種環滅菌器:食品微生物檢驗過程中對接種環的快速滅菌;60.
  • 微生物檢測 無菌接種的助力神器—接種旋轉器
    小編和銷售代表在拜訪客戶的過程中,看到老師們在用平板法檢測菌落總數時,總會遇到一些困擾。比如用傾倒培養基法,雖然操作簡單方便,但傾倒時角度過大,流速不易控制導致瓊脂溢出;在旋轉搖晃培養皿時,若力度過小,樣液與瓊脂混勻不徹底,力度過大,則瓊脂很容易溢出,導致菌落計數困難或二次汙染。
  • 176種食品檢測儀器匯總
    :食品檢驗過程中細胞和微生物樣本的觀察 53  全自動微生物平板螺旋加樣系統:食品中微生物汙染程度的測定 54   液氮罐:食品樣品、菌株和細胞株的低溫保存 55  體視顯微鏡:食品樣品的顯微觀察 56  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系統:食品樣品中致病微生物相關基因的快速、定量分析 57  定性PCR儀: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相關基因的擴增分析 58   多點接種儀
  • 微生物檢驗的基本操作技術匯總!
    微生物檢驗的基本操作技術匯總!   無菌操作基礎知識   一、無菌操作技術   1、定義   是指在執行實驗過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機體和保持無菌物品及無菌區域不被汙染的操作技術和管理方法;   無菌操作技術是微生物實驗的基本技術,是保證微生物實驗準確和順利完成的重要環節。
  • 176種食品檢測儀器匯總(基本全了)
    、定量分析;57.定性PCR儀: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相關基因的擴增分析;58.多點接種儀:食品檢驗過程中微生物的快速接種;59.紅外接種環滅菌器:食品微生物檢驗過程中對接種環的快速滅菌;60.掃描電鏡:食品中微生物與細胞的顯微結構觀察與分析;61.全自動微生物免疫螢光分析系統: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篩選;62.全自動食品微生物定量分析系統:食品中微生物汙染水平的快速定量分析
  • 2020微生物檢測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研究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少數藻類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微生物檢測可以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一般來說,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溫度以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徵。
  • 建設微生物實驗室的必要性
    二、功能與要求 微生物實驗室的主要設備有:發酵罐、高壓滅菌鍋、超淨工作檯、電熱恆溫培養箱、恆溫恆溼培養箱、電熱鼓風乾燥箱、移液器、奧林巴斯顯微鏡、冰箱、全溫振蕩器、遠紅外快速乾燥箱等現代化高科技實驗設備。實驗室可以進行微生物的培養,微生物代謝產物的生產與分離,食品及飲用水微生物指標檢測,微生物的篩選等實驗。
  • 做微生物的你,這些微生物培養與分離的方法你都知道嗎?
    大多數細菌均可以通過人工方法培養,只有將微生物培養出來才能對它進行研究、鑑定和應用。
  • 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及其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關鍵詞:食品;微生物檢測;快速檢測技術;質量控制1微生物檢測技術運用於食品檢驗的重要價值微生物檢驗一般涵蓋下列流程:在無菌環境中採集少部分食品樣本,對樣本實施均質處理,稀釋樣液,接種,然後恆溫培養處理後的樣本,取出觀察食品樣本。微生物檢測技術涵蓋兩個方面,分別是基本檢測以及快速檢測。
  • MALDI-TOF MS | 臨床微生物鑑定中的一大新利器
    、準確、成本低廉,且資料庫可不斷更新完善,極大地提高了臨床微生物尤其是微需氧菌、厭氧菌、分枝桿菌及真菌等難培養微生物的鑑定效率,儘管該技術推向臨床不到10年,現已被公認為微生物快速鑑定的裡程碑。1.臨床病原微生物MALDI-TOF MS 不但可用於分純菌落,也可用於某些特定臨床標本的直接檢測,包括陽性血培養液、中段尿、腦脊液等樣本中微生物的鑑定。該技術也可用於臨床病毒感染的診斷、病毒基因分型和流行病學研究。
  • 專題複習17:選修1:微生物的培養與利用
    2.微生物的培養和純化(1)為了確定培養基的滅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學實驗一般會設置空白對照:隨機取若干滅菌後的空白平板培養基在適宜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觀察培養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2)觀察菌落需用固體培養基,因此培養基要添加瓊脂。(3)倒平板的溫度一般在50 ℃左右較為適宜,溫度過高會燙手,溫度過低培養基又會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