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細菌均可以通過人工方法培養,只有將微生物培養出來才能對它進行研究、鑑定和應用。
2.瓊脂斜面接種法
主要用於菌落的移種,以獲得純種進行鑑定和保存菌種等。用接種環(針)挑取單個菌落或培養物,從培養基斜面底部向上劃一條直線,然後再從底部沿直線向上曲折連續劃線,直至斜面近頂端處止。生化鑑定培養基斜面接種,用接種針挑取待鑑定細菌的菌落,從斜面中央垂直刺入底部,抽出後在斜面上由下至上曲折劃線接種。3.穿刺接種法
此法多用於半固體培養基或雙糖鐵、明膠等具有高層的培養基接種,半固體培養基的穿刺接種可用於觀察細菌的動力。接種時用接種針挑取菌落,由培養基中央垂直刺入至距管底0.4cm處,再沿穿刺線退出接種針。雙糖鐵等有高層及斜面之分的培養基,穿刺高層部分,退出接種針後直接劃線接種斜面部分。用於各種液體培養基如肉湯、蛋白腖水、糖發酵管等的接種。用接種環挑取單個菌落,傾斜液體培養管,在液面與管壁交界處研磨接種物(以試管直立後液體淹沒接種物為準)。此接種法應避免接種環與液體過多接觸,更不應在液體中混勻、攪拌,以免形成氣溶膠,造成實驗室汙染。
5.傾注平板法
本法主要用於飲水、飲料、牛乳等標本中的細菌計數。取純培養物的稀釋或原標本1ml至無菌培養皿內,再將已融化並冷卻至45~50℃左右的瓊脂培養基15~20ml傾注入該無菌培養皿內,混勻,待凝固後置37℃培養,長出菌落後進行菌落計數,以求出每毫升標本中所含菌數。先數6個方格(每格為1cm2)中菌落數,求出每格的平均菌落數,並算出平皿直徑,然後按下列公式計數,求出每毫升標本中的細菌數。6.塗布接種法
本法多用於紙片擴散法藥敏試驗的細菌接種。將一定量或適量的菌液加到瓊脂培養基表面,然後用滅菌的L型玻璃棒或棉拭子於不同的角度反覆塗布,使被接種液均勻分布於瓊脂表面,然後貼上藥敏紙片,或直接培養,本法經培養後細菌形成菌苔。根據不同的標本及不同的培養目的,可選用不同的培養方法。通常把細菌的培養方法分為需氧培養、二氧化碳培養、微需氧培養和厭氧培養四種。
是指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在有氧條件下的培養,將已接種好的平板、斜面、液體培養基等在空氣中置35℃孵育箱內孵育18~24h,無特殊要求的細菌均可生長。少數生長緩慢的細菌需要培養3-7d甚至1個月才能生長。為使孵育箱內保持一定的溼度,可在其內放置一杯水。對培養時間較長的培養基,接種後應將試管口塞好棉塞或矽膠塞後用石蠟-凡士林封固,以防培養基幹裂。
微需氧菌培養在大氣中及絕對無氧環境中均不能生長,在含有5%-6% 氧氣,5%-10%二氧化碳和85%氮氣的氣體環境中才可生長,將標本接種到培養基上,置於上述氣體環境中,35℃進行培養即微需氧培養法。
4.厭氧培養
厭氧菌對氧敏感,培養過程中需造成低氧化還原電勢的厭氧環境。厭氧培養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如厭氧罐培養法、氣袋法、厭氧手套箱法、需氧菌共生厭氧法等。①菌落的形態特徵:大小、形狀(露滴狀、圓形、菜花樣、不規則等)、突起或扁平、凹陷、邊緣(光滑、波形、鋸齒狀、捲髮狀等)、顏色(紅色、灰白色、黑色、綠色、無色、黃色等)、表面(光滑、粗糙等)、透明度(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和粘度等。據細菌菌落表面特徵不同,可將菌落分為3型:
A.光滑型菌落(S型菌落):菌落表面光滑、溼潤、邊緣整齊,新分離的細菌大多呈光滑型菌落。
B.粗糙型菌落(R型菌落):菌落表面粗糙、乾燥、呈皺紋或顆粒狀,邊緣大多不整齊。R型菌落多為S型細菌變異失去菌體表面多糖或蛋白質形成。R型細菌抗原不完整,毒力和抗吞噬能力都比S型細菌弱。但也有少數細菌新分離的毒力株就是R型,如炭疽孢桿菌、結核分枝菌等。
C.粘液型菌落(M型菌落):菌落粘稠、有光澤、似水珠樣。多見於厚莢膜或豐富粘液層的細菌、結核桿菌等。
添加微信:15053598736 申請加入微生物檢驗技術交流群!
添加微信:13370946458 申請加入理化、儀器檢驗技術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