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種微生物的分離、轉種和培養

2020-11-26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一、 實驗目的

1、了解微生物分離和純化的原理;

2、掌握常用的分離純化微生物的方法;

3、掌握菌落特徵的觀察。

4、學習掌握微生物的幾種接種技術

5、建立無菌操作的概念,掌握無菌操作的基本環節

二、實驗原理

從混雜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分離與純化。平板分離法普遍用於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其基本原理是選擇適合於待分離微生物的生長條件,如營養成分、酸鹼度、溫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種抑制劑造成只利於該微生物生長,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從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形成的單個菌落,通常是由一個細胞繁殖而成的集合體。因此可通過挑取單菌落而獲得一種純培養。獲取單個菌落的方法可通過稀釋塗布平板或平板劃線等技術完成。值得指出的是,從微生物群體中經分離生長在平板上的單個菌落並不一定保證是純培養。因此,純培養的確定除觀察其菌落特徵外,還要結合顯微鏡檢測個體形態特徵後才能確定,有些微生物的純培養要經過一系列分離與純化過程和多種特徵鑑定才能得到。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它所含微生物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是極其豐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場所,是發掘微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地,可以從中分離、純化得到許多有價值的菌株。本實驗將採用不同的培養基從土壤中分離不同類型的微生物。

將微生物的培養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樣品移植到培養基上的操作技術稱之為接種。接種是微生物實驗及科學研究中的一項最基本的操作技術。無論微生物的分離、培養、純化或鑑定以及有關微生物的形態觀察及生理研究都必須進行接種。接種的關鍵是要嚴格的進行無菌操作,如操作不慎引起汙染,則實驗結果就不可*,影響下一步工作的進行。

三、實驗材料

1 培養基和菌種

澱粉瓊脂培養基(高氏I號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馬丁氏瓊脂培養基,查氏瓊脂培養基,活性汙泥混合液。普通瓊脂斜面和平板,營養肉湯,普通瓊脂高層(直立柱)。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2 溶液或試劑

10%酚液,盛9ml無菌水的試管,盛90ml無菌水並帶有玻璃珠的三角燒瓶,4%水瓊脂。

3 儀器或其它用具

無菌玻璃塗棒,無菌吸管,接種環,無菌培養皿,鏈黴素和土樣,顯微鏡,血細胞計數板、塗布器等。酒精燈,玻璃鉛筆,火柴,試管架、接種環、接種針、接種鉤、滴管、移液管、三角型接種棒等接種工具。

四、實驗步驟

1、流程

倒平板→製備梯度稀釋液→塗布(或劃線法)→培養→挑單菌落→保存。

2、步驟

2.1稀釋塗布平板法

2.1.1 倒平板

將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高氏I號瓊脂培養基、馬丁氏瓊脂培養基加熱溶化待冷至55~60℃時,高氏I號瓊脂培養基中加入10%酚數滴,馬丁氏培養中加入鏈黴素溶液(終濃度為30μg/ml),混合均勻後分別倒平板,每種培養基倒三皿。

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盛培養基的試管或三角瓶置火焰旁邊,用左手將試管塞或瓶塞輕輕地撥出,試管或瓶口保持對著火焰;然後左手拿培養皿並將皿蓋在火焰附近打開一縫,迅速倒人培養基約15ml,加蓋後輕輕搖動培養皿,使培養基均勻分布在培養皿底部,然後平置於桌面上,待凝後即為平板。

2.1.2 製備活性汙泥混合液稀釋液

稱取土樣l0g,放入盛90ml無菌水並帶有玻璃珠的三角燒瓶中,振搖約20min,使土樣與水充分混合,將細胞分散。用一支lml無菌吸管從中吸取1ml土壤懸液加入盛有9ml無菌水的大試管中充分混勻,然後用無菌吸管從此試管中吸取lml加入另一盛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混合均勻,以此類推製成10-1、10-2、10-3、10-4、10-5、10-6不同稀釋度的活性汙泥混合液溶液,注意:操作時管尖不能接觸液面,每一個稀釋度換一支試管。

2.1.3 塗布

將上述每種培養基的三個平板底面分別用記號筆寫上10-4、10-5和10-6三種稀度,然後用無菌吸管分別由10-4、10-5和10-6,從三管活性汙泥混合液稀釋液中各吸取0.1或0.2ml,小心地滴在對應平板培養基表面中央位置。

用無菌玻璃塗棒,右手拿無菌塗棒平放在平板培養基表面上,將菌懸液先沿同心圓方向輕輕地向外擴展,使之分布均勻。室溫下靜置5~l0min,使菌液浸入培養基。

2.1.4 培養

將高氏I號培養基平板和馬丁氏培養基平板倒置於28℃溫室中培養3~5d,肉膏蛋白腖平板倒置於37℃溫室中培養2~3d。

2.1.5 觀察並挑菌落

將培養後長出的單個菌落根據其大小、顏色、形狀等特徵進行觀察,之後根據菌落不同特徵分別挑取少許細胞接種到上述三種培養基斜面上,分別置28℃和37℃溫室培養。若發現有雜菌,需再一次進行分離、純化,直到獲得純培養。

2.2 平板劃線分離法

2.2.1 倒平板

按稀釋塗布平板法倒平板,並用記號筆標明培養基名稱、土樣編號和實驗日期。

2.2.2 劃線

在近火焰處,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種環,挑取上述10-l的活性汙泥混合液懸液一環在平板上劃線。劃線的方法很多,但無論採用哪種方法,其目的都是通過劃線將樣品在平板上進行稀釋,使之形成單個菌落。

用接種環以無菌操作挑取活性汙泥混合液懸液一環,先在平板培養基的一邊作第一次平行劃線3~4條,再轉動培養皿約70度角,並將接種環上剩餘物燒掉,待冷卻後通過第一次劃線部分作第二次平行劃線,再用同樣的方法通過第二次劃線部分作第三次劃線和通過第三次平行劃線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劃線。劃線完畢後,蓋上培養皿蓋,倒置於溫室培養。

相關焦點

  • 做微生物的你,這些微生物培養與分離的方法你都知道嗎?
    大多數細菌均可以通過人工方法培養,只有將微生物培養出來才能對它進行研究、鑑定和應用。
  • 工業微生物菌種的選育、保藏和培養
    從自然界分離獲得菌株 從自然界分離新菌種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採樣、增殖培養、純種分離和性能測定等。 採樣 採樣地點的確定要根據篩選的目的、微生物的分布概況及菌種的主要特徵與外界環境關係等,進行綜合、具體地分析來決定。如果預先不了解某種生產菌的具體來源,一般可從土壤中分離。
  • 微生物檢測基礎知識大全!(包含微生物檢測的接種、培養、分離純化、鑑定和保存等)
    微生物檢測涉及多行業和領域,在實驗室檢測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今天和大家一起對微生物檢測中的一些基礎操作進行匯總和梳理!將微生物接到適於它生長繁殖的人工培養基上或活的生物體內的過程叫做接種。接種和分離工具1.接種針 2.接種環 3.接種鉤 4.5.玻璃塗棒 6.接種圈 7.接種鋤 8.小解剖刀常用的接種方法有以下幾種:1、劃線接種 這是最常用的接種方法。
  • 自然界工業菌種的分離篩選
    自然界中微生物種類繁多,估計不少於幾十萬種,但目前已為人類研究及應用的不過千餘種。由於微生物到處都有,無孔不入,所以它們在自然界大多是以混雜的形式群居於一起的。而現代發酵工業是以純種培養為基礎,故採用各種不同的篩選手段,挑選出性能良好、符合生產需要的純種是工業育種的關鍵一步。自然界工業菌種分離篩選的主要步驟是:採樣、增殖培養、培養分離和篩選。如果產物與食品製造有關,還需對菌種進行毒性鑑定。
  • 細菌純種分離、培養和接種技術——萬融實驗
    一、微生物的接種1.接種工具圖8-1為幾種接種工具。圖8-1 接種工具1.接種針;2.接種環;3.接鍾鉤;4、5.玻璃塗棒;6.接種圈; 7.接種鋤;8.小解剖刀(1)接種環、接種針、接種鉤:由金屬絲與接種棒組成。
  •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4)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4)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4-01 19:16  二、通過控制培養和培養條件進行分離各種微生物對營養要求和培養條件是不同的,在分離篩選時若在這兩個方面加以調節控制
  • 光合細菌的活菌計數和純種分離技術及保存方法
    光合細菌的活菌計數和純種分離技術 採用瓊脂固體培養基塗抹培養計數分離法。 條件:無菌室、過濾空氣鼓風工作檯、平皿、接種針、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密封玻璃試管、高壓滅菌鍋、加熱器、培養箱等。
  • 未/難培養微生物分離與培養技術研討會在穗舉行—新聞—科學網
    /難培養微生物分離與培養技術研討會現場。李誠斌/攝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微生物資源調查暨未/難培養微生物分離與培養技術研討會(2019)於12月11日至14日在廣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鄧子新,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微生物種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吳清平和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朱紅惠等28位專家學者應邀作大會專題報告。
  • 【培養】專性厭氧菌的分離和培養
    目的1.1 了解厭氧微生物的生長特性1.2 觀察厭氧微生物(雙歧桿菌)的形態特徵1.3 掌握厭氧微生物的滾管分離、培養與計數技術  2.原理目前培養厭氧微生物的簡便而又有效的技術包括有:厭氧箱培養技術;厭氧罐培養技術;厭氧袋培養技術;亨蓋特厭氧滾管技術。 這裡介紹的是亨蓋特厭氧滾管技術。
  • 微生物培養基的類型
    由於各類微生物對營養的要求不同及科學研究的目的或生產實踐的需要不同,因而培養基的種類很多。迄今為止,已有數千種不同的培養基。分類按培養基組成物質的化學成分區分根據對培養組成物質的化學成分是否完全了解來區分,可以將培養基分為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和半合成培養基。(1)天然培養基。
  • 環境中微生物的檢測和分離純化
    2、學習並掌握各種無菌操作技術,並用此技術進行微生物稀釋分離、劃線分離接種。 3、用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法分離微生物。 4、認識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體會無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實驗原理 1、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在這裡生活的微生物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是極其豐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插所,也是發掘微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地,可以從土壤中分離、純化得到許多有價值的菌株。
  • 2013年自考《微生物遺傳學》第四章考點
    第四章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和篩選  菌種分離:將一個混雜著各種微生物的樣品通過分離技術區分開,並按照實際要求和菌株的特性採取迅速、準確、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分離、篩選,進而得到所需要的微生物的過程。
  • 平板劃線分離法詳解
    平板劃線分離法是一種純化培養物的技術,指把混雜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體中的不同細胞用接種環在平板培養基表面,通過分區劃線稀釋而得到較多獨立分布的單個細胞,經培養後生長繁殖成單菌落,通常把這種單菌落當作待分離微生物的純種。有時這種單菌落並非都由單個細胞繁殖而來的,故必須反覆分離多次才可得到純種。
  • 土壤中放線菌的分離與純化
    2掌握微生物實驗的基本生物技術,主要包括無菌操作技術,純種分離技術,純種培養技術,以及抗生素檢測等。3掌握合成培養基,選擇培養基的製備方法。由於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種不同種類微生物的混合體,為了研究某種微生物,就必須把它們從這些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分離出來,從而獲得某一菌株的純培養。分離放線菌常用稀釋倒平板法。根據放線菌的營養、酸鹼度等條件要求,常選用合成培養基或有機氮培養基。如果培養基成分改變,或土壤預先處理(120℃熱處理1h),或加入某種抑制劑(如加數滴10%酚等),都可以使細菌,黴菌出現的數量大大減少,從而淘汰了其它雜菌。
  • 百年純種狗培育:畸形審美觀,500種基因缺陷,人類一手造就!
    斑點狗又叫大麥町犬,被公認為是最優雅的犬種之一,但各位所不了解的是,人類為了培養這種標誌性的斑點,卻讓大麥町犬失去了尿酸的代謝能力,過高的尿酸使得大麥町犬經常出現腎結石,這個痛苦估計有腎結石的病歷的朋友應該心裡有數!
  • 李文均團隊在熱泉微生物培養策略研究中取得進展
    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生活範圍最廣、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類群,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生物技術創新的重要源泉。據保守估計,地球上存在的原核生物物種在數百萬種以上。然而由於研究手段的限制以及對物種認知的缺乏,許多微生物類群還不能分離培養,也使得以物種純培養為基礎的原核微生物多樣性及下遊應用研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分離、培養並有效描述未知的90%以上的絕大多數微生物,是微生物學研究一直以來亟需解決的挑戰性課題。
  • 土壤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及菌落觀察——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幾種分離純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術。(2)了解四大類微生物的菌落特徵。【實驗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土壤中的微生物無論是數量和種類都是極其多樣的,因此,土壤是我們開發利用微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地,可以從中分離、純化到許多有用的菌株。在土壤中,不同種類的微生物絕大多數都是混雜生活在一起的。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的分離純化。
  • 高通量分離培養和鑑定植物根系細菌的實驗流程與分析方法
    ,對微生物組的物種分類和基因組成進行描述。原位分離培養微生物對於揭示微生物在植物生長和健康中的功能非常重要。分離培養的微生物和無菌體系相結合,將揭示根系微生物與植物生長表型之間的因果關係和互作機制,是推動根系微生物組從描述向功能研究發展的重要技術。白洋研究組在Nature Protocols 雜誌撰寫文章詳細介紹高通量分離培養和鑑定植物根系細菌的實驗流程與分析方法。
  • 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培養技術及應用》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利用只含有尿素一種氮源的培養基,可篩選出分解尿素的細菌利用某種化學物質進行的選擇培養在完全培養基中加入某些化學物質,利用加入的化學物質對微生物產生的影響,抑制某些微生物,同時選擇所需的微生物加入青黴素可以分離出酵母菌和黴菌
  • 科學和藝術"相逢":培養皿裡"種"出"蒙娜麗莎"畫作
    科學和藝術"相逢":培養皿裡"種"出"蒙娜麗莎"畫作 原標題:   新華社瀋陽12月6日電(記者王瑩、彭卓)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寫意版《嫦娥奔月》……你能想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