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放線菌的分離與純化

2020-09-19 實驗室設計與建設專家



實驗目的

1掌握放線菌的生長特性,微生物的培養方法。

2掌握微生物實驗的基本生物技術,主要包括無菌操作技術,純種分離技術,純種培養技術,以及抗生素檢測等。

3掌握合成培養基,選擇培養基的製備方法。

4學習對微生物實驗的中出現問題的分析,解決方法

實驗材料

藥品:可溶性澱粉、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瓊脂、重鉻酸鉀

其他:高壓蒸汽滅菌鍋、扭力天平、藥匙、燒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試管、牛皮紙、硫酸紙、線繩、無菌培養皿、鐵鍬、小鏟、酒精棉球、鑷子、玻璃鉛筆。

實驗原理

放線菌是重要的抗生素產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主要是鏈黴菌),其數量僅次於細菌。一般在中性偏鹼性、有機質豐富、通氣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較多。由於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種不同種類微生物的混合體,為了研究某種微生物,就必須把它們從這些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分離出來,從而獲得某一菌株的純培養。分離放線菌常用稀釋倒平板法。根據放線菌的營養、酸鹼度等條件要求,常選用合成培養基或有機氮培養基。如果培養基成分改變,或土壤預先處理(120℃熱處理1h),或加入某種抑制劑(如加數滴10%酚等),都可以使細菌,黴菌出現的數量大大減少,從而淘汰了其它雜菌。再通過稀釋法,使放線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單獨菌落,並可得到純菌株。

放線菌可以產生抗生素,抑制其他菌種的生長,故可用金黃色葡萄球菌(G+)和大腸桿菌(G-)作指示菌鑑別放線菌。

高氏一號合成培養基是培養放線菌的培養基。這種培養基是採用化學成分完全了解的純試劑配製而成的培養基,高氏一號培養基:碳源為可溶性澱粉、氮源為KNO3 、NaCl 、K2HPO4•3H2O 、MgSO4•7H2O 作為無機鹽,FeSO4•7H2O作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鐵離子等組成

1.高氏一號合成培養基的製備

K2HPO4 •3H2O 0.125g,可溶性澱粉5g,硝酸鉀0.25, MgSO4•7H2O0.125g, FeSO4•7H2O 0.025g,氯化鈉0.125g,瓊脂5g,水250ml。

配製時,先依次加入上述藥品(除瓊脂外)順序溶解,加入無菌水至250ml,調節pH=7.4,再加入瓊脂不斷攪拌震蕩至溶化後, 121℃滅菌20分鐘。

將6套平皿、12隻試管滅菌。

2. 土壤中放線菌的分離

1.編號,分裝:取6套無菌平皿,在皿底貼上標籤,註明土壤稀釋液的稀釋度(10-3、10-4、10-5)。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培養皿。然後在每皿中倒入已溶化並冷凝至50℃左右的高氏一號培養基15~20ml左右,待冷凝成平板。 

另取5支盛有9ml一隻盛有10ml無菌水的試管,排列於試管架上,依次標明10-1、10-2、10-3、10-4、10-5、10-6。

 2.稀釋傾注分離

 稱1g土樣放入10ml無菌水試管中振蕩10min,即10-1的土壤懸液,靜置30s。

用無菌吸管無菌操作取10-1濃度的土壤懸液1ml並加入編號10-2的無菌試管中,並吹吸吸管2~3次,吸時伸入管底,吹時離開水面,使其混合均勻。即為10-2濃度的土壤稀釋液。依此類推,直到稀釋至10-5的試管中(每個稀釋度換1支無菌吸管)。

如圖


  


 3.倒平板分離培養

於上述盛有不同稀釋度菌液的培養皿中,倒入溶化後冷卻至45℃左右的高氏培養基約10—15ml,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動混勻,待凝固。(若融化的培養基溫度太高,會產生太多的冷凝水,影響觀察。)

  用1ml無菌吸管分別精確地吸取10-4、10-5、10-6的稀釋菌液1ml,對號放入編好號的無菌培養皿中,每一濃度對應兩個平板。用無菌塗布棒(從濃度小液開始)將加入平板培養基上的土壤稀釋液在整個平板表面塗勻,塗完一個平板用酒精燈滅菌。

稀釋塗布平板法

 4培養 接種完畢,將平皿和試管放入28℃恆溫箱培養7天,觀察平皿上放線菌(主要是鏈黴菌)菌落。

菌種純化

1、倒平板 將加熱融化的高氏一號合成培養基倒平板,並標號。

2、平板劃線

劃線的方法很多,但無論哪種方法劃線,其目的都是通過劃線將樣品在平板上進行稀釋,使形成單個菌落。常用的劃線方法有下列二種:

圖Ⅴ-3 劃線分離示意圖

⑴分區劃線 用接將培養皿底部用姆指和無名指固定成傾斜狀態,在火焰旁將培養皿稍微打開。在此同時,用環狀接種針在火焰旁刮取少許菌苔,在平板培養基的一邊,作第1次平行劃線 6~7條,轉動培養皿約70°角,用燒過冷卻的接種針,通過第1次劃線部分作第2次平行劃線(圖Ⅴ-3),然後再用同樣方法,作第3次平行劃線。劃線時,接種針應與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種針碰到培養皿邊緣,也不要將培養基劃破。劃線完畢後,蓋上皿蓋,倒置於溫室培養。

⑵連續劃線 將挑取有樣品的接種環在平板培養基上作連續劃線(圖Ⅴ-4,B)。劃線完畢後,蓋上皿蓋,倒置28℃培養。

V—4劃線分離示意圖

拮抗實驗

長出菌落後,要判斷是否已分離到了純菌種。

1配置鑑別培養基 配置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培養基。

2標號 在兩平板上標註均勻間隔的7個區域。

2挑菌落 在純培養的平板上切取生長較好的放線菌落依次放入標註區域中(在火焰旁切取),置於28℃恆溫箱培養1天後可觀察到有抑菌圈生成。


討論

1 高氏培養基的配置關鍵是pH值的調節和重鉻酸鉀的加入。放線菌的最適生長條件是23~37,pH7.0~7.5,而在同樣條件下也利於黴菌生長。在高溫殺菌下,放線菌和黴菌的孢子仍可以存活,所以必須加入重鉻酸鉀抑制黴菌和細菌的生長(對放線菌無抑制作用)。否則黴菌大量生長。如圖

培養基配置時各成分的溶解順序應是先加緩衝化合物,後是主要元素、次要元素。調節pH值時,加入酸鹼要緩慢、少量、多加攪拌,防止局部過酸或過鹼而破壞營養成分。

我們第一次配置的高氏培養基很可能就是由於酸鹼調節時酸鹼過量和未加入重鉻酸鉀而導致失敗。

2 放線菌可以產生色素,且放線菌代表屬也分好幾種。其菌落一般為圓形,菌落質地緻密表面呈較緊密的絨狀或堅實、乾燥、多皺,地衣狀。表面乾燥。可作為鑑別菌種的基本參考依據。

孢子絲生長到一定階段可形成孢子由於孢子含有不同色素,成熟的孢子堆也表現出特定的顏色,而且在一定條件下比較穩定,故也是鑑定菌種的依據之一。但孢子的形態和大小不能籠統地作為分類鑑定的重要依據。

3 整個過程要保證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培養基及儀器可用高壓蒸汽滅菌。接種時,實驗桌要用95%的酒精擦拭,且在接種時要在火焰區的無菌範圍內(空氣中含有大量灰塵、細菌和黴菌孢子等造成汙染),且打開培養基時間儘量短。

4 稀釋倒平板法時塗布要均勻,否則,細菌密度不均導致菌落生長過於集中,細菌無法充分利用營養成分影響生長,且在鑑別時較難看到明顯的抑菌圈。

稀釋時除了應用平板塗布外還用了劃線法。塗布主要是通過稀釋溶液方法減少細菌分布密度,劃線法通過多次劃線逐漸被稀釋,最後可得到單獨存在的菌落。

5 放線菌是產生抗生素最多的菌種,其可以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臨床上常見的致病菌,且耐藥性普遍,可觀察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產生的抑菌圈辨別菌種。放線菌的接種方法同細菌,多用密狀蜿蜒劃線法,以獲得大量菌體細胞,觀察孢子顏色。

相關焦點

  • 土壤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及菌落觀察——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幾種分離純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術。(2)了解四大類微生物的菌落特徵。【實驗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土壤中的微生物無論是數量和種類都是極其多樣的,因此,土壤是我們開發利用微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地,可以從中分離、純化到許多有用的菌株。在土壤中,不同種類的微生物絕大多數都是混雜生活在一起的。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的分離純化。
  • 環境中微生物的檢測和分離純化
    二、實驗原理 1、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在這裡生活的微生物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是極其豐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插所,也是發掘微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地,可以從土壤中分離、純化得到許多有價值的菌株。
  • 阮繼生:我的放線菌分類研究|朝花夕拾
    我用半年時間從中國土壤中分離出200多株放線菌,寫出了總結,導師閱後,認為總結簡單,沒有新的見解。我第一次領略了克拉西裡尼科夫教授求新求實的科學態度與對學生要求之嚴格。隨後我與其他實驗室的蘇聯研究生同期參加基礎課與專業課的考試。考試以指定的50本參考書為依據命題,由所學術委員與專家組成考試委員會(導師除外),抽籤口試。可能我的運氣好,基礎課微生物學與專業課放線菌學各得了5分(滿分)。
  • 噬菌體的分離純化及效價測定——萬融實驗
    自然界中凡是有細菌和放線菌分布的地方,總可分離獲得相應特異性的噬菌體。例如,糞便與陰溝汙水中含有大量的大腸桿菌噬菌體;乳牛場有較多的乳酸桿菌,容易獲得乳酸桿菌噬菌體。樣品中加入敏感菌株與液體培養基混合後培養,噬菌體便能大量增殖、釋放,從而可分離到特定的噬菌體。圖14-1是常見的噬菌體類型。
  •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4)
    1.培養基的營養成分各種微生物對碳源、氮源要求各異,有的對營養還有特殊的要求,事先了解被分離微生物的營養要求,從而設計一個合理快速的分離培養基,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放線菌是生產抗生素和酶製劑的重要來源。在選擇分離放線菌時,通常採用改良的HV瓊脂培養基、土豆-胡蘿蔔水汁液培養基和澱粉瓊脂培養基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 自然界工業菌種的分離篩選
    一、採樣 以採集土壤為主。一般在有機質較多的肥沃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最多,中性偏鹼的土壤以細菌和放線菌為主,酸性紅土壤及森林土壤中黴菌較多,果園、菜園和野果生長區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澤地中,酵母和黴菌較多。採樣的對象也可以是植物,腐敗物品,某些水域等。
  • 權威發布:放線菌微生物肥料產品的種類及其應用
    1.1放線菌微生物肥料 放線菌實際上是細菌家族中的一員,是一類具有絲狀分枝細胞的革蘭氏陽性細菌,因菌落呈放射狀而得名。放線菌最喜歡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微鹼性土壤中,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就是由放線菌產生的。
  • 研究:貝加爾湖底放線菌產生未知抗生素
    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與北佛羅裡達大學生物學家共同研究了貝加爾湖放線菌(屬於大的微生物,可合成生物活性物質)的新陳代謝,結果表明,它們沒有負責產生抗生素的酶群普遍具有的基因。這意味著,它們是藉助其他蛋白質與其他細菌抗衡,而且,科學界對這種化合物目前可能還是未知的。
  • 一次性帶你認識放線菌微生物肥料產品的種類及其應用
    1.1放線菌微生物肥料放線菌實際上是細菌家族中的一員,是一類具有絲狀分枝細胞的革蘭氏陽性細菌,因菌落呈放射狀而得名。放線菌最喜歡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微鹼性土壤中,泥土所特有 的「泥腥味」就是由放線菌產生的。
  • 幹細胞的分離純化
    而所謂細胞純化(cell purification)更進一步強調從原代培養前成分混雜的異質性細胞懸液中或者從培養物中獲得單一類型細胞的過程。通過細胞分離和純化過程,使得培養物成為單一型培養物,甚至是遺傳特性完全一致的培養物,後者即細胞系或細胞株。
  • 菊粉分離純化過程中陶瓷膜分離設備的應用優勢是什麼
    菊粉是植物中儲備性多糖,主要來源於植物,包括雙子葉植物中的菊科、桔梗科、龍膽科等11個科及單子葉植物中的百合科、禾木科。例如,在菊芋、菊苣的塊莖、天竺牡丹的塊根、薊的根中都含有豐富的菊粉,其中菊芋的菊粉含量較高。
  • 超大孔填料在蛋白質分離純化中的應用
    目前已發展出了多種表面基團、基質種類的層析填料,成功用於疫苗、病毒、抗體、酶、細胞因子等的分離純化。  層析純化病毒、病毒樣顆粒等生物大分子的瓶頸問題  隨著病毒、病毒樣顆粒在疫苗、腫瘤治療、免疫治療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類複雜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需求也逐漸增加。
  • 土壤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五大應用
    (2)放線菌、黴菌:在土壤中放線菌是以需氧性異養狀態生活,它們的主要活動是分解土壤中的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類物質等,通過這些作用來改善土壤的養分狀況,便於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土壤養分。在酸性的土壤中,以黴菌的活動為主,而在中性和微鹼性的土壤中,則是以放線菌的活動為主。
  •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優選
    蛋白分離純化實驗有煩惱嗎?看似風平浪靜的「平衡-上樣-洗滌-洗脫」的蛋白純化操作,實則險象環生,一點樣品或者buffer的改變都有可能讓那首「從頭再來」響徹耳邊。人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一件得心應手的蛋白純化工具,有時候可以讓你更早的沐浴在快樂的科研之風下。
  • 第十期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專題研討班通知
    鑑於此,為幫助生命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領域的專業人員系統地掌握蛋白質分離純化工具與關鍵技術,中國生物工程雜誌社在成功舉辦多次蛋白質產品分離純化、生物工程下遊技術、蛋白質組學專題研討班的基礎上,定於2011年3月27-28日在北京舉辦第十期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專題研討班。
  • 播散性放線菌病 Disseminated Actinomycosis
    【Disseminated Actinomycosis 播散性放線菌病】 Actinomycosis
  • 肌肉衛星細胞的分離純化_中科博生
    細胞的分離①大鼠用1%戊巴比妥鈉腹腔麻醉後,無菌條件下取出前肢三頭肌,用DHanks液衝洗3遍,解剖鏡下儘可能剔除脂肪、血管等結締組織;中科博生。②衝洗1次,將肌肉組織塊剪碎(以不大於1mm³為宜),然後移入離心管中,用DHanks 液反覆吹打3遍,每次靜置lmin後,均將上層液及其中的漂浮 組織除去;中科博生。
  • 真空控制在旋蒸分離純化中的應用
    在使用旋轉蒸發儀過程中,分離純化過程中,所用的溫度和真空度是重要的設置參數。物質的飽和蒸氣壓是溫度和真空度控制的參考標準(見附表)。* 什麼是飽和蒸氣壓?  飽和蒸氣壓就是指在密閉條件中、一定溫度和氣壓下,物質的蒸發(升華)與凝結處於動態平衡狀態時,那個時候該物質的蒸氣壓。      以常見的水為例(純水),密閉容器中,抽走空氣,水會不斷蒸發,隨著溫度的不同,其蒸氣形成的飽和蒸氣壓也會不同。如果溫度穩定在100℃,那蒸氣就會不斷形成,直至蒸氣壓到101.32kPa,也就是那個時候水的飽和蒸氣壓。
  • 天然的功能性多糖——菊粉,分離純化過程中應用陶瓷膜技術
    但是菊粉中含有多種不同聚合度的果聚糖,具有十分相似的化學結構,分離難度大。所以想要實現低聚果糖和多聚果糖的推廣和應用,菊粉的分離純化是關鍵。陶瓷膜是目前較為先進的物料分離純化技術,在菊粉分離純化過程中的應用效果良好。
  • 蟑螂相關菌與人類健康風險
    沙雷氏菌  沙雷氏菌是蟑螂中最常見的分離屬。其他沙雷氏菌物種顯然是共生的,例如,沙雷氏菌共生菌是蚜蟲中布氏沙雷氏菌的共生菌,為宿主提供必需的代謝物。腸桿菌科的其他成員,尤其是檸檬酸桿菌屬、腸桿菌屬、埃希氏菌屬和克雷伯氏菌屬經常從蟑螂中分離出來,而其他屬則不太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