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體的分離純化及效價測定——萬融實驗

2020-12-06 實驗室小知識

【實驗目的】

(1)學習分離純化噬菌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噬菌體效價測定的方法。

【實驗原理】

噬菌體是一類專性寄生於原核細胞內的病毒。自然界中凡是有細菌和放線菌分布的地方,總可分離獲得相應特異性的噬菌體。例如,糞便與陰溝汙水中含有大量的大腸桿菌噬菌體;乳牛場有較多的乳酸桿菌,容易獲得乳酸桿菌噬菌體。樣品中加入敏感菌株與液體培養基混合後培養,噬菌體便能大量增殖、釋放,從而可分離到特定的噬菌體。圖14-1是常見的噬菌體類型。

圖14-1 噬菌體(引自M.T.馬迪根)a.噬菌體主要類型模式圖;b.E.coli噬菌體T4電子顯微鏡照片

噬菌體的效價是指每毫升樣品中所含具有感染性噬菌體的粒子數。噬菌體個體極其微小,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用常規的微生物計數法無法測得其數量。由於噬菌體對其宿主細胞的裂解,在含有敏感菌株的平板上會出現肉眼可見的噬菌斑,一般一個噬菌體粒子形成一個噬菌斑,因此可根據一定體積樣品所形成的噬菌斑數計算出噬菌體的效價。但是,樣品中可能會有少數活噬菌體未能引起侵染,使噬菌斑計數結果往往比實際活噬菌體數偏低。因此,噬菌體的效價一般不用噬菌體粒子的絕對數量表示,而是採用噬菌斑形成單位(plaque-forming unit, PFU)表示。本實驗是從陰溝汙水中取樣和分離大腸桿菌噬菌體,並用雙層平板法測定其效價。

【實驗器材】

1.實驗材料大腸桿菌斜面、含有噬菌體的陰溝汙水樣品。

2.培養基上層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含瓊脂0.6%分裝試管4mL)、底層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含瓊脂1.5%~2%)、牛肉膏蛋白腖水,培養基、三倍濃縮牛肉膏蛋白腖水培養基。

3.儀器和用具無菌吸管、無菌平皿、無菌抽濾瓶、三角塗棒、錐形瓶、恆溫水浴鍋、細菌過濾器等。

【實驗步驟】

1.噬菌體的分離

(1)製備菌懸液:取大腸桿菌斜面(於37℃培養18~24h)1支,加4mL無菌水洗下菌苔,製成菌懸液。

(2)增殖噬菌體:取汙水樣2mL,置於三角燒瓶內,加入100mL三倍濃縮牛肉膏蛋白腖水培養基及2mL大腸桿菌菌液,於37℃振蕩培養12~24h。注意:最好選取天然汙水,如河水等。

(3)製備噬菌體裂解液:將上述培養液離心(2500r/min)15min,所得上清液用細菌過濾器過濾。取少量過濾液接入牛肉膏蛋白腖水培養基中,37℃培養過夜,以做無菌檢查。若無細菌生長,表明菌已除盡。注意:過濾除菌時一定要做到無菌操作。

(4)噬菌體的檢測:於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滴加大腸桿菌菌懸液一滴,用無菌塗棒塗布成一薄層。待平板上菌液幹後,滴加上述濾液數小滴於平板面上,將平板置於37℃培養過夜。如濾液內有大腸桿菌噬菌體存在,加濾液處便出現無菌生長的蠶食狀透明斑。

2.噬菌體的純化和增殖

(1)噬菌體樣品的稀釋:將已證明含有噬菌體的濾液用牛肉膏蛋白腖水培養基按10倍稀釋法稀釋成10-1、10-2、10-3、10-4、10-5稀釋度。

(2)倒底層平板:取直徑9cm的平皿5隻,每皿倒入約10mL底層瓊脂培養基,依次標明10-1、10-2、10-3、10-4和10-5。

(3)製備上層混合液:取5支試管,依次標明10-1、10-2、10-3、10-4和10-5分別向每支試管中加入0.2mL對數期的大腸桿菌菌液,並對號加入0.1mL各稀釋度的噬,菌體濾液,搖勻,37℃保溫5min。

(4)倒上層平板:將製備好的上層混合液分別加到含4mL50℃保溫的上層瓊脂培養基試管中,充分搖勻,然後對號倒入底層瓊脂已凝固的平板上,待上層瓊脂凝固後,置於37℃培養18~24h。注意:上層培養基瓊脂的濃度(0.6%)十分重要,過高或過低對形成噬菌斑均有較大的影響。

(5)噬菌體的純化:在噬菌斑分布較分散的平板上,用接種針挑取典型(圓形)的噬菌斑,接種於含有大腸桿菌的牛肉膏蛋白腖水培養基中,37℃培養18~24h,再依上述方法進行分離純化,直到平板上出現的噬菌斑的形態、大小完全一致(圖14-2)。

圖14-2 噬菌體效價測定(引自M.T.馬迪根)a.雙層平板法操作步驟;b.噬菌斑

(6)噬菌體增殖:將純化的噬菌體裂解液按約1∶4的比例加入對數期大腸桿菌菌液中,37℃振蕩培養24~48h,使噬菌體增殖。如此重複數次,可得到高效價的噬菌體。

3.噬菌體效價的測定

(1)敏感菌活化:將大腸桿菌接入裝有20mL牛肉膏蛋白腖水培養基的錐形瓶中,30℃振蕩培養12~16h。

(2)倒底層培養基:將底層培養基融化後按每皿10mL倒底層平板,共12個,分別標記10-7、10-8、10-9和對照,每種各3皿。

(3)噬菌體稀釋:取0.5mL噬菌體濃縮液(增殖液),加到含4.5mL牛肉膏蛋白腖水培養基的試管中進行10倍系列稀釋,依次稀釋到10-9稀釋度。

(4)噬菌體與菌液混合:取12支無菌空試管分別標記為10-7、10-8、10-9和對照各3支。用無菌吸管分別取10-7、10-8、10-9稀釋度噬菌體各0.1mL加入相應標記的無菌空試管內(每個稀釋度3個重複),在對照管中加入0.1mL無菌水。然後在上述各試管中分別加入0.2mL大腸桿菌菌液,震蕩試管使之混合,於37℃水浴中保溫5min。注意:噬菌體與細胞的比例。測定噬菌體效價應採用低感染複數,指示菌的細胞密度不宜過高,一般控制在1×107個/mL為宜。

(5)加上層培養基:取50℃保溫的上層培養基5mL分別加入上述各試管中,立即旋搖混勻,再快速倒入相對應編號的底層培養基平板上,放在檯面上搖勻,使上層培養基鋪滿平板,凝固後,於37℃培養24h。注意:倒上層培養基時速度要快。

(6)統計噬菌斑:仔細觀察平板上形成的噬菌斑,記錄結果。

【實驗報告】

1.實驗結果

(1)將各平板上的噬菌斑數記錄於下表。

表14-1 平板上的噬菌斑數

(2)從上表中選取一組噬菌斑數在30~300個間的數值來計算噬菌體樣品中的效價值。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N為效價值;Y為平均每皿噬菌斑數(PFU);X為稀釋度;V為取樣量,單位為mL。例如,當稀釋度為10-8時,取樣量為0.1mL/皿,同一稀釋度中3個平板上的噬菌斑的平均值為186個,則該樣品的效價為:

2.思考題

(1)噬菌體效價的涵義是什麼?有幾種表示法?用哪一種方法測得效價更準確?為什麼?

(2)要證實獲得的噬菌體裂解液中確有噬菌體存在,除用本實驗使用的雙層平板法觀察噬菌斑外,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予以證實?

(3)試比較分離純化噬菌體與分離純化細菌在基本原理和具體方法上的異同。(陳宜濤)

相關焦點

  • 土壤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及菌落觀察——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幾種分離純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術。(2)了解四大類微生物的菌落特徵。【實驗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土壤中的微生物無論是數量和種類都是極其多樣的,因此,土壤是我們開發利用微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地,可以從中分離、純化到許多有用的菌株。在土壤中,不同種類的微生物絕大多數都是混雜生活在一起的。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的分離純化。
  • 「實驗」PCR產物的分離純化
    一、實驗目的1、掌握PCR產物純化的原理。2、掌握PCR產物膠回收的操作方法。二、實驗原理利用低熔點瓊脂糖凝膠電泳DNA片段,分離目的條帶DNA,然後紫外光下切割含目的DNA條帶的膠塊,利用膠回收試劑盒回收純化DNA片段。
  • 重組蛋白和多肽的分離純化(3)
    層析技術應用於蛋白質的分離純化開始於60年代,現在已成為蛋白質分離純化的高分辨的方法。在重組蛋白的分離純化中,各種分離模式都得到應用。羥基磷灰石層析常用於抗體的分離純化,對其分離的機制還了解的不清楚,但涉及介質上鈣離子和磷酸根與蛋白上帶電殘基的相互作用。傳統的片狀羥基磷灰石物理和化學穩定性比較差,僅能在低流速條件下使用,新的球形羥基磷灰石克服了以上缺點,對於其它方法不易分離的蛋白質,可以用羥基磷灰石層析進行分離純化。
  •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優選
    蛋白分離純化實驗有煩惱嗎?看似風平浪靜的「平衡-上樣-洗滌-洗脫」的蛋白純化操作,實則險象環生,一點樣品或者buffer的改變都有可能讓那首「從頭再來」響徹耳邊。人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一件得心應手的蛋白純化工具,有時候可以讓你更早的沐浴在快樂的科研之風下。
  •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二)
    簡單沉澱是一次性完成,分級沉澱是分次加入沉澱劑,使不同的蛋白質在不同沉澱劑濃度下分別沉澱,從而被分離開來。一般沉澱核酸、多糖等雜質都是簡單沉澱,比如MnCl2、硫酸魚精蛋白、鏈黴素等核酸沉澱劑。分離蛋白一般會儘量避免變性因素,以保證目的蛋白的生物活性。
  • 環境中微生物的檢測和分離純化
    2、學習並掌握各種無菌操作技術,並用此技術進行微生物稀釋分離、劃線分離接種。 3、用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法分離微生物。 4、認識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體會無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實驗原理 1、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在這裡生活的微生物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是極其豐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插所,也是發掘微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地,可以從土壤中分離、純化得到許多有價值的菌株。
  • 幹細胞的分離純化
    而所謂細胞純化(cell purification)更進一步強調從原代培養前成分混雜的異質性細胞懸液中或者從培養物中獲得單一類型細胞的過程。通過細胞分離和純化過程,使得培養物成為單一型培養物,甚至是遺傳特性完全一致的培養物,後者即細胞系或細胞株。
  • 細菌生長曲線的測定——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1)了解細菌生長曲線的特點及測定的原理。(2)學習用比濁法測定大腸桿菌的生長曲線。【實驗原理】將少量的細菌接種到一定體積的、合適的新鮮液體培養基中,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定時測定培養液中的細菌數量,以細菌數量的對數作縱坐標,生長時間作橫坐標,繪製的曲線為生長曲線。生長曲線是微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於液體培養時所表現出的群體生長規律。
  • 質粒DNA的分離、純化和鑑定
    在製作酶譜、測定序列、製備探針等實驗中需要高純度、高濃度的質粒DNA,為此需要大量提取質粒DNA。大量提取的質粒DNA一般需進一步純化,常用柱層析法和氯化絕梯度離心法。該系統中含有的試劑和柱子可以用於10次100-500ml質粒培養液的分離和純化,試劑包括: 150ml 細胞懸浮液,150ml 細胞裂解液,150ml 中和液,100ml Wizard 大量DNA純化樹脂,125ml Wizard柱子洗脫溶液和10支Wizard帶有存儲離心管的柱子。
  • 超大孔填料在蛋白質分離純化中的應用
    1970年代出現了大孔和微孔無機材料矽填料,雖然增大了孔道、提高了層析的解析度和流速,但只能在PH2-7.5範圍內穩定,不利於分離純化在鹼性範圍內穩定的蛋白質或是需要鹼性層析條件的分離,從而限制了其在大規模快速分離蛋白質層析上的應用。多孔聚合物微球由於其高的比表面積、高的機械強度和多樣的表面特徵,常被用作層析分離純化的填料。
  • 中華草龜肉抗腫瘤活性肽的分離純化及鑑定研究
    先採用截留分子量10&nbspkDa的超濾膜對酶解液進行截留,再通過Sephadex&nbspG-75、G-50及LH-60等層析技術手段對截留所得活性成分進行分離純化。RP-HPLC譜圖的結果表明,最終分離純化出了一個純度較高的抗癌活性組分TP-1,其IC50值約為2.7&nbspmg/mL,呈明顯的抗癌劑量依賴性與時間依賴性,且對正常細胞毒性極小。
  • 原生質體的應用、分離、純化、培養
    用於分離細胞器和大分子   7. 種質資源保存   二、原生質體分離、純化   原生質體分離的最基本原則是保證原生質體不受傷害及不損害它的再生能力。   1.原生質體的收集、純化與活力測定   經酶解處理後,得到的混合物是一個由原生質體、細胞團與細胞碎片等組成的混合液,只有將雜質和酶液去掉,使原生質體純化,才能進行培養。   (1)收集:原生質體混合液用濾網(40-100 μm)去掉沒有降解的細胞及組織,收集濾液。
  • 水中細菌總數及大腸菌群的測定——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1)學習水中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數量測定的方法。(2)了解大腸菌群指數在飲用水細菌學檢查中的重要性。【實驗原理】為檢驗飲用水是否達到衛生標準,需要進行水中的細菌數量及大腸菌群數的測定。細菌總數可以說明水質被汙染的程度,一般來說,細菌數量越多,汙染的程度越高。
  • 鵝骨膠原蛋白鈣螯合肽的分離純化及結構鑑定
    MS)、紫外光譜(UV)和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測定其胺基酸序列和結構,合成結構明確的鵝骨膠原蛋白活性肽,並對其活性進行驗證。為鵝骨膠原肽補鈣劑的製備、結構解析和補鈣機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實驗支撐。  1 鵝骨膠原蛋白酶解  鹼性蛋白酶酶解製備的鵝骨膠原蛋白鈣螯合肽,水解度高達52.17%,鵝骨膠原蛋白酶解液的鈣螯合活性為48.97?mg/g。鵝骨膠原蛋白酶解物具有較高的鈣螯合活性,可用於進一步的分離純化。
  • 如何優雅的完成噬菌體的擴增和定量實驗?實驗汪必備! | 小奧課堂
    本文將針對噬菌體展示技術的噬菌體增殖和擴增實驗細節進行探討、分享具體實驗過程的經驗,以其原理為根本來指導實驗過程,以精益求精的實驗過程,增加噬菌體展示技術在抗體發現過程中的成功率。; 從噬菌粒的多樣性傳遞到含有噬菌粒的大腸桿菌的多樣性,是噬菌粒質粒電轉大腸桿菌的內容; 從含有噬菌粒的大腸桿菌的多樣性傳遞到噬菌體的多樣性則是噬菌體擴增的內容,也是本文實驗經驗關注的問題。
  • 乾貨 | 蛋白分離純化搞不定?看這裡!
    蛋白質分離純化方法已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之一,而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工作較為複雜,需要根據不同的蛋白質制定出相應的策略,採用不同的方法。蛋白質分離純化方法有哪些?一、沉澱法1、 鹽析實驗原理:中和蛋白質表面電荷並破壞水化膜。
  • 第五屆製藥分離純化技術學術論壇第三輪通知
    由蘇州工業園區醫藥分離純化產業聯盟協會主辦的「製藥分離純化技術學術論壇」已成功舉辦四屆,邀請來自國內外報告嘉賓近百位,累計吸引國內外從事分離純化行業的專家和技術人員近2000位,對國內醫藥下遊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逐步成為國內最專業、規模最大和反響最熱烈的行業學術專題論壇之一。
  • 從零開始了解蛋白質的分離純化
    這些藥物蛋白,不論其來自於天然的組織中,還是經過重組表達,從製藥工藝流程角度來說,都離不開分離純化這一步驟來獲得高純度的目標蛋白。因此,分離純化方法已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之一。只有了解蛋白質的分子量、溶解性、等電點等基本性質,才能達到有效分離。本文主要闡述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各種方法及其原理,以及每種方法的適用範圍,有助大家更全面、更徹底的了解蛋白純化技術的發展。
  • 乾貨分享|慢病毒包裝與純化實驗操作+視頻
    1)含有目的基因的慢病毒RNAi幹擾載體的構建和質粒純化提取。2)慢病毒載體,包裝系統共轉染病毒包裝細胞293T等。3)培養48hrs-72hrs左右,收集含有病毒的上清培養液。4)病毒的純化和濃縮。5)分裝-80℃保存。6)滴度測定目的基因鑑定。
  • 實驗專欄丨親和層析法純化抗體技術指南來了!
    在生產階段,抗體一般都存在於複雜的細胞中,而且它們的大部分應用都需要純化後使用。在多種不同的技術中,親和層析是純化抗體最具選擇性、快速和容易的純化方法。 (請耐心花2分鐘閱讀完本文,建議推薦給小夥伴一起學)親和層析是液相層析方法中選擇性和通用性最好的技術,依賴於蛋白及其配體的可逆性定點結合,如激素與其受體,酶與其底物,抗體與抗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