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染色解析:你知道這些細菌的顏色嗎?

2020-12-06 紡織導報

微生物染色解析:你知道這些細菌的顏色嗎?

發表時間:2018/7/31

早在遠古時期,人類就開始使用天然染料對織物進行染色。19 世紀開始,價格便宜且製取方便、色譜廣的合成染料逐步佔領市場。但是,有些合成染料因合成前體或者產物對人體有致癌、致敏的作用而被禁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環保的生活理念開始備受推崇。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可通過發酵培養的方法穩定地產生天然色素,色素產量高,被認為是目前可能替代合成染料的主要天然染料來源之一。近年來,其在紡織品染色中的應用逐步得到關注。



此外,微生物產生的天然染料的發色基團還能夠進一步經化學修飾,得到更為廣泛的光譜;一些蒽醌類的微生物染料除色彩明亮外,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在織物的功能性整理上同樣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微生物染色之細菌的顏色


紫色桿菌:藍色和紫色

自然界中產藍紫色色素的微生物比較少,因此,天然的藍色色素比較罕見。1997年日本報導了一種能夠產生藍色桿菌素和紫色桿菌素的細菌,這種細菌來源於汙染的蠶絲:蠶絲在潤溼狀態下放置幾個月,有一部分變色為藍紫色,從蠶絲上分離出了該菌株,隨後利用有機溶劑四氫呋喃從菌體中萃取色素。利用該色素對不同織物進行染色實驗,發現該色素性能穩定,色澤良好,適用於蠶絲、羊毛、棉等天然纖維的染色。



弧菌:紅色

有研究者從海洋沉澱物中分離出一種能夠產生鮮豔的紅色染料的菌株——弧菌,並採用其產生的靈菌紅素實現了對羊毛、錦綸、蠶絲等織物的染色。細菌培養過程:首先將基礎的海水培養基(SBRM)瓊脂平板上的單菌落接種到含有SBRM液體培養基的錐形瓶中,在30 ℃、轉速為200 r/min的搖床上培養12 h,隨後進行擴大培養,通過過濾、濃縮、洗脫等步驟進行提純即可獲得靈菌紅素。



微生物染色之真菌的顏色


黑麴黴孢子粉:色澤可調節

黑麴黴是廣泛分布在穀物、空氣和土壤中的麴黴屬真菌,作為食品著色劑可應用於醬油、醋等副食品上。有研究者創造性地採用馬鈴薯葡萄糖作為液體培養基,將一定量的混合稀土加入到黑麴黴孢子粉的擴大培養液中作為染色液,後加入滅菌的蠶絲織物進行染色。不僅得到了勻染性好的織物,染後織物的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可達到4級或4~5級,日曬牢度達到3級,而且可通過控制加入孢子粉的質量來改變織物的色澤深淺。



紅麴黴菌:紅、紫、橙、黃

紅麴黴菌能產生大量的天然紅曲色素,紅曲色素中主要含有6種醇溶性的色素和4種水溶性的色素,主要有紅色素、紫色素和橙色素、黃色素等。有研究者直接採用紅麴黴菌對蠶絲織物進行染色,具體方法為:將培養好的紅麴黴菌接種到培養液中,在28~30 ℃培養作為擴大培養液,後加入稀土作為媒染劑,對滅菌後的蠶絲織物進行低溫染色,染色織物的各項牢度均能達到基本服用要求。



尖孢鐮刀菌:粉紫色

有研究者從感染根腐病的柑橘樹根中分離出了5種尖孢鐮刀菌,從中篩選了一種能夠產生粉紫色蒽醌染料的菌株,並將其應用於羊毛織物的染色。發現織物不僅可獲得亮麗的色澤,並且色牢度較高,水洗牢度、摩擦牢度和耐汗漬牢度、日曬牢度均可達到紡織品服用性能要求。



冬蟲夏草菌:6種紅色

冬蟲夏草BCC1869是一種昆蟲病原真菌,可製造出6種紅色萘醌類物質,這些萘醌類的物質的化學結構類似於商用紅色顏料紫草素和紫朱草素。研究表明,由冬蟲夏草菌培養的萘醌類物質具有極高的熱穩定性和較強的耐酸鹼性、抗菌性,因此,冬蟲夏草BCC1869作為紅色的染料對紡織品進行染色後整理具有巨大的商業應用價值,但是利用其進行染色的相關報導目前還未出現。



(來源:紡織導報)


相關焦點

  • 微生物法處理細菌染色廢水
    微生物法處理細菌染色廢水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引言微生物實驗室每年產生大量的細菌染色廢水,這些廢水中主要染料有美蘭、結晶紫、蕃紅等鹼性染料,它們結構複雜,難以降解,具有潛在毒性,若直接排放不僅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也間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 微生物大世界 | 革蘭氏染色法、美麗的黴菌、製作乳酸菌……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少年」科普活動~
    說到細菌,你想到的是什麼?你有想過細菌也是很美的藝術品麼?快來跟我們的老師一起看看吧!
  • 細菌的簡單染色和革蘭氏染色
    簡單染色法是只用一種染料使細菌著色以顯示其形態,簡單染色不能辨別細菌細胞的構造。革蘭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麥病理學家C.Gram所創立的。革蘭氏染色法可將所有的細菌區分為革蘭氏陽性菌(G+)和革蘭氏陰性菌(G—)兩大類,是細菌學上最常用的鑑別染色法。
  • 【詳解】微生物基礎檢測操作之革蘭氏染色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項
    (1)染色原理由於微生物細胞含有大量水分,機體是無色透明的,與周圍背景沒有明顯的反差,必須進行染色,使經染色後的菌體與背景形成明顯的色差,從而能更清楚地觀察到其形態和結構。 微生物中細菌、致病菌是很小的生物體,必須通過染色的方法,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得清楚,並且還可以通過染色的方法鑑別革蘭氏染色特性,以及是否長有鞭毛、周毛、莢膜和芽孢等。(2)染色方法①簡單染色法簡單染色法又叫作普通染色法,只用一種染料使細菌染上顏色,觀察細菌的形態。
  • 和田玉翠青有染色的你知道嗎!
    和田玉翠青現在很火,價錢水漲船高,但是很多玉友不一定知道翠青也能七十二變!放在裡面前你能識別嗎?有些鐲子沒有顏色可以經過人工讓它獲取顏色,真的翠青顏色特別自然,理紋、結構也會清晰見底(下圖真品)、均勻有條;反觀染色的翠青很不自然,理紋有明顯對接(下圖假翠青),兩邊的翠色太過去死板,顏色也或許鮮豔,肉跟翠對接之處有明顯的不自然。
  • 革蘭氏染色技術——染色機制
    革蘭氏染色雖然在1884年就已經提出,但關於其染色機制一直是個謎。你了解革蘭氏染色機制嗎?教科書上的機制是正確的嗎?染色流程及結果一般來說,革蘭氏染色的基本流程包括:①細菌塗片,微火乾燥;②草酸銨結晶紫染色1-2min,水洗;③碘液媒染1-2min,水洗;④95%乙醇脫色;⑤沙黃復染1-2min,水洗,擦乾後顯微鏡鏡檢。革蘭氏陽性菌顯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顯紅色。
  • 做微生物的你,這些微生物培養與分離的方法你都知道嗎?
    大多數細菌均可以通過人工方法培養,只有將微生物培養出來才能對它進行研究、鑑定和應用。
  • 細菌染色法——革蘭氏染色法
    1.細菌染色法由於細菌的細胞極其微小又十分透明,因此用水浸片或懸滴觀察法在光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時,只能看到其大體形態和運動情況。若要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和構造,一般都要對他們進行染色。染色法的種類有很多,表解如下:2.革蘭氏染色法在上述的各種染色法中,以革蘭氏染色法最為重要。這一染色方法由丹麥醫生漢斯·克裡斯蒂安·革蘭於1884年所發明,最初是用來鑑別肺炎球菌與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間的關係,後推廣為鑑別細菌種類的重要特性之一。
  • 微生物鑑定基礎——革蘭氏染色
    革蘭氏染色的基礎是不同細菌細胞壁的不同。革蘭氏陽性菌通常具有厚的肽聚糖層,可以保持初染媒染的染料。而革蘭氏陰性菌肽聚糖層比較薄,初染媒染的染料在乙醇脫色時逸出。所以作為關鍵點來說,就是細胞壁,任何影響細胞壁的事件都有可能導致革蘭氏染色的錯誤結果。比如菌齡(細菌的培養時間)很重要,太嫩的細胞壁還沒有形成,太老的有可能又自融了。
  • 實驗六:1.細菌的簡單染色和革蘭氏染色 2.顯微鏡油鏡的使用
    一、實驗目的:1.學習微生物塗片、染色的基本技術,掌握細菌的單染色法。
  • 微生物實驗中 細菌計數的方法
    細菌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在微生物實驗中,細菌計數的實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計數器測定法   即用血細胞計數器進行計數。取一定體積的樣品細胞懸液置於血細胞計數器的計數室內,用顯微鏡觀察計數。
  • 帶孩子了解病毒、細菌、微生物
    這本《穿越微生物王國》就是該套漫畫百科之一,主題是微生物。全書共分四部分:走進微生物的世界、身懷絕技的微生物、人類身體裡發起的微生物總動員、微生物舉辦的美食盛宴。你認識世界上最小小小小小的生物嗎?
  • 你知道這些與翡翠處理相關的知識嗎?
    翡翠顏色豐富多彩,具有細膩潤通的特性,非常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所以中國人一向對翡翠情有獨鍾。由於翡翠稀少而美麗,所以優質的天然翡翠價格非常昂貴。你知道這些與翡翠處理相關的知識嗎? 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吧!處理是指非傳統的、尚不被人們接受的優化處理方法,處理會損傷寶石的結構,甚至使寶石發生不可逆轉的破壞性變化。翡翠的處理方法包括酸洗漂白充填處理、染色處理、覆膜處理。1.
  • 你真的會做革蘭氏染色實驗嗎?
    但大家在日常的革蘭氏染色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過這樣的問題:明明是革蘭氏陰性菌,怎麼我的染色結果是陽性呢?或者怎麼陽性菌被我染成陰性了呢?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偏差? 革蘭氏染色是一項經典的細菌鑑別手段,自19世紀80年代丹麥的醫師GRAM創立起,至今已經近一個半世紀,仍舊在細菌的檢測和鑑定分類上被廣泛應用著。
  • 細菌的形態結構觀察和染色技術實驗——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1)掌握幾種常用的細菌染色方法。(2)初步認識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徵。【實驗原理】細菌的個體形態主要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圖3-1)。有的細菌細胞除了細胞壁、細胞膜等基本結構以外,還具有芽孢、莢膜、鞭毛等特殊結構,是菌種分類鑑定的重要指標。由於細菌細胞既小又透明,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時難以識別,故一般要經過染色才能做形態和結構的觀察。用於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鹼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類。在中性、鹼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細菌細胞通常帶負電荷,而鹼性染料在電離時帶正電荷,所以很容易與細胞結合而使細菌著色,因此細菌染色多用鹼性染料。
  •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檢驗醫學考試材料:細菌常用染色技術
    臨床標本的細菌形態學檢査方法主要包括染色標本和不染色標本的檢查,不染色標本主要用於檢查細菌的動力和運動情況,如用於檢測霍亂弧菌;染色標本不僅用於觀察細菌的形態、大小及排列方式,還可根據染色結果將細菌進行分類,故而是形態學檢查的常用方法。下面我們來一起總結下常用的細菌染色技術。根據所用染料是一種還是多種,細菌染色法分為單染色法和復染色法。
  • 革蘭氏染色技術——由來
    革蘭氏染色是細菌鑑定的常用技術之一,根據染色結果可將細菌分為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
  • 紅心柚子是染色的?實驗告訴你真相
    然而這兩天,姜女士打來電話說,自己買的紅心柚子可能是染色的,這有可能嗎?   姜女士最近在網上買了幾個紅心柚,切開柚子一看啊,她覺得不對勁。「有兩個打開一看,果肉的顏色分布不均勻,我上網查了下,說有可能是被染色的。」我們上網查詢發現,不少網友說買到過顏色怪異的紅心柚子,懷疑柚子是染色的?那麼染色的柚子真的存在嗎?   我們隨機採訪了街上的市民。
  • 細菌鞭毛的負染色方法
    細菌作為原核生物沒有特定的細胞核,它的遺傳物質散落在細胞質中,基本的細胞結構還有細胞膜、細胞壁。鞭毛是某些細菌特有的運動器官,細菌可以通過調整鞭毛的旋轉方向來改變運動狀態。細菌的鞭毛自細胞膜長出,游離於細菌細胞外,鞭毛的長度常超過菌體若干倍。在做電鏡實驗時,鞭毛由於反差弱,可視化往往需要藉助負染色。負染之後的鞭毛結構在深色背景下呈陰性反差,結構清晰可見。
  • 小細菌背後的大學問:微生物竟然也能「作畫」
    ,你第一時間會想起什麼?在科學家的眼中,微生物有了另一個用途:「畫畫」的好材料。  色彩絢麗的嫦娥奔月圖、季節變換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近日,瀋陽藥科大學生命科學與製藥學院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培養皿做畫布,微生物做「顏料」,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藝術作品——其實,這些絢麗的色彩,是微生物自己「長」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