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種的孢子分離法可以分為哪幾個步驟?操作期間應該注意什麼?

2021-01-16 張瓊懂三農

本文系作者張瓊懂三農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孢子分離法是指在無菌條件下,使食用菌的孢子在適宜培養基上萌發成菌絲體,再經過栽培試驗篩選比較,獲得性狀優良、能用於栽培的純菌種。孢子分離法主要是對擔孢子或子囊孢子進行分離,而擔孢子和子囊孢子均是有性繁殖產生的產物,多數為單核或多核的單倍體,一般可供雜交育種,但通常孢子萌發的菌絲不能直接用於生產。少數擔孢子萌發形成異核體菌絲,可以形成子實體,但這些擔孢子萌發獲得的純培養物,必須經過栽培試驗篩選方能在生產中使用。孢子分離法過程較煩瑣,工作量大,所需時間長,且必須通過出菇試驗才能篩選出好的菌種。孢子分離法可分為單孢分離法和多孢分離法。

食用菌孢子

(一)孢子採集

選擇出菇早、性狀典型、生長健壯、成熟度適宜的優良個體作為種菇,最好是第一潮或第二潮菇。雙孢蘑菇、草菇等應採摘菌膜即將開裂的子實體,香菇、平菇等則應採摘菇體八成熟即將釋放孢子的子實體。種菇選定後,用無菌水清洗菇體表面,晾乾,切去多餘菌柄,僅留下1.5~2.0cm。常見孢子採集方法如下。

食用菌栽培

1.孢子採集器收集、孢子採集器由玻璃罩(頂部有孔)、搪瓷盤、培養皿、金屬支架(插種菇用)和紗布等組成。在搪瓷盤內墊幾層紗布,上面放置一個直徑為70~90mm的培養皿,其內放入金屬支架,培養皿外加蓋玻璃罩,玻璃罩頂部孔口用棉塞塞好。將組裝好的孢子採集器用雙層紗布包起來,經高壓滅菌後備用。孢子收集可在接種箱或超淨工作檯上進行。用75%的酒精棉球對種菇進行表面消毒,再用無菌水衝洗3次,無菌紗布吸乾表面水分。用鑷子夾住種菇菌柄,使菌褶向下插於孢子採集器的金屬支架上,蓋上玻璃罩。為了滿足種菇開傘彈射孢子時的溼度要求,同時防止雜菌侵入,可在搪瓷盤中的紗布上倒少量無菌水,然後將孢子採集器置於適溫下(16-28℃)促進孢子彈射,經1-2d,即可在培養皿中看到落下的孢子印。在無菌條件下,將種菇連同金屬支架一起拿掉,蓋好培養皿,用透明膠帶封上或用紙包紮好備用;若長期保存,可放入冰箱內冷藏。

食用菌栽培

2.三角瓶鉤懸法多用於銀耳、先準備好已滅菌的裝有約1cm厚固體培養基的三角瓶以及金屬鉤。選取新鮮成熟的耳片,削去耳根及基質碎屑。在無菌操作臺上,用無菌水反覆衝洗耳片,然後切取肥厚的耳片部位,放入燒杯內,用無菌水再衝洗數次,無菌紗布或吸水紙吸表面水分將處理好的耳片取一小塊孕面朝下鉤在金屬鉤上,懸掛於三角瓶內,塞上棉塞。在2325℃條件下培養1-2d.孢子會落在培養基上。無菌條件下,取出金屬鉤與耳片,塞上棉塞保存備用。

農民在採收銀耳

(二)多孢分離

多孢分離法是將多個孢子接種在同一培養基上使其萌發,隨機自由交配,從而獲得純菌種的方法。包括斜面劃線法和塗布分離法。1.斜面劃線法在無菌條件下,用接種環蘸取少量的孢子,在斜面培養基上自下面上輕輕劃線避免劃破培養基表面;接種完畢,灼燒試管口,塞上棉塞,25℃恆溫培養;待孢子萌發出菌絲,並自由配對結合後,挑選長勢旺的菌落,轉接於新的試管斜面上繼續培養,即可得到純菌種。

新鮮的食用菌

2.塗布分離法按照無菌操作要求,用接種環蘸取少量的孢子,放入裝有無菌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搖勻,製成孢子懸浮液;吸取孢子懸浮液,滴1-2滴於斜面或平板培養基上,轉動試管或培養皿使懸浮液均勻分布於培養基表面,或用接種環將培養基上的懸浮液塗布均勻。25℃恆溫培養,挑選長勢健壯、生長較快的菌落,移接於斜面培養基上培養,即可得到純菌種。上述兩種方法得到的純菌種,必須進行出菇試驗,從出菇的群體中選擇優良個體,進行組織分離,方能獲得在栽培生產中使用的菌種。

蘑菇zai'p

(三)單孢分離

單孢分離法是在採集到大量孢子的基礎上,經過稀釋,使孢子之間互相分開,各個孢子單獨萌發出菌絲。單孢分離方法包括玻片稀釋分離法和平板稀釋分離法。同宗結合的食用菌而言,單孢分離獲得的純菌種具有結實性,但單孢菌株群體性狀分化較大,必須經過出菇試驗後,才能挑選優良個體進行組織分離,獲得可用於生產的純菌種;對異宗結合的食用菌而言,由單個孢子發育而來的單核菌絲僅能作為雜交育種的試驗材料,絕對不能製備菌種用於栽培生產。

相關焦點

  • 固體菌種生產方法可以分為哪些步驟?每個步驟分別需要注意什麼?
    一、母種擴繁母種培養基必須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方可使用,母種擴繁須在嚴格無菌的條件下操作。原始母種數量有限,一般允許轉接3~4次,均稱繼代母種。母種擴大培養時,一次培養一批,每次使用其中一部分,其餘的保藏備用。應避免多次轉管降低菌種生活力,同時防止雜菌汙染,以保證菌種純度。
  • 請問,食用菌生產是用孢子繁殖,還是用菌絲體繁殖?
    菌種生產程序,通常分為母種、原種和栽培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級、二級、三級菌種。其中母種的分離選育技術性強,要求精化;而原種和栽培種的製作則比較簡單。而生產用菌種是栽培種。分離得到的菌種食用菌母種的分離,可分為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以及基內菌絲分離等。1.孢子分離法孢子分離法,是用食用菌的有性孢子或無性孢子萌發成菌絲,培養成菌種的方法。
  • 海燕說三農:菌種保存與復狀需要的材料
    保存期間,應注意檢查,及時補充無菌石蠟,不可使培養基露出液面。使用時直接挑取少量菌絲即可,保存的蛹蟲草菌應連續轉接2次才能恢復正常長勢。保藏時注意事項:調整培養基:保藏母種的培養基,其配方中應加入0.25%的磷酸氣二鉀等緩衝劑,以防止酸性增大。控制好溫度:必須注意保藏溫度。保藏菌種的場所不能陽光直射,要遮陽並通風。防止溫度低於4C,使培養基結冰致蛹蟲草菌死亡。
  • 工業微生物菌種的選育、保藏和培養
    從自然界分離獲得菌株 從自然界分離新菌種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採樣、增殖培養、純種分離和性能測定等。 採樣 採樣地點的確定要根據篩選的目的、微生物的分布概況及菌種的主要特徵與外界環境關係等,進行綜合、具體地分析來決定。如果預先不了解某種生產菌的具體來源,一般可從土壤中分離。
  • 自然界工業菌種的分離篩選
    自然界工業菌種分離篩選的主要步驟是:採樣、增殖培養、培養分離和篩選。如果產物與食品製造有關,還需對菌種進行毒性鑑定。 一、採樣 以採集土壤為主。 二、增殖培養 一般情況下,採來的樣品可以直接進行分離,但是如果樣品中我們所需要的菌類含量並不很多,而另一些微生物卻大量存在。此時,為了容易分離到所需要的菌種,讓無關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數量上不要增加,即設法增加所要菌種的數量,以增加分離的機率。
  • 菌種保存常見問題解答
    摘要:分離純化後才能獲得單一菌株,單一菌株進行菌種保藏才有意義,防止菌種交叉汙染和變異,這也是菌種保存的基本原則1、菌種保存管能保存黴菌及酵母菌嗎?對於黴菌等真菌需培養7 天進行保存,而酵母菌需培養三天將孢子洗脫下來進行保存,保存管中的小瓷珠可以作為介質來吸附孢子和菌絲,相當於砂土保存法中砂土作為載體起到的作用。2、所有的菌都能保存嗎?如果不是的話,什麼樣的菌可以保存?什麼樣的菌不可以保存?答:可以。
  • 食用菌菌種如何分級?有哪些種類?液體菌種的優缺點有哪些?
    在野生環境下,食用菌的菌種指的是孢子,也就相當於植物的種子一樣,讓其在一定條件下形成菌絲體和子實體。但是在人工栽培食用菌的過程中,通常是將經過人工培養的純菌絲體連同培養基質一起叫做菌種。比如說我們常見的袋裝食用菌菌種,在開始栽培的時候,就已經長滿了菌絲。因此食用菌菌種是指經人工培養,用於繁殖的菌絲體或孢子。今天,山九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食用菌菌種該怎麼分級?
  • 菌種保存方法匯總
    甘油冷凍保藏法    本方法適合於中、長期菌種保藏,保藏時間一般為2-4年左右.(1)用火焰滅菌的接種環取斜面菌種在平皿上劃線分離單菌落.(2)平皿倒置於30℃或37℃恆溫培養箱,培養24-48小時,至單菌落的大小為3mm左右.
  • 菌種保藏的幾種方法
    低溫、乾燥和隔絕空氣是使微生物代謝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種保藏方法雖多,但都是根據這三個因素而設計的。 保藏方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傳代培養保藏法  又有斜面培養、穿刺培養、皰肉培養基培養等(後者作保藏厭氧細菌用),培養後於4—6℃冰箱內保存。
  • 微生物檢測基礎操作
    所用的活體可以是整個動物;也可以是某個離體活組織,例如猴腎等;也可以是發育的雞胚。接種的方式是注射,也可以是拌料餵養。培養基經高壓滅菌後,用經過滅菌的工具(如接種針和吸管等)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含菌材料(如樣品、菌苔或菌懸液等)於培養基上,這個過程叫做無菌接種操作。在實驗室檢驗中的各種接種必須是無菌操作。
  • 菌種遺傳特性的改變原因分析
    從菌種遺傳機理這一微觀角度來看,菌種遺傳特性的改變主要有如下三個原因。  ① 異核現象導致微生物群體發生變異。某些菌絲生長時會和鄰近的菌絲細胞間發生吻合,形成異核菌絲體(簡稱異核體),即在一條菌絲裡含有幾個遺傳特性不同的細胞核,共同生活在均一的細胞質裡。異核體可以由遺傳性不同的菌絲吻合後形成,也可由多核菌絲中個別核發生突變而產生。異核體所產生的單核或多核的孢子具有不同的遺傳特性和不同的生長繁殖速度,其結果是伴隨著菌種傳代培養,菌種的遺傳特性發生改變。
  • 你知道菌種如何保存嗎?
    菌種在生產季節過後,不管是母種、原種還是孢子,都需要保存妥善,以便下一個生產季節使用。你知道菌種如何保存嗎?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在夏季的室溫中,各種食用菌的母種、原種和栽培種,接種後均可在1個月內長好,若不再接種或用於生產,則會很快敗壞。
  • 培養母種的組織分離法如何操作?怎樣製作原種培養基?如何接種?
    一、培養母種的組織分離法如何操作?與孢子分離法一樣,組織分離法先選出子實體,進行消毒、洗淨、擦乾的步驟,再削去皮,將菌肉切成黃豆大小的小塊,用接種針挑取一塊,接種在試管中馬鈴薯洋菜培養基的斜面上。因此,組織分離不用長大的子實體,而是用小子實體,在耳基部位縱切開,裡面菌絲較多,撕成小塊,就可接種了。也可在原種或栽培種的瓶中,待生有子實體原基時,鑷取一小塊用來接種。二、怎樣製作原種培養基?根據菌的品種不同,原種培養基也分為很多種類型,下面主要介紹兩種類型的培養方式。
  • (包含微生物檢測的接種、培養、分離純化、鑑定和保存等)
    所用的活體可以是整個動物;也可以是某個離體活組織,例如猴腎等;也可以是發育的雞胚。接種的方式是注射,也可以是拌料餵養。註:有所接種必須無菌操作培養基經高壓滅菌後,用經過滅菌的工具(如接種針和吸管等)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含菌材料(如樣品、菌苔或菌懸液等)於培養基上,這個過程叫做無菌接種操作。
  • 離心機分離技術注意事項及操作步驟
    離心機分離技術注意事項:   1.通常離心機使用都會有登記表,請在使用前正確登記(使用者、轉子、轉速、時間)。   2.離心管一定要平衡好,放入轉子時也要注意位置平衡。絕對不要超過離心機或轉子的最高限轉速。   3.一定要在達到預設轉速後,才能離開離心機;若有任何異狀,要立刻停機。
  • 土壤中放線菌的分離與純化
    2掌握微生物實驗的基本生物技術,主要包括無菌操作技術,純種分離技術,純種培養技術,以及抗生素檢測等。3掌握合成培養基,選擇培養基的製備方法。放線菌可以產生抗生素,抑制其他菌種的生長,故可用金黃色葡萄球菌(G+)和大腸桿菌(G-)作指示菌鑑別放線菌。高氏一號合成培養基是培養放線菌的培養基。
  • 微生物檢驗的基本操作技術匯總!
    (2)斜面接種法   主要用於經劃線分離培養所獲得的單個菌落的移種,以及觀察細菌的某些培養特徵。   以菌種移種為例,其接種方法是:   ①取一菌種管和培養基管,置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間,拇指壓住兩管底部上側面,使菌種管位於外側,培養基管位於內側;   ②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別旋鬆兩管棉塞。
  • 數據分析主要有哪幾個步驟
    大致可分為如下七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問題   在進行真正的數據分析操作之前,要首先分析你的需要,你為什麼要進行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為了什麼。   第四步:數據清洗   數據清洗也成數據清理,有些人是把這一步驟和數據處理步驟放在一起了,你也可以這樣做,只是要記得這是兩個不同的先後繼承性的步驟,小編認為,在數據進行規範化處理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