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如同其他作物生產一樣,要生產就得有種子,小麥播種要有小麥種子,玉米播種要有玉米種子,同樣食用菌生產也得需要菌種,而生產用食用菌菌種究竟是採取孢子繁殖,還是採取菌絲體繁殖,這又需要知道菌種製作有關知識,了解菌種製作的生產程序,這樣要回答上述問題也就簡單了。
菌種生產程序,通常分為母種、原種和栽培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級、二級、三級菌種。其中母種的分離選育技術性強,要求精化;而原種和栽培種的製作則比較簡單。而生產用菌種是栽培種。
食用菌母種的分離,可分為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以及基內菌絲分離等。
1.孢子分離法
孢子分離法,是用食用菌的有性孢子或無性孢子萌發成菌絲,培養成菌種的方法。這種菌種生活力較強,但孢子個體之間有差異,且自然分化現象較嚴重,變異大,需經出菇試驗才能在生產上應用。
2.組織分離培養法
利用子實體內部組織,實際就是菌絲體進行無性繁殖而獲得母種的簡便方法,即組織分離。該法操作簡便,菌絲生長發育快,品種特性易保存下來,特別是雜交育種後,優良菌株用組織分離法能使遺傳特性穩定下來。
3.基內菌絲分離培養法
利用食用菌生育的基質作為分離材料,來得到純菌種的一種方法,叫基內菌絲分離法。
此種分離方法是適宜只有在特定的季節才出現,而且是朝生暮死,不易採得的子實體。基內分離法與組織分離法不同之點是,乾燥的菇木或耳木中的菌絲常呈休眠狀態。接種後有時並不立刻恢復生長。因此,有必要保留較長的時間(約1個月),以斷定菌絲是否能成活。基內菌絲分離法又可分為,材中菌絲分離(即菇木或耳木分離法)及土中菌絲分離法等
母種獲得以後,為了滿足菌種生產的需要。應選出優良、純度高的母種進一步擴大為原種。栽培種就是將原種進一步擴大培養成三級種,它和原種的接種及培養相同。原種和栽培種獲得說白了就是母種的菌絲體的擴大培養。
因此,食用菌生產不是採用的孢子繁殖,而是採用的菌絲體繁殖,你明白了嗎?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益,請點讚!關注百度,關注我的百家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