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是一類什麼樣的生物呢?真菌究竟是植物還是動物呢?

2020-09-13 宇宙小百科

許多年前,喜歡旅行的法國作家哈德·克魯獨自一人前往南美。當他踏進巴西叢林時,他被美麗的自然風光所吸引。

一天,他穿過一片茂密的灌木叢,在開闊的草地上看到一個奇怪的白色「小雞蛋」。起初,他以為是鳥蛋或蜥蜴蛋。當他觸摸它時,他發現它柔軟有彈性。克虜伯覺得很奇怪。他想拿起來看看。突然,他發現「雞蛋」在不斷地膨脹,「蛋殼」很快就出現了一條細小的裂縫,然後一分為二,一把橙色的小傘從裡面跳了出來。經過仔細觀察,克虜伯發現它原來是一個蘑菇。

這種蘑菇的生長速度驚人,在兩個小時內就長了50釐米。克魯深感震驚,完全忘記了時間。黃昏時分,生長迅速的蘑菇發生了一個驚人的變化:在黃色的雨傘下,它突然抖出一個白色透明的網狀「薄紗」,被拖到地上,就像歐洲女士們穿的長裙。然後,美麗而奇怪的蘑菇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此時,森林已是夜色低沉,一道綠光從傘下發出,反射出網狀的「薄紗」,耀眼奪目。氣味吸引了無數的昆蟲並在它周圍飛來飛去。回家後,克魯普回國後詢問植物學家才知道,這種奇怪的蘑菇屬於竹蓀菌,是一種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關於真菌的故事很多,但離我們不遠。

是植物,還是動物

我們每天都和真菌打交道,比如做麵包或饅頭的酵母,釀酒用的釀酒酵母,提取青黴素的青黴素,剩菜的毛黴,以及我們吃的各種蘑菇,如真菌、香菇和平菇。那麼真菌是什麼樣的有機體呢?真菌是植物還是動物?你可能會在一些舊的教科書或科普書中看到真菌屬於植物,但現在一些較新的教科書或科普書籍將真菌與植物分開,認為真菌不屬於植物。很多人對此很困惑。

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200多年前開始。人們普遍認為,瑞典博物學家林奈是第一個將真菌分類為植物的人。在他1735年寫的重要著作《自然系統》中,他把地球上的生物分成兩個王國: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植物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使自身食物(光合自養),不能移動,細胞有細胞壁。另一方面,動物不含葉綠素,不能自己生產食物,依靠進食或捕捉現成的有機物或其他有機體作為食物。

絕大多數動物都能活動,而且細胞沒有細胞壁。真菌不同於上述動植物。如果沒有葉綠素,它們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它們都有細胞壁,大部分不能運動。相對而言,真菌和植物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林奈屬植物也包括了真菌。同時,由於真菌不產生種子,只靠孢子繁殖,過去,真菌和其他不產種子、不靠孢子繁殖的藻類、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統稱為孢子植物。長期以來,人們根據林奈的兩個系統將真菌視為植物。在植物學教科書、自然教科書和一些科普書籍中,真菌也被定義為植物。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物學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對真菌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

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對真菌在植物界的地位提出了許多質疑,並對真菌的地位提出了許多新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是美國生物學家魏泰克。

1959年和1969年,他提出了將生物體分為四界和五界的意見,包括將真菌從植物界分離出來,建立一個單獨的真菌王國。他的主要依據是真菌的營養方式完全不同於動植物,主要是腐生或寄生的。魏泰克的觀點得到了國內外大多數生物學家的認可,肯定了將真菌從植物界分離出來,單獨建立真菌王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在國內外一些新教材中,將真菌從植物界中分離出來,按真菌界分別討論。

真菌什麼樣

真菌是什麼生物?總之,真菌是一大類不含葉綠素的真核生物,具有細胞壁和異養吸收。它們在形態、繁殖和營養方面的主要特徵如下

首先,絕大多數真菌有機體是由菌絲體組成的,也就是說,它們的細胞非常薄,呈絲狀結構。例如,根黴是夏季食物黴變的最常見原因,它在食物上長出大量鬆散的白色「棉毛」,這是它的有機體。因為菌絲體很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白色的「棉毛」很快就變成了黑色。這是因為它們很快產生了大量深褐色的孢子,白色鬆散的菌絲體隨後老化解體。

另一個例子是平菇,木耳和香菇。在營養生長旺盛的時期,它們的生物也生長出大量白色鬆散的菌絲,但隨後菌絲體分化形成傘狀、耳狀或其他不同形狀的子實體,並在子實體上產生大量孢子進行繁殖。如果我們從其子實體的任何部位取一點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我們也可以看到它們也是由許多菌絲組成的。真菌的菌絲體有細胞壁。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甲殼素。菌絲中有細胞核,說明菌絲具有生殖功能。

其次,真菌的繁殖方式多種多樣,繁殖能力強,但不產生種子,而是通過無性繁殖或有性繁殖產生大量孢子進行繁殖。不同真菌產生的孢子在類型、大小、形狀和顏色上都不同。因為真菌的孢子很小,必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此外,真菌的菌絲體在適宜的條件下也能分裂、生長和繁殖。

真菌在繁殖過程中產生的孢子數量驚人。例如,一株紫芝每天可產生2.5億個孢子,

磷多孔菌可產生約36億個孢子,

扁平層孔菌可產生300億個孢子。

直徑為0.5米的大馬勃產生的孢子數量更是驚人。一位從南美遠徵歸來的人曾在回憶錄中生動地描述了與馬勃的邂逅:「那天,我獨自一人在森林裡散步。在我面前,有一個被枯葉覆蓋的樹坑。我沒注意,就踩在上面掉進了泥裡。當我從坑中拔出腳來,正暗自慶幸沒有受傷時右腳下卻發出了『叭』的一聲,我感覺一個東西被踩破了。突然,黑煙出現在我面前。我的鼻子被黑煙強烈地刺激了一下,感到一陣陣酸溜溜的。淚水從我的眼睛裡湧出,我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噴嚏,我周圍的黑煙終於消散了。這時,我看到腳下有一個南瓜狀的白色大菌,破裂處有少量黑煙嫋嫋而出。原來,這就是號稱,「植物催淚彈」的馬勃。

從馬勃身上冒出的黑煙是其數億個孢子。這些散落的孢子落在地上後,可以長出小馬勃。由於它對人類有強烈的刺激性,南美印第安人把它作為抵抗敵人的特殊武器。歐洲殖民者當時遭受了巨大的痛苦。為了掠奪南美洲的橡膠資源,他們派出大批軍隊入侵南美。當地印第安人為了抵抗殖民者,常常把敵人引到茂密的馬勃林中,隱蔽起來。當敵人踩到馬勃上,被「黑煙」燻得狼狽不堪時,再跳出來反擊。

最後,真菌獲得營養的途徑是異養的,即不能自己生產食物,而是依靠現成的有機物(腐生)或活的動植物和人體(寄生)的分解利用,一些物種與其他生物共存。所謂腐生植物,就是通過分解死的動植物殘體和各種有機物來獲取營養的方法。

這些真菌生活在土壤、垃圾、草、水果和各種食物中。它們可以直接吸收和使用一些小分子糖或胺基酸。然而,對於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如纖維素、木質素、脂肪、澱粉、蛋白質等,真菌分泌大量的胞外酶,將其分解成小分子物質,製成溶液,然後在高滲壓下吸收到體內。寄生是指真菌寄生在動植物和人體上,直接從寄主植物中吸收營養物質。此外,一些真菌與其他生物(植物、藻類和動物)共存。它們相互依賴,一方面為共生生物提供利益,另一方面從共生生物中獲取營養。

所有這些特徵表明真菌與動植物有很大的不同。它們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而是一個獨立的有機體群。

真菌不是細菌

真菌和細菌是同一物種嗎?客觀地說,真菌和細菌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二者的共同特點是都有細胞壁,營養是異養的,即腐生或寄生的。

然而,真菌和細菌有很大的區別。例如,細菌的細胞壁組成以肽聚糖為主,真菌多為甲殼素;真菌的營養方式為異養(腐生或寄生),大多數細菌和真菌為腐生或寄生。腐生細菌通過分解各種有機物獲得營養,而寄生細菌則直接從動植物或人體等宿主吸收營養。

細菌和真菌的區別在於有些細菌是自養的,包括光合自養和化學自養。光合自養細菌含有細菌葉綠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自身的營養物質,如光合細菌。但它們的光合過程與植物並不完全相同。細菌的光合作用不產生氧氣。當細菌氧化硫化氫產生能量時,細菌氧化硫化氫產生硫。

真菌和細菌最大的區別是細菌細胞內只有核物質,沒有核膜和核仁。我們稱之為原核生物。無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等細胞器。然而,真菌細胞中存在真核生物,即有核膜和核仁。有線粒體、高爾基體和內質網等細胞器。

此外,細菌和真菌在結構上也有很大的差異。細菌的形狀有球形、杆狀和螺旋形,它們都非常小。除少數單細胞型外,大多數真菌都是由菌絲組成的,其生物量遠大於優良細菌。高等真菌的有機體也有一定的組織分化,且結構相對複雜雜。所以,與細菌不同,真菌不包括細菌。此外,真菌不包括放線菌。雖然放線菌是絲狀的,但它們和細菌一樣屬於原核生物。

真菌從何而來

關於真菌的起源有許多謎團。首先,很難確定真菌在地質歷史上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其次,真菌起源於什麼樣的生物,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據推測,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大約在37億年前到35億年前。原核生物(藍藻和細菌)出現在35億到32億年前。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進化而來。據推測,真核生物誕生於大約15億年前至14億年前。真菌是真核生物,所以最原始的真菌不可能比這個時期更早出現在地球上。

至於真菌起源於什麼樣的生物,一般推測真菌起源於原始鞭毛蟲。這些原始鞭毛蟲是單細胞生物。它們有鞭毛。其中一些含有葉綠素,是光合自養的。有些鞭毛蟲沒有葉綠素,是異養的。後來,含有葉綠素的鞭毛蟲進化為藻類,而不含葉綠素的鞭毛蟲進化為真菌。這個假說是基於原始低等真菌是單細胞的,帶有鞭毛。也有人認為某些真菌是在某些藻類失去葉綠素後發育起來的。後來,經過從低到高、從水生到陸生的漫長進化過程,真菌發展成了現在人們所見到的各種真菌類群。擔子菌是最高級的類群。

真菌廣泛分布於各種水體和陸地,到處都有真菌孢子和菌絲。據估計,世界上有超過100萬至150萬種的真菌,但目前世界上只有約7萬種被描述,仍有大量真菌物種有待發現和鑑定。

相關焦點

  • 真菌是一類什麼樣的生物呢?真菌究竟是植物還是動物呢?
    關於真菌的故事很多,但離我們不遠。是植物,還是動物我們每天都和真菌打交道,比如做麵包或饅頭的酵母,釀酒用的釀酒酵母,提取青黴素的青黴素,剩菜的毛黴,以及我們吃的各種蘑菇,如真菌、香菇和平菇。那麼真菌是什麼樣的有機體呢?真菌是植物還是動物?
  • 蘑菇是植物嗎?真菌究竟是怎麼生活的?
    那麼,你是否曾想過,生長在草地上一動不動、拔起來還有很多「根」一樣細絲的蘑菇是植物嗎?真菌、細菌,傻傻分不清我們都知道蘑菇屬於真菌。既然有真菌,那難道還有假菌不成?其實,真菌的名字是和另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對應的,那就是——細菌。有人要問了:那說明真菌和細菌不同嘍?
  • 植物-真菌互作新發現:華南植物園最新研究揭示水玉簪屬植物與真菌伴侶的互作模式
    這種共生關係被認為在植物從海洋拓展到陸地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隨後在植物的多樣性演化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研究植物-真菌互作的模式體系。自然界中有一大類植物寄生於光合自養植物與真菌形成的共生體系之上(第三方欺騙者),它們從菌根真菌獲取有機營養物質但並不對真菌進行回報,以此形成了真菌異養(Mycoheterotrophy)的寄生生活方式。
  • 世界上的最大動物、植物、真菌都是哪種?最大真菌比藍鯨重4倍
    地球生命史上出現過千千萬萬的生命物種,它們各自在不同的時期在地球上生長繁衍,但是絕大部分的地球生物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滅絕了,滅絕的比例甚至高達99.99%,也就是說如今生存下來的生命物種只是地球上已經出現過的生命物種種類的萬分之一。
  • 病原真菌與昆蟲:有害生物的「正能量」
    Connell基於熱帶雨林的研究提出,具有寄主專一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植食性昆蟲等「有害生物」有利於森林樹種共存和多樣性維持。 植物病原真菌和昆蟲會影響植物物種共存和多樣性 我們先來認識這兩種「有害生物」。
  • 恐怖的殭屍真菌,神秘的冬蟲夏草,真菌也能殺死動物?
    一說到真菌,人們大多數想到的是蘑菇、靈芝等生物,它們在我們的印象中和植物一樣,不怎麼會動,也不具有什麼攻擊力,一般對動物的影響也是誤食後的食物中毒、致幻等狀況。但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這類真菌,它們會在昆蟲的身體內成長,它們能將昆蟲變為一個軀殼,甚至能控制昆蟲的大腦,將它們變成一具「喪屍」。那麼,來一起看看這兩種駭人聽聞的「殺手」真菌吧。
  • 好真菌·壞真菌·抗真菌
    □記者 楊青平    生物界大致可以分為人、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我們平時常說細菌,很少說真菌,甚至把真菌也當成細菌。細菌是單個的細胞,肉眼看不見。真菌按形態可以分為酵母菌、黴菌、擔子菌。
  • 研究揭示土壤動物與叢枝菌根真菌相互作用促進植物生長
    土壤真菌群落組成複雜多樣,包括從植物病原菌到共生菌等功能多樣的物種。共生菌中的叢枝菌根真菌(AMF)可幫助植物獲取生長所需的磷素(P)。雖然已揭示植物宿主和非生物因素與AMF群落的聯繫,但是對於較高營養級的土壤動物(原生生物和線蟲)如何通過捕食作用影響AMF群落結構和功能尚不清楚,難以建立有效的線蟲定向調控措施,提升植物生產力和養分利用率。
  • 科學家們的發現:與植物相比,真菌與動物的關係更近!
    這些蘑菇萌芽於地下真菌,它們使得真菌能夠到處傳播。而地下部分的真菌則專心於收集食物。除了細菌和原生生物,真菌是地球上最為常見的生物了。大多數真菌都很小,但是科學家們也發現過極其巨大的單個真菌。真菌可以在黑暗環境中生存,但是它們必須依靠食物存活。大多數以死去生物的殘留物為能量來源,但也有一些喜好活的東西。雖然這樣,真菌很少為人們所注意,只有很少的種類才有常用名,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真菌都生活在它們的食物體內,只有在繁殖時才可見。
  • 那你也許不能吃蘑菇,因為真菌和動物真的很像
    蘑菇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真菌,那真菌算不算是素食呢?這個問題很難給出一個定論,但如果世間沒有真菌這種生物類別的話,那麼所有的真菌一定會被劃歸到動物的行列,而不會劃歸為植物。從外表上看起來,真菌更像植物,但除去外表,真菌的各個方面與動物簡直是如出一轍。
  • 作物根系轉錄組與根中的真菌群落結構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改變土壤營養狀況、pH、溫度、水分和通氣等會影響土壤理化性質的措施也會對植物根際區域微生物群落結構產生影響。劉俊傑等(2008)研究表明,施磷會顯著影響大豆根際細菌和真菌群落結構。在特定土壤類型及環境下,植物類型是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主要因素。
  • 南京土壤所揭示土壤動物與叢枝菌根真菌相互作用促進植物生長
    土壤真菌群落組成複雜多樣,包括從植物病原菌到共生菌等功能多樣的物種。共生菌中的叢枝菌根真菌(AMF)可幫助植物獲取生長所需的磷素(P)。雖然已揭示植物宿主和非生物因素與AMF群落的聯繫,但是對於較高營養級的土壤動物(原生生物和線蟲)如何通過捕食作用影響AMF群落結構和功能尚不清楚,難以建立有效的線蟲定向調控措施,提升植物生產力和養分利用率。
  • 【ISME】華南植物園揭示水玉簪屬植物與真菌伴侶的互作模式
    這種共生關係被認為在植物從海洋拓展到陸地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隨後在植物的多樣性演化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研究植物-真菌互作的模式體系。自然界中有一大類植物寄生於光合自養植物與真菌形成的共生體系之上(第三方欺騙者),它們從菌根真菌獲取有機營養物質但並不對真菌進行回報,以此形成了真菌異養(Mycoheterotrophy)的寄生生活方式。
  • 內生真菌與植物防禦機制的關係
    植物內生真菌可以通過多樣化途徑來增強植物體的營養生理和抗性機能,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肖佳雷、來永才等人對內生真菌與植物的防禦機制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入地探討。那些生活史中的某一階段生活在植物組織內,但對植物組織沒有引起明顯病害症狀的真菌,包括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階段營表面生的腐生菌,對宿主暫時沒有傷害的潛伏性病原菌和菌根菌,就是指植物內生真菌。
  • 味道鮮美的蘑菇屬於植物嗎?請看蘑菇家族和真菌王國的科普故事
    蘑菇味道鮮美讓人回味無窮,喜歡吃蘑菇的朋友是不是覺得蘑菇屬於植物類呢?其實,蘑菇在生物學上既不屬於植物類,也不屬於動物類,相反,它屬於獨立於植物和動物之外的自成一界的真菌類,下面小編帶大家深入蘑菇與真菌的世界,讓你感嘆地球生物的神奇之處。
  • 初識科學-真菌(Fungus)
    真菌不同於動物,植物和細菌,自稱一界。主要有酵母菌,黴菌,塊菌(蘑菇)和其它菌。目前發現的真菌有超過10萬種。 真菌的尺寸:真菌的大小變化非常大,從幾微米到地球上最大的生物體都有。真菌分為單細胞和多細胞菌類。單細胞真菌較小,如酵母菌,其大小約為2-13微米。 真菌的組成結構:真菌屬於真核生物,具有複雜的細胞結構,如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以及細胞器(如,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等)。 真菌沒有和植物一樣的葉綠體。所以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自己需要的營養物質。真菌只能通過降解周圍的物質來獲取營養物質。
  • 蟲草哥:冬蟲夏草是植物還是動物?是蟲子還是草?
    植物還是動物?是蟲子還是草?冬蟲夏草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冬蟲夏草,一物也。冬則為蟲,夏則為草,蟲形似蠶,色微黃,草形似韭,葉較細。那麼冬蟲夏草是植物還是動物?冬蟲夏草,第一次遇到這個名字或看到實物的人,大都是這麼認為的。蒲松齡對冬蟲夏草如此描畫:「冬蟲夏草名符實,變化生成一氣通,一物竟能兼動植,世間物理信難窮」。
  • 氣候變暖導致真菌異變,未來將有更多植物倒下,人類該反思了
    自然界也是如此,每一種動物或植物是與生態系統孤立的。其中,植物除了與地面上的生物存在聯繫之外,與地下的生物也存在密切聯繫,比如地下的真菌「夥伴」。許多植物的根部形成了絲狀網絡,這些就是菌根真菌的傑作。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迅速的氣候變化會導致菌根真菌發生變化,進而導致植物枯萎死亡。那麼什麼是菌根?是什麼原因導致菌根真菌發生變化呢?
  • 基因敲除真菌編輯服務
    真菌,複數真菌,是真菌界約144,000種已知生物中的任何一種,包括酵母,鐵鏽,黑穗病,黴菌和蘑菇。真菌的種類很多,包括粘菌和卵菌(水菌),它們不屬於真菌界,但通常被稱為真菌。 Chromista王國中有許許多多這類的真菌樣生物。真菌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生物之一,對環境和醫學具有重要意義。
  • 氣候變暖導致真菌異變,未來將有更多植物倒下,人類該反思了
    自然界也是如此,每一種動物或植物是與生態系統孤立的。其中,植物除了與地面上的生物存在聯繫之外,與地下的生物也存在密切聯繫,比如地下的真菌「夥伴」。許多植物的根部形成了絲狀網絡,這些就是菌根真菌的傑作。根據報導,近期有科學家在美國生態學會上提出了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植物的真菌夥伴對植物來說擁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們的存亡決定著植物的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