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科學-真菌(Fungus)

2021-03-02 一樹書

真菌不同於動物,植物和細菌,自稱一界。主要有酵母菌,黴菌,塊菌(蘑菇)和其它菌。目前發現的真菌有超過10萬種。

 

真菌的尺寸:真菌的大小變化非常大,從幾微米到地球上最大的生物體都有。例如蘑菇,大小不一。真菌分為單細胞和多細胞菌類。單細胞真菌較小,如酵母菌,其大小約為2-13微米。

 

真菌的組成結構:真菌屬於真核生物,具有複雜的細胞結構,如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以及細胞器(如,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等)。

 

真菌沒有和植物一樣的葉綠體。所以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自己需要的營養物質。真菌只能通過降解周圍的物質來獲取營養物質。所以真菌自己很少運動,通常附著在有機體表面。

 

雖然沒有葉綠體,但是好多真菌有不同鮮亮的顏色,如紅色,黃色,綠色等,主要起到保護自己避免紫外線照射。有些顏色鮮亮的真菌是有毒菌。因此,小朋友千萬不要在野外採摘不明來源的蘑菇。

 

真菌通過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種方式。如蘑菇,在蘑菇帽下面的是菌鰓,蘑菇成熟到一定程度,菌鰓下面的會產生好多孢子,孢子擴散長成新的真菌。

 

 

 

真菌的用途:(1)食物來源,如食用的蘑菇,發酵的酵母。(2)真菌可降解有機物,在自然界生命循環中起到重要作用,如碳,氮,和氧循環過程。(3)有些真菌還能產生抗生素,用於殺死細菌呢!

 

真菌的危害:有些真菌也可以引起疾病,稱為病原菌。所以有的野外的真菌會帶來嚴重的疾病。這就是為什麼不能隨便採摘野外蘑菇的原因。不僅有毒,而且會引起疾病。

《時空的科學秘密》(全2冊),團價79元,適合6-12歲青少年。

🌍24小時揭秘我的世界+100億光年宇宙漫遊,這兩本書是Scholarstic UK為孩子打造的輕鬆談話式科普書。內文插畫採用誇張抽象、簡潔明了、大膽自由的雙色卡通風格,語言詼諧風趣,滿滿的英式幽默,仿佛一場科學脫口秀,讓孩子在忍俊不禁中恍然大悟,在開懷大笑後意猶未盡。

榮獲藍彼得圖書獎,2018年超級暢銷書。英國Scholastic出版品牌重磅打造

「行走的科學家」 為全世界兒童奉獻的科普力作。「輕鬆對話式」科普,賦予科普快樂精神,一分鐘對科學砰然心動。將科學引入生活,讓硬核知識通俗淺顯。發散科學通識思維,萬物運轉的原理盡在掌握。

相關焦點

  • PNAS:真菌在氮循環中的作用
    與大部分的真菌不同,AM真菌從糖中獲得能量給養,並在它們的共生體上生長,而不是在有機體的分解物上。不過,令人驚奇的是,研究人員發現,AM真菌能夠在腐爛的有機物上茁壯成長,並從中獲得大量的氮。分析結果表明,在根部真菌數量龐大,因此植物根部也存在著同樣多的氮。另外,真菌壽命比根的生命短暫的多,因此這項發現表明了在生態系統中氮循環的速度。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發光真菌
    發光生物是自然界的奇妙創造,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界均有一些發光的種類。海洋中發光水母已為人們所熟知,且水母發光蛋白原理已見科學報導。全球已知有97種生物發光真菌類群。發光真菌依靠螢光素酶而發光,當螢光素在有氧的情況下被螢光素酶催化而發生反應時,會從其子實體或菌絲髮出光。由於在醫學、農業與生態環境傳感器等領域有廣泛應用,生物發光真菌受到關注。
  • 中印科學家聯合考察發現一種新型發光真菌
    圖為發現的新型發光真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圖為發現的新型發光真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中新網昆明9月7日電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網站7日發布消息:中印科學家在印度東北部聯合考察時,從梅加拉亞邦竹林中的枯死竹莖上發現一種新型發光真菌。據介紹,全球已知有97種生物發光真菌類群。由於在醫學、農業與生態環境傳感器等方面的廣泛應用,生物發光真菌一直受到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 科學美國人60秒 | 有頭屑者可能擁有獨特的真菌菌群
    As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ey spotted 10 times as much of a type of fungus called Malassezia on dandruffy scalps versus the healthy cohort.
  • 《生化危機7》開坑:殭屍真菌的理論依據
    virus ['vaɪrəs] 病毒bacteria [bæk'tɪərɪə] 細菌fungus ['fʌŋgəs] 真菌fungi [ˈfʌŋgaɪ; ˈfʌngɪ; ˈfʌndʒɪ] 真菌(複數)parasite ['pærəsaɪt] 寄生蟲zombie ['zɒmbɪ] 殭屍mold
  • 魚病知識--真菌的分類初識
    最近筆者在做海洋微生物普查的微生物分離工作,發現對真菌的認識嚴重不足,特別是對其形態和分類的認識過於片面了,因此,在查閱相關資料後,筆者對真菌的分類及形態學做一定的初步梳理,以便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
  • 關於真菌基因組分析
    1:關於真菌基因組次級代謝分析可以使用SMURF和AntiSMASH,基因組注釋使用MAKER,
  • 解讀真菌界的新星,讓人又愛又恨的籃狀菌
    ,全球真菌估計總數為300多萬種,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只發現了其中14.4 萬種,像木黴、青黴、酵母菌等,都是大眾所比較熟悉的。Antioxidant hydroanthraquinones from the marine algal-derived endophytic fungus Talaromyces islandicus EN-501.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80(1):162-168.
  • 微生物所等在調控地衣型真菌形態轉變與共生方面獲進展
    地衣作為先鋒生物,能夠風化巖石形成土壤,在地球生態演替中發揮重要功能,是一大類與綠藻或藍細菌共生的專化型真菌,佔自然界已知真菌數量的20%。系統分析表明,地衣化和去地衣化在真菌進化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共生的地衣與寄生、菌根及腐生真菌之間均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 重金屬(類金屬)元素與真菌的作用機制研究獲進展
    真菌是廣泛存在於水體、土壤等環境中的一類微生物,真菌對(類)重金屬是否具有強耐受性?金屬對真菌EPS產量和生物化學組成有何影響?二者是否會產生絡合配位作用?上述研究結果對深入了解真菌對金屬(類金屬)的耐受性、真菌EPS對(類)金屬元素的地球化學循環及其在重金屬汙染修復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 Nature Communications:表生條件下真菌對金氧化還原作用的證據
    澳大利亞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礦產資源中心(CSIRO Mineral Resources)呼慶博士(Tsing Bohu)研究組,近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金與真菌相互作用的最新成果,發現金以納米顆粒形式富集在真菌菌絲的表面(圖1)並首次提出在地表條件下真菌可以氧化並溶解環境中的金。
  • 魏江春院士組在調控地衣型真菌形態轉變與共生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地衣是一大類與綠藻或藍細菌共生的專化型真菌,佔自然界已知真菌數量的20%。系統進化分析表明,地衣化和去地衣化在真菌進化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共生的地衣與寄生、菌根及腐生真菌之間均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地衣是互惠共生的典範,也是揭示真菌進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對象。
  • PNAS:真菌能利用RNAi 抵禦病毒
    來自馬裡蘭大學生命科技學院生物系統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真菌也會利用這種機制來防禦病毒的侵襲,這說明RNA幹擾在免疫方面作用的廣泛性,也為其分子機制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觀點。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
  • 中科院微生物所在調控地衣型真菌形態轉變與共生方面獲得突破性進展
    地衣是一大類與綠藻或藍細菌共生的專化型真菌,佔自然界已知真菌數量的20%。系統進化分析表明,地衣化和去地衣化在真菌進化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共生的地衣與寄生、菌根及腐生真菌之間均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地衣是互惠共生的典範,也是揭示真菌進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對象。
  • 研究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研究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6:14:16 中國醫學科學院胡友財等研究人員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 恐龍大滅絕時代傷害陸地植物,真菌植物組合有機體地衣獲蓬勃發展
    地衣是藻類和真菌共生的複合體。由於菌、藻長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無論在形態上、結構上、生理上和遺傳上都形成了一個單獨的固定的有機體,所以把地衣單列為地衣植物門。本門植物約有500屬26000種。地衣地衣到處都是,你已經見過它百萬次了,只是你可能沒意識到。你在城市裡散步時,巖石、牆壁或樹上看到的粗糙或灰色斑點,都是常見的地衣。
  • 今日科技話題:茶樹起源演化、玉兔二號、高分十一號02星、海底「樹葉」、新型發光真菌、胰島細胞皮下移植
    ▲圖為發現的新型發光真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網站9月7日發布消息:中印科學家在印度東北部聯合考察時,從梅加拉亞邦竹林中的枯死竹莖上發現一種新型發光真菌。據介紹,全球已知有97種生物發光真菌類群。由於在醫學、農業與生態環境傳感器等方面的廣泛應用,生物發光真菌一直受到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郭立華發現真菌多組分環狀單鏈DNA病毒
    目前,多組分真菌RNA病毒已經被廣泛報導,但是還沒有多組分真菌DNA病毒的報導,並且在國際上,只有真菌RNA病毒的侵染性cDNA克隆被成功構建,還沒有真菌DNA病毒侵染性克隆成功構建的報導。
  • 散文|《初識阿爾山》
    《初識阿爾山》文/一路向北自畢業以來就聽說過有個阿爾山,也一直想親臨此地,在即將告別部隊,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地方人時,終於圓了這個曾經的初夢。看著他們,我的思緒不自覺地走回到了昨天,那時一起風裡雨裡,一起並肩作戰,一起談天說地,一起籤約草原,一起…………,好多個一起,而今天卻不同了,他們穿著軍裝,而我沒有,他們集合訓練,而我沒有,他們共同就餐,而我也沒有,往事了,往事了,往事只能回味……初識阿爾山,又見好兄弟,心情自然是滿滿的喜悅,喜悅之餘,我也感受到了他們肩上的責任,為使命而戰,為榮譽而戰,為綠色爭光,為軍旗添彩,他們無疑是最可愛可敬的
  • 尹文兵 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真菌天然產物挖掘——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尹文兵研究員分享《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真菌天然產物挖掘》。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主講嘉賓介紹//精彩搶先看/真菌是世界上第二大物種,可產生豐富多彩,結構多樣化的天然產物。真菌天然產物對人類健康非常重要。基因組數據幫助我們清楚的知道真菌能夠產生多少化合物,有多少生物合成的基因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