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印科學家聯合考察發現新型發光真菌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複合系統構建團隊許建初研究組,從2018年開始聯合印度科學家在印度東北部進行了多次聯合考察,考察隊從印度東北部梅加拉亞邦竹林中的枯死竹莖上發現一種發光真菌,在GenBank資料庫中對新型真菌的序列進行標準BLAST搜索,對nrITS和nrLSU區域的形態學特徵和系統發育分析都表明,
-
中外科學家 聯合考察發現新型發光真菌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記者9月1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複合系統構建團隊許建初研究組與國外同行合作,發現了一種發光的真菌新物種。發光生物是自然界的奇妙創造,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界都有一些發光的種類。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發光真菌
發光生物是自然界的奇妙創造,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界均有一些發光的種類。海洋中發光水母已為人們所熟知,且水母發光蛋白原理已見科學報導。全球已知有97種生物發光真菌類群。發光真菌依靠螢光素酶而發光,當螢光素在有氧的情況下被螢光素酶催化而發生反應時,會從其子實體或菌絲髮出光。由於在醫學、農業與生態環境傳感器等領域有廣泛應用,生物發光真菌受到關注。
-
今日科技話題:茶樹起源演化、玉兔二號、高分十一號02星、海底「樹葉」、新型發光真菌、胰島細胞皮下移植
——《科技日報》4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9月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
-
會發光的蘑菇可照亮夜路;高壓氧療也可延緩衰老
竹以菇亮:一種新型發光蘑菇來自印度和中國的研究團隊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地區開展田野調查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會發光的「電蘑菇」(electric mushrooms,這一稱呼來自當地居民)。這一引人驚嘆的新型蘑菇生活於枯死的竹子上,具備生物發光性,也就是自主發光的能力,最後被中印科學家們命名為Roridomyces phyllostachydis。註:Roridomyces為小菇屬(Mycenaceae)的一個分支,廣泛分布於溫帶地區。阿薩姆邦的這個新物種是迄今為止在印度發現的第一種Roridomyces屬真菌。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極光:沙丘
內容簡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極光類型,並將之稱為「沙丘」。考慮到極光形成的原因,並類比於「波狀雲」的形成,將這種極光形成的原因與「重力波」聯繫起來。並詳細分析了「重力波」影響下這種新型極光形成的機制。
-
科學家發現量子點發光強度倍增方法
科學家發現量子點發光強度倍增方法 2020-11-24 科技日報 董映璧 【字體:但是,該效應伴隨著等離子體激元誘導的能量轉移,從而導致量子產率大幅降低,因此無法通過增強吸收來提高量子點的發光強度。 為了克服這些限制,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納米生物工程實驗室和混合光子納米材料實驗室的員工創造了一種薄膜混合材料,該材料由聚合物基體上的一層量子點組成,該基體上覆蓋了一層等離子銀納米顆粒。
-
科學家利用真菌為深空太空人打造活體防護罩
在人類希望將機組人員送入深空飛行任務時,全世界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面臨的最重大挑戰之一是如何保護他們免受輻射。空間輻射可能是一個重大挑戰,並對太空飛行器內的太空人構成風險。一組研究人員在先進的被動輻射防護系統上有了一個有趣的發現,該系統使用了某些類型的真菌。科學家們知道,某些類型的真菌在地球上的高輻射環境中茁壯成長。
-
科學家改造出植物界「螢火蟲」 能在黑暗中自發光
,科學家利用生物技術,成功將發光蘑菇的基因移植到菸草植物上,讓植物在整個生命周期都能持續散發明亮的綠色可見光。 據報導,生物發光是指生物體內發生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進而自體發光的現象,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為螢火蟲。不過除螢火蟲外,生物發光現象其實在一些真菌、魚類、海洋無脊椎動物中也都存在。只是,過去通常會忽略,植物是否也能表現出這種特性。科學家將發光蘑菇的基因移植到菸草植物上,讓植物在整個生命周期都能持續散發明亮的綠色可見光。
-
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是一種新型的發光材料
打開APP 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是一種新型的發光材料 中國科學報 發表於 2020-11-10 10:14:01 近日,河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先後在《先進科學》和《納米能源》發表。
-
新型冠狀病毒的「幫兇」——病原真菌到底是什麼鬼?
2020年1月29日,武漢金銀潭醫院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文章,他們對以往病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發現99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中,有5名患者出現了疑似合併真菌感染的狀況。真菌與病原真菌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與植物、動物和細菌不同,真菌細胞外表存在著細胞壁,其中甲殼素(又叫幾丁質)為主要成分,區別於植物細胞的纖維素。能導致人類致病的真菌約有300多個種類。提到病原真菌感染,「腳氣」往往是大眾腦海浮現的第一個關聯詞。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將量子點用於...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
-
科學家們的發現:與植物相比,真菌與動物的關係更近!
這些蘑菇萌芽於地下真菌,它們使得真菌能夠到處傳播。而地下部分的真菌則專心於收集食物。除了細菌和原生生物,真菌是地球上最為常見的生物了。大多數真菌都很小,但是科學家們也發現過極其巨大的單個真菌。真菌通常從地表或者樹上長出,它們的工作就是傳播孢子。幾個世紀之前,自然科學家認為真菌是植物,儘管它們並沒有葉子。不過,科學家們之後有了進一步的發現:與植物相比,真菌與動物的關係更近。
-
車諾比出現「吃輻射的真菌」,科學家:或能幫助人類登陸火星
車諾比地區出現了一種「吃輻射的真菌」,可以削弱輻射,科學家認為它會成為登陸火星的秘密武器。18世紀時,生物學家將地球上的生命大致歸類為動物界和植物界兩種,真菌也被劃分為植物界。>我們購買的食物發黴了,出現的黴菌也是真菌的一種。
-
科學家發現最耐久夜光材料發光機理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最耐久夜光材料發光機理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科研團隊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發現了發光時間最耐久的長餘輝材料「CaAl2O4:Eu,Nd」的發光機理和原因,該成果已在《材料化學》上發表。
-
PNAS:抗真菌感染新策略:首次發現雷帕黴素靶蛋白TOR感知磷酸
此外,該研究還發現了一個新的抗真菌感染的藥物靶點(Pho84),並且鑑定到了針對該靶點基因的兩種特異性小分子化合物,將這兩種小分子化合物與臨床使用的抗真菌感染藥物聯合使用,可以極大的增強殺菌的協同作用。該論文第一作者為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博後,劉寧寧博士。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拉伸材料:能發光 可自愈
原標題: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拉伸材料:能發光 可自愈近日,據外媒《NatureMaterials》報導稱,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能夠發光和實現自我修復的新型可拉伸材料—— HELIOS,它採用的是氟彈性體+表面活性劑的「獨特混合物」製作而成,質感上很像是透明彈性橡膠板。
-
那些新型唑類抗真菌藥物的事兒
在抗真菌藥物中,唑類藥物是一個大家族。自從20世紀60年代末咪康唑問世以來,唑類藥物便成為臨床治療真菌感染的主要藥物。隨著耐藥的出現,需要不斷研製新型抗真菌藥,其中唑類便是一大研究熱點。
-
車諾比發現的真菌,靠吃輻射繁殖,或將成為宇航黑科技
我們最熟悉的真菌就要屬蘑菇了,像金針菇、香菇之類,還有發黴食物上的黴菌也屬於真菌。在龐大的真菌大軍中,人類發現了一種比其他真菌更逆天的真菌,這種真菌好像具有超能力,因為它們連伽馬射線都吃!儘管輻射如此嚴重,調查工作還是要進行的,由於爆炸中心的反應堆太過危險,科學家派出了機器人去調研。在機器人返回的影像中,科學家們看到牆壁上有一種黑乎乎的東西,而且還很多,在分析了樣品後他們才知道這是一種真菌。
-
科學家發現真菌可被用於環保隔音材料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真菌作為一種「環保」形式的皮革和保護性包裝,已經顯示出它的前景。由於新的研究,它現在也被用於環保型隔音材料。目前,隔音材料是由合成材料或礦物基材料製成的,這兩種材料都不容易回收利用——它們的生產過程也不是特別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