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抗真菌感染新策略:首次發現雷帕黴素靶蛋白TOR感知磷酸

2021-01-15 生物谷

編者按:雷帕黴素靶蛋白TOR(Target of Rapamycin),是一種從酵母到哺乳動物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TOR是細胞感應外界營養水平進而調節生長和衰老的中心調控子。TOR被發現可以調控核糖體發生、翻譯起始、代謝、應激反應、自噬等等信號通路。從酵母中的TOR到哺乳動物中的mTOR,之前的研究大都集中於胺基酸和葡萄糖對TOR活性的調控作用。5月31日,來自哈佛醫學院 Julia R. K hler教授課題組在PNAS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為「Phosphate is the third nutrient monitored by TOR in Candida albicans and provides a target for fungal-specific indirect TOR inhibition」的非常有意思的重要研究,首次證實磷酸是TOR信號通路調控的第三種營養物質。該研究表明,除胺基酸和葡萄糖之外,細胞還可以通過磷酸轉運蛋白感知磷酸濃度來調控TOR蛋白激酶的活性,以此來調控白念珠菌的細胞生長和形態發生,從而適應宿主環境的變化得以存活。此外,該研究還發現了一個新的抗真菌

感染

的藥物靶點(Pho84),並且鑑定到了針對該靶點基因的兩種特異性小分子化合物,將這兩種小分子化合物與

臨床

使用的抗真菌

感染

藥物聯合使用,可以極大的增強殺菌的協同作用。該論文第一作者為哈佛醫學院/波士頓

兒童

醫院博後,劉寧寧博士。




白色念珠菌作為人體真菌微生物組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種人體機會性致病菌,不僅可以造成表皮感染,而且可以引起嚴重的系統性感染。近年來,

臨床

抗生素

的濫用破壞了微生物組的穩態平衡,從而使得白色念珠菌具有了很強的生長優勢和毒性,極大地危害人體的健康。同時,白色念珠菌還是造成口腔惡性腫瘤和肉芽腫瘤的關鍵因素,腫瘤患者由於細胞

免疫

功能降低、放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廣譜

抗生素

和激素的使用以及各種侵入性的治療,極易發生院內真菌感染。


ReDO計劃(即對藥物進行重新定向的腫瘤研究計劃)即國際抗癌科學家聯合在一起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致力於開發利用常見藥物來作為新型的癌症療法。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一種常見的抗白色念珠菌藥物伊曲康唑可用於治療癌症,尤其是非小細胞

肺癌

、前列腺癌及某些罕見的惡性腫瘤。另一方面,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抗真菌藥物毒副作用很大,而且由於真菌與人類同屬真核生物,在基因組上同源,使得針對真菌感染的新型靶點和藥物研發變得極其困難。 因此,對白色念珠菌致病機理的深入理解,可以增強我們對機體整個微生物組的認識,促進我們對個體的健康狀況和患病情況進行客觀正確的評估,對抗真菌感染藥物的開發有很重要的意義。


因為發現於拉帕努伊島而得名的雷帕黴素,在被發現之後的26年後,Joseph Heitman教授終於第一次發現了雷帕黴素靶蛋白TOR,這是一種從酵母到哺乳動物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TOR是細胞感應外界營養水平進而調節生長和衰老的中心調控子。TOR被發現可以調控核糖體發生、翻譯起始、代謝、應激反應、自噬等等信號通路。


雷帕黴素靶蛋白TOR信號通路在調控白念珠菌形態發生和適應宿主細胞微環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細胞吸收外界氮源和碳源進行細胞生長和增殖主要受TORC1複合物調控。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大規模篩選發現質子磷酸共轉運蛋白Pho84是維持TORC1正常活性所必需的。PHO84突變體對雷帕黴素極度敏感,並且可以下調核糖體蛋白S6的磷酸化水平。進一步的研究表明,Pho84調控TORC1複合體活性是特異性地通過小分子GTP酶Gtr1來完成的。但是在與白色念珠菌同源的釀酒酵母中,過表達Gtr1卻不能抑制PHO84突變體對雷帕黴素的過度敏感表型,這表明白色念珠菌和釀酒酵母在TORC1調控磷酸穩態水平上可能有所不同。Pho84可以調控TORC1響應外界磷酸濃度,TORC1也可以反饋調控磷酸穩態調控子。


此外,PHO84突變體可以顯著降低白念珠菌菌絲的生長,暗示了突變體的毒性可能有缺陷。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抑制Pho84蛋白的兩種小分子抑制劑-PAA和foscarnet,foscarnet是美國

FDA

已經獲批上市的抗病毒藥物,這項工作發現了該藥物的新功能,也就是所謂的老藥新用。這兩種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極大地增強amphotericin B 和 micafungin的殺菌活性。


因此,該項研究發現了磷酸水平是受TORC1活性調控的,而且可以通過抑制Pho84來間接抑制TORC1的活性,這為現在的抗真菌藥物的研發提供了新的策略,新的靶點和新的小分子化合物。


研究亮點:


1、發現了雷帕黴素靶蛋白激酶TOR感知的第三種營養物質—磷酸。細胞如何感知並吸收外界營養物質對於細胞的存活至關重要,該項研究表明,除胺基酸和葡萄糖之外,細胞還可以通過磷酸轉運蛋白感知磷酸濃度來調控TOR蛋白激酶的活性,以此來調控白念珠菌的細胞生長和形態發生,從而適應宿主環境的變化得以存活。


2、發現了一個新的抗真菌感染的藥物靶點(Pho84):該發現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對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產物的所有靶點基因,還沒有一種直接應用於抗真菌感染治療,其中包括眾所周知的蛋白TOR, Calcineurin和Hsp90。因為這些靶點基因在人體內有相應的同源蛋白,抑制該靶點基因的同時也會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但是該研究發現的靶點基因在人體內沒有同源物,可以避免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因此可以作為良好的抗真菌藥物的靶點。


3、發現了針對該靶點基因的兩種特異性小分子化合物:該研究表明,這兩種小分子化合物可以特異性地抑制該靶點基因的表達,其中一種是美國FDA已經批准的臨床抗病毒藥物foscarnet,我們發現了該藥物的新用途和新機理。該兩種藥物對於真菌菌絲的生長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4、將這兩種小分子化合物與臨床使用的抗真菌感染藥物聯合使用,可以極大的增強殺菌的協同作用。藥物聯用後,抗真菌感染的金標準藥物「兩性黴素B」的最低臨床使用劑量可以降低十倍,極大地降低了「兩性黴素B」對腎臟等器官的毒副作用,並且對真菌細胞的生長可以達到完全抑制。


參考文獻:


1.Heitman J., Movva N. R., Hall M. N., 1991a. Targets for cell cycle arrest by the immunosuppressant rapamycin in yeast. Science 253: 905–909


2.Loewith R & Hall MN (2011) Target of rapamycin (TOR) in nutrient signaling and growth control. Genetics 189(4):1177-1201.


3.Bastidas RJ, Heitman J, & Cardenas ME (2009) The protein kinase Tor1 regulates adhesin gene expression in Candida albicans. PLoS Pathogens 5(2):e1000294.


4.Chowdhury T & K?hler JR (2015) Ribosomal protein S6 phosphorylation is controlled by TOR and modulated by PKA in Candida albicans. Molecular Microbiology 98(2):384-402.


5.Wykoff DD & O'Shea EK (2001) Phosphate transport and sensing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Genetics 159(4):1491-1499.


6.Lu Y, Su C, Wang A, & Liu H (2011) Hyphal development in Candida albicans requires two temporally linked changes in promoter chromatin for initiation and maintenance. PLoS Biology 9(7):e1001105.


7.Cardenas ME, Cutler NS, Lorenz MC, Di Como CJ, & Heitman J (1999) The TOR signaling cascade regulates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nutrients. Genes & Development 13(24):3271-3279.


8.Crespo JL, Powers T, Fowler B, & Hall MN (2002) The TOR-controlle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s GLN3, RTG1, and RTG3 are 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intracellular levels of glutamine. PNAS 99(10):6784-6789.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 劉寧寧,博士畢業於上海生化所,師從周金秋教授。目前在哈佛醫學院/波士頓

兒童

醫院做博後。


通訊作者:Julia Koehler教授,師從著名的遺傳學家Gerald R. Fink教授(酵母遺傳學的先驅,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MIT-Whitehead創始人和前所長,AAAS前主席,美國遺傳協會前主席)。長期從事環境營養和白念珠菌形態發生之間的相互關係。


原始出處:

相關焦點

  • 人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定量檢測試劑盒(ELISA)使用說明書
    】人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定量檢測試劑盒(ELISA)【人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Elisa試劑盒試劑盒用途】定量檢測人血清、血漿、組織液及其它相關液體樣本中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的含量。【人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Elisa試劑盒檢測原理】本試劑盒採用雙抗體兩步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將標準品、待測樣本加入到預先包被人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單克隆抗體透明酶標包被板中,溫育足夠時間後,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成分,再加入酶標工作液,溫育足夠時間後,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成分。
  • 研究指出雷帕黴素雙重作用
    ,到底雷帕黴素在機體中的作用機理是什麼呢? 一種化合物,多種作用 雷帕黴素作用廣泛,比如最初雷帕黴素實時被研究作為低毒性抗真菌藥物的,1989年開始把RAPA作為治療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的新藥進行試用。在大量的動物實驗證實雷帕黴素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新型免疫移植劑後,2000年以來已進行大量臨床觀察,試驗採用雷帕黴素聯合MMF或Aza及類固醇與CsA、FK506等做藥效對比,或者是雷帕黴素聯合CsA或FK506等藥物以探討聯合用藥的療效。 2010年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一項研究還顯示,雷帕黴素可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症,該藥物成分也存在於復活島土壤中細菌的分泌物。
  • 「續命神藥」雷帕黴素沒那麼神!「底子」越差,越容易短壽
    雷帕黴素機制性靶標,也就是mTOR,可能是現在最火熱的抗衰老靶點之一。它感知生物體內養分的豐富程度和荷爾蒙信號,並依此「催促」細胞的生長和能量代謝。一旦mTOR被抑制,細胞的「生活節奏」就會慢下來,生物的衰老過程也就得到了減緩[1]。我們時光派多次介紹的雷帕黴素,就是現在最常見的一種mTOR信號通路抑制劑[2]。
  • J Cell Sci:雷帕黴素靶蛋白在癌症及再生醫學中的重要作用
    Image courtesy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rced)近日,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者表示,眾所周知,扁蟲有再生細胞的能力可以為我們治療癌症以及再生醫學如何更好地對疾病打靶提供很多理論依據,刊登在雜誌Journal of Cell Science上的文章中,研究者指出了一種在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中所發現的一種由雷帕黴素靶蛋白質
  • 雷帕黴素藥物塗層支架應用進展
    此後研究發現雷帕黴素可抑制VSMC的DNA合成和增殖的作用,影響細胞周期進程,起到防治SRS的作用。    Burke等給PTCA術後的豬口服雷帕黴素,觀察4周發現Rapamycin明顯減少了內膜的增生(59%),管腔面積顯著增加(33%),中膜面積減少18%; Gallo等對行PTCA術的豬肌注雷帕黴素,結果治療組明顯降低了血管的狹窄,管腔面積相應增加。
  • Science:從小鼠到人類:雷帕黴素潛在的抗衰老功能
    2009年,一項小鼠試驗研究發現:雷帕黴素延長了小鼠的壽命,因此可能延緩了衰老過程;但是今年年初的另一項研究卻對這種抗衰老效果輕描淡寫。本周在線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項新分析支持了最初的研究發現;研究者們正在對雷帕黴素進行一場小型的臨床試驗,這可能會首次提示我們:雷帕黴素是否能夠延緩人類的衰老進程。
  • 信立泰:雷帕黴素藥物洗脫冠脈球囊導管臨床試驗完成備案
    信立泰(002294)(002294.SZ)發布公告,近日,公司在研產品「雷帕黴素藥物洗脫冠脈球囊導管」在臨床試驗牽頭單位通過倫理會審查,並完成在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備案。
  • 雷帕黴素又一發現,有望治療老年肌少症
    本文撰稿:時光派抗衰研究院 雷帕黴素一直被抗衰老學界寄予厚望,但是藥三分毒,它也有著諸多副作用問題。此前編輯部就有分享過,關於雷帕黴素是否會影響健身效果。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們建議讀者在增肌前一段時間,就可以暫停它的日常服用。
  • 信立泰(002294.SZ):雷帕黴素藥物洗脫冠脈球囊導管臨床試驗完成備案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信立泰(002294.SZ)發布公告,近日,公司在研產品「雷帕黴素藥物洗脫冠脈球囊導管」在臨床試驗牽頭單位通過倫理會審查,並完成在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備案。雷帕黴素已被證實是安全且有效的細胞增殖抑制作用藥物,其抗再狹窄能力和安全係數優於紫杉醇的性能已在冠脈領域的雷帕黴素藥物支架得到了充分驗證;同時,相比較紫杉醇,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寬的治療區間,且具備抗炎效果。公司表示,目前,國內尚無雷帕黴素藥物球囊導管上市,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流行趨勢明顯,心血管疾病發病人數持續增加。
  • 雷帕黴素藥物洗脫椎動脈支架系統獲批上市
    雷帕黴素藥物洗脫椎動脈支架系統(下稱「MAURORA?支架」)獲批上市。MAURORA?支架由雅倫生物自主研發,用於治療由顱內或椎動脈顱外段動脈狹窄引起的缺血性腦卒中。MAURORA?雷帕黴素藥物洗脫椎動脈支架系統2016 年新發卒中病例數為 551 萬,20 年間年齡標準化發病率上升 5.4%?,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約佔70%?。
  • 新型抗侵襲性真菌感染藥物研究進展
    作者:劉sir近年來,由侵襲性真菌感染而導致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但是抗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新藥研發卻十分緩慢,臨床上安全有效的品種也不多,主要是唑類、多烯類以及棘白菌素類三種。現有的藥物種類明顯不足,並且受到真菌耐藥性和毒副作用等因素的制約,因此,新型抗真菌藥物的研發需求越來越迫切。
  • Immunity:抗真菌感染的天然免疫信號新發現
    最初時CARD9蛋白被發現與自身免疫病[比如IBD(immune bowel disease),強直性脊柱炎等等] 有關,CARD9蛋白相關基因突變的患者中也觀察到嚴重的真菌感染。後續的研究發現CARD9蛋白位於C-type lectin受體下遊,以Dectin-1為例,當Dectin-1受到其配體b-glucans激活後,引發dectin-1的磷酸化,從而導致下遊激酶syk的磷酸化與激活,syk能夠進一步激活PKCδ,而激活後的PKCδ將CARD9蛋白231位的蘇氨酸磷酸化。
  • 信立泰(002294.SZ):雷帕黴素藥物洗脫椎動脈支架系統獲醫療器械...
    信立泰(002294.SZ):雷帕黴素藥物洗脫椎動脈支架系統獲醫療器械註冊證 2020-07-23 21:06:30 來源:格隆匯
  • PNAS:抗癌藥物分子可能會誘導癌細胞侵略性增加
    由美國費城威斯塔研究所領銜的一個聯合課題組發現,一種針對PI3K(磷脂醯肌醇(-3)激酶)的抑制劑,能夠誘導癌細胞的轉錄和信號通路被重編程。PI3K是一種通用的癌細胞驅動因子,它連接著生長因子信號和下遊的很多信號通路,比如細胞增殖、細胞代謝和細胞存活等。幾乎在人類的每一種癌細胞中,PI3K都可以作為一個抗癌藥物的關鍵靶點。
  • 蛋白質複合體mTORC1和mTORC2的胞質和核分布:雷帕黴素觸發mTORC2組分Rictor和SIN1的去磷酸化和去局部化
    complexes mTORC1 and mTORC2: rapamycin triggers dephosphorylation and delocalization of the mTORC2 components rictor and sin1|核心內容:哺乳動物的雷帕黴素靶標
  • 新型抗真菌藥!脂質納米晶體配方MAT2203(口服兩性黴素B)獲美國FDA...
    2019年07月27日/生物谷BIOON/--Matinas BioPharma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發現和開發治療各種感染的抗真菌和抗細菌療法。目前,靜脈注射(IV)兩性黴素B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甚至沒有臨床耐藥性,這是一種重要的廣譜殺菌劑,但具有顯著的治療限制性副作用,最顯著的是腎臟毒性。
  • Nat Commun幹細胞藥理學研究新發現:激活自噬可清除tau蛋白
    其團隊主要致力於研究使神經系統能夠感知、適應和響應各種內外刺激的神經可塑性的分子和細胞機制,從而發掘靶向治療和預防神經精神疾病的藥物。人體外神經元中激活自噬的化合物篩選2,mTOR抑制劑可以降低FTD病人iPSC神經元的tau負荷並挽救tau介導的神經元應激障礙以上三種化合物被預測為ATP競爭性的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抑制劑。
  • 新研究發現一種免疫抑制劑可延緩皮膚老化
    美國一項新研究說,免疫抑制藥物雷帕黴素有望成為延緩皮膚老化的新選擇。  雷帕黴素常用於防止器官移植後出現排斥反應。此前有研究顯示,該藥能延緩老鼠、果蠅、線蟲等動物的衰老。新研究發現,定期在皮膚上塗抹雷帕黴素可以減少皮膚皺紋和下垂並改善膚色。
  • 前沿:「延壽神藥」雷帕黴素吃多了,可能老得更快
    現在一提到雷帕黴素機制性靶標(mTOR),大腦就會條件反射式的想到兩件事:第一,它是細胞生長的指揮官,第二,覺得抑制它就能延年益壽。考慮到mTOR抑制劑雷帕黴素近十幾年裡所表現出的優秀抗衰老能力,被對它的愛衝昏頭腦,稱它為「神藥」,覺得誰吃誰長壽,也不是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