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郭立華發現真菌多組分環狀單鏈DNA病毒

2020-12-01 網易新聞

目前,多組分真菌RNA病毒已經被廣泛報導,但是還沒有多組分真菌DNA病毒的報導,並且在國際上,只有真菌RNA病毒的侵染性cDNA克隆被成功構建,還沒有真菌DNA病毒侵染性克隆成功構建的報導。

2020年4月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郭立華研究員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 在線發表題為「A tripartite ssDNA mycovirus from a plant pathogenicfungus is infectious as cloned DNA and purified virion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鑑定一個三組分環狀單鏈DNA病毒,該病毒多組分基因組的形成可能是近代發生的單組分病毒向多組分病毒進化的一個自然事件,並成功構建真菌DNA病毒的侵染性克隆,利用構建的侵染性克隆系統研究了該病毒三個DNA組分的關係和功能,該項研究為此類病毒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根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的最新報告,真菌病毒基因組包括雙鏈RNA、正義單鏈RNA、負義單鏈RNA、逆轉錄單鏈RNA和環狀單鏈DNA五種類型。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手段的廣泛應用,大量新的真菌病毒被鑑定和測序,這些病毒的發現,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對真菌病毒的多樣性和進化的認識。

編碼複製相關蛋白的環狀單鏈DNA病毒(Circularreplication-associated protein-encoding single-stranded DNA viruses, CRESS DNAviruses)是一大類編碼有共同進化起源的複製相關蛋白(Replication-associatedprotein, Rep)的環狀單鏈DNA病毒類群,這一概念於2012年首次提出。大量的CRESS DNA病毒從環境、真菌、植物和動物樣品中被鑑定到,由於這些病毒基因組結構的多樣性,該類病毒被劃分到很多新的病毒科,其中一種就是類雙生病毒科(Genomoviridae),該病毒科因為包含雙生病毒(Geminiviruses)相關的Rep分子而得名。目前,類雙生病毒科包括9個病毒屬,這些病毒都只包含一個單組分的環狀單鏈DNA基因組,基因組全長為2-2.4 kb,在該環狀分子上編碼Rep蛋白和外殼蛋白(CP)。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從植物病原真菌禾穀鐮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中鑑定到一個三組分的環狀ssDNA病毒(FgGMTV1),該病毒基因組包含三個環狀ssDNA分子(DNA-A、DNA-B和DNA-C),大小都在1.3kb左右,DNA-A編碼Rep,DNA-B編碼CP,DNA-C編碼一個未知功能蛋白p26。序列比對和系統發育分析結果表明,該病毒是Genomoviridae一個新病毒,並建議在該病毒科成立一個新的病毒屬Gemytripvirus,FgGMTV1是該病毒屬的代表病毒;而且,系統發育分析表明,FgGMTV1的多組分基因組可能是從古老的類雙生病毒的單組分基因組進化而來。

圖. FgGMTV1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學功能分析:(A) 病毒基因組結構;(B)病毒粒子的透射電鏡觀察;(C) 病毒粒子核酸的提取;(D) 病毒粒子的SDS-PAGE分析;(E) 菌落形態比較;(F) 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比較

它們將滾環複製(Rollingcircle amplification, RCA)產生的dsDNA片段通過限制性內切酶位點插入到pBluescript Ⅱ SK (+)載體,成功構建了三個片段的侵染性克隆,並利用這些侵染性克隆的不同組合,探索三個片段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對寄主真菌生物學功能的影響。侵染性實驗結果表明,DNA-A和DNA-B兩者的複製彼此依賴,缺一不可,但是DNA-C的複製卻依賴於DNA-A和DNA-B的共同存在,DNA-C能夠增強病毒DNA在寄主真菌中積累水平;同時,病毒粒子的形成與DNA-C的存在與否無關。生物學功能實驗表明,DNA-A和DNA-B能夠嚴重抑制寄主真菌生長,並引起低毒力,而DNA-C卻能夠使DNA-A和DNA-B引起的不正常表型恢復,而且能夠使病毒通過分生孢子進行垂直傳播。

FgGMTV1的發現加深我們對類雙生病毒科病毒以及CRESS DNA病毒的多樣性和進化的認識,該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成功構建能夠使進一步探索FgGMTV1與寄主的互作,擴展FgGMTV1的寄主範圍和在分子水平上對該病毒進行操作,變得更加容易。該構建方法也能夠為類似病毒的侵染性克隆的構建提供良好的參考。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博士研究生李鵬飛為本論文第一作者,郭立華研究員為本論文通訊作者,王雙超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張理航、邱德文研究員和周雪平教授也參與此研究工作。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D0200500)項目資助。

參考消息: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4/eaay963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首個真菌多組分DNA病毒—新聞—科學網
    4月3日,《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首個三組分環狀單鏈DNA病毒FgGMTV1,這種病毒的寄主是小麥赤黴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禾穀鐮刀菌。發現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研究員郭立華團隊,利用克隆載體成功構建了該病毒的侵染性克隆。 多組分真菌RNA病毒已經被廣泛報導,但此前還沒有多組分真菌DNA病毒的報導。
  • 江蘇疾控部門發現新型環狀單鏈DNA病毒
    江蘇疾控部門發現新型環狀單鏈DNA病毒 2016-12-16 19  根據該中心公布信息:此次新發現病毒是該中心病原所對今年9月27日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送檢的一例從新加坡回國的發熱病人咽拭子樣本進行病原體檢測後所得。
  • J HAZARD MATER |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鄭永權團隊為新型酶標抗體在真菌毒素快檢中提供新策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鄭永權團隊在Journal of Hazardous
  • 農科院吳孔明院士:發現可降低草地貪夜蛾生殖力的新昆蟲病毒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等單位合作,首次發現新昆蟲病毒partitivirus,並解析其與入侵草地貪夜蛾的互作關係。研究發現,新昆蟲病毒partitivirus與其原始寄主非洲粘蟲( Spodoptera exempta )存在有條件互利共生關係,但對入侵新寄主草地貪夜蛾( S. frugiperda )種群發展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該研究為探索通過昆蟲病毒寄主轉移發展害蟲防治新策略提供新思路。
  • 農科院吳孔明院士:發現可降低草地貪夜蛾生殖力的新昆蟲病毒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等單位合作,首次發現新昆蟲病毒partitivirus研究發現,新昆蟲病毒partitivirus與其原始寄主非洲粘蟲( Spodoptera exempta )存在有條件互利共生關係,但對入侵新寄主草地貪夜蛾( S. frugiperda )種群發展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該研究為探索通過昆蟲病毒寄主轉移發展害蟲防治新策略提供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PLoS Pathogenes)》上。
  • 環狀DNA測序又有新工具
    目前的研究結果把DNA分為單鏈DNA、閉環DNA和垃圾DNA三種,而其中單鏈DNA被研究的更多,測序方法和和科技手段也較為多樣化。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對於環狀DNA的研究一直較少,原因是由於缺乏有效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和測序,使得這個方面的進展屢屢受到阻礙。據了解,環狀DNA在細菌和病毒的基因組中很常見。
  •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主持制定的農業行業標準《小麥孢囊線蟲檢測技術...
    近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召開農業行業標準審定會,由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主持制定的行業標準《小麥孢囊線蟲檢測技術規程》通過審定。來自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項目參加單位和審定專家20多人參加審定會。全國農技中心科技體系處周陽處長主持審定會,植保所科研處處長張禮生研究員出席會議並致辭。
  • 我國科學家發現首例核盤菌DNA病毒
  • 環狀RNA/DNA研究新進展!
    o在內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一種病毒具有無法識別的基因,這使得它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但是,我們真正知道多少種病毒?另一個研究團隊剛剛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它們潛藏在數十種動物的組織中。研究者表示,這些發現說明了我們對病毒「還有很多仍然需要去了解」。Abrah?o在搜尋巨病毒時發現了這種病毒。巨病毒的大小與細菌相當。2003年,它們首次是在變形蟲中發現的。
  • 拍下病毒入侵細胞全程,中國農科院提出用量子發光點標記病毒DNA
    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新型冠狀病毒牽動所有人的心,國內外的科學家們正在想一切辦法了解這種病毒。其實豈止冠狀病毒,發現病毒的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搞清楚病毒是如何攻佔細胞的。
  • ...Yaravirus,此外,還在動物組織中發現大約600種新的環狀DNA病毒
    但是,我們真正知道多少種病毒?另一個研究團隊剛剛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它們潛藏在數十種動物的組織中。Abrahão說,這些發現說明了我們對病毒「還有很多仍然需要去了解」。Abrahão在搜尋巨病毒(Science, 2017, doi:10.1126/science.aal4657)時發現了這種病毒。巨病毒的大小與細菌相當。
  • 郭惠珊組發表蟲媒DNA病毒劫持宿主印跡基因逃逸表觀抑制新發現
    研究發現蟲媒DNA雙生病毒誘導植物異常表達一個編碼E3 ligase的印跡基因,通過泛素化降解DNA甲基轉移酶,從而逃逸宿主甲基化抑制,促使病毒早期基因轉錄和病毒積累。雙生病毒是一類單鏈環狀的植物DNA病毒,能夠侵染包括玉米,番茄,木薯等多種重要的農作物,對農業生產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除蟲
    據介紹,中國農科院將推動新技術廣泛應用於技術培訓與生產指導。《草地貪夜蛾防治手冊》200多萬畝,去年22省份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草地貪夜蛾原生於美洲,2016年1月份從美國的南部地區侵入到非洲的西部,然後迅速發展蔓延。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從緬甸進入我國雲南普洱,隨後蔓延多省份。
  • 研究報導蟲媒DNA病毒劫持宿主印跡基因逃逸表觀抑制新發現
    研究發現蟲媒DNA雙生病毒誘導植物異常表達一個編碼E3 ligase的印跡基因,通過泛素化降解DNA甲基轉移酶,從而逃逸宿主甲基化抑制,促使病毒早期基因轉錄和病毒積累。雙生病毒是一類單鏈環狀的植物DNA病毒,能夠侵染包括玉米,番茄,木薯等多種重要的農作物,對農業生產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
  • 中國農科院首次解碼顎口線蟲線粒體基因組
    近日,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朱興全研究員領導的家畜寄生蟲病創新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碼了顎口下目線蟲的線粒體基因組,為顎口線蟲的分子流行病學、群體遺傳學和系統分類學研究奠定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據悉,顎口線蟲是重要的人獸共患寄生線蟲,但對其分子生物學研究甚少。
  • 農科院破譯環狀RNA調控豬產肉性狀分子機制
    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豬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和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豬基因組設計育種創新團隊」合作,歷時3年,開發出環狀RNA研究平臺,繪製豬環狀RNA時空圖譜,破譯環狀RNA對豬產肉性狀形成調控機制,並構建首個農業動物的環狀RNA資料庫。
  • 省疾控中心發現新型病毒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快報訊(記者 劉峻)12月15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疾控中心獲悉,日前,江蘇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研究所首次鑑定一種新型環狀單鏈DNA病毒。該病毒與疾病關係尚不明確。  今年9月27日,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送檢一例樣本,該樣本是從新加坡回國的發熱病人咽拭子樣本。
  • 科學網—中國農科院破譯環狀RNA調控豬產肉性狀形成分子機制
    中國農科院破譯環狀RNA調控豬產肉性狀形成分子機制   本報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創新團隊和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出環狀RNA研究平臺,繪製豬環狀RNA時空圖譜,破譯環狀RNA對豬產肉性狀形成調控機制,並構建首個農業動物的環狀RNA資料庫。
  • RNA單鏈局部小雙螺旋結構即是RNA的二級結構
    2.三級結構已發現線粒體、葉綠體、細菌、質粒及一些病毒的DNA雙螺旋分子尚可形成封閉環狀,天然狀態的環狀DNA分子多扭曲成麻花狀的超螺旋結構(superhelix),這些比螺旋更為複雜的結構即DNA分子的三級結構。
  • 中國農科院破譯環狀RNA調控豬產肉性狀形成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