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首個真菌多組分DNA病毒—新聞—科學網

2020-11-29 科學網

 

 FgGMTV1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學功能分析 植保所供圖

真菌病毒是一類以真菌為宿主的病毒。4月3日,《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首個三組分環狀單鏈DNA病毒FgGMTV1,這種病毒的寄主是小麥赤黴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禾穀鐮刀菌。發現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研究員郭立華團隊,利用克隆載體成功構建了該病毒的侵染性克隆。

多組分真菌RNA病毒已經被廣泛報導,但此前還沒有多組分真菌DNA病毒的報導。並且在國際上,只有真菌RNA病毒的侵染性cDNA克隆被成功構建,還沒有真菌DNA病毒侵染性克隆成功構建的報導。

論文通訊作者郭立華告訴《中國科學報》,這個病毒擁有3個環狀單鏈DNA。其3個環狀基因組的形成,可能是近代發生的單組分病毒向多組分病毒進化的一個自然事件。

環狀單鏈DNA病毒是一個大的病毒類群,可以從環境、真菌、植物和動物樣品中鑑定到,其編碼的複製相關蛋白(Rep)擁有共同進化起源。該類病毒被劃分為很多病毒科,其中之一就是已發現多種重要植物病毒的雙生病毒科。

本次發現的病毒FgGMTV1屬於類雙生病毒科,在進化關係上與雙生病毒科最接近。郭立華團隊建議,在類雙生病毒科成立一個新的病毒屬Gemytripvirus,以FgGMTV1為該屬代表病毒。

論文第一作者、植保所博士生李鵬飛介紹,該病毒的寄主是植物病原真菌禾穀鐮刀菌,其基因組包含3個環狀ssDNA分子(DNA-A、DNA-B和DNA-C),大小都在1.3kb左右。生物學功能實驗表明,DNA-A和DNA-B能夠嚴重抑制寄主真菌生長,並引起低毒力,而DNA-C卻能夠使DNA-A和DNA-B引起的不正常表型恢復,而且能夠使病毒通過分生孢子進行垂直傳播。

「FgGMTV1的發現,加深了我們對類雙生病毒科病毒以及環狀單鏈DNA病毒的多樣性和進化的認識。」郭立華向《中國科學報》強調,該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成功構建,能夠幫助科學家進一步探索病毒與寄主的互作關係,擴展FgGMTV1的寄主範圍,並在分子水平上對該病毒進行操作,將為類似病毒的侵染性克隆構建提供良好的參考。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4/eaay9634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新發現!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郭立華發現真菌多組分環狀單鏈DNA病毒
    目前,多組分真菌RNA病毒已經被廣泛報導,但是還沒有多組分真菌DNA病毒的報導,並且在國際上,只有真菌RNA病毒的侵染性cDNA克隆被成功構建,還沒有真菌DNA病毒侵染性克隆成功構建的報導。
  • 科學家發現無可識別基因的最怪病毒—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MICROSCOPY CENTER UFMG-BELO HORIZONTE 病毒是地球上最神秘的生物之一。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由於沒有宿主就無法生存和繁殖,一些科學家質疑它們是否應該被視作生物。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沒有可識別基因的病毒,使其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
  • 科學家首次發現昆蟲礦物盔甲—新聞—科學網
    Carlson    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領域研究員李鴻傑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者合作,在一種中美洲切葉蟻的外骨骼上發現了首個昆蟲生物礦物盔甲。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生物礦物骨骼的演化從距今5.5億年前就開始了,許多動物的骨骼和牙齒都有含鈣的礦物質,螃蟹和龍蝦等甲殼類動物的外殼和其他身體部位也有礦化的成分。
  • 科學家嘗試理解真菌與宿主間作用機理—新聞—科學網
    寄生最高境界:操縱大腦
  • 我國科學家發現首例核盤菌DNA病毒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祝《中國科學報》,報中國科學,也報古今中外科學,多報中華傳統科學的復興!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
  • 200光年外白矮星發現生命組分
    原標題:200光年外白矮星發現生命組分   科技日報北京2月12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每日科學網近日消息,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項天文學最新發現:200光年外一顆白矮星中包含有生命基本組成成分。
  • 多組分時空分析:走進單細胞的「社會」—新聞—科學網
    作為研究細胞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細胞生物學在科學家的顯微鏡下經歷了近180年的歷史,但細胞對人類來說依然是「黑箱」一般的存在。 如今,研究人員正在盡力通過對單個細胞進行研究來闡明細胞的「天性」。 自2014年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單細胞多組分時空分析」支持下,中國科學家在有關單細胞生物學的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毀滅性病害」核盤菌對禾本科植物有益—新聞—科學網
    該項研究揭示,核盤菌可以在小麥、水稻、大麥和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上內生生長,是禾本科植物的互惠性內生真菌,為尋找新型有益微生物資源控制病害提供了新的思路。 論文通訊作者姜道宏介紹,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典型的死體營養型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寄生75個科400多種植物。自1837年首次被描述以來一直都是以毀滅性病原菌的面目出現。
  • 科學網—發現!病毒中有朊病毒
    因為南昊所在的許曉東課題組第一次在病毒中發現了朊病毒,而在此前,朊病毒只在植物、動物、真菌和細菌中被發現過。 這項研究的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追了20年的奇怪現象 對於此論文的通訊作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許曉東來說,這次的研究結果更像是為他困惑了近20年的謎題找到了答案。
  • 瘟疫公司漢化破解版無限dna_瘟疫公司無限dna破解版中文
    瘟疫公司漢化破解版無限dna在哪下載?瘟疫公司破解版是一款以傳染疾病為題材的策略遊戲,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這款遊戲要去哪裡下載,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瘟疫公司無限dna破解版中文的下載地址以及遊戲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下載吧!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此次發現加速了中微子物理理論研究的進展,成為了中國物理學史上新的裡程碑式發現,可以說為中微子研究開啟了新的時代。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
  • 武漢病毒所發現RNA幹擾具有抗病毒免疫作用—新聞—科學網
    6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免疫》(Immunity)上刊發論文顯示,科學家證明,以往只在真菌、植物和無脊椎動物中確認發揮抗病毒免疫作用的RNA幹擾(RNAi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美國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美國宇航局(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天文學家Elisa Quintana說:「在可居住區內,地球大小的行星並不多。第三個是TOI 700d,它每37天繞恆星運行一周,距離足夠遠,可以到達恆星宜居帶的要求。
  • 廣東發現古菌新目—新聞—科學網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許玫英團隊從河流沉積物中發現了一個古菌新目,並以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為新目命名為「廣微原體目」(Ca.
  • 曹雪濤團隊發現首個細胞核內DNA免疫識別受體—新聞—科學網
    據論文報導,課題組發現了機體感知與甄別入侵病毒DNA的一種新型天然免疫識別受體,被稱為hnRNP-A2B1的該受體分子,能夠在細胞核內特異性地識別病毒DNA,隨後激活天然免疫信號通路和誘導幹擾素產生,啟動天然免疫應答反應以清除DNA病毒的感染。該工作開闢了天然免疫與炎症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 什麼是B肝病毒dna 它是怎麼檢查的
    但是B肝病毒dna大家都不怎麼了解。那麼,什麼是B肝病毒dna呢?B肝病毒dna檢查是怎樣的呢?檢查需要空腹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B肝病毒dnaB肝病毒dna是判斷B肝病毒有沒有複製的指標,主要是來判斷人的身體內B肝病毒的多少和傳染的程度。如果檢測值大於1000或者1.0e+ 003拷貝/ML。
  • 科學家發現獲得高強度金屬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最近,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斌與重慶大學教授黃曉旭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高壓下發現了納米鎳持續強化的現象,以及3納米鎳在高壓下的強度可達到普通商用鎳強度的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病毒納米顆粒疫苗—新聞—科學網
    「這款納米顆粒疫苗在小鼠體內誘導的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滴度位居全球第一,在恆河猴動物體內誘導的中和抗體滴度位居世界第三。」張輝團隊研究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他指出,鐵蛋白納米新冠疫苗同樣可以作為一種有潛力的新冠疫苗。 「儘管各個實驗室在檢測手段和實驗靈敏度上均有所不同,但依然可以反映出該納米顆粒疫苗的高效價。」
  • 蝙蝠如何在6500萬年裡戰勝病毒—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OLIVIER FARCY  蝙蝠一直在感染與新冠病毒相似的病毒,卻沒有任何已知症狀。現在,最新的對橫跨蝙蝠家族樹的6個物種的基因組測序,顯示了它們在6500萬裡是如何戰勝病毒的。7月22日,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