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現首例核盤菌DNA病毒 |
為防治由其引起的威脅油菜大豆等的菌核病提供了潛在新途徑 |
日前,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姜道宏率領的研究小組在真菌中發現了與致病力衰退相關的DNA真菌病毒(SsHADV-1)。這是目前研究人員發現的首例真菌單鏈DNA病毒,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近日,該研究結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
感染真菌並在其體內增殖的病毒稱為真菌病毒。由於早期發現的真菌病毒均為RNA病毒,長期以來,關於真菌中是否存在DNA病毒一直是一個謎團。
姜道宏研究小組從油菜菌核病病原菌,即核盤菌致病力衰退菌株DT-8中成功分離鑑定出SsHADV-1。研究表明,SsHADV-1與核盤菌的致病力衰退緊密相關。健康菌株一旦獲得SsHADV-1,將轉變成沒有致病力的弱毒菌株。SsHADV-1的發現不僅有力證實了真菌可以為DNA病毒複製和增殖提供所需的物質和場所,同時也為DNA病毒與寄主互作研究提供了全新系統。
據姜道宏介紹,核盤菌是非常重要的作物病原真菌,可以侵染450多種植物,其引起的菌核病嚴重威脅到我國油菜和大豆等多種作物的安全生產。由於缺乏高效的防治措施,菌核病安全控制一直是攻關的難點。SsHADV-1的發現為菌核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新途徑。
更令人期待的是,核盤菌DNA病毒與普遍危害作物的植物雙生病毒具有親緣關係,將為研究人員研究雙生病毒的起源和進化提供新的科學證據。在我國由雙生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十分嚴重,僅2009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數十億元。目前,雙生病毒起源問題仍是一個謎。
此外,由於SsHADV-1的基因組較小,便於遺傳操作,可望作為一種抗病基因資源用於作物轉基因抗菌核病研究。姜道宏表示,下一階段他們將繼續研究SsHADV-1的分子生物學特性及其與寄主的相互作用,開展利用SsHADV-1防治油菜等作物菌核病的研究,並探討將SsHADV-1改造成為一種用於真菌遺傳操作的工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