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利用超分辨顯微鏡觀察到皰疹病毒複製過程
新華社昆明4月18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到了微小的皰疹病毒複製的動態變化過程
-
Cell Rep:皰疹病毒增強複製感染能力機制
2014年12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維斯拓研究院(The Wista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的感染會引發機體細胞染色體端粒的重排,該研究或揭示了諸如皰疹病毒等病毒如何利用端粒重排的模式來抵禦其它病毒並進行病毒自身的複製。
-
科學家鑑別出病毒複製的關鍵過程
病毒是一類能夠通過感染機體細胞從而誘發疾病的胞內寄生微生物,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匹茲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常見病毒如何攔截宿主細胞蛋白,並在病毒釋放之前幫助新型病毒組裝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或有望增加科學家們對機體病毒複製過程的理解,同時也能幫助開發出克制病毒感染的新型策略。
-
科學家發現,口腔皰疹和生殖器皰疹病毒似正在融合,其原因有點「不可描述」……
病毒學家根據單純皰疹病毒的特點,把它分為兩種,分別是HSV-1和HSV-2。兩種病毒長得比較像,類似於下圖。研究顯示,口腔皰疹病毒和生殖器皰疹病毒之間發生的融合,要比科學家們原先設想的更多,且更為頻繁。相關研究結果刊載於4月23日出版的《傳染病學雜誌》。
-
Nat Commun:為何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人類機體中會長期潛伏?
2018年4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大學學院和伊拉斯姆斯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闡明了誘發水痘和帶狀皰疹的病毒為何會在人類細胞中保持多年的休眠狀態。
-
口腔皰疹和生殖器皰疹病毒好像正在融合
近日,科學家研究發現,口腔皰疹病毒和生殖器皰疹病毒之間發生的「性」關係,要比科學家們原先設想的更多,更為頻繁。 相關研究結果已經刊載於4月23日出版的《傳染病學雜誌》上。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這兩種單純皰疹病毒(編號分別為HSV-1和 HSV-2)之間相互融合彼此的遺傳物質,或者說進行「重組」的頻率要比科學家們原先設想的更高。
-
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讓病毒卡在神經末梢,新型皰疹病毒疫苗顯示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者發現,利用修飾的活病毒疫苗來接種豚鼠或能顯著增加其機體中抵禦病毒抗體的產生,當接種較強毒力的HSV時,接種疫苗的動物表現出了較少的生殖器損傷、病毒複製和較少的病毒脫落現象,而這種病毒最早非常容易進行傳染。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發現某一眼組織對新冠病毒有抵抗力
但是,新證據表明,即使眼睛對某些種類的病毒很敏感,至少有一些眼睛實際上可能對新冠病毒(SARS-CoV-2)有抗性。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角膜——覆蓋在虹膜和瞳孔上的眼前透明圓頂——在實驗中似乎對冠狀病毒感染具有抵抗力,儘管他們一再強調只是初步發現。
-
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皰疹病毒包裝的動態過程
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B顆粒和C顆粒除頂點複合物(CVSC)和內容物之外,其直徑和基礎成分不盡相同,都是由主要衣殼蛋白組成的六聚體和五聚體以及VP19C和VP23構成的異源三聚體構成,其中五聚體組成頂點,六聚體組成定點外的部分,但單純皰疹病毒同其他有尾病毒類似,其12個頂點中有一個特殊的頂點portal是核酸通道,在基因組包裝過程中與末端酶複合物協調發揮重要的作用。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如何引起HIV患者出現「中風」?
,一種名為水痘帶狀皰疹的病毒可以引發HIV患者大腦出現血管炎性的症狀,而這種名為腦血管炎症的炎症表現會引發患者大腦出血性和非出血性的中風。醫學博士Daniel Vela Duarte表示,相關研究已經發布於2015年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年會上;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通常那個會引發兒童患水痘以及成年個體患帶狀皰疹,該病毒一般隱藏於健康的免疫細胞中,但如果免疫系統出現缺失時就會被激活引發疾病。
-
首次有望根治單純皰疹病毒(HSV)
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方法來去除潛伏的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也就是口腔皰疹。在動物模型中,研究結果顯示潛伏病毒至少減少了90%,研究人員預計它將阻止感染再次發生。
-
我國專家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
《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一個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達因子》的論文,該課題組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這一發現或為阿爾茲海默症的防治帶來曙光。朊病毒是一類具有感染性的特殊蛋白,這種蛋白能將某種構象在同種蛋白甚至不同種蛋白間傳遞,最終導致所有蛋白都發生變構。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在研究傳染性海綿狀腦病時發現了朊病毒的存在。美國生化學家斯坦利·普魯西納因發現朊病毒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病毒複製過程
1 病毒的種類 雙鏈DNA病毒、單正鏈DNA(+DNA) 病毒、雙鏈RNA病毒、單正鏈RNA(+RNA) 病毒、單負鏈RNA(-RNA) 病毒和逆轉錄病毒。2 病毒的複製 病毒為顆粒狀的非細胞結構,極其微小,通常以納米為單位,營寄生生活。
-
科學家:皰疹病毒、披衣菌…微生物可能導致失智
微生物可能造成老年人出現具有致命影響的失智症,如今這套理論已經獲得部分科學家支持。(Getty Images)多年前曾有醫學研究指出,微生物可能造成老年人出現具有致命影響的失智症,如今這套理論已經獲得少數科學家支持。這些科學家也認為,微生物可能導致失智的理論,應該獲得更多尊重,也應該收到更充裕的研究經費,畢竟循腦部病變路線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研究,經過多年探索之後,還是沒能為這項疾病找到有效解藥。
-
中國科大揭示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圖)
皰疹病毒包括囊膜、中間體蛋白層、核衣殼和基因組四層結構,其中核衣殼通常被視為一個正二十面體,其上有一個獨特的DNA通道,是病毒基因組進出的地方。由於缺乏病毒基因組和衣殼DNA通道的高分辨結構,人們對於病毒粒子的基因組包裝過程知之甚少。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特別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以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該研究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皰疹病毒是一個古老的病毒家族,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多種策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應,以成功地感染細胞並建立持續的潛伏感染。
-
我國科學家發現首例核盤菌DNA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