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皰疹病毒、披衣菌…微生物可能導致失智

2021-02-23 費城華人資訊


微生物可能造成老年人出現具有致命影響的失智症,如今這套理論已經獲得部分科學家支持。(Getty Images)

多年前曾有醫學研究指出,微生物可能造成老年人出現具有致命影響的失智症,如今這套理論已經獲得少數科學家支持。這些科學家也認為,微生物可能導致失智的理論,應該獲得更多尊重,也應該收到更充裕的研究經費,畢竟循腦部病變路線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研究,經過多年探索之後,還是沒能為這項疾病找到有效解藥。

費城骨科醫學院(Philadelphia College of Osteopathic Medicine)老化慢性失調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ronic Disorders of Aging)主任、神經病理學家巴林(Brian Balin)指出,以tau腦蛋白及類澱粉腦蛋白為基礎的治療研究,似乎行不通。

巴林說:「發病主因真的是這個嗎?還是這其實是最終結果,我們之間很多人都這麼想。」從1998年開始,巴林就一直研究著肺炎披衣菌(Chlamydia pneumoniae)在阿茲海默症當中扮演何種角色。他曾發現在阿茲海默症病患的大腦,有多的不成比例的披衣菌。

越來越多新出爐的醫學研究,讓微生物是否在腦部開始出現衰退的病變過程中扮演某種角色,受到更多討論與關注。

西奈山醫學院與亞利桑納州立大學日前公布最新研究指出,與沒有失智症的民眾相互對照,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含有較多的HHV-6及HHV-7皰疹病毒(herpes viruses)。也有研究員在阿茲海默症病患的大腦發現伯氏疏螺旋體(Borellia burgdorferi),後者感染蜱,叮咬人體便造成萊姆病。

其他學派的醫學專家則說,現階段科學研究仍不足以證明細菌會造成失智,也無法證實細菌是導致失智的原因之一。

來源:世界日報/記者顏伶如

推薦閱讀

可直接點擊以下公號名稱進行關注:

相關焦點

  • 微生物所等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γ皰疹病毒亞科,是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人類癌症相關病毒。
  • 皰疹病毒複製過程被我國科學家發現
    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到了微小的皰疹病毒複製的動態變化過程,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病毒學雜誌》上。單純皰疹病毒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病毒之一。它潛伏感染近90%的人群,重激活時會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輕者有口腔皰疹,重者會導致腦炎。據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卓然介紹,皰疹病毒的DNA複製過程是病毒裂解感染階段的核心事件。皰疹病毒是一種體積微小的球形病毒,直徑約為180納米。
  • 口腔皰疹和生殖器皰疹病毒好像正在融合
    近日,科學家研究發現,口腔皰疹病毒和生殖器皰疹病毒之間發生的「性」關係,要比科學家們原先設想的更多,更為頻繁。  相關研究結果已經刊載於4月23日出版的《傳染病學雜誌》上。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這兩種單純皰疹病毒(編號分別為HSV-1和 HSV-2)之間相互融合彼此的遺傳物質,或者說進行「重組」的頻率要比科學家們原先設想的更高。
  • 科學家發現,口腔皰疹和生殖器皰疹病毒似正在融合,其原因有點「不可描述」……
    病毒學家根據單純皰疹病毒的特點,把它分為兩種,分別是HSV-1和HSV-2。兩種病毒長得比較像,類似於下圖。研究顯示,口腔皰疹病毒和生殖器皰疹病毒之間發生的融合,要比科學家們原先設想的更多,且更為頻繁。相關研究結果刊載於4月23日出版的《傳染病學雜誌》。
  • 科學家利用超分辨顯微鏡觀察到皰疹病毒複製過程
    新華社昆明4月18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到了微小的皰疹病毒複製的動態變化過程
  • 微生物感染可能才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元兇?
    而近年來,微生物感染促進AD發病的理論開始被提出。隨著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微生物感染在AD致病機制中可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幾年前,有研究發現AD患者大腦中有單純皰疹病毒的存在,進一步的研究提出: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存在是作為一種抵禦病毒感染的保護性蛋白,它們可直接將侵入大腦的病毒包圍併吞噬,這些「保護性」蛋白殘留在大腦中不能被及時清理,最終,對神經造成巨大損害。
  • 高福團隊等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γ皰疹病毒亞科,是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人類癌症相關病毒。
  • 首次有望根治單純皰疹病毒(HSV)
    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方法來去除潛伏的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也就是口腔皰疹。在動物模型中,研究結果顯示潛伏病毒至少減少了90%,研究人員預計它將阻止感染再次發生。
  • 一種神奇的病毒,會通過接吻傳播,導致女性不孕,至今沒找到原理
    而科學家發現的這種病毒,堪稱BUG,那就是HHV-6A病毒(即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皰疹病毒),人類皰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目前共發現8種,按發現順序命名可記為HHV1~HHV8,其中除了HHV6和HHV7沒有別稱之外其他皰疹病毒的常用名稱都不是HHV-數字。
  • 新冠病毒會傷腦子?科學家在研究是否會導致永久的認知衰退
    如果這次疫情真的有什麼烏雲的金邊,Inouye說,那就是它增加了學界對譫妄如何導致失智以及失智如何導致譫妄的關注,還是譫妄本身就會加重不易患失智的人的認知衰退,科學家在這方面尚未達成共識。,科學家提出了三種假說。
  • 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γ皰疹病毒亞科,是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人類癌症相關病毒。
  • 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γ皰疹病毒亞科,是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人類癌症相關病毒。
  • 病毒界的慢性子:人類皰疹病毒-6感染引起的幼兒急疹
    原創 徐楠醫師 病毒、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跟我們人類共享自然界的繁華,和平共處,平時大家彬彬有禮,各自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既有距離保留一定神秘感,也有交集偶爾親密無間
  • 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γ皰疹病毒亞科,是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人類癌症相關病毒。
  • Nature子刊:高福/嚴景華/宋豪等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獲得新進展
    該研究分別解析了KSHV以及EBV糖蛋白gHgL與其共同受體EphA2的複合物晶體結構,揭示了這兩種感染人γ皰疹病毒利用gHgL結合受體EphA2的分子機制,並提供了EphA2可能作為γ皰疹病毒通用受體的證據,暗示了其它γ皰疹病毒有跨種傳播的風險
  • 澳大利亞科學家確認鮑魚血液含有抑制皰疹病毒1型蛋白質
    澳大利亞科學家確認鮑魚血液含有抑制皰疹病毒1型蛋白質 2016-11許薇薇 攝   中新網雪梨11月20日電 (賴海隆許薇薇)雪梨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華裔女博士吳佳黛20日透露了一個新發現:鮑魚身上流淌的藍色血液可以防止單純性皰疹病毒1型。  吳佳黛說,這是一種易擴散的疾病,在全世界大約有四億人感染了這種病毒,在發展中國家,它的感染率已經超過了90%。
  • 讓病毒卡在神經末梢,新型皰疹病毒疫苗顯示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受到單純皰疹病毒毒株的挑戰時,接種疫苗的動物表現出更少的生殖器損傷,病毒複製和病毒脫落。1型單純皰疹病毒的一種,最常見的症狀是引起嘴唇周圍的唇皰疹。研究發現,該疫苗對通常導致生殖器皰疹的性傳播2型HSV也具有交叉保護效果,這一事實表明,針對HSV-2的疫苗版本可能被證明更有效。儘管HSV-1或HSV-2病毒普遍存在,但40多年的研究尚未產生一種獲得批准的疫苗。
  • 科學家首次解析出單純皰疹病毒1型的DNA包裝機制!
    近日,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對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進行研究首次觀察到了將DNA壓縮到病毒衣殼中的複雜機器,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
  • 什麼是皰疹 皰疹是什麼引起的
    什麼是皰疹呢?皰疹在現在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症,在人體很多部位都可能發生,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皰疹。那麼,皰疹是什麼引起的呢?如何預防皰疹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什麼是皰疹疹是指皰疹病毒科病毒所致疾病。目前已知在皰疹病毒科中有八種病毒(單純皰疹病毒1、2型,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巨細胞病毒,EB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6、7、8型)可造成人類疾病,這類病毒被統稱為人類皰疹病毒(HHV)。
  • 我國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教授課題組與同行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