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大突破!科學家首次解析出單純皰疹病毒1型的DNA包裝機制!

2021-02-20 生物在線

近日,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對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進行研究首次觀察到了將DNA壓縮到病毒衣殼中的複雜機器,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上。HSV-1是一種引起唇皰疹的病毒。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改進型的抗病毒療法來治療包括唇皰疹、癌症及出生缺陷等疾病的新型療法。

圖片來源:G. Wang, Y. Ma and J. Jih

文章中,研究者利用對稱鬆弛和序列局部分類兩種成像技術產生了HSV-1病毒顆粒的高解析度3-D圖像(通過低溫電鏡技術能夠觀察到),這些方法能夠幫助科學家們清楚觀察並分析HSV-1的特殊病毒結構。研究者Yun-Tao Liu博士說道,病毒的結構往往高度對稱,傳統的3-D重建技術能夠利用這種對稱性來可視化病毒,但缺點是我們看不到偏離這種對稱性的特殊結構,這項研究中,讓我們驚訝的是,我們所採用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HSV-1病毒顆粒及大部分病毒DNA基因組的特殊結構。

研究者Jonathan Jih指出,皰疹病毒的DNA包裝過程非常有意思,因為其是通過一種納米級別的馬達所驅動的,這種馬達能在十幾個大氣壓的壓力下泵出充滿DNA的病毒衣殼,病毒粒子內部的這種高壓使得病毒有可能在感染宿主機體期間將DNA諸如人體細胞中。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利用了特殊的方法產生了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HSV-1 3-D重建結構,其稱之為門戶頂點區域(portal vertex region),是病毒DNA進入衣殼的位點。

研究者還試圖在單個原子的水平上繪製這一區域的其它部分的圖像,這或能幫助他們更清晰地理解其中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比如研究者就鑑別出了一種名為門戶帽(portal cap)的結構,其能在高壓的衣殼中「塞住」病毒的基因組,以及被稱之為「觸手螺旋」的結構。

最後研究者Z. Hong Zhou指出,研究人員此前並不清楚HSV-1的DNA包裝過程,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很難在足夠高的解析度下捕捉到病毒的特殊部分;本文研究中,我們通過深入研究首次清晰解析了HSV-1病毒的門戶頂點區域結構,同時構建出了首個HSV-1中組成門戶複合體的原子模型。

原始出處:

Yun-Tao Liu, Jonathan Jih, Xinghong Dai, et al. Cryo-EM structures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portal vertex and packaged genome, Nature 2019. 

生物在線,讓科研更便捷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戳↓ 戳↓ 戳↓

相關焦點

  • 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被揭示
    人類Ⅰ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DNA通道蛋白的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5月30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劉雲濤博士、畢國強教授與合作者的研究論文。他們利用冷凍電鏡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有助於預防和控制皰疹病毒引發的多種疾病,並改造皰疹病毒用於靶向治療。皰疹病毒是一類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病毒,在感染人體後能夠引發多種疾病,包括帶狀皰疹、出生缺陷、多種免疫系統疾病以及癌症。
  • 中國科大揭示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5月30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劉雲濤博士、畢國強教授與合作者的研究論文,他們利用冷凍電鏡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以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有助於預防和控制皰疹病毒引發的多種疾病
  • 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皰疹病毒包裝的動態過程
    其中有9種皰疹病毒能引起人類的多種疾病,並且皰疹病毒作為傳染性病毒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感染率,以單純皰疹病毒為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1月數據顯示,全球50歲以下的人群約有42億(約80%)感染單純皰疹病毒。皰疹病毒一旦感染便終身攜帶,目前尚無法根治。
  • Nature子刊:多組學技術解析1型單純皰疹病毒
    對很多人來說,1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是陪伴一生的「壞朋友」。這種病毒不僅會造成疼痛難忍的唇皰疹,也可能帶來嚴重後果,比如讓重症監護室的病人患上肺炎。一旦感染了HSV-1,這個人將終身攜帶病毒。HSV-1潛伏在三叉神經節和頸上神經節,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它們就會再次變得活躍。
  • 科學家研究單純皰疹病毒基因組的冷凍電鏡結構
    科學家研究單純皰疹病毒基因組的冷凍電鏡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18 16:29:21 加州大學Z. Hong Zhou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單純皰疹病毒2型成熟核衣殼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單純皰疹病毒2型成熟核衣殼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揭示皰疹病毒的組裝和穩定性機制 2018-09-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該工作報導了皰疹病毒α家族的2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C型核衣殼及其五聚體周圍的CVSC的3.75 angstrom的原子解析度結構,這是該團隊繼解析HSV-2 B型顆粒三維精細結構後又一研究成果(Yuan, S. et.al Science 2018)。
  • 首次有望根治單純皰疹病毒(HSV)
    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方法來去除潛伏的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也就是口腔皰疹。在動物模型中,研究結果顯示潛伏病毒至少減少了90%,研究人員預計它將阻止感染再次發生。
  • 我國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教授課題組與同行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兩篇Science解析出皰疹病毒HSV-1/HSV-2衣殼三維結構
    2018年4月10日/生物谷BIOON/---皰疹病毒在遺傳和結構上是最為複雜的病毒之一。它高效地到宿主群體中傳播,導致一系列人類疾病,包括先天性缺陷和癌症。皰疹病毒的組裝途徑分別產生三種不同類型的衣殼:A衣殼、B衣殼和C衣殼。三種衣殼類型都具有成熟的有角度的外殼和一種類似的組裝機制。
  • 中國科大成功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畢國強課題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課題組與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梅曄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的分子機制,並提供了EphA2可能作為γ皰疹病毒通用受體的證據,暗示了其它γ皰疹病毒有跨種傳播的風險。圖1.KSHV和EBV gHgL分別與EphA2 LBD的複合物結構此外,序列分析發現,KSHV和EBV gL上參與結合LBD的胺基酸在γ皰疹病毒中相對保守,具備相似的胺基酸性質,因此推測其它感染哺乳動物的γ皰疹病毒是否也利用EphA2作為受體。
  • 高福團隊等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揭示了這兩種感染人γ皰疹病毒利用gHgL結合受體EphA2的分子機制,並提供了EphA2可能作為γ皰疹病毒通用受體的證據,暗示了其它γ皰疹病毒有跨種傳播的風險。圖1.KSHV和EBV gHgL分別與EphA2 LBD的複合物結構此外,序列分析發現,KSHV和EBV gL上參與結合LBD的胺基酸在γ皰疹病毒中相對保守,具備相似的胺基酸性質,因此推測其它感染哺乳動物的γ皰疹病毒是否也利用EphA2作為受體。
  • Nature子刊:高福/嚴景華/宋豪等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獲得新進展
    該研究分別解析了KSHV以及EBV糖蛋白gHgL與其共同受體EphA2的複合物晶體結構,揭示了這兩種感染人γ皰疹病毒利用gHgL結合受體EphA2的分子機制,並提供了EphA2可能作為γ皰疹病毒通用受體的證據,暗示了其它γ皰疹病毒有跨種傳播的風險
  • 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γ皰疹病毒利用gHgL結合受體EphA2的分子機制,並提供了EphA2可能作為γ皰疹病毒通用受體的證據,暗示了其它γ皰疹病毒有跨種傳播的風險。圖1. KSHV和EBV gHgL分別與EphA2 LBD的複合物結構此外,序列分析發現KSHV和EBV gL上參與結合LBD的胺基酸在γ皰疹病毒中相對保守,具備相似的胺基酸性質,因此推測其它感染哺乳動物的γ皰疹病毒是否也利用EphA2作為受體。研究人員進一步從γ皰疹病毒不同屬中挑選了三種有代表性的病毒AIHV-1、EHV-2和MuHV-4進行驗證。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特別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以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該研究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皰疹病毒是一個古老的病毒家族,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多種策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應,以成功地感染細胞並建立持續的潛伏感染。
  • 突破!中國科學家揭開首個EB病毒核衣殼的原子結構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聯合研究解析了EB病毒(EBV)核衣殼的首個完整原子模型。與其它皰疹病毒一樣,作為γ-皰疹病毒亞科的成員,EBV具有典型的三層結構,即外層脂質雙層膜、內核衣殼和中間膜結構,核衣殼的組裝是感染性病毒顆粒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步驟。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
  • Cell Res:突破!中國科學家揭開首個EB病毒核衣殼的原子結構
    2020年8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聯合研究解析了EB病毒(EBV)核衣殼的首個完整原子模型。
  • 研究解析腫瘤皰疹病毒結構
    研究解析腫瘤皰疹病毒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15:03:06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