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所等解析單純皰疹病毒2型成熟核衣殼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2020-12-08 中國科學院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單純皰疹病毒2型成熟核衣殼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揭示皰疹病毒的組裝和穩定性機制

2018-09-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9月10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團隊研究員王祥喜等與研究員章新政、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劉紅榮合作的研究論文「Structure of the Herpesvirus simplex virus type2 C-capsid with capsid-vertex-specific-component」。該工作報導了皰疹病毒α家族的2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C型核衣殼及其五聚體周圍的CVSC的3.75 angstrom的原子解析度結構,這是該團隊繼解析HSV-2 B型顆粒三維精細結構後又一研究成果(Yuan, S. et.al Science 2018)。

  皰疹病毒是一類直徑超過200nm的巨型病毒,包含嵌有糖蛋白的囊膜、中間體蛋白層(tegument)、核衣殼和基因組四層結構。皰疹病毒在感染人體後能夠引發多種疾病,包括口腔和生殖器皰疹、水痘、帶狀皰疹,嚴重的甚至包括多種免疫系統疾病、腦炎以及癌症等。皰疹病毒組裝過程會產生A、B、C三類核衣殼,三類核衣殼均為非標準正二十面體。A型核衣殼內部為空心,不包含其他蛋白和病毒基因組;B型核衣殼內部包含支架蛋白;C型核衣殼內部包含病毒基因組,並可以逐漸成熟,成為具有感染能力的成熟病毒。目前,皰疹病毒作為主要的溶瘤病毒為治療腫瘤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精細的三維結構能夠為病毒設計和改造提供基礎。

  在該團隊HSV-2 B型核衣殼研究工作基礎上,結合優化的block reconstruction算法,研究人員進一步解析了帶有病毒基因組的C型核衣殼及其五聚體周圍的CVSC複合物結構,並且通過與近期報導的β家族的人巨細胞病毒HCMV核衣殼(Yu, X. et.al Science 2017)以及γ家族的卡波濟肉瘤相關病毒KSHV(Dai, X. et.al Nature 2018)核衣殼比較,鑑定出α家族單純皰疹病毒核衣殼的結構特徵,提供了皰疹病毒進化信息和特性。此外,研究人員詳細闡釋了五聚體頂點周圍五個CVSC複合物結構特徵,該結構是由一個UL17單體,一個UL25二聚體以及一個UL36二聚體通過螺旋簇相互作用將五元複合物緊密整合在一起,並緊密附著在核衣殼每一個頂點,極大地提高了核衣殼的穩定性。該研究工作為核衣殼與周圍的中間體蛋白(tegument protein)的相互作用模式提供了堅實基礎和精細的結構信息,進一步闡明了皰疹病毒生活史中完整病毒組裝的時空複雜性,為未來抗病毒治療方案的開發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王祥喜、章新政、劉紅榮、饒子和同為論文的通訊作者。王佳靈、袁帥、朱東傑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中科院先導專項、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得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鼻咽癌等臨床重要問題的多學科協同研究中心的支持。

  文章連結

 

2型皰疹病毒C顆粒的整體結構圖

  9月10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團隊研究員王祥喜等與研究員章新政、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劉紅榮合作的研究論文「Structure of the Herpesvirus simplex virus type2 C-capsid with capsid-vertex-specific-component」。該工作報導了皰疹病毒α家族的2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C型核衣殼及其五聚體周圍的CVSC的3.75 angstrom的原子解析度結構,這是該團隊繼解析HSV-2 B型顆粒三維精細結構後又一研究成果(Yuan, S. et.al Science 2018)。
  皰疹病毒是一類直徑超過200nm的巨型病毒,包含嵌有糖蛋白的囊膜、中間體蛋白層(tegument)、核衣殼和基因組四層結構。皰疹病毒在感染人體後能夠引發多種疾病,包括口腔和生殖器皰疹、水痘、帶狀皰疹,嚴重的甚至包括多種免疫系統疾病、腦炎以及癌症等。皰疹病毒組裝過程會產生A、B、C三類核衣殼,三類核衣殼均為非標準正二十面體。A型核衣殼內部為空心,不包含其他蛋白和病毒基因組;B型核衣殼內部包含支架蛋白;C型核衣殼內部包含病毒基因組,並可以逐漸成熟,成為具有感染能力的成熟病毒。目前,皰疹病毒作為主要的溶瘤病毒為治療腫瘤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精細的三維結構能夠為病毒設計和改造提供基礎。
  在該團隊HSV-2 B型核衣殼研究工作基礎上,結合優化的block reconstruction算法,研究人員進一步解析了帶有病毒基因組的C型核衣殼及其五聚體周圍的CVSC複合物結構,並且通過與近期報導的β家族的人巨細胞病毒HCMV核衣殼(Yu, X. et.al Science 2017)以及γ家族的卡波濟肉瘤相關病毒KSHV(Dai, X. et.al Nature 2018)核衣殼比較,鑑定出α家族單純皰疹病毒核衣殼的結構特徵,提供了皰疹病毒進化信息和特性。此外,研究人員詳細闡釋了五聚體頂點周圍五個CVSC複合物結構特徵,該結構是由一個UL17單體,一個UL25二聚體以及一個UL36二聚體通過螺旋簇相互作用將五元複合物緊密整合在一起,並緊密附著在核衣殼每一個頂點,極大地提高了核衣殼的穩定性。該研究工作為核衣殼與周圍的中間體蛋白(tegument protein)的相互作用模式提供了堅實基礎和精細的結構信息,進一步闡明了皰疹病毒生活史中完整病毒組裝的時空複雜性,為未來抗病毒治療方案的開發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王祥喜、章新政、劉紅榮、饒子和同為論文的通訊作者。王佳靈、袁帥、朱東傑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中科院先導專項、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得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鼻咽癌等臨床重要問題的多學科協同研究中心的支持。
  文章連結
 
2型皰疹病毒C顆粒的整體結構圖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我國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教授課題組與同行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中國科大成功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畢國強課題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課題組與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梅曄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被揭示
    人類Ⅰ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DNA通道蛋白的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5月30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劉雲濤博士、畢國強教授與合作者的研究論文。他們利用冷凍電鏡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有助於預防和控制皰疹病毒引發的多種疾病,並改造皰疹病毒用於靶向治療。皰疹病毒是一類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病毒,在感染人體後能夠引發多種疾病,包括帶狀皰疹、出生缺陷、多種免疫系統疾病以及癌症。
  • 中國科大揭示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圖)
    人類I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DNA通道蛋白的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圖片創作:王國燕、馬燕兵)皰疹病毒是一類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病毒,在感染人體後能夠引發多種疾病,包括帶狀皰疹、出生缺陷、多種免疫系統疾病以及癌症。
  • 兩篇Science解析出皰疹病毒HSV-1/HSV-2衣殼三維結構
    2018年4月10日/生物谷BIOON/---皰疹病毒在遺傳和結構上是最為複雜的病毒之一。它高效地到宿主群體中傳播,導致一系列人類疾病,包括先天性缺陷和癌症。皰疹病毒的組裝途徑分別產生三種不同類型的衣殼:A衣殼、B衣殼和C衣殼。三種衣殼類型都具有成熟的有角度的外殼和一種類似的組裝機制。
  • 中國科學家揭開首個EB病毒核衣殼的原子結構
    2020年8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聯合研究解析了EB病毒(EBV)核衣殼的首個完整原子模型。
  • 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皰疹病毒包裝的動態過程
    圖為皰疹病毒衣殼裝配的高解析度結構,解決了領域內20多年的爭議。皰疹病毒科病毒是雙鏈DNA(double strands DNA, dsDNA)病毒,主要分為α皰疹病毒、β皰疹病和γ皰疹病毒三個亞科。這兩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分別通過對稱性適配算法解析了三種衣殼的核酸通道頂點的結構,通過對比三種衣殼的核酸通道頂點結構,完善了以組裝單元為基礎的單純皰疹病毒的組裝過程的起始和成熟過程,並首次解析了I型單純皰疹病毒末端酶複合物的原子解析度結構,闡明了末端酶複合物各組分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方式和精細的結構信息,並提出了其介導DNA包裝過程的分子機制,使我們對病毒基因組的包裝過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 中國科學家揭開首個EB病毒核衣殼的原子結構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聯合研究解析了EB病毒(EBV)核衣殼的首個完整原子模型。與其它皰疹病毒一樣,作為γ-皰疹病毒亞科的成員,EBV具有典型的三層結構,即外層脂質雙層膜、內核衣殼和中間膜結構,核衣殼的組裝是感染性病毒顆粒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步驟。
  • 科學家首次解析出單純皰疹病毒1型的DNA包裝機制!
    圖片來源:G. Wang, Y. Ma and J.研究者Yun-Tao Liu博士說道,病毒的結構往往高度對稱,傳統的3-D重建技術能夠利用這種對稱性來可視化病毒,但缺點是我們看不到偏離這種對稱性的特殊結構,這項研究中,讓我們驚訝的是,我們所採用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HSV-1病毒顆粒及大部分病毒DNA基因組的特殊結構。
  • Nature子刊:多組學技術解析1型單純皰疹病毒
    對很多人來說,1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是陪伴一生的「壞朋友」。這種病毒不僅會造成疼痛難忍的唇皰疹,也可能帶來嚴重後果,比如讓重症監護室的病人患上肺炎。一旦感染了HSV-1,這個人將終身攜帶病毒。HSV-1潛伏在三叉神經節和頸上神經節,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它們就會再次變得活躍。
  • 結構生物學家之痛:愛滋、新冠等囊膜病毒,為何長相如此不同?
    因此可以說,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的開發幾乎是伴隨著對無囊膜病毒結構的解析與組裝機制的深度解讀一起成長的。目前使用冷凍電鏡解析常規尺寸的正二十面體病毒方法非常成熟:由於其表面拷貝數非常高的衣殼蛋白以嚴格的對稱性分布,無需大量數據便可通過三維圖像重構獲得近原子解析度。
  • 結構生物學家之痛:愛滋、新冠等囊膜病毒「罪犯」,為何長相如此不同?
    因此可以說,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的開發幾乎是伴隨著對無囊膜病毒結構的解析與組裝機制的深度解讀一起成長的。目前使用冷凍電鏡解析常規尺寸的正二十面體病毒方法非常成熟:由於其表面拷貝數非常高的衣殼蛋白以嚴格的對稱性分布,無需大量數據便可通過三維圖像重構獲得近原子解析度。
  • 讓結構生物學家頭痛的病毒們:千毒千面,它們為啥長得這麼不一樣
    因此可以說,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的開發幾乎是伴隨著對無囊膜病毒結構的解析與組裝機制的深度解讀一起成長的。目前使用冷凍電鏡解析常規尺寸的正二十面體病毒方法非常成熟:由於其表面拷貝數非常高的衣殼蛋白以嚴格的對稱性分布,無需大量數據便可通過三維圖像重構獲得近原子解析度。
  • 首次有望根治單純皰疹病毒(HSV)
    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方法來去除潛伏的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也就是口腔皰疹。在動物模型中,研究結果顯示潛伏病毒至少減少了90%,研究人員預計它將阻止感染再次發生。
  • 餘學奎/曾木聖團隊合作報導首個EBV核衣殼全原子結構模型
    EBV具有典型的皰疹病毒三層結構框架:其最外層是含有病毒糖蛋白的脂質雙分子層包膜(envelope);最內層是包含病毒基因組的、直徑約為130 nm的準二十面體核衣殼(nucleocapsid);外層包膜和內層核衣殼之間是由蛋白質組成的間層(tegument)。多項研究表明,以旨在幹擾病毒衣殼組裝和成熟的小分子化合物將有望成為抗皰疹病毒感染的有效武器。
  • 中國科學家解析出精細三維結構:非洲豬瘟病毒就長這樣!
    《科學》雜誌今晨發表中國科學家團隊研究成果: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助力疫苗研發過去一年以來,非洲豬瘟已經被人所熟知,儘管它不會直接傳染人,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學術論文,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新鑑定出非洲豬瘟病毒多種結構蛋白,揭示了非洲豬瘟病毒多種潛在的保護性抗原和關鍵抗原表位信息,提出了非洲豬瘟病毒可能的組裝機制,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我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
    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為新型疫苗的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一重要成果於北京時間10月18日凌晨2點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在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饒子和院士介紹,非洲豬瘟病毒是一類古老的病毒,自1921年在非洲肯亞首次發現,至今約有百年歷史。
  • 生物物理所30nM染色質高級結構解析取得重要突破
    4月25日(DNA雙螺旋結構發現61周年紀念日),Science以長幅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報導了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一項關於30nm染色質高級結構解析的重大成果。
  • Cell: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儘管在SARS-CoV-2蛋白的結構闡明方面取得了最新進展,但完整病毒的詳細結構仍有待揭示。確定融合前後構象中S蛋白的天然結構,其平均解析度為8.7-11。通過質譜分析來自天然刺突的N-連接聚糖的組成,其揭示了天然聚糖與重組糖蛋白聚糖的總體加工狀態高度相似。總體而言,這些特徵非常詳細地揭示了SARS-CoV-2病毒的結構,並闡明了該病毒如何在直徑約80 nm的管腔中堆積其約30 kb長的單段RNA。
  • 中國團隊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三維結構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