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被揭示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人類Ⅰ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DNA通道蛋白的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

5月30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劉雲濤博士、畢國強教授與合作者的研究論文。他們利用冷凍電鏡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有助於預防和控制皰疹病毒引發的多種疾病,並改造皰疹病毒用於靶向治療。

皰疹病毒是一類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病毒,在感染人體後能夠引發多種疾病,包括帶狀皰疹、出生缺陷、多種免疫系統疾病以及癌症。皰疹病毒包括囊膜、中間體蛋白層、核衣殼和基因組四層結構,其中核衣殼通常被視為一個正二十面體,其上有一個獨特的DNA通道,是病毒基因組進出的地方。由於缺乏病毒基因組和衣殼DNA通道的高分辨結構,人們對於病毒粒子的基因組包裝過程知之甚少。

在皰疹病毒生命周期中,最關鍵的過程之一就是將DNA剪切酶「召集」到衣殼獨特的DNA 通道上,識別、包裝和切割雙鏈DNA,最終產生含有基因組的病毒粒子。當病毒基因組在病毒衣殼內裝滿後,會發出某種信號,從而切除冗餘的DNA以完成組裝。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套特殊算法,利用冷凍電鏡獲得了皰疹病毒衣殼上DNA通道的原子解析度結構以及大部分基因組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發現病毒基因組具有左手超螺旋的纏繞方式和一個無序核心,並且揭示了病毒基因組包裝信號的傳導方式及基因組如何通過衣殼DNA通道。

該研究展示了皰疹病毒完整的非對稱結構,獲得了第一個真核生物病毒的DNA通道原子模型,也是第一次探測到DNA在通道裡的扭曲狀態。審稿人評論說:「作者採用最前沿的局部分類方法對皰疹病毒結構進行了完美解析,堪稱高分辨冷凍電鏡三維重建的匠心力作。」

畢國強介紹說,通過理解皰疹病毒DNA轉運及基因組包裝信號獲取和傳遞的基本規則,一方面,有針對性地用於皰疹病毒引起的疾病預防和控制;另一方面,有助於對皰疹病毒進行改造,使其成為更實用的載體工具,並用於腫瘤靶向治療或大腦神經環路示蹤等。

該研究是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集成影像中心的又一裡程碑式成果。集成影像中心是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與生命科學學院為推進交叉學科發展而建設的創新研究與公共技術平臺。(記者楊保國通訊員姚瓊)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248-6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揭示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5月30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劉雲濤博士、畢國強教授與合作者的研究論文,他們利用冷凍電鏡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以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有助於預防和控制皰疹病毒引發的多種疾病
  • 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皰疹病毒包裝的動態過程
    許多dsDNA病毒均使用末端酶複合物來介導基因組的包裝以產生成熟的有感染力的病毒,其可以通過與病毒的portal蛋白協調互作來進行病毒基因組的轉運和特異性切割。基於這樣的生物學特性,末端酶複合物可以作為重要的藥物靶標來幹擾病毒顆粒的成熟,但目前關於皰疹病毒末端酶複合物的組成、結構以及其介導病毒基因組包裝過程的機制卻知之甚少,故而了解末端酶複合物的組裝方式及其介導生命周期的基本過程對特異性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和作用機理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科學家研究單純皰疹病毒基因組的冷凍電鏡結構
    他們提出了單純性皰疹病毒1型病毒粒子的頂端入口和包裝基因組的低溫電鏡結構。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5月29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為更好地定義單純皰疹病毒1型基因組組織和包裝的結構基礎,研究團隊開發了連續的局部分類和對稱鬆弛方法,來處理1型單純皰疹病毒粒子的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冷凍電鏡)的圖像,使他們能夠分離和重構偽二十面體衣殼內的異源對稱和不對稱元素。
  • 我國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教授課題組與同行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首次解析出單純皰疹病毒1型的DNA包裝機制!
    圖片來源:G. Wang, Y. Ma and J.研究者Yun-Tao Liu博士說道,病毒的結構往往高度對稱,傳統的3-D重建技術能夠利用這種對稱性來可視化病毒,但缺點是我們看不到偏離這種對稱性的特殊結構,這項研究中,讓我們驚訝的是,我們所採用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HSV-1病毒顆粒及大部分病毒DNA基因組的特殊結構。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中國科大成功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畢國強課題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課題組與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梅曄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特別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以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該研究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皰疹病毒是一個古老的病毒家族,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多種策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應,以成功地感染細胞並建立持續的潛伏感染。
  • 研究解析腫瘤皰疹病毒結構
    研究解析腫瘤皰疹病毒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15:03:06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Z.
  • 高福團隊等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γ皰疹病毒亞科,是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人類癌症相關病毒。
  • 中國科學家揭開首個EB病毒核衣殼的原子結構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聯合研究解析了EB病毒(EBV)核衣殼的首個完整原子模型。與其它皰疹病毒一樣,作為γ-皰疹病毒亞科的成員,EBV具有典型的三層結構,即外層脂質雙層膜、內核衣殼和中間膜結構,核衣殼的組裝是感染性病毒顆粒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步驟。
  • 微生物所等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γ皰疹病毒亞科,是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人類癌症相關病毒。
  • 中國科學家揭開首個EB病毒核衣殼的原子結構
    與其它皰疹病毒一樣,作為γ-皰疹病毒亞科的成員,EBV具有典型的三層結構,即外層脂質雙層膜、內核衣殼和中間膜結構,核衣殼的組裝是感染性病毒顆粒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因此,揭示EBV核衣殼組裝的機制或有望幫助設計新型的抗病毒藥物。
  • 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BBRC:特殊的細胞因子或能幫助包裝流感病毒的基因組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題為「Cellular mRNA export factor UAP56 recognizes nucleic acid binding site of influenza virus NP protei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能夠幫助包裝流感病毒基因組的特殊細胞因子
  •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日前,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有尾噬菌體φ29組裝成熟機制結構生物學研究」(Structural assembly of the tailed bacteriophage φ29)的研究論文
  • 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γ皰疹病毒亞科,是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人類癌症相關病毒。
  • 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γ皰疹病毒亞科,是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人類癌症相關病毒。
  • 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γ皰疹病毒亞科,是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人類癌症相關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