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突破!中國科學家揭開首個EB病毒核衣殼的原子結構

2020-12-08 生物谷

2020年8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聯合研究解析了EB病毒(EBV)核衣殼的首個完整原子模型。與其它皰疹病毒一樣,作為γ-皰疹病毒亞科的成員,EBV具有典型的三層結構,即外層脂質雙層膜、內核衣殼和中間膜結構,核衣殼的組裝是感染性病毒顆粒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因此,揭示EBV核衣殼組裝的機制或有望幫助設計新型的抗病毒藥物。

圖片來源:Li, Z., et al. Cell Res (2020). doi:10.1038/s41422-020-0363-0

作為首個發現的腫瘤病毒,EBV是一種最重要的人類皰疹病毒,其能感染全球超過90%的人群,而且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NK/T細胞淋巴瘤和鼻咽癌等;相比EBV的醫學重要性,對其結構和功能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樣本製備困難的阻礙,這遠遠落後於其它人類皰疹病毒的研究,比如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單純皰疹病毒(HSV)和卡波西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

通過開發一種新型的病毒生長策略,並利用冷凍電鏡技術,研究人員就能獲得EBV的高質量病毒樣本;隨後研究者就能確定EBV核衣殼的高解析度結構及其衍生的首個完整原子模型,其中包括二十面體衣殼,衣殼相關的表皮複合體(CATC)和十二聚體門戶結構(病毒的基因組轉位裝置)。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EBV衣殼蛋白、CATC和衣殼、門戶結構和衣殼、門戶結構和病毒基因組之間多個層面的相互作用,這或許能為後期科學家們開發抗病毒藥物提供關鍵的結構基礎。

此外,通過對EBV核衣殼和其它皰疹病毒類似物進行結構對比,研究者發現衣殼五鄰體的靈活性,病毒的拷貝數和CATCs與病毒衣殼頂角之間結合的模式或許在不同皰疹病毒之間是不一樣的,而且這還與包裝基因組的尺寸有關。基於本文研究結果,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壓力調節機制,其或能幫助解釋皰疹病毒如何實現病毒基因組保留和排出之間的動態平衡。(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Li, Z., Zhang, X., Dong, L. et al. CryoEM structure of the tegumented capsid of Epstein-Barr virus. Cell Res (2020). doi:10.1038/s41422-020-0363-0

相關焦點

  • 突破!中國科學家揭開首個EB病毒核衣殼的原子結構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聯合研究解析了EB病毒(EBV)核衣殼的首個完整原子模型。與其它皰疹病毒一樣,作為γ-皰疹病毒亞科的成員,EBV具有典型的三層結構,即外層脂質雙層膜、內核衣殼和中間膜結構,核衣殼的組裝是感染性病毒顆粒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步驟。
  • 科學家們在EB病毒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Cell Res (2020). doi:10.1038/s41422-020-0363-0【1】Cell Res:突破!中國科學家揭開首個EB病毒核衣殼的原子結構doi:10.1038/s41422-020-0363-0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聯合研究解析了EB病毒(EBV)核衣殼的首個完整原子模型。
  •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單純皰疹病毒2型成熟核衣殼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該工作報導了皰疹病毒α家族的2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C型核衣殼及其五聚體周圍的CVSC的3.75 angstrom的原子解析度結構,這是該團隊繼解析HSV-2 B型顆粒三維精細結構後又一研究成果(Yuan, S. et.al Science 2018)。
  • Cell: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儘管在SARS-CoV-2蛋白的結構闡明方面取得了最新進展,但完整病毒的詳細結構仍有待揭示。SARS-CoV-2在其(+)RNA基因組中至少編碼29種蛋白質,其中四種是結構蛋白質:刺突(S),膜(M),包膜(E)和核衣殼(N)蛋白。約600 kDa的三聚S蛋白是已知的最大的I類融合蛋白之一,被66個N-連接的聚糖高度糖基化。每個S 原蛋白包含S1和S2亞基,以及單個跨膜(TM)錨。
  • 中國科大成功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畢國強課題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課題組與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梅曄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我國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教授課題組與同行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冷凍電鏡技術揭開重要蛋白原子結構
    原標題:冷凍電鏡技術揭開重要蛋白原子結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0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利用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重要成果——冷凍電鏡技術,攻克了與基因表達有關的一種重要蛋白的結構難題。
  • ACSDBC:科學家闡明伊波拉病毒複製關鍵蛋白的晶體結構
    2014年9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前西非等國爆發的伊波拉病毒感染已經奪去了2000多人的生命,這就急需科學家們早日闡明該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特性來幫助開發出保護性的疫苗或者抗病毒藥物來抑制疫情的發展
  • B肝在研新藥幹擾核衣殼,德國科學家研發,HBV顆粒細胞內轉運
    在核籃子裡,核衣殼再解體。B肝病毒基因組與病毒多聚酶共價連接,攜帶二分體NLS,被導入細胞核。在這裡,部分雙鏈DNA基因組再被轉換成一個微小的染色體樣結構,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
  • 我科學家揭開百年謎題 首次看見水合離子原子結構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餘學奎/曾木聖團隊合作報導首個EBV核衣殼全原子結構模型
    EBV具有典型的皰疹病毒三層結構框架:其最外層是含有病毒糖蛋白的脂質雙分子層包膜(envelope);最內層是包含病毒基因組的、直徑約為130 nm的準二十面體核衣殼(nucleocapsid);外層包膜和內層核衣殼之間是由蛋白質組成的間層(tegument)。多項研究表明,以旨在幹擾病毒衣殼組裝和成熟的小分子化合物將有望成為抗皰疹病毒感染的有效武器。
  • eb病毒能治療好嗎 如何預防EB病毒感染
    在我們生活中,想必大家對於eb病毒感染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EB病毒又稱人類皰疹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那麼,eb病毒能治療好嗎?eb病毒怎麼預防?下面來了解一下吧。eb病毒能治療好嗎可以治好的放心吧!可能要住院治療,我寶寶住院十天就出院了。
  • 美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病毒門鑰匙3D結構圖:疫苗藥物開發關鍵靶點
    魚羊 乾明 發自 雲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根據中國研究人員提供的病毒基因組序列,美國科學家新冠病毒研究迎來新進展。2月19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成果,宣布成功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結構,並重建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寸結構圖。作為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的核心之一,S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
  • 《細胞》: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儘管在SARS-CoV-2蛋白的結構闡明方面取得了最新進展,但完整病毒的詳細結構仍有待揭示。SARS-CoV-2在其(+)RNA基因組中至少編碼29種蛋白質,其中四種是結構蛋白質:刺突(S),膜(M),包膜(E)和核衣殼(N)蛋白。約600 kDa的三聚S蛋白是已知的最大的I類融合蛋白之一,被66個N-連接的聚糖高度糖基化。每個S 原蛋白包含S1和S2亞基,以及單個跨膜(TM)錨。
  • 中國科大揭示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圖)
    人類I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DNA通道蛋白的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圖片創作:王國燕、馬燕兵)皰疹病毒是一類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病毒,在感染人體後能夠引發多種疾病,包括帶狀皰疹、出生缺陷、多種免疫系統疾病以及癌症。
  • 在原子尺度揭開結構材料超高強度與超高韌性的面紗
    大飛機、高鐵、發動機、橋梁等的力學承載結構材料,都是由材料的不同性能而發揮著關鍵作用。眾所周知,材料的微觀結構決定了材料的宏觀物性及其功能;而材料的微觀結構則是由組成原子之間空間排列的晶體結構所決定。如何了解調控原子之間的晶體結構,是材料微觀結構研究的重要課題和科學前沿。
  • Cell:我國科學家揭示人FcRn是B族腸道病毒的細胞脫衣殼受體
    2019年5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B族腸道病毒(Enterovirus B, EV-B)包括埃可病毒(Echovirus)、柯薩奇病毒B、柯薩奇病毒A9,以及多個新發現的B族腸道病毒血清型。它們是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腸道病毒屬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嚴重的人類傳染病的致病因子。
  • 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
    原標題: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研發一種刺突蛋白模型。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刺突蛋白在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中起關鍵作用,使其成為新冠肺炎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開發的主要靶標。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創建了首個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研究人員稱,科學家們可利用最新模型,針對新冠肺炎防治方法開展富有創新性的模擬研究,從而促進療法和疫苗的研發進度。
  • 《自然》雜誌社:我國禽流感病毒研究獲重大突破
    我國科學家在禽流感病毒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從原子水平上揭開了禽流感病毒的「心臟」——核糖核酸聚合酶PA亞基的工作機制,為相關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靶標。2月5日,《自然》雜誌社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並專門配發新聞。
  • bioRxiv:科學家構建出了首個COVID-19開源全原子模型
    2020年6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SARS-CoV-2是誘發COVID-19的主要原因,刺突蛋白或S蛋白會促進病毒進入到宿主細胞內;日前,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國立首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首個全長S蛋白的開源全原子模型,相關研究結果非常重要,因為S蛋白在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內扮演著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