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病毒卡在神經末梢,新型皰疹病毒疫苗顯示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2020-11-17 生命科學前沿


在辛辛那提大學、西北大學和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中,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基因編輯形式的單純皰疹病毒(HSV,其表現或優於目前領先的候選疫苗。研究者發現,利用修飾的活病毒疫苗來接種豚鼠或能顯著增加其機體中抵禦病毒抗體的產生,當接種較強毒力的HSV時,接種疫苗的動物表現出了較少的生殖器損傷、病毒複製和較少的病毒脫落現象,而這種病毒最早非常容易進行傳染。

這項研究發表在11月6日的《NPJ VACCINES》雜誌上:The R2 non-neuroinvasive HSV-1 vaccine affords protection from genital HSV-2 infections in a guinea pig model,研究發現給豚鼠接種改良活病毒可以顯著增加抗病毒抗體的產量。當受到單純皰疹病毒毒株的挑戰時,接種疫苗的動物表現出更少的生殖器損傷,病毒複製和病毒脫落。

這種修飾過的病毒實際上是1型單純皰疹病毒的一種,最常見的症狀是引起嘴唇周圍的唇皰疹。研究發現,該疫苗對通常導致生殖器皰疹的性傳播2型HSV也具有交叉保護效果,這一事實表明,針對HSV-2的疫苗版本可能被證明更有效。

儘管HSV-1或HSV-2病毒普遍存在,但40多年的研究尚未產生一種獲得批准的疫苗。部分困難在於:包括HSV在內的阿爾法皰疹病毒已經進化出一種特別複雜的方式,可以逃避旨在摧毀它們的免疫反應。

在感染口腔或泌尿生殖道的黏膜組織後,HSV會到達傳遞疼痛、觸覺等感覺信號的感覺神經末梢。在一個特殊的分子開關的幫助下,病毒進入神經細胞,搭上一輛「分子版的有軌電車」,沿著神經纖維進入感覺神經元的細胞核。雖然黏膜感染很快就會被免疫反應清除,但受感染的神經細胞成為人體免疫系統的避難所,而HSV只有在宿主體內類固醇或其他應激激素升高的刺激下才會離開。

防止HSV到達神經系統安全部位

內布拉斯加州的Gary E. Pickard和Patricia J. Sollars,以及西北大學的Gregory Smith和塔夫斯大學的Ekaterina Heldwein,花了數年時間研究如何防止HSV到達神經系統的安全部位。

當Heldwein描述了一種特定的阿爾法皰疹病毒蛋白pUL37的結構時,研究小組懷疑這種蛋白對沿著神經纖維移動的病毒是不可或缺的。基於這種結構的計算機分析表明,蛋白質的三個區域可能對這一過程很重要。

Pickard和Sollars給老鼠注射了一種修飾蛋白質2區(R2)的病毒。正如預期,病毒沒有深入到神經系統深處,而是卡在了神經末端。但是研究小組也知道,修改HSV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你可以阻止病毒進入神經系統,」Pickard說。「通過製造廣泛的破壞性突變,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但是,當你把病毒打擊得太厲害,以至於它不能很好地複製時,你就不能獲得一個強大的免疫反應,從而保護你免受未來的感染。」

因此,當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種變異的R2病毒在小鼠體內的疫苗效果良好時,研究人員也為此感到振奮。此外,它還規避了其他疫苗方法中出現的某些頑固問題。一些方法涉及僅用HSV的一部分成分或抗原來挑戰免疫系統,啟動人體識別它們,但有可能遺漏其他成分。有些研究對病毒進行了改造,使其僅能複製一次,從而防止病毒在神經系統中長期存在,但也減少了病毒在黏膜組織中的傳播,進而減少了強烈的免疫反應。

Pickard表示:「要麼你的亞基疫苗沒有提供足夠的抗原,要麼你使活病毒本質上病重到不能很好地產生免疫反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我們的R2平臺如此樂觀,因為它避免了所有這些問題。」

豚鼠實驗效果優異

值得一提的是,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David Bernstein通過一個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支持的項目評估皰疹病毒候選疫苗。他注意到該團隊的成功,並於2018年聯繫了西北大學的Smith。有了R2修飾的HSV-1,Bernstein決定在豚鼠身上測試它對抗HSV-2感染的有效性

結果發現,在12隻接種了R2的豚鼠中,只有一隻在注射了HSV-2後出現了急性病變。相比之下,在12隻接受了另一種有希望的候選疫苗的豚鼠中,有5隻在最近的一次人體臨床試驗中失敗了。

然而後一種候選疫苗對豚鼠釋放病毒的天數沒有明顯的影響,研究小組的R2疫苗將釋放時間從29天縮短到13天左右。與沒有接種疫苗或其他候選疫苗的豚鼠不同,接種R2疫苗的豚鼠的腦細胞群中沒有顯示出HSV-2的跡象。與此同時,中和抗體在接種R2的豚鼠中比接種其他候選疫苗的豚鼠高3倍。

動物體內接種R2、親本株F或野生型株17 syn+

R2疫苗如此大幅度地抑制了病毒脫落,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即使病毒脫落不會造成損害,也會將病毒傳播出去。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你患有生殖器皰疹,你可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它傳染給你的另一半。因此,脫落物被如此多地清除是一個很好的跡象。」

由於R2疫苗的HSV-1版本顯示出了對性傳播的同類疫苗具有交叉保護的前景,研究人員現在要做的事情包括製作和測試抗HSV-2病毒的HSV-2疫苗

就在Bernstein和他的NIH項目對R2疫苗設計表示出興趣的時候,Pickard和Smith創辦了一家名為Thyreos LLC的初創公司,旨在進一步開發並最終批准他們的R2疫苗設計。

對於來自內布拉斯加州和伊利諾斯州的兩名研究人員來說,他們正致力於為家畜牛和豬研製疫苗,特別是與自身的alpha皰疹病毒對抗的疫苗。在牛身上,牛皰疹病毒可以引起呼吸道疾病,抑制食慾,甚至導致小牛流產,所有這些導致每年數十億美元的收入損失。雖然針對牛的改良活病毒疫苗確實存在,但它也會進入牛的神經系統。

Pickard表示:「當這些牛被裝上卡車運到飼養場時,環境就變得緊張了。隱藏在免疫系統中的病毒會重新激活。它們開始從鼻子裡的排洩物排出病毒,然後它們會把病毒傳給飼養場的其他動物,這些牛就會患上呼吸道疾病。」

目前,研究者們希望能證明R2的設計優於目前全行業的疫苗,並準備著手進行一系列新的研究。而Pickard和Smith也開始了對該企業的第一輪種子基金。

相關焦點

  • 美國FDA批准帶狀皰疹病毒疫苗
    5月26日合眾國際社報導,位於華盛頓的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最近籤署了一個文件,批准默克公司新開發的疫苗
  • 口腔皰疹和生殖器皰疹病毒好像正在融合
    近日,科學家研究發現,口腔皰疹病毒和生殖器皰疹病毒之間發生的「性」關係,要比科學家們原先設想的更多,更為頻繁。  相關研究結果已經刊載於4月23日出版的《傳染病學雜誌》上。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這兩種單純皰疹病毒(編號分別為HSV-1和 HSV-2)之間相互融合彼此的遺傳物質,或者說進行「重組」的頻率要比科學家們原先設想的更高。
  • 港大傳染病專家袁國勇:已研發出新型肺炎病毒疫苗種子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1月29日在電臺節目表示, 他的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分離冠狀病毒的病毒株,目前已經研發出相關疫苗的種子。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1月29日在電臺節目表示, 他的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分離冠狀病毒的病毒株,目前已經研發出相關疫苗的種子。
  • 疫苗的正確打開方式:將病毒重新分類-虎嗅網
    當病毒入侵時,我們的身體會開啟防禦模式,但是一味死守並不是上策。於是我們研發出疫苗這一提前預防措施。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著有了十分的保證。新的研究表明,從病毒的結構來看,人們對病毒的認知方式需要重新調整,因為實際上病毒的結構模式比我們以前了解的要複雜得多。這些發現可能會對病毒的分類、形成、進化和感染宿主以及確定針對病毒設計疫苗的方法的策略產生重大影響。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首次有望根治單純皰疹病毒(HSV)
    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方法來去除潛伏的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也就是口腔皰疹。在動物模型中,研究結果顯示潛伏病毒至少減少了90%,研究人員預計它將阻止感染再次發生。
  • Nat Commun:為何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人類機體中會長期潛伏?
    研究者Judith Breuer教授說道,從研究人員首次描述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人類神經細胞中潛伏到現在已經30多年時間了,從那時候開始研究人員就開始不斷深入研究希望能夠鑑別出促使病毒保持潛伏狀態的因素,本文研究或為研究人員闡明控制病毒潛伏能力的機制提供了關鍵的步驟。
  • 腺病毒載體疫苗效果到底如何?康希諾:稍後統一回復
    有市場消息懷疑腺病毒載體疫苗對新冠病毒治療的效果,對此,康希諾對新浪財經表示,現在不方便回應,我們稍後會統一回復。值得注意的是,在暴跌之前,自2019年11月15日低點,公司股價已近暴漲了7倍,漲幅高達800%。康希諾生物是國內高起點的疫苗研髮型企業。公司擁有比肩國際質量標準的生產體系,研發具有全球視野。
  • 疫苗來了!南京將成為帶狀皰疹疫苗第五個上市地區
    注意,這裡面有個有點熟悉還帶點陌生的詞「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經再激活」,這裡面的「水痘」是熟面孔,我們小時候都會接種水痘疫苗,有些人可能也得過水痘。水痘是初次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以後得的,而這個「再激活」,就是指在部分人初次感染水痘治癒後,殘餘病毒長期潛伏在體內,逮住「機會」(免疫功能下降),就伺機而發,而再次出現,就是帶狀皰疹了。
  • 中山大學團隊研究新型滅蚊技術可防控寨卡病毒
    廣州中山大學奚志勇團隊首創的顯微胚胎注射沃爾巴克氏菌控制蚊媒的技術將可有效防控寨卡病毒。  14日,由國際原子能機構主辦,中山大學承辦的「促進南亞與東南亞國家在結合昆蟲不育技術與傳統控制方法監控登革熱病毒媒介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基礎設施共享」國家顧問會議在該校舉行,奚志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諸多證據和一些初期試驗的結果,顯示沃爾巴克氏體菌可抑制蚊子體內的寨卡病毒。此外,中國及歐洲地區廣泛存在並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也能傳播寨卡病毒。
  • Cell Rep:皰疹病毒增強複製感染能力機制
    2014年12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維斯拓研究院(The Wista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單純皰疹病毒
  • 我國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教授課題組與同行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歷時近1年合作研究攻關,近日已分離出中國國內正在爆發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並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饒子和(中)、王祥喜(左)、步志高在發布會上展示非洲豬瘟病毒研究相關模型。
  • 中國測定首例寨卡病毒全基因序列 或利於疫苗研發
    【財新網】(記者 劉佳英)中國大陸累計發現三例輸入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後,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疾控中心與江西疾控中心已於2月22日合作測定出中國大陸的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全基因序列。此一進展,或有助於寨卡病毒診斷試劑和疫苗的研發工作。
  • 森林腦炎病毒危害性大 長春成功研製出新型疫苗
    長春成功研製出新型疫苗 2007年02月07日 10:41 來源:新華網
  • 這種疫苗價格不低,但能預防被稱為「腰纏龍」的帶狀皰疹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浩 帶狀皰疹,俗稱「腰纏龍」,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一旦患上帶狀皰疹,不但要忍受皮疹之苦,也要謹防它「捲土重來」。10月12日,河南首針重組帶狀皰疹疫苗在二七區淮河路隴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接種。51歲的楊女士成為河南省接種重組帶狀皰疹疫苗的第一人。這也意味著我省50歲及以上成人,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預防帶狀皰疹病毒。
  • |新冠病毒|DNA|疫苗|-健康界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瑞德西韋在康復時間改善上表現出的積極信號是「有限」的,因為出現改善的是病情並不特別嚴重,不需要吸氧或者少量吸氧的患者。對於那些需要大量吸氧的患者,瑞德西韋的改善效果不明顯。對於需要使用呼吸機或ECMO的病情危重的患者,瑞德西韋沒有改善效果。
  • 【漲知識】帶狀皰疹疫苗上市,到底哪些人適合?這些知識可以先了解...
    近期,重組帶狀皰疹疫苗欣安立適Shingrix(商品名)在北京、上海等地正式上市。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近300萬成年人受帶狀皰疹困擾,卻缺少相應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消息一出即引起熱議。因本病具有自限性,臨床多採用鎮痛、營養神經、抗病毒、調節免疫等系統治療輔以局部光療或外用藥物治療,達到止痛、抗病毒、消炎及預防繼發感染的目的。疾病嚴重時,還可能加用糖皮質激素和(或)丙種球蛋白治療。02獲批的重組帶狀皰疹疫苗是什麼?
  • 帶狀皰疹疫苗來漢,50 歲以上人群可自願接種
    記者苗劍 攝)作為「與病毒打交道的人」,黃朝林發現身邊中老年群體中帶狀皰疹多發,表面症狀消失後,仍有相當長時間的持續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Q1帶狀皰疹會傳染嗎?帶狀皰疹疾病本身不會直接傳染。活動期帶狀皰疹患者會通過唾液、膿水、傷口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 臺灣蝙蝠驗出「新型麗沙病毒」 全球首例
    華夏經緯網7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防檢局」今晚公布,6月13日接獲臺北市蝙蝠學會送檢民眾在新北市新店區碧潭吊橋附近拾獲的絨山蝠1隻,檢驗出新型麗沙病毒,目前無人感染,但有人畜共通風險。    據報導,「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施泰華指出,麗沙病毒並非法定動物傳染病,但有人畜共通的風險,目前沒有人類感染案例。
  • 克隆寨卡病毒新模型建成可助開發和測試疫苗
    一個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德克薩斯大學以及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23日稱,他們在包括易受寨卡病毒影響的胎盤細胞和腦細胞等多個細胞系內,成功複製了寨卡病毒,並創建出病毒模型,可用於寨卡疫苗的開發和測試。